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俘虜事件

趙雲正在烏桓突騎的隊伍中,橫衝直撞的時候,突然聽見了興漢軍的戰鼓聲發生了變化,忙殺穿烏桓突騎的大陣,透陣而出。

迅速的整隊之後,朝着白馬軍雲集的方向進行穿插。

趙雲故意放慢了衝殺的速度,白馬軍迅速的歸隊,很快就集結了五千白馬軍。

馬超也收到了號令,立即學習趙雲的辦法,展開了行動。

六千白馬軍也迅速的整隊列陣。

趙雲高舉龍膽亮銀槍,大喝一聲:“整隊,碾壓!”

馬超與趙雲對視一眼,立即形成了偃月陣形,緩緩的推進。

一路之上碰到的白馬軍戰士,迅速的加入了兩人的隊伍。

單薄的陣線逐漸的厚實起來了。

劉正望着神情坦然的龐統,緩緩的開口說:“士元,壓上去吧!”

兩萬神威軍立即集結,緩緩的朝着戰場推進。

烏桓突騎羣龍無首,面對興漢軍的三面合圍,反抗的力度越來越小。

馬超終於回到了劉正的身邊,趙雲也策馬衝到了中軍位置。

龐統見合圍陣勢已經堅不可摧了,立即揮動令旗。

二十二名招降專用隊員每人挑着一顆人頭,到陣前招降烏桓突騎。

倖存的近八萬烏桓突騎紛紛扔掉了手中的彎刀,列隊投降。

劉正命人收繳彎刀,馬匹,隨後進駐烏桓突騎的大營。

至於八萬降兵,全部圈養在了一片凹地之中。

烏桓突騎雖然說是烏桓人的精英成員,但是在他們的骨子裡,依舊繼承了烏桓人打不過就投降的傳統。

以前的漢室朝廷,打了勝仗之後,只誅首惡,剩下的人全部釋放。

這就導致了烏桓人搶得過就賺了,搶不過就投降,漢官們還得管飯。

臨走的時候再鬧上一鬧,總不至於空手而歸的。

這樣一來烏桓人當然願意投降了。

特別是最近幾年,烏桓突騎經常跟白馬王公孫瓚打仗。

打贏了的話,就把遼西搶成一片白地。

要是一不小心打輸了,就去找燕王劉虞哭訴一番,照樣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甚至是隻多不少。

燕王劉虞一向是把烏桓人當親爹,對於遼西郡和右北平郡的百姓,那是當成了不肖子。

只要是烏桓人委屈了,肯定是漢室百姓的錯。

燕王劉虞慣壞了烏桓突騎,讓他們以爲興漢王劉正也是冤大頭。

烏桓人開始鬧事了,對於興漢軍提供的土豆鹹魚罐頭,居然嫌棄,說什麼是過期食品。

這可是軍需專供產品,烏桓人以爲劃掉盒子上面的生產日期,就可以有理三分鬧了嗎?

其實烏桓人只是想找一個藉口鬧事,目的是迫使興漢軍妥協,反正當初就是這樣逼迫白馬王公孫瓚的。

這也是後來白馬王公孫瓚,在打敗了烏桓突騎之後,從來不收俘虜的真正原因。

烏桓人在公孫瓚的手上吃了虧,就跑去找燕王劉虞哭鬧。

劉虞肯定是偏袒烏桓人的,直接把白馬王公孫瓚的補給物資,一股腦兒的賠償給了烏桓人。

白馬王公孫瓚吃了虧,這樣可就不幹了,立即就違背了燕王劉虞的命令,直接以牙還牙的搶劫烏桓人。

就這樣,烏桓突騎成了白馬王公孫瓚的運輸大隊。

燕王劉虞賠償給烏桓人的物資,直接落入了白馬王公孫瓚的手中。

烏桓人只得繼續哭鬧,劉虞一步退步步退,只得盤剝廣陽郡和漁陽郡的百姓。

反正烏桓人的要求必須要滿足,至於漢室百姓,餓死了也沒有人管。

這也是燕王劉虞雖然有烏桓和鮮卑作爲外援,但是他在與白馬王公孫瓚的戰鬥之中,卻是敗多勝少。

至少在廣陽郡和漁陽郡,燕王劉虞是不得人心的。

更可笑的是,燕王劉虞居然要興漢國的總執政官魯肅,籌措物資安撫烏桓人。

被魯肅義正辭嚴的拒絕了。

烏桓人在燕王劉虞的蠱惑之下,居然跑到中山城鬧事。

直接被刑部按律判決,投入北山勞動改造營進行改造。

前前後後一共收容了近五千人,纔算是扼制住烏桓人以鬧促賠的陰謀。

烏桓人見無法從興漢軍手中獲取好處,立即調轉馬頭,專心致志的啃燕王劉虞。

據薊城情報站的消息,就在一個月前,燕王劉虞居然挪用了燕軍的軍費,用來安撫烏桓人。

劉正就是想不明白了——燕王劉虞寧願自己手下的人餓肚子,也要滿足烏桓人的要求,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烏桓俘虜仗着人多勢衆,居然挑釁興漢軍的尊嚴。

土豆鹹魚罐頭,這可是興漢軍的標準配置。

興漢軍提供給烏桓俘虜的食物,可是按照自身的供給標準給的。

要不是興漢軍擁有完整的後勤保障體系,僅憑藉着這近八萬的烏桓俘虜,就可以吃垮興漢軍。

劉正看着手中的消息,心中卻是在不斷的琢磨着——這個世界上不需要那麼多的壞人。

劉正問:“子龍,白馬軍負責看押烏桓俘虜,你可是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趙雲回答說:“王爺,要不興漢軍讓步一下,准許烏桓俘虜按照烏桓人的習慣進食。”

劉正聽得直皺眉頭,這還真的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的多。

烏桓突騎都做了俘虜,還有人要求興漢軍讓步。

難怪烏桓人強盛的時候搶掠漢人百姓,衰弱的時候也可以找漢官扶養。

難道爲了所謂的王道虛名,就可以對烏桓俘虜讓步了嗎?

龐統說:“王爺,國有國法,軍有軍規。”

既然烏桓俘虜犯了軍法,那就得按律處置,咱們不是冤大頭。

烏桓俘虜身在福中不知福,那就二選一吧!

趙雲大驚失色,大聲說:“王爺,萬萬不可,他們可都是俘虜呀!”

馬超忙問:“士元,什麼是二選一呀?”

龐統只好給馬超普及烏桓俘虜管理辦法的相關內容,這是十幾年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二選一,顧名思義就是從兩個人中選出一個。

被選中的人,就會被直接殺掉的。

既然俘虜鬧事,那就是不想活了。

興漢軍又何必在乎敵人的生命安全呢?

劉正問:“子龍,你有辦法安撫烏桓俘虜嗎?”

趙雲回答說:“王爺,我沒有辦法在不讓步的情況下,維持俘虜營的安定。”

可是作爲王者之師,興漢軍爲什麼就不能讓步呢?

龐統說:“子龍,俘虜進了興漢軍大的營,就得遵守興漢軍的軍規,這是原則問題。”

既然烏桓俘虜選擇了鬧事,興漢軍就不能手軟。

讓興漢月報的隨軍記者,把烏桓俘虜浪費食物的場景畫下來,再配上真實的數據。

不用誇張,實事求是就好。

興漢軍雖然可以善待烏桓俘虜,但是絕對不會作任何形式的讓步。

既然當了俘虜,那就得有服從管教的覺悟。

劉正說:“子龍,二選一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遼東屬國的戰事還在繼續,昌黎城中還有十幾萬烏桓人。

咱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浪費在烏桓俘虜的身上。

執行吧!

你要是不願意,就換孟起上吧!

興漢軍的軍威,不允許有任何的褻瀆。

趙雲終究還是沒有領會慈不掌兵的精髓,劉正的心情有些不好。

努力的培養了十幾年的常山趙子龍,到頭來居然是一個殘次品。

劉正突然有了一種挫敗感,改造好了郭嘉,改造好了賈詡,改造好了魯肅,通通都是文臣。

至於最在意的武將趙雲,居然改造失敗。

劉正很傷心,趙雲居然想跟烏桓俘虜妥協,這是一個統帥應該有的思想嗎?

劉正嘆了一口氣。

趙雲聽了之後,似乎福至心靈的想到了什麼。

趙雲說:“王爺,看守烏桓俘虜是白馬軍的任務。”

既然烏桓俘虜出了問題,白馬軍難辭其咎。

二選一的事情,我親自去辦。

劉正點了點頭,看着趙雲離開的背影,心中也有幾分難受。

龐統說:“王爺,你不應該逼迫子龍的。”

劉正幽幽的說:“士元,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呀!”

興漢軍地跨四州,需要更多的統帥之才。

趙雲必須要成爲優秀的統帥,這是他作爲興漢軍第一大將的責任。

徵東將軍,必須要有足夠的功勳相匹配才行呀。

慈不掌兵,是每一名統帥的必經之路。

這回是讓不服從管理的烏桓俘虜去死。

也許到了下一回,就得把身邊的兄弟往死路上推。

爲了顧全大局,有些事情卻不得不做。

在白馬軍的鐵腕鎮壓下,二選一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隨着趙雲的一聲令下,四萬烏桓俘虜人頭落地。

爲了避免發生病變,趙雲直接讓剩下的烏桓俘虜搬運屍體,焚燒之後在凹地的邊緣挖坑掩埋。

烏桓俘虜真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居然敢把興漢軍當冤大頭挑釁,換來了四萬顆人頭落地的結果。

剩下的烏桓俘虜終於老實了。

興漢軍可不是軟柿子,既然烏桓俘虜想死,那就多死一些吧!

趙雲站在高臺上,看着來來回回忙碌的烏桓俘虜——原來戰場之外的殺戮,更能震懾人心。

趙雲感覺到自己的靈魂,似乎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可以考慮戰略層面上的東西了。

這是由大將向統帥進化的標誌——學會取捨。

就拿這次俘虜事件來說,死去的烏桓俘虜,就是被捨棄的對象。

興漢軍不可能全盤接收俘虜,畢竟俘虜的人數超過了承受的極限。

然而不教而誅,又有失道義。

如今烏桓俘虜主動挑事,劉正自然會順水推舟。

既解決了烏桓俘虜數量龐大的問題,又可以爲以後的俘虜管理辦法樹立標準版本。

趙雲自言自語的說:“原來成長爲大軍統帥的第一要務,就是學會讓麾下的將士有價值的去死。”

劉正站在營中的望塔上,全程觀看了趙雲處置四萬烏桓俘虜。

龐統問:“王爺,統帥和大將有什麼區別嗎?”

劉正回答說:“士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大將是帶着麾下的人去闖出一片天地。

統帥是爲了大局,安排麾下的將士在關鍵的位置上等死。

至於被安排的人會不會死,這就得看個人的造化了。

大將的目標是完成任務,還得儘量的減少損失。

統帥是選擇好攻擊目標之後,就交給大將去完成。

至於會犧牲多少人,在統帥的眼中都不重要。

完成任務的唯一標準,就是佔領任務目標。

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值得統帥關注的事情。

這天下的大部分統帥,都是文臣經過鍛鍊之後成長起來的。

至於由武將而成長起來的統帥,整個漢室天下就只有一個超神呂布。

其實呂布也是做了多年的主簿,纔有資格擠身統帥之流。

劉正願意收錄呂布,就是看中了超神呂布的統帥之才。

龐統終於明白了——大將是儘量讓麾下的大軍不死;統帥是想着讓麾下的人死得有價值。

難怪會有: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至於與敵軍對戰,大軍統帥很難戰死沙場。

烏桓俘虜事件,終於讓趙雲成長了。

一名合格的大軍統帥,而且還是由大將錘鍊而成,趙雲的價值比超神呂布還高。

超神呂布只不過是武力值的優勢給了統帥值加分,才導致了統帥能力的虛浮。

趙雲纔是天賦異稟的常勝統帥的資質。

第1874章 投鼠忌器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161章 步氏之亂第200章 雙謀對決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393章 梅花張萍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1057章 十脈同行第1125章 三傑四將第1171章 百裡挑一第347章 昔陽之會第341章 曹操兵敗第1537章 遊戲帝國第417章 競爭之路第166章 聯軍主力第212章 鳳雛龐統第434章 周郎弄曲第2165章 天道御道第127章 拜謁何進第1486章 積極練兵第1031章 循環之道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684章 造化新村第2008章 文武之道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1106章 帝號隨心第556章 有如夫人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2122章 月老兇殘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874章 家族分合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237章 張燕稱王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28章 興漢商會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2181章 伐宋之役第1645章 留職查看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678章 高郵大亂第1962章 智者田豐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83章 軒轅邀約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878章 弱肉強食第1252章 不動如山第518章 方外法內第2056章 陳志封王第790章 奇葩之戀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736章 難唸的經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877章 是非功過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605章 各種考驗第23章 泰山之行【熱烈祝賀風過無墨成爲本書第一位打賞的書友,首位粉絲】第1361章 王仁上場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202章 潼關軍議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067章 功法之論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39章 張角舉事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1688章 節奏作死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142章 兩宮之爭第736章 難唸的經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506章 主戰多情第39章 張角舉事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482章 徐庶吐血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1807章 丁氏亂象第1163章 兵臨茅山第1770章 抵達蘭桂
第1874章 投鼠忌器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161章 步氏之亂第200章 雙謀對決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393章 梅花張萍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1057章 十脈同行第1125章 三傑四將第1171章 百裡挑一第347章 昔陽之會第341章 曹操兵敗第1537章 遊戲帝國第417章 競爭之路第166章 聯軍主力第212章 鳳雛龐統第434章 周郎弄曲第2165章 天道御道第127章 拜謁何進第1486章 積極練兵第1031章 循環之道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684章 造化新村第2008章 文武之道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1106章 帝號隨心第556章 有如夫人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2122章 月老兇殘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874章 家族分合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237章 張燕稱王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28章 興漢商會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2181章 伐宋之役第1645章 留職查看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678章 高郵大亂第1962章 智者田豐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83章 軒轅邀約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878章 弱肉強食第1252章 不動如山第518章 方外法內第2056章 陳志封王第790章 奇葩之戀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736章 難唸的經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877章 是非功過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605章 各種考驗第23章 泰山之行【熱烈祝賀風過無墨成爲本書第一位打賞的書友,首位粉絲】第1361章 王仁上場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202章 潼關軍議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067章 功法之論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1722章 深海雷暴第39章 張角舉事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1688章 節奏作死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142章 兩宮之爭第736章 難唸的經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506章 主戰多情第39章 張角舉事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482章 徐庶吐血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1807章 丁氏亂象第1163章 兵臨茅山第1770章 抵達蘭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