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上艾酬功

在文欽抵達上艾的時候,高利和成驍也帶着一大隊受訓人員趕到了受訓區。

焦柳代表着興漢王劉正,把那些準備參加受訓的人迎進了培訓機構,並且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和招待酒會。

文欽、高利和成驍則在上艾軍營中受到了劉正的接見。

龐統代表興漢軍總參謀部,對於三位優秀的青年授予了校尉軍街,統兵權限爲一萬人。

劉正親自出面,在中軍大帳中爲三人授銜。

緊接着,文欽作爲代表,當着全軍將士的面發表了講話,也做出了相應的承諾。

很多興漢軍中的老將,對於文欽等人的出現都很感動。

興漢國人才濟濟,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如今更是後繼有人,這就是興漢軍強盛的源頭。

興漢軍後繼有人,第二代領軍人物已經成長起來了,作爲老當益壯的前輩,趙雲、陳到等人,還能爲興漢軍奮鬥三十年。

劉正再也不用擔心人才斷層了,有了十幾年的積累,興漢軍的人才培養機制已經完全成熟了。

獻金侯、政略侯和軍功侯之間的比例也達到了最優級的黃金比例狀態。

總的來說是軍功侯佔了四成,獻金侯佔了三成半,剩下的兩成半則是政略侯。

不過從影響力方面來說,在邊境一帶,軍功侯地位最高;在發達地區,獻金侯地位最高;在欠發達地區,政略侯纔是最珍貴的。

當然了,能夠封侯的都不是一般人,所謂的地位高低,並沒有嚴格的三六九等劃分。只不過是不同地區的百姓,對於興漢國各項政策的依賴程度不同而已。

邊境上軍人擁有相對多的話語權,發達地區偏重於商人的意見,至於那些欠發達的地區,每一位政略侯都是興漢軍的寶貝。

劉正對於目前的發展模式,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

好在稅收政策的一刀切,倒也不用擔心什麼天高皇帝遠的惡性事件,會壞了興漢國的商業政策。

別的東西都可以好說好商量,只不過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梅園的有些人總是拿悲天憫人說事,總是隔三差五的想要給一些特殊的地方免稅,不過都讓劉正給拒絕了。

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都是興漢國的政策紅線。

畢竟制定政策的是人,是人就會有私心。今日有人可以更改稅收的標準,明日就有人肆無忌憚的摧毀稅收法律。

一旦法治變成了因人而異,那些擁有了絕對話語權的人,會不會改變立場,轉而以權謀私呢?

劉正只想把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兩大標準深入人心,要是經過這樣的努力,百姓們還是無法守住自己的權利的話,那也就不值得同情了。

畢竟總指望別人去付出,從而心安理得的享受別人爭取得來的成果,這樣麻木不仁的百姓,終究會付出代價的。

劉正不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想留下一個不可動搖的標準。

稅收政策的一刀切,不給任何人操縱稅收的權利,不僅可以確保興漢軍的軍費來源,還可以通過商人的那張嘴,把這些政策傳遍天地。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商人賺到的錢,通過獻金侯的辦法收歸國庫,再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是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

三侯政策是興漢國調節各方矛盾的有效手段,劉正已經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根本性政策的規劃上面。

紀效新綱作爲最核心的部分,如今已經加上了一稅原則和土地國有。

一稅原則是爲了保護和規範商人,至於商人想要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就得按照標準獻金,這也算是爲興漢國做貢獻。

至於土地國有,就是爲了打擊世家的土地兼併。

世家有機會操縱土地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然後再通過天災人禍,巧取豪奪的辦法從百姓手中巧奪土地。

現在實行土地國有,不允許出現私人買賣土地,這樣一來,世家想要兼併土地,那就是在找死。

更何況劉正已經通過甘寧的海軍,進行了一次偉大的環球航行。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相繼被發現,已經給了興漢國安置世家的條件。

據甘寧回報說,僅僅僅是一個呂宋島及其附屬地區,就足以安置三千萬百姓。

如今管亥等人被放逐的呂宋島,人口不足百萬,有足夠的空間消化興漢國中的作奸犯科之輩。

海軍的偉大成就,纔是劉正堅定不移的執行土地國有政策的基礎。

聽說張白騎已經到了非洲,在一個叫埃及的地方開壇佈道。

劉正有時候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在興漢國的各類大學之中開展世界教育。

畢竟華夏大地上聚集了太多的英雄,放出世界地圖,讓新五湖四海的思想,給那些不安分的諸侯們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機會。

說做就做,劉正在上艾城中召集了郭嘉,賈詡,楊修,盧植,蔡邕,魯肅,審配,趙雲,呂布,甘寧,陳到,徐榮,蔡琰,黃舞蝶,張寧,張夫人,張世平,糜芳。

這算是一次擴大會議。

劉正先是從百科全書中複製了一份世界地圖,然後確定了以華夏爲中心的方位標準。

再由甘寧向參與會議的衆人介紹各地的情況。

首先確定的是四海,東海,即就是後世的太平洋,東海之東,以赤道爲界,向北爲北美洲,向南爲南美洲。

再就是南海,即就是舉世聞名的印度洋,由馬六甲海峽溝通東海,南海之南,是南極洲,由於極度的寒冷,不適合住人。

以興漢國目前的技術條件和防寒標準,還沒有能力探索南極洲的奧秘。

南海之西,是非洲,熱是唯一的氣候,從來不知道冷的感,甘寧還讓到過非洲的船員現身說法,讓參加會議的人充分的認識到——非洲的熱是沒有底線的。

越過非洲之後,就是西海了,傳說之中的極西之地,也就是流傳着無數神話故事和愛情故事的大西洋。

至於北海,莊子的逍遙遊中有描述,就不用過多的描述了,由於極度的寒冷,直接稱呼爲北冰洋。

提起五湖,甘寧先是指出了在狼居胥山之北,有一個巨大的的湖泊,是著名的貝加爾湖。湖水向北入北海,向南流入東海。

貳師城之西,有一個叫做裡海的地方,那就是整個世界的第二湖,裡海滋養了周邊的廣大地區,繁榮了無數的文明。

非洲向北,其實也有一個地中海,南潤非洲,北澤歐洲,這也是孕育文明的第三處湖泊。

說完了畢夏之外的湖,處於華夏內部,也有兩大湖,一是孕育華夏文明的青海湖,崑崙仙山的傳說,長江黃河的源頭,這是華夏傳承的源泉。

再有就是瓊州之南的南海,名爲海,其實也是湖,南海留給華夏的,是永恆的開拓精神。

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並沒有關起門來夜郎自大,而是把最精銳的力量投入南海的探索之中。

劉正覺得甘寧所宣講的五湖,與自己當年所領悟的五湖有些微小的差別,好在不影響天下大局,就沒有在意這些細節。

再者說甘寧所講的五湖,是聯繫世界文明的紐帶和源泉,更加的大氣磅礴,也是唯一可以自圓其說的東西。

世界地圖一出,滿座的英雄豪傑震驚了。

第488章 謀主徐庶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7章 七星寶刀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085章 金剛戰隊第1294章 精英力量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1585章 姻緣天定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88章 馳援長社第109章 張角之死第2137章 離開周城第1863章 元姬女帝第2212章 竹淚傳說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878章 狡兔三窟第1240章 巴呂斷盟第1870章 嘯天逆襲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1842章 萬毒蛇皇第334章 奇商衛藍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315章 削弱聯繫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1166章 志那都彥第1773章 尋情不遇第973章 吳家自立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933章 龍城定策第2138章 奇襲趙軍第1287章 玫瑰花開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1430章 東施效顰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828章 一路向西第1087章 戰隊定位第248章 再戰難樓第209章 劉備崛起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13章 說服賈詡第1474章 打草驚蛇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1028章 秦楚比武第1541章 打擊專碰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1733章 以下克上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284章 挾民自重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2027章 李丹奇論第909章 臨戰決斷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1275章 軍制農業第158章 驍將俞涉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862章 文鴛出擊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269章 衣錦還鄉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1435章 竹海盛會第1376章 征戰吐國第62章 秦頡用武第99章 卜巳東逃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255章 海戰殲敵第727章 寒門士子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404章 楊六失蹤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594章 百強排名第290章 陶彈欺馬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324章 九脈縱橫第985章 專注細節第61章 宛城失守第48章 請命出征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702章 遷徙朔方第1574章 聞道之爭第1347章 玉泉市場第2002章 建設兵團
第488章 謀主徐庶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7章 七星寶刀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085章 金剛戰隊第1294章 精英力量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1585章 姻緣天定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88章 馳援長社第109章 張角之死第2137章 離開周城第1863章 元姬女帝第2212章 竹淚傳說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878章 狡兔三窟第1240章 巴呂斷盟第1870章 嘯天逆襲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1842章 萬毒蛇皇第334章 奇商衛藍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315章 削弱聯繫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1166章 志那都彥第1773章 尋情不遇第973章 吳家自立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933章 龍城定策第2138章 奇襲趙軍第1287章 玫瑰花開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1430章 東施效顰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828章 一路向西第1087章 戰隊定位第248章 再戰難樓第209章 劉備崛起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13章 說服賈詡第1474章 打草驚蛇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1028章 秦楚比武第1541章 打擊專碰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1733章 以下克上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284章 挾民自重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2027章 李丹奇論第909章 臨戰決斷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1275章 軍制農業第158章 驍將俞涉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862章 文鴛出擊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269章 衣錦還鄉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1435章 竹海盛會第1376章 征戰吐國第62章 秦頡用武第99章 卜巳東逃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255章 海戰殲敵第727章 寒門士子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404章 楊六失蹤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594章 百強排名第290章 陶彈欺馬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324章 九脈縱橫第985章 專注細節第61章 宛城失守第48章 請命出征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702章 遷徙朔方第1574章 聞道之爭第1347章 玉泉市場第2002章 建設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