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方外法內

賈詡主持新收復地區的土地改革工作。照例向崇高派出了土地改革工作隊。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崇高方面居然肆無忌憚的抗拒土地改革。

釋嘉不僅驅逐了興漢軍派出的士地改革工作隊,還宣稱崇高地屬太室山管轄,本是方外清靜之地。紅塵地方官員不得介入干涉,否則後果自負。這就惹惱了主持土地改革的參謀長賈詡。

賈詡知道——太室山當年與興漢王有過一段香火之情,他不敢主動破壞雙方之間的關係,於是就派人向陳留行宮請旨。畢竟太室山情況特殊,不能按照尋常勢力對待。

劉正接到了賈詡的書信之後,只是提筆回了兩句話:興漢國的百姓一律平等;興漢國中沒有法外之地,更沒有法外之人。方外之人也在法內,名山古剎也是紅塵。既然是紅塵,就得同遵一套法。

賈詡接到了劉正的信之後,終於明白了法制的真正含義——法不容情,標準唯一纔是硬道理。崇高和太室山,既然立足於中原大地,那就沒有超然物外的權利。這就是興漢國執行法制的決心。

崇高的存在是特殊勢力對興漢軍的一個試探。賈詡想要告訴世人——曹魏解決不了的特殊勢力問題,興漢軍一定會不折不扣的解決。

賈詡爲了保障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特意派人到陽城山大營調兵。打算文的不行就動武,反正興漢軍的土地政策不允許有絲毫的折扣。

太史慈本來沒有把嵩高放在眼裡,卻沒有想到會留下一個尾巴。劉正的書信到了陽城山大營,上面只有一句話——驕兵必敗。他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釁,於是就親自點了一員副將,帶領兩萬陳留鎮帥軍奔赴崇高。

賈詡親自趕到崇高城下,又一次派出了使者,申明瞭興漢軍土地改革的決心和方外之人也生存在法內之地,必須要接受法制約束的態度。

這是先禮後兵,興漢軍執掌天下大勢,對於“理”的融會貫通已經到了一個極其高深的地步。每一個舉動都符合興漢安邦的至理。

崇高和太室山都納入了興漢國的掌控之中,國無二法的標準不容更改。佛度有緣人可以,佛度犯法者不行。佛法大不過國法,這就是興漢軍對三教九流的態度。

釋嘉不敢像驅逐樂進那樣對抗興漢軍,忙把賈詡的態度上報給了太室山的主持方丈釋恩大師。興漢軍與太室山能不能和睦相處,就得看釋恩大師的態度了。

釋恩大師深研佛法,知道這一場爭端不可避免。只不過是看哪一方頂不住壓力先讓步而已。他只能傳信釋嘉:允許陽城土地改革工作隊進入崇高執行新的土地政策。同時邀請賈詡到太室山論道。以論道的結果決定十萬百姓的命運。

太史慈怕賈詡出事,堅持不肯讓他獨自上太室山。賈詡拗不過太史慈,只好令其扮作書童一起上山論道。這是一場理念之爭,也是一場看不見刀光劍影的戰鬥。

雙方一見面就火藥味兒十足,釋恩大師瞄了太史慈一眼,雙手合十的問:“太室山清靜之地,爲何不得清靜之法?”

賈詡一針見血的說:“大師穿在紅塵,食在紅塵,棲身紅塵,行走紅塵。既然處處不離紅塵,又何來清靜之說。即便是心不動,紅塵也無處不在。有紅塵必有法,大師想要用一家之法代替國法嗎?”

釋恩大師問:“法爲人所使,必有善惡之分。廟堂無道,江湖救急也是人之常情。”

賈詡回答說:“法無善惡,標準必須要唯一。但凡是那些亂法的人,必須要受到懲處。人有好惡,一切都是隨心所欲。俠以武犯禁,救得了一時也救不了一世。倒是法制永恆,令天下人有章可循。纔是天下百姓最大的福氣。”

釋恩大師再問:“要是法制無處不在,又何需我等方外之人行走紅塵?”

賈詡說:“勸人向善,忠勇信仁義。太室山的一切源於紅塵。人是紅塵的人,物是紅塵的物。即便是那敬佛用的香,也是紅塵中人所製造出來的東西。紅塵有法,覆蓋四海八荒。”

釋恩大師沉默了,太室山傳承千年,已經習慣了脫離紅塵的特殊狀態。如今看來,這樣的自我陶醉其實有些着相了。水是山泉水,九天之上來;落入紅塵裡,百花由此開。避不開的是紅塵,躲不掉的是因果。

太室山十萬百姓,終究歸屬於興漢國。家規治民,國法治民。最後還是國法爲大。百姓深入紅塵,又怎麼可能逃離法制的約束。太室山地方太小,抗拒不了大勢洪流。

釋恩大師說:“太室山也屬塵世紅塵,願意接受紅塵法度的約束。”

賈詡說:“當年興漢王上太室山,留下了一幅墨寶——勸人向善,便是傳世根本;主動行善,即可發揚光大。”

釋恩大師閉目合十,不再有任何的言語。這一場論道,太室山心服口服。袈裟也是紅塵俗物,即便是受了薰陶,也掩蓋不了人的紅塵之心。

崇高的問題終於解決了,由黃巾軍大起義所引發的十萬鄉民入太室山的歷史遺留問題,直到這一刻纔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至於如何定義和規劃太室山,賈詡並沒有提出什麼建議,而是勸釋恩大師到五大山城自行領悟。存在即是有道理,想要傳承得靠人來延續。

賈詡回到陽城之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要是釋恩大師堅持不肯讓步,太室山就得血流成河了。這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隨着興漢國勢力的增加,很多的事情都沒有心慈手軟的可能。

興漢王的意志必須要堅定不移的貫徹——興漢國的土地政策是長治久安的根基。無論是誰,都不得私自佔有土地,更不允許兼併土地。但凡有違令者,殺無赦!

想來太史慈並不是獨身上山,一旦雙方談不攏,太室山的十萬百姓就會成爲犧牲品。畢竟崇高城雖然說比較小,但是也代表着這片土地的歸屬。要是興漢軍的土地政策在這裡打了折扣,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賈詡終於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大勢之下,順者昌,逆者亡。興漢軍執掌天下大勢,該堅持的東西一定不能放棄。誰要破壞這種堅持,誰就得付出代價。

太室山以前挾百姓自重,讓曹魏大將樂進無計可施。倒是相安無事近二十年。如今太室山歸入興漢國,又想故伎重施,十二萬陳留鎮帥軍也不可能答應。

君無戲言,不可讓步。這就是興漢國對於太室山的態度。爲了整個天下的安寧,必須要儘可能的教化那些自以爲是的法外之地。

興漢軍手中的刀槍,就是爲了維護興漢國的政策而存在。太史慈的陳留鎮帥軍,必須要蕩平穎川郡內的一切雜音。

賈詡終於突破了,他作爲興漢軍的代表上太室山論道,成功的教化了十萬太室山的百姓。爲即將制定的中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同時也爲如何解決像太室山那像特殊勢力的問題指明瞭方向。

畢竟華夏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傳承久遠。特殊勢力層出不窮,不聞不問肯定不是辦法。蠻橫粗暴的武力解決,也會得不償失。具體的應該怎麼做,太室山的處理模式就是最好的樣板。

興漢國範圍之內,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接受法制的約束。這就是一法到底,絕無二話。剝離太室山的百姓,就是爲了避免尾大不掉。

賈詡靠着這樣的功勞,成功登上了超神譜,是爲超神譜上的第三個名字。

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996章 信任夥伴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708章 世家問題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1126章 克秦皇城第4章 得將子龍第374章 上艾酬功第1156章 劉氏定位第1247章 族籍之爭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936章 塔城會議第407章 玄武之璽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43章 上谷慘案第1230章 滅蛇行動第2079章 執棋之役第38章 唐周告密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2022章 楊夏之死第1531章 小兵舒田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064章 三窟神殿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901章 兇案風波第1354章 二九成就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553章 守軍甲乙第356章 金將護曹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2114章 陳海倒戈第1267章 制定規則第289章 鄧艾揚名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2204章 現場提拔第491章 顏良退兵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83章 陳到鬥陣第458章 葛坡會獵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513章 死中得活第5章 九原逐胡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740章 水淹七軍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629章 張林練兵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9章 北地殺胡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1178章 禍國男顏第1641章 狼城大捷第168章 穆順之死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215章 奪青釭劍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2099章 武桃封皇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338章 旗鼓相當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387章 冀州辛毗第1668章 劉正斬情第1580章 丹爐專用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879章 分家之利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1466章 情關兇險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5章 九原逐胡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1388章 宋軍慘敗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559章 白起殺降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1664章 戰神呂布第1653章 金城決刑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182章 斷盟宣言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389章 俘虜安置第1148章 間諜之戰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390章 興漢提案
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996章 信任夥伴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708章 世家問題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1126章 克秦皇城第4章 得將子龍第374章 上艾酬功第1156章 劉氏定位第1247章 族籍之爭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936章 塔城會議第407章 玄武之璽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43章 上谷慘案第1230章 滅蛇行動第2079章 執棋之役第38章 唐周告密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2022章 楊夏之死第1531章 小兵舒田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064章 三窟神殿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901章 兇案風波第1354章 二九成就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553章 守軍甲乙第356章 金將護曹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2114章 陳海倒戈第1267章 制定規則第289章 鄧艾揚名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2204章 現場提拔第491章 顏良退兵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83章 陳到鬥陣第458章 葛坡會獵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513章 死中得活第5章 九原逐胡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740章 水淹七軍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629章 張林練兵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9章 北地殺胡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1178章 禍國男顏第1641章 狼城大捷第168章 穆順之死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215章 奪青釭劍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2099章 武桃封皇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338章 旗鼓相當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387章 冀州辛毗第1668章 劉正斬情第1580章 丹爐專用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879章 分家之利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1466章 情關兇險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5章 九原逐胡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1388章 宋軍慘敗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559章 白起殺降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1664章 戰神呂布第1653章 金城決刑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182章 斷盟宣言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389章 俘虜安置第1148章 間諜之戰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390章 興漢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