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雌雄

在劉秀迅速挪動棋子後,抉擇來到了岑彭一邊。

“大將軍,劉秀宵遁,是否追擊?”

面對偏將、校尉們的詢問,岑彭沉吟許久,頭腦中彷彿在做着戰局推演,一次又一次,設想敵人每一步動作,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衆人頗爲焦急,岑彭這才說道:“吾等奉命拖住劉秀主力,以待陛下大軍,今彼夜退,我若不追,就算耿將軍將南郡、江夏諸碼頭盡數燒燬,劉秀多半也能撤回江陵。”

這意思是要追了?衆人紛紛請戰,岑彭卻搖搖頭,繼續道:“但劉秀此舉,恐怕亦是見強攻長阪不成,詐退誘我,吾等若追,劉秀多半會調頭與我鏖戰!”

而剛剛接到信使消息,儘管第五倫在藍口聚只休憩了半日,便兼程南下,然而前鋒騎兵,也得明晚才能抵達。

雖說幾萬頭豬三天三夜也抓不完,但人組成的軍隊敗起來,可比這快多了。

岑彭起身:“劉秀、馮異、賈復皆在,汝等非其一合之敵,此戰,當由我親自統御!”

只有他,才能在野戰中,以劣勢兵力死死咬住劉秀,撐到五德大旗降臨。

陰識奉命留守,他向岑彭保證道:“大將軍可將精銳盡數帶出,留老弱病殘予我即可。”

岑彭卻不同意:“次伯,汝可聽過韓信破井陘之事?”

陰識道:“背水一戰,天下聞名,豈能不知?”

岑彭笑道:“那場仗,後人只記住了背水一戰,但制勝關鍵,其實是韓信引誘趙軍出戰,卻派兩千輕兵,多持漢軍旗幟,連夜繞到井陘口山背後,偷襲趙營,遍插漢旗。趙軍受挫退回時,見老營被偷,士氣崩壞,潰不成軍,趙王被擒,陳餘戰死,赫赫趙國,竟以數十萬之衆,盡降韓信。”

爲防劉秀也用這招,岑彭特地留給陰識及偏將整整一萬人。

而他,只帶兩萬五千兵追擊,去面對三倍於己的漢軍……

臨行前,岑彭讓陰識過來,附耳道:“若我有不測,長阪尚有餘力接應陛下。”

陰識悚然,岑彭這猶如遺言的低語,讓他明白這趟追擊風險之大,陰識不顧自己真二千石的荊州刺史身份,竟長跪道:“既如此,至少要讓少將軍留下!”

陰識指的是岑彭唯一的兒子,岑遵,當初岑彭追隨嚴尤剿綠林,豈料南陽卻先陷落,岑氏爲綠林所屠,只有岑尊被任光救了出來,帶去魏郡投靠第五倫……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岑遵已年過二十,和與他年齡相仿的竇固等人一樣,成了郎官一員,侍奉皇帝左右,聽其言傳身教,除了弓馬劍術外,還要上各種軍事課程,儼然是軍官後備班。

當一名羽林郎官成績足夠時,第五倫往往會派遣他們到各軍區“實習”,同時也充當皇帝眼線,向第五倫彙報一些將軍們不會在奏疏裡說的事。岑遵被派到岑彭麾下,一來第五倫同情岑氏人丁稀少,想讓他們父子多聚,同時也能對岑將軍示以信任。

夜色深沉,明知道前方可能有陷阱,但岑彭卻必須去踩,可沒必要把親兒子也帶上吧?

岑彭卻不同意,說了一句讓陰識淚目的話:“此戰險惡,若吾子不行,諸將士卒,焉能將性命交給我?”

士卒已集結於長阪坡前,岑彭乘車從他們面前經過,他的兒子岑遵作爲車右持戟站在一旁。

岑彭看着一個個年輕的面孔,內心也難免生出罪惡之感,都是在南陽集結訓練的中原好兒郎啊!

而他,將帶着他們去赴死!

但動員衆人時,岑彭的話,依然慷慨激昂:

“諸君,陛下大軍將至!”

“萬歲!”士卒山呼,江陵的詐敗、多日的困守沒有摧垮他們的意志,在岑彭灌輸下,“魏必勝”已成了衆人篤信的真理。

“劉秀聞訊夜逃,驚惶無比!”

將士們信之不疑:因爲少將軍岑遵,就站在岑彭身邊,若有此去九死一生,豈會同行?

岑彭違心挑動衆人的勇氣,將不知真相的兒子岑遵,也鼓舞得熱血昂揚。

徵南大將軍拔劍指向撤向南方的一條條火龍,那是撤退中的漢軍:

“天子乘輿將到,吾等應殺牛釃酒以待,豈能反以賊虜來麻煩君上?追擊敵寇,斬得僞帝劉秀頭顱,獻予陛下。這不世之功,當屬於徵南軍,由我岑彭,帶諸位去取得!”

……

長阪以南二十里,被燒燬的當陽橋已重新修起,但只是用竹木簡單拼搭,甚至無法承受笨重的輜車。

劉秀的指揮所,就設在當陽橋前,聽得斥候來報,說長阪魏軍已出營南下,劉秀卻不知自己是否該高興?

他立刻召集主要將領開會,除了賈復已奉命繞後外,馮異、王常等人悉至,這時候,衆人都很樂觀,以爲劉秀計劃得逞,唯獨馮異垂首不言。

劉秀拍了這位最瞭解自己的老夥計一下:“公孫何以顰眉不樂?”

“臣……”馮異遲疑後道:“岑彭用兵嫺熟,只有關鍵時纔出奇致勝,其餘時候大體謹慎,輕易不能誘動,此番匆匆派兵追擊,不符其用兵之法啊。”

王常等人都認爲是馮異想多了,倒是劉秀心中暗贊,遂當着衆人的面,亮出了傅俊的絕命急報,將第五倫領大軍將至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訴衆將!

原來這纔是岑彭冒險追擊的原因!果然,方纔還摩拳擦掌想一舉殲敵的諸將,眼中都出現了慌亂:岑彭只是來糾纏的小狐狸,就算他們拼盡全力將追兵殲滅,也會付出很大代價,但死傷慘重之卒,面對第五倫這大老虎,不得被他一口吞了啊!

於是衆人開始動搖,紛紛請劉秀再考慮考慮,還是退往江陵爲妥,沒必要和第五倫決死賭國運……

但劉秀心意已決:“陣勢已布,現在倉促撤離,就要被岑彭追着打。”

“更何況,還有耿伯昭遊弋於吾等身後!”

他掃視諸將:“是在此反擊,將身家性命,寄於手中兵戈,還是調頭潰逃,將後背交給魏人?”

然而目光所到之處,包括王常在內,衆人都挪開了眼睛,不敢與劉秀對視。

很顯然,他們並沒有信心,這場江漢之役,漢軍士氣高昂,主要是後勤充足,兵力相對於岑彭又有很大優勢——可劉秀稱帝十年了,當漢、魏兵力相仿時,他們基本一仗未勝,更何況第五倫親征,戰將雲集,軍力龐大,拿頭贏啊!

卻是最早懷疑的馮異,此刻卻力挺劉秀:“陛下、諸君,吾以爲,就算對上第五倫,此役,亦有勝算!”

馮異說起一樁古老的戰例來:“戰國之時,魏齊爭霸於中原,魏屢派龐涓攻韓、趙,齊國以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圍攻魏都大梁,誘得龐涓折返。齊軍此時不戰而退,龐涓追擊,於馬陵中了孫臏埋伏。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刎。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而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這種戰術,就是“圍點打援”,第五倫很愛用,馮異認爲,今日也不妨效仿。

“岑彭長阪好比大梁,第五倫則如龐涓之軍,吾等調頭先擊破岑彭,再以勝勢迎戰第五倫。”

王常提醒馮異:“馮將軍,傅俊說,第五倫親將十萬大軍南下,屆時魏軍甲兵犀利,對上我久戰疲乏之師,真有必勝把握麼?”

馮異則道:“孫臏有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第五倫就算真有十萬兵,但其急於南下,從藍口聚奔襲二百里到當陽來,先至者,能有五萬?頂多與我兵力相當,而急行軍之疲乏,亦不亞於鏖戰。”

他看向劉秀,又補充了一點:“再者,魏軍巨砲能遠射,弓弩、飛石不能及也,在江陵、在長阪,不論攻防,皆令我軍計無所出。此番陛下誘使岑彭移師於野,其身邊再無巨砲之助。縱第五倫至此,同我軍戰於坦蕩平原,一時半會也難以豎立巨砲,猶失一臂。”

馮異可被配重投石機砸怕了,他找到的應對之法,就是運動起來,充分調動敵人,讓他們離開硬壘,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一席話下來,漢軍似乎又看到了幾分希望,劉秀趁熱打鐵又勉勵一番,衆將態度好歹在戰前統一了。

劉秀把軍隊一分爲四,賈復已帶着五千兵伏於西北十餘里外,又安排橫野大將軍王常將左軍,他自將中軍,而右軍,則交給了馮異。

“今日多賴公孫,方使諸將信服。”

劉秀大爲欣慰,在將虎符令旗交給馮異時,低聲對他道:“將軍之於國家,義則君臣,恩猶兄弟也!”

這句話極重,馮異大驚,正要說話,劉秀卻拍了拍他的手,含笑搖頭,旋即對諸將道:“此役不止決定江漢歸屬,亦是大漢存亡之戰!若勝,功勳之將,朕豈吝剖土封王之賞?”

自劉秀建立“東漢”後,雖然也搞了異姓王,但只封戰死的重要大將,諸如來歙、馬武、劉植等,但這回,他卻鬆了口,做出願與活人共天下的表示來!

因爲劉秀深知,這一仗,究竟有多重要,風險又有多大!

儘管馮異幫他說服了衆人,但劉秀,卻依然無法欺騙自己。

他並非不知道,若第五倫大軍抵達,己方無論在人數、形勢、甲兵上,均處於劣勢,漢軍早已踩在陷阱中,而第五倫的繩索越收越緊。

“但這,卻也是朕與第五倫在戰場相遇時,實力最接近的一次!”

第五倫坐擁北國諸州,其富庶繁榮令劉秀垂涎,而他苦心經營十年,江東依然地廣人稀,嶺南交州指望不上,荊州已經殘破,淮南則隨時可能丟掉……這種差距,隨着時間推移,非但沒縮小,反而越來越大,劉秀也發覺了,每次開戰,第五倫總能給他整出點新鮮兵器器械來,諸如高鞍馬鐙、巨砲等,讓漢軍吃大虧。

是被第五倫的運營慢慢壓迫折磨死,還是奮起一搏,用一場勝仗,扭轉劣勢?

劉秀決定選後者!

“朕不能等到第五倫盡取上游,飲馬大江時,才學項羽,唏噓‘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倒不如在尚有機會時,一決雌雄。”

……

天色大亮,漢軍纔在沒營帳的地上睡了不到兩個時辰,就匆匆集結,而岑彭的兩萬五千軍陣,更是連夜南追,已抵達北方十里開外,也緩緩停住腳步……

當太陽升起,霧氣漸漸散開時,雙方已接近到五里之內,劍拔弩張。

然而岑彭雖抱着赴死決定出戰,卻不代表他會傻乎乎衝上去和漢軍硬拼。

看着身邊面色略有緊張的隨軍郎官,也是岑彭自己的親兒子岑遵,他笑道:

“岑郎官,汝知道,陛下剛起兵時,魏軍最擅長何事麼?”

岑遵一愣,但他們這批郎官,在未央宮可是參加過軍官速成班的,皇帝陛下親編的教材!對大魏戰史耳熟能詳,遂下意識地說道:

“擅長……遇敵不慌不亂,其徐如林,不動如山……”

“哈哈哈,然也,吾今日,當以此術來對付劉秀。”岑彭大笑,如林如山,那是書上的場面話,在魏國宿將們私下的調侃裡,兩字便足以概括。

“善站!”

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78章 陰兵借糧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9章 父慈子孝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40章 炭治郎第353章 四靈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89章 宣戰!第510章 補天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11章 失馬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315章 韓信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1章 武安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70章 周率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601章 飲馬第168章 股東第209章 你馬第305章 橫跳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668章 賈復第182章 福報第112章 爭個屁第356章 逃婚第356章 逃婚第216章 天命!第689章 祝融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573章 輸麻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574章 馬鹿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602章 不行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89章 亂殺第565章 江漢第182章 福報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63章 惡手第40章 炭治郎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305章 橫跳第498章 打援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512章 脊樑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8章 以“德”服人第405章 公孫帝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598章 落紅第34章 大學城第460章 牛頭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280章 破竹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05章 橫跳第140章 該死第383章 長城第561章 武安第282章 皮骨第421章 五德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579章 飛將
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78章 陰兵借糧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9章 父慈子孝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40章 炭治郎第353章 四靈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89章 宣戰!第510章 補天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11章 失馬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315章 韓信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1章 武安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70章 周率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601章 飲馬第168章 股東第209章 你馬第305章 橫跳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668章 賈復第182章 福報第112章 爭個屁第356章 逃婚第356章 逃婚第216章 天命!第689章 祝融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573章 輸麻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574章 馬鹿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602章 不行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89章 亂殺第565章 江漢第182章 福報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63章 惡手第40章 炭治郎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305章 橫跳第498章 打援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512章 脊樑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8章 以“德”服人第405章 公孫帝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598章 落紅第34章 大學城第460章 牛頭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280章 破竹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05章 橫跳第140章 該死第383章 長城第561章 武安第282章 皮骨第421章 五德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579章 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