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

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

一直到七月前,田平也再沒來找過自己,可能是知道劉鈺忙着溫書,不會在大考之前打擾。

一直到七月初一,田平這纔來了一趟來送禮。

禮物還是挺吉祥的,一套昂貴的仿生瓷。

栩栩如生的大瓷螃蟹,蟹鉗上夾着兩根蘆葦棒,寓意是“二甲傳臚”,兩個甲鉗夾蘆葦棒的諧音。

別的話也沒說,更沒有傳遞半句其餘的話。

只說讓劉鈺好好考試,甚至都沒留下喝一杯酒,就急匆匆離開了。

到了七月二十三開考,分爲初試和複試。

初試都是客觀內容,放槍、幾何、騎術、舉石、算學、天文、地理,難度相對於內舍的夏考,要難不少,至少幾何已經考到了立體幾何,天文考到了歲差問題。

三日考,三日閱卷,參加考試的一共也就百十個人,而且都是很客觀的內容,沒有半分作假或者主觀的影響。

到八月頭一天,便是複試。

閱卷完成,這些客觀的內容劉鈺毫無意外的還是第一。

舉石差點,但是其餘的科目拉分太大,其餘人怎麼也追不上的。

真正意義深遠的考試還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策論。

殿試是在禁城的太和殿進行,到了這一步,管的就比較鬆了。

一則是皇帝可能在場,作弊等於作死。

二則就是策論這東西,作弊也毫無意義,如果提前不知道題目的話。

史書多了去了,大順又考諸子百家、天文地理,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題目。

殿試中可以抽菸,但不能喝酒吃飯,當然最好也別抽。

可以帶提神的鼻菸,但前提是你別爽過了之後當着皇帝的面打噴嚏就行。

參加考試的可以自己揹着小桌子去。

宮廷裡的桌子都很彆扭,爲了復古意選的都是案几,自己要學古之真士跪坐。

然而從唐朝開始,胡凳桌子就已經普及,出於禮儀而弄的復古案几並不是每個人都適應的。

要是不嫌累可以自己揹着桌子,從禁城大門一路背到太和殿,反正武德宮選的人要重武,要是連桌子都背不動也就不用參加了。

按照之前初試的排名,在太和殿外等着。

初試成績最好的第一個進去,自己選最好的位置放下桌子,鑑於八月的天已經不暖,宮裡也會準備一些暖爐,但都是放在特定的位置,誰的初試成績好誰就能搶到最暖和、光線最好的地方。

天一亮,劉鈺就揹着桌子跟着一羣人,在女官和太監的引導下來到了太和殿外。

中間的臺階不準走,但特許走左邊的臺階。

點名、行禮、跪恩之類的流成走了一遍後,按照之前初試的排名,一個個入殿,選好自己的位置。

自己揹着桌子來的,就把桌子展開。

沒揹着桌子的,自有太監安排那種彆扭的春秋古風的低矮案几。

安排好桌子後,就等着皇帝來,跪拜之後,考試時間太久,皇帝也不可能一直在這盯着,勉勵了幾句後就撤了。

現場主持考試的,是英國公、左平章事、加權將軍張牧之。

祖上是當年太宗李過的後營左果毅將軍張能,跟着李過和高一功在延安、榆林抵擋阿濟格,潼關之戰失敗後全身而退。

作爲大順的西、路軍一路轉戰萬里,爬雪山過草地,從陝西輾轉抵達了湖北,之後更是打滿了全場。

嫡系中的嫡系。

恰好前朝英國公也姓張,或是出於某種惡趣味,亦或許算是一種侄兒搶了堂弟的正統的自嘲,總歸張能一脈也封了英國公。

和翼、襄、靖等公爵一樣,比齊國公這樣的春秋古國爵稍微高出一點點:這是大順那羣老勳貴評書戲本聽多了,一個個覺得這種溢美的爵號比春秋古國號的高級一點點,和水德是藍色的差不多的緣故……

加了權將軍意味着沒了兵權,英國公張牧之算是劉鈺的爺爺輩了,既是主持考試,劉鈺要跪着從英國公的手裡接過試題,再回到桌上打開。

試卷打開,格式也能看出來大順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槽點太多。

天承運

皇帝制曰:朕恭膺天命,紹世登基,於今九年矣。

仰賴太祖之武德、太宗之文華、世宗之禪義、高宗之孝仁,至今庶政和諧,四方安謐,拓土於北,略有小功以鞝祖宗。

朕朝夕典學,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欲興衛社稷,撫牧百姓,膺服四夷。

故求諸於經史,以探治亂之源;求諸於百家,以曉宇宙之機;求諸于軍旅,以資控馭之略;求諸於天文,以通風雲之變;求諸於地理,以知險易之要;求諸於幾何,以準遠近之宜;求諸於輕重,以博財稅之通。

爾多士自軍旅來,學於武德宮,究於當今世。茲當臨軒發策,其敬聽朕言。邦國興旺之學,以史爲先,若《通鑑》、《太史記》、《漢書》、《唐書》。

昔漢武拓西,北擊匈奴,鑿空西域,數度用兵於大宛,或曰戶口減半而罪己,然終漢一朝,不曾有腥羶九州事。後言: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西域既開,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馬。以貨殖交於大夏等國,互通有無,始知極西尚有國。

待漢亡,又有三國事,晉以立,八王禍,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夷狄輩藉機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後,李唐興,都於長安,復又開西域,乃有北庭、安西爲都護,拱衛諸夏。胡商往來,居於坊市,寶石胡椒充盈市場,萬國來朝。

安史禍,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歸義軍孤守,終不得見王師。

自後,西域七百年不聞漢音。

而至於宋,不通西域,檀淵盟,靖康恥,崖山恨。蒙元滅,朱明興,棄哈密,再不履西域,終有東虜之禍。

非求讖緯之言、巫卜之術。其西域之有無,與國運關乎歟?

漢開西域,力霑烏孫;唐啓安西,威震大食。今準部盤於蔥嶺,臥於龜茲,得黃沙之險,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來不朝,其勢日大,若加之以兵,詎無勝算歟?

讀完了史論的題目,劉鈺心中大喜。

當初皇帝給自己的那幾本書,果然就是“欽點”的意思,這史論策的題目確確實實就是在問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準備好了,康不怠的文筆大氣張揚,洋洋灑灑五千餘言,只要一會默誦下來謄抄一遍即可。

倒是這殿試策論的題目,劉鈺只能說是槽點太多。

若是正常點的朝代,奉天承運之後,用不着加太多的“感謝名單”,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

然而大順當年的權力交接過於奇葩,李自成死後是侄兒李過,李過之後是高一功,高一功之後纔是李來亨。

除了李自成和李過之間算是那麼點血親,剩下的都和血親沾不到關係。

有戰友、有義子,中途連姓都換了一次,因此這感謝名單要一直追記到李來亨,否則就是忘本。

而後面的題幹,更是凸顯了大順的意識形態。

漢、唐都亡了。

但不管怎麼說,前漢亡於綠林赤眉;後漢亡於黃巾。

唐雖然亡於藩鎮,可實際上根源於黃巢的起義。

大順的意識形態很明確,隱約就是說,大順可以亡,但要亡於內,不可亡於外。

所以把漢唐列出來,猛誇了一番,然後就開始辱那些沒有拿過西域的。

漢唐不是那麼光鮮,各有各的問題。

外戚專權、將軍亂政、藩鎮之禍、邊將搶功,等等等等。

可在明末遺留下的意識形態下,這些都不是問題。

甚至隱約在表達一種態度:亡於內,那是肉爛在了鍋裡。今兒這史論,不是討論漢唐的過失,而是隻論漢唐爲什麼不亡於外。

按說明是亡在大順的手裡,逼死崇禎的不是多爾袞而是李自成。

但明末的事……大順自號開國之難前所未有,其實在大順官方看來,明末是差一點點就要完犢子了,所以把之歸於爲與宋並列——沒西域嘛。

雖然說不求讖緯、巫卜這些不着調的東西,但是大順還是要問問,爲什麼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於內;而沒有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於外?

這裡面有什麼關係嗎?

這裡面當然有關係,但關係是反的,只有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拿到西域,而不是拿到西域就打遍天下無敵手。

作爲策論的題目,肯定是要論證的。

本身也是在考驗一下考生的大局觀和邏輯思維能力:馬是白馬,還是白馬是馬。

後面又說,現在準備盤踞在西域,既處在東西交匯的要路,又有草場,又有農耕地,還有黃沙後勤的阻隔,如果想要征討準部,可以獲勝嗎?

這看上去是在問考生有沒有勝算,或者說給出一個用兵的方略,實際上則是兩個問題。

其一:準部與喀爾喀蒙古的區別,爲什麼準部強大,而喀爾喀部混成了那個德行?其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耕種地,一個單純的草原部落這年月已經完犢子了,一個強大的遊牧勢力,此時必然是要有農耕、有築城,有手工業的。

這是要論證,一定要幹它,否則它肯定越來越強。

其二:如果想要幹它,它有黃沙之險,後勤問題怎麼解決?

考生們,快誇誇朕英明神武,力排衆議,解決了喀爾喀問題,使得用兵可以走另一條路線,而不只是只能沿着河西走廊用兵。

這個誇,纔是“緊要”之處。

或者說,得分點。

誇過之後,纔可以天馬行空地繼續往下寫。

(本章完)

第76章 恍然第994章 鹹餌第441章 瘋了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437章 分歧(三)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328章 問罪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229章 開戰(八)第682章 打印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002章 獻禮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499章 洗頭第1077章 爭功(二)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541章 人性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419章 絕望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21章 紙上談兵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5章 落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795章 南巡意第1229章 開戰(八)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51章 坐莊(下)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264章 金刀計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793章 憧憬(上)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209章 變臉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95章 樞密院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45章 冰牆第525章 不敢殺第929章 覺醒(一)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
第76章 恍然第994章 鹹餌第441章 瘋了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437章 分歧(三)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328章 問罪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229章 開戰(八)第682章 打印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002章 獻禮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499章 洗頭第1077章 爭功(二)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541章 人性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419章 絕望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21章 紙上談兵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5章 落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795章 南巡意第1229章 開戰(八)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51章 坐莊(下)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264章 金刀計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793章 憧憬(上)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209章 變臉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95章 樞密院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45章 冰牆第525章 不敢殺第929章 覺醒(一)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