第25章 至孝子義

太史慈的家在一個孤零零的小山崗上,遠離村莊,是一座獨立的茅草屋。

自幼喪父的太史慈,與母親孔氏相依爲命。

這孔氏是孔融的庶脈族人,因爲家境貧寒,所以自幼便賣到了孔家。有着同宗之誼在,孔家對孔氏還算優待,孔融也對孔氏禮敬有加。

太史慈的父親是東萊郡的郡尉,憑藉着那一對鑌鐵月牙戟,縱橫膠東無敵手,偶遇孔氏,便驚爲天人,入得深山,親自獵取鴻雁,娶得孔氏歸。

次年,生子太史慈。

爲了養家餬口,太史慈的父親常年進山剿匪。

這夜路走多了,終究會遇到鬼的。

在太史慈六歲那年,太史慈的父親被膠州匪餘孽行刺,重傷不治。

人走茶涼,一向器重太史慈的父親的東萊太守大人,居然翻臉無情。

不僅收回了母子倆賴以棲身的房子,還把他們趕出了東萊郡城,任其自生自滅。

孔融得知太史慈一家的變故之後,打算把孔氏和幼子接回孔家。

孔氏怕太史慈多想,便婉辭了孔融的善意。

母子倆回到黃縣老家,在老宅的基礎上蓋起了一間茅草屋,作爲遮風擋雨的場所。

母子倆艱難度日,爲了維持生計,孔氏便讓太史慈讀書習武,打獵爲生。

太史慈天賦異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特別是射箭方面更是遠近聞名。

只可惜災年的到來,獵物絕跡,近三天的時間裡,纔打到一隻瘦不拉嘰的野兔子,剝皮洗淨之後,就只剩下骨頭了。

劉正來到草屋外面的時候,正聽見太史慈母子的對話。

太史慈說:“娘,是慈兒無能,打不到更多的獵物,才讓娘捱了餓,慈兒不孝,這半碗野兔子湯,娘快喝下吧,慈兒身強體壯,還扛得住。”

孔氏說:“傻孩子,娘知道你已經盡力了,白毛大災,人畜都難以倖免,哪裡還會有獵物等着你去打呀。娘老了,少吃一口倒也沒有什麼,你正在長身體,這半碗湯,你必須喝了,否則就是不孝。”

太史慈固執的說:“娘,您身體弱,還是您喝,我真的不餓。”

孔氏一着急,揚手便給了太史慈一個耳光,大怒:“混帳東西,你想要氣死娘嗎?”

太史慈雙膝跪地,磕頭請罪說:“娘,您別生氣,孩兒知錯了,我喝!”

太史慈含淚喝下了半碗肉湯,並且下定決心,若是打不到足夠的獵物,便不再回家。

孔氏心疼孩子,卻又不得不打了太史慈,若是她不那樣做,孩子無論如何也不肯喝下那半碗肉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打在兒身,卻疼在孃的心尖兒上呀。

劉正見太史慈母子的談話漸漸的告了一個段落,卻沒有想到那管亥的小弟子居然騎着馬,來到了茅草屋前,伸手把竹製草門拍得瑟瑟發抖。

太史慈在屋裡應了一聲:“誰啊!”

管亥的小弟子回答說:“管師座下弟子,黃三。”

太史慈問:“所爲何事?”

黃三說:“管師邀太史公子共謀大事!”

太史慈說:“慈本是忠良之後,不會與賊人爲伍,你請回吧!”

黃三大怒說:“太史子義,管師看重你英雄了得,這才把你當一盤菜,你可別敬酒不吃吃罰酒。我可是知道,你們家已經沒有吃食了,這大冷天的,獵物也不好打吧!你自己餓壞了倒也沒有什麼,要是把你娘餓壞了,那你就是不孝!”

太史慈心中糾結了,無言以對。

孔氏卻對黃三說:“黃三小子,你回去告訴那管成武,我們太史家累世忠義,是不會與賊人同流合污的,他就死了這條心吧!”

黃三自從成了管亥的弟子之後,行走在黃縣城中,所見過的人,都對他禮敬有加,如今到了這破落戶,居然折了面子,當即對罵起來:“孔氏,你們就是那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黃三話沒說完,就嘎然而止。

原來是太史慈見黃三對母親出言不遜,張弓搭箭,射斷了黃三的發髫。

黃三驚懼,不敢再多說半個字。

太史慈推開草門,從裡面走了出來,舍黃三直奔劉正。

太史慈冷笑着問:“怎麼,軟的不成,便打算來硬的嗎?”

劉正說:“你誤會了,我們和黃三可不是一路人,你還是先處理好他的事情吧!”

太史慈扭過頭,望着黃三,沉默了數息之後,突然喝斥:“還不快滾?”

黃三見劉正主動撇清關係,知道借力打力的陰謀破產了,不敢繼續撩撥太史慈,爬上馬背,倉惶逃離。

太史慈見黃三逃走,也不追趕,回過頭來對劉正說:“東萊太史慈太史子義,敢問兩位高姓大名?”

劉正拱手回答說:“涿縣劉正劉佑興!”

郭嘉抱拳施禮說:“陽翟郭嘉郭奉孝!”

太史慈說:“寒舍簡陋,就不讓二位進去了,且在院中坐下。”

劉正說:“斯是陋室,惟君德馨,甘之如飴!”

孔氏在屋裡發話了:“慈兒,貴客到來,豈有拒之門外的道理,還不快請他們進來?”

太史慈說:“母命難違,兩位,裡面請!”

劉正和郭嘉只得起身,雙雙走進茅草屋中,向孔氏請安問好。

太史慈三日未曾進食,剛纔喝下半碗肉湯,不僅沒有緩解飢餓,反而牽動了腸胃,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

劉正見太史慈飢餓之態十分明顯,便示意郭嘉取出乾糧,供太史慈食用。

太史慈雖然飢餓,但是並沒有立即進食,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孔氏。

劉正眼尖,便拉着郭嘉對孔氏說:“我二人與子義年齡相仿,當以兄弟相稱,孩兒涿縣劉正,拜見母親大人!”

劉正叩拜完畢,又示意郭嘉磕頭認母。

郭嘉會意,立即大禮參拜:“陽翟郭嘉,拜見母親大人!”

孔氏見大禮已成,拒絕不得,便說:“行,老身這便認下你們,佑興,奉孝,子義,到孃的跟前來。”

三人來到孔氏身前,並排跪下,敘年歲。

劉正時年二十歲,爲兄,是大哥。

太史慈時年十七歲,次之,是二哥。

郭嘉年僅十三歲,最小,是三弟。

劉正從來都沒有想過,這次東萊郡之行,居然會弄出一個草屋三結義來。

雖然沒有華麗的誓詞,同生共死的盟約,但是有母親大人爲證,便勝過了一切。

劉正草屋拜母,只是讓孔氏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食物賑濟,避免太史慈母子捱餓。

如今事孔氏爲母,略盡孝道便是理所應當。

四人團聚桌邊,飽食之後。

劉正便問:“二弟,黃縣太平道勢大,你又得罪了管亥的弟子黃三,只怕是禍事將近哪?”

太史慈說:“黃三鼠輩,縱是千萬人,我也不怕。”

郭嘉說:“二哥,你是可以自保,咱娘怎麼辦?”

孔氏也說:“那管成武用心險惡,一門心思的想要子義爲將。如今求將不成,肯定會動什麼歪腦筋。若是以老身性命作爲要挾,只怕子義難逃厄運。老身觀黃縣近日的許多變化,便知道太平道沒有法度,全靠同門義氣統領教衆,同富貴容易,共患難卻是鏡中花,水中月。老身料定:太平道必敗。管成武要是聰明,還可以苟全性命。若是他不識時務,頭腦發熱之下,必定會死於非命。子義若是入了太平道,也逃不脫反賊的罪名,壞了太史家世代忠義的名聲。”

劉正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對孔氏說:“母親大人,正家在涿縣,微有薄產,衣食無憂。請母親大人移駕樓桑村,讓孩兒們膝下盡孝,不知道母親大人意下如何?”

孔氏嘆了一口氣,對堂下三人說:“佑興的提議,老身準了。如今這黃縣,已經成了是非之地。能夠及時抽身離開,便是老天爺對我太史家的眷顧了。子義,你去準備一下,把牛車套上,咱們跟佑興北上幽州。”

太史慈得到了母親的授意,轉身出去,到牛圈裡牽牛套車了。

孔氏將太史一家先人牌位收進了一個木箱子中,令劉正搬到了牛車之上。

郭嘉把孔氏扶上牛車,親自駕車。

劉正和太史慈騎馬護持左右。

臨走的時候,太史慈想一把火燒了草屋,孔氏制止了他。

一家人就這樣離開了,獨留草屋在黃縣的風雨中飄搖,瑟瑟發抖。

孔氏知書達禮,見識不凡。她聽說郭嘉的事蹟之後,疼愛有加,待奉孝比親生兒子還要好。

郭嘉才情不凡,家的感覺,母親的溫暖,讓他沉浸在幸福之中。

母愛是偉大的,郭嘉的臉上不再是成熟男人擁有的機變,而是少年人那天真爛漫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長,郭嘉才享受了三天的“有媽的孩子是塊寶”的生活,就被劉正拽下了牛車,繼續以前的特訓。

以前只有劉正一個人的時候,郭嘉還能變着法子偷一下懶。

比如說,讓劉正多喝一點水,在水中放上幾粒磨成粉的巴豆。

如今多了太史慈和孔氏,就算郭嘉再怎麼混蛋,也不敢對孔氏無禮。

更令郭嘉恐懼的是,那太史慈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居然拉上他,要教他射箭。

從此之後,郭嘉就多了一個訓練項目,射箭。

爲了避免郭嘉敷衍了事,三人一致決定:一路上的食物,都得靠郭嘉來狩獵。要是他一無所獲,一家人便陪着他捱餓。

第一天打獵的郭嘉,成功的實現了零收益。

劉正和太史慈陪伴着他餓了一天,就連那孔氏,也只喝了幾口加了蜜汁的水。

當天夜裡,郭嘉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痛定思痛之後,終於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領。

從那以後,郭嘉的射箭水平直線上升,雖然不是箭無虛發,但是十箭射出去,射中兩三個目標還是沒有問題的。

郭嘉的進步,大家都看在眼中。

劉正給孔氏請安完畢之後,就回到了屋中。

興漢小精靈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興奮的說:“宿主,你真是太偉大了,不聲不響的,就認了個乾孃,還得了兩個厲害的義弟。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黃縣草屋三結義的故事,肯定會流傳海內,那桃園三結義,只能拾人牙慧,再也算不得驚世壯舉了。”

劉正說:“小姐姐,我只不過是想讓乾孃好好吃頓飯,這後面的事情,只是一個意外,有獎勵嗎?”

興漢小精靈冷笑着說:“你搶了劉備的開場白,還想要獎勵?”

劉正立馬就慫了,忙說:“小姐姐,我錯了!”

興漢小精靈說:“獎勵便是,劉備由宿敵升級爲死仇,你們之間,不死不休!”

劉正心想,爲了天下大義,先來個司馬懿,再來一個劉備又何妨?

一路曉行夜宿,樂安港便在眼前。

第246章 烏桓分裂第92章 張寶來襲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2093章 保安聯合第13章 說服賈詡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773章 冀州大旱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1603章 五行煉魚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1918章 鋼鐵森林第228章 獻帝歸袁第892章 勿言放棄第1608章 喜新戀舊第85章 襄城何曼第240章 執法必嚴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794章 苟元治貪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1988章 徐庶說勢第2157章 私通消息第413章 天命固防第817章 拆除建築第789章 魔女纖陌第623章 血氣方剛第1037章 潛入南昌第2016章 納新風波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1207章 緊急調查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1135章 吳宮國恥第1553章 獨戰八帝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50章 分兵出擊第2136章 武松歸隱第1831章 再攻上庸第733章 父子談心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808章 股肱三王第1455章 誅孔雀南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247章 馬超突破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517章 小城崇高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1231章 蛇帥之死第275章 劉虞之死第850章 僧多粥少第36章 關羽作惡第2047章 陳八出山第1499章 躍祖龍門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2137章 離開周城第1009章 美醜之辨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396章 文交武戰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1118章 恃寵而驕第747章 是非對錯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535章 點亮五星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1759章 解封石猴第1003章 希望之名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1775章 預選結束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1983章 兩家分代第1269章 協助配合第1657章 土城戰役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106章 平鄉血戰
第246章 烏桓分裂第92章 張寶來襲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2093章 保安聯合第13章 說服賈詡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773章 冀州大旱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1603章 五行煉魚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1918章 鋼鐵森林第228章 獻帝歸袁第892章 勿言放棄第1608章 喜新戀舊第85章 襄城何曼第240章 執法必嚴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794章 苟元治貪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1988章 徐庶說勢第2157章 私通消息第413章 天命固防第817章 拆除建築第789章 魔女纖陌第623章 血氣方剛第1037章 潛入南昌第2016章 納新風波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1207章 緊急調查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1135章 吳宮國恥第1553章 獨戰八帝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50章 分兵出擊第2136章 武松歸隱第1831章 再攻上庸第733章 父子談心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808章 股肱三王第1455章 誅孔雀南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247章 馬超突破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517章 小城崇高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1231章 蛇帥之死第275章 劉虞之死第850章 僧多粥少第36章 關羽作惡第2047章 陳八出山第1499章 躍祖龍門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2137章 離開周城第1009章 美醜之辨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396章 文交武戰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1118章 恃寵而驕第747章 是非對錯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535章 點亮五星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1759章 解封石猴第1003章 希望之名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1775章 預選結束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1983章 兩家分代第1269章 協助配合第1657章 土城戰役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106章 平鄉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