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再快一些

第253章 再快一些

皇帝還是挺有膽魄的。

封建王朝對商人充滿了警惕,商人富集財富的速度太快,尤其是實物稅逐漸換成白銀稅之後。

統一的貨幣和自古就有的土地買賣制度,使得商人階層兼併土地的速度,只低於皇帝。

可商人又不可或缺,尤其是江南的外銷型經濟基礎。不過商人在皇帝眼裡,可能就是大肥豬。

劉鈺感覺皇帝這是準備把松江府造個大豬圈,以方便養大肥豬。

至於爲什麼選擇松江,除卻那是江南富庶之地外,最重要的原因,劉鈺估計就是威海的海軍了。

有了這麼一支海軍,威海到松江,也就不過數日之程。

長江中游有大順的基本盤駐軍,海軍又能隨時控制無險可守的松江,這都使得皇帝敢於大膽的嘗試。

要是沒有這支海軍,估計皇帝也沒膽子把步子邁這麼大。

不管是爲了養豬弄個豬圈也好,亦或是皇帝真的“英明神武”也罷,總歸這是一件好事。

豬再肥,在有利爪獠牙的老虎面前,始終都是一塊肉。

大順朝廷都江南的提防很嚴重,這一次新軍改革,編練的新軍基本都是北方兵。朝廷考慮到退伍兵在當地,只要有錢弄到槍,這些退伍兵就會立刻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故而在松江等地,是不招兵的。

招兵的主體,一部分是北方災民,另一部分便是北方小農。怕的就是江南富有的白銀貿易和走私,配合上高質量的退伍兵員。

要麼遷都江南,使得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重合。

要麼就只能提防江南,使得經濟重心和軍事核心錯位。

李淦雖然自比那些明君,可遷都這樣的魄力實在沒有,即便現在北方已經穩固,北方邊患基本解決,他也沒有遷都的魄力。

只是現在海軍有所成就,皇帝確定海軍是個投錢的無底洞,海商海賊自此之後對國家級別的海軍再無任何優勢;陸軍軍改小有所成,江南孱弱,兩三萬人的新軍就足以撲滅任何可能的起義或者反叛。

種種穩固皇權的基礎都已具備,便可以試着鬆一鬆鎖鏈,允許江南那邊多搞出一些錢。

劉鈺也不管皇帝心裡到底怎麼想的,這時候還是要猛誇幾句的。

“陛下膽魄通天,這等嘗試,於國大有裨益。既方便控制,也便於稅收。臣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有一點,臣知道商人最在意什麼。”

“最在意的,還是連帶責任。陛下若想興盛松江成爲賦稅重地,首先一點就該明確有限責任。若是公司出了事,公司賠償,只把所有人的股本賠掉爲之;若個人出了事,也只是個人賠償,不能因爲都是股東,便要牽連連帶。”

別的事情都還好說,股份制在中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真想搞出來合適的政策和監管也容易。

唯獨最重要的一點這個牽連責任和有限責任的問題,若不解決,終究還是不能形成風潮。

現在的風潮雖然被劉鈺帶動起來,可實際上靠的不是大順的法令,而是靠的劉鈺的家世和與皇帝的關係。

加上他弄的那些,完完全全就是一些之前沒有的玩意兒,明顯賺錢的行當,他居中擔保,而不是很多人確信有法令可以擔保。

“此事自然。不消你說。既要嘗試,就要步子邁的稍微大一些。就像是青苗法,於全國推廣,自是惡政。但若如你在文登,那便是善政。百里之地,不可與萬里江山同論。松江事,只限於松江,倒是可以試試。只要能收的上稅,那便是好事。”

“除此之外,江蘇節度使也上了奏疏,請試行海運,轉運蘇州、松江二府之漕米。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要在松江試行種種新政。”

“你是支持廢漕改海的,但這事非是一日之功。先以嘗試,若是將來不出問題,也好有個說法。”

劉鈺驚了。

朝廷這步子邁的着實有那麼點變革的意思了。

松江府、蘇州府的漕米改爲海運?

雖然只是兩府,卻也算是天大的好事。

海運的基礎已經成熟,一來日本鎖國倭寇之患基本消除;二來有海軍。

最重要的航線問題,如今威海和松江的聯繫日益緊密,也不再需要走海岸線。

直接走黑水洋,過威海,到天津,簡直容易到不能再容易。

要是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方式,只怕這消息一出,松江等地的商人就要爆炸,幾十萬兩銀子的股票很可能五天之內就認購一空。

皇帝又道:“江蘇節度使的意思,便是看你在松江那邊搞的貿易公司紅紅火火。便想着叫商人轉運,如此利國、利商。”

“去往天津運米,若運蘇州、松江兩地漕米百萬石,則可攜帶十分之一的免稅貨物,運費則可大省。回來的時候,正好可以裝載遼東的大豆。於松江入港,也能增加賦稅。”

“如此一來,國民皆利。”

皇帝心裡也清楚,這江蘇節度使心裡有自己的想法,巴不得把漕運都廢掉,專門走海運呢。

那樣的話,湖廣等地都要沿着長江運送到江蘇,再從江蘇出港。

原本漕運幾個省的好事,都攤在了江蘇一省。

但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先想要在蘇州、松江兩地試行。

做成了,這就是政績。至於能不能做成,劉鈺很懷疑這廝已經暗中觀察自己組建的海商集團許久了,心裡有數。

“朝中有識之士多矣啊!此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哈哈哈哈……這話說的,似乎改海運便是有見識,走漕運便是無見識?你當就你有見識嗎?”李淦朗聲而笑,心想朝中自然不全是那些蠅營狗苟之輩,有識之士自然不少。

劉鈺說的那些,都是些老調子,無非就是省錢省民力。

可走運河還是走海洋的爭執,早已有之。

朝中一些有識之士所站的角度,卻比劉鈺不知道高了多少。

比如漕運是頭等大事,那麼不管出了什麼情況,保漕運就是第一要務。

而漕運需要水,運河兩岸又都是農耕區,經常會出現運河和農民爭水的情況。

然而漕運的優先級又排在最高,考覈政績又肯定要看漕運,京城幾萬人的吃喝,可不管你天旱還是天澇。

這就導致了與民爭水的情況。

若是能夠改漕爲海運,爭水的問題可以解決,農夫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支持海運的人有見解,反對海運的也有新見解。

除了老調重彈的百萬漕工的問題,還有就是要考慮運河修繕的投入,和穩定黃河的關係。

甚至也已經有人看到了海上的威脅,若只靠海運,風險極大。

如仍舊保留漕運,只要加固鎮江、金陵、松江等地的炮臺,建造棱堡。一旦海上失利,有軍改後的陸軍,亦可保證漕運通暢。

留着漕運,是對海軍的不信任,以及對千年陸權之下的陸軍戰鬥力的自信。

畢竟一旦廢掉漕運,一旦海上失利,海軍全滅,那南北之間的溝通就徹底斷了。

留着漕運,只要陸軍還能打,就能維持一個帝國的體量,足以應對種種可能的風險。

海軍才搞,能不能行,現在還難說。留着運河保底,比什麼都強,誰也不是先知可以斷定海軍一定鎮得住場面。

還是有過實戰檢驗的陸軍,更可信一些。真要是到了那一天,哪怕放棄海岸,只要陸軍能戰,這天下就不會南北分裂,也就亡不了,總可以重整山河。

只不過劉鈺平日裡並不關注朝堂的事,這種爭論他也少參與,很多事是他以爲被人沒想到、實際上別人早就想到了的。

這一次提議嘗試海運的江蘇節度使,原來是在西南搞改土歸流的。

運氣很是不錯,沒有攤上平準的“西路大軍武裝旅遊”的悲催事,在西南搞改土歸流頗有成效,故而升任爲江蘇節度使。

年紀在節度使這個級別中還算年輕,大有機會入天佑殿,自然是琢磨着幹出一番政績。

此番上書希望搞松江蘇州的試點,也是爲了政績,同時還要嘗試着學一學文登那邊搞一搞攤丁入畝之類的政策。

皇帝權衡了之後,這才決定在松江試行新政,只要確保海軍在手能夠隨時壓制松江等地即可。

刀把在手,而且鋒刃足夠長,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折騰一番。

但要折騰漕運海運,還有一件事要解決。

“朝中有人反對,只說擔心遇到風浪,船若在大洋上沉沒了,那可就損失巨大,而且會導致京城米價上漲。”

“如今讓商人運載,這糧食不是商人的,是徵收的賦稅。要是搞股份制公司,沉沒了怎麼辦?是商人賠?還是怎麼樣?”

“此事你有什麼見解?”

劉鈺心想,既然松江要搞試點,不如步子邁的再大一點。

“回陛下,臣有個想法。或者說,西洋人有個辦法,臣不知在國朝能否可用。”

“西洋人出海,海上風險極大,於是有了海上保險業。若船出海,則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金。若是船隻沉沒,則按照保險金額賠付。若不沉沒,則繳納的保險金,便可歸保險者所有。”

“如今海運日益繁盛,陛下何不特旨允許人開辦保險業?陛下可以直接出內帑的錢,光明正大,也使得參與的人放心。”

“只需要計算好沉沒的機率,折算成本,這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若能特旨壟斷,則既能有財富收入,又可以使得漕米若沉國庫並無損失。”

“只要有錢,松江、蘇州不過百萬石漕米,商人拿到錢,頃刻間就能從暹羅等地運來糧米。陛下亦知臣運米於倭國之事,百萬石南洋米,實非難事。”

“若是不入保險,則船沉了自己負責便是。若入了保險,保險公司賠付。”

“而且,大量白銀聚集於松江,若天下有亂,亦可學西洋人發行國債,迅速募集到足夠的軍餉等,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

(本章完)

第704章 海戰(二)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206章 狠話第1081章 爭功(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421章 混亂第312章 偶然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13章 小人哉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050章 坐莊(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023章 割裂(一)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43章 誘降第863章 妄想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322章 五月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940章 自覺(二)第1050章 坐莊(中)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931章 覺醒(三)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170章 備戰(九)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30章 暴論第421章 混亂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57章 開戰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99章 酒醉多言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93章 皇帝第1080章 爭功(五)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355章 對罵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725章 殺心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857章 決心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440章 分歧(六)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163章 備戰(二)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733章 朋友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
第704章 海戰(二)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206章 狠話第1081章 爭功(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421章 混亂第312章 偶然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13章 小人哉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050章 坐莊(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023章 割裂(一)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443章 誘降第863章 妄想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322章 五月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940章 自覺(二)第1050章 坐莊(中)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931章 覺醒(三)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170章 備戰(九)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30章 暴論第421章 混亂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57章 開戰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99章 酒醉多言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93章 皇帝第1080章 爭功(五)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355章 對罵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725章 殺心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857章 決心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440章 分歧(六)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163章 備戰(二)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733章 朋友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