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

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

出了府尹衙門,不遠處就是一座已經廢棄的天主教堂。

十字架早已經摘下,禁教風波,影響最大的,便是閩粵以及松江府。前朝舊事,徐光啓家族作爲最早的一批教徒,松江上海等地的天主教之風頗盛。

松江府尹遙指遠處的教堂道:“這教堂原是前朝徐光啓之孫女捐建的。徐家亦是望族,後與許家聯姻,許家亦曾做過前朝的南京通政使。之後家族興盛,之前本朝不曾禁教時候,也多有功名出身之輩。”

“如今這裡已改成了慈幼堂。剩下的教堂,或是出售、出租給那些做紡織的機戶用,或是租給了商賈做倉庫。”

“這松江府,一直有溺殺女嬰的習慣。慈幼堂也多收養那些父母不忍溺殺的女嬰。”

劉鈺點點頭,想着南洋的武直迷制度,問道:“松江府的慈幼堂,錢從何來?錢雖俗,可凡事無錢不成。”

“回鯨侯。一來是衙門撥一些錢,鄉紳商人捐助。但主要,還是利錢、地租。撥給一些官田,亦有鄉紳專門管理,放貸取息,而後收容收養那些女嬰。若這松江府的慈幼堂,數年間,災年買地、尋常放貸,積累土地,已累積有田千七百畝。”

劉鈺仰頭看了看這座廢棄的教堂,心道果然此時不管制武直迷制度也好,慈幼堂制度也罷,亦或是那些乞討辦義學的,都是一樣的套路。

買地、放貸、收租……

想來也是,這年月,只靠捐助那點錢,是不夠的。肯定要想辦法錢生錢。

這些需要救助的人,本來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

但收養他們的賺錢方法,卻又是害他們的根源。

一千七八百畝的土地,除了一部分官田,一部分捐助的,估計都是趁着地價便宜的時候囤積的。

每年收租,倒也夠個幾千兩。

當地有名望的鄉紳經營,貪腐肯定是有的。這麼大的地產,收租放貸一年幾千兩的收入,做賬非常容易。不管是九出十三歸,還是大斗小鬥,賬面上都看不出問題。

不過,有也總比沒有強。

“這些女嬰如何撫育?”

若是別的大官巡按之類的問,松江府尹多半就說些場面話了。但他知道劉鈺在文登做過許多事,便直接實話實說。

“自下官來此,也知道撫育困難,且錢財花費頗多。而且還要專門僱奶媽。是以,下官便想了個辦法。”

“將這些女嬰,放到佃戶家裡寄養。每月月初,慈幼院的人便去試探,給些米錢。”

“一來,得此女嬰,可得米錢。二來,佃戶娶妻難,這女嬰寄養其家,便是做童養媳了,將來也給其兒子做個媳婦。”

“如此一來,這些女嬰多半也就活了。”

“自下官行了這等手段,松江府也有歌曰:記得城東收棄子,佃農月旦望門來。”

說罷,他又道:“鯨侯是知民間疾苦的,百姓亦不傻,多狡黠。之前嘉興府的慈幼院,出過事,一個奶媽養育幾十人,哺乳焉足?有人便想出個‘機智’的辦法,慈幼院承認收養女嬰,但要其親生母親領回去養育,慈幼院再給幾百文的養育錢。”

“只是,如此一來,聽起來似乎是個好辦法,極爲機智。可執行起來,反倒使得嘉興府棄養女嬰之事更盛:先棄養,入了慈幼堂,再領回去,還能得錢,誰不棄養呢?”

“我這辦法,雖也有損陰德,鯨侯也知道,做童養媳之難。加之自小扔在佃戶家裡,既要哺乳,肯定是生了兒子的順便一起養着。這一個是親生的、一個是撫育的,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七八歲便爲人婦,又無父母兄舅撐腰,日子可想而知。”

“可即便如此,這辦法終究還是能多活幾條人命。在下面辦事,萬萬靠不得良心。只有良心,卻無手段,實難辦事。而且往往初心極好,但辦起來就辦的比沒那初心還差。”

“嘉興府慈幼院事,與松江府慈幼院事,若論初心,那邊還更強些。但數年之內,嘉興府棄嬰之風愈演愈烈,反倒是松江府這邊稍強幾分。”

劉鈺聞言,讚道:“所言極是。相對來說,還是你的辦法更好一些。嘉興府那邊,那不是在促使人皆棄嬰嗎?棄嬰之後再領回去養,白白得了幾百文錢,誰人不棄?”

“只是,你這辦法,也是治標不治本啊。你以爲,若想要這松江府棄女嬰之風漸低,可有治本之法?”

松江府尹想了想,便道:“若說治本之法,下官倒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松江府工商日進,紡紗織布,女子皆擅。若日後棉、絲等物出口更多,養女子也能賺錢,這棄女嬰之風可能也就能緩解一些。不過,十四可婚,嫁出去也是給婆家做事,賺的銀錢也不給父母,這也難說。”

“除非日後這松江府再來一次移風易俗,以至於家裡養閨女到二十方嫁,以求給家裡多攢一些紡紗織布的錢。若能這般,棄養女嬰之事或能少些。”

他也是武德宮出身,做皇帝身邊的郎官,廷臣外放出來的。劉鈺算是這些年來武德宮出身的“榜樣”,對劉鈺如何發跡一事,松江府尹多有研究。

加之松江府之事,與劉鈺息息相關。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就像是靖海宮出身的海軍軍官們,給劉鈺送的禮物要麼是石頭、要麼是當地動植物標本一般。這松江府尹也知劉鈺喜歡講實學、做實事,平日裡如何做且不說,既是今日陪着劉鈺出來,說起話來,自是一副純粹做實事的模樣。

得其所好,說起話來,也就讓劉鈺連連點頭。

說話間,便一起進了這間已經廢棄改造後的教堂。在這裡主持做事的人,連忙跪拜,一一免去之後,劉鈺隨手拿過來記錄簿子,看着上面那些女嬰的去向,果然絕大多數都是送給佃戶那邊寄養了。

雖說生了女娃,養大之後可以換兒媳婦。但前期養孩子,窮苦人家也着實養不起。

但終究都是自己身上的骨肉。真要是溺死,亦或者扔進棄嬰塔、亂葬崗裡任其自生自滅,多少還想着送到慈幼堂裡,說不定還能得一點生路。

加之徐光啓的孫女,一生都在致力此事,天主教在松江府之前傳播頗廣。

單看收養棄嬰這件事上,確實做得比之前的官府要強,松江府這邊溺死嬰兒的習慣也漸漸少了,多半還是棄養。

又隨便翻了翻賬目,還是可以很容易看出賬目有問題的。慈幼堂放貸的利息,居然非常的遵守法律,全部都是30%的利貸出去的。但劉鈺也算是和商人、放貸的整日打交道的,自己結婚自立之前,家裡也放貸,如何不知道這裡面的貓膩?

不過他也沒說破,看了看就放下了。

拿起登記簿,隨便挑了一家附近村落收養女嬰的佃戶,便道:“正好去看看,也好知這松江府佃農的生活。”

松江府尹知劉鈺的脾氣,忙對那些急着要去通知的人道:“不要聲張。我等自陪着鯨侯過去便是,勿要叫他家提前知曉。”

按照記錄簿上的記錄,一行人出了城,便折向了附近一個村子。

慈幼院的人每個月要來探視檢查,是以輕車熟路。而在慈幼院做事,一來有銀子可拿、二來免稅免役,是以這並不是像純粹的福利性工作,而是一項需要擠破頭找門路才能乾的事。

慈幼院做事的人領着劉鈺等人進了一家門院,只看門院,這和劉鈺在文登等地見到的佃農家裡完全不同。

比之北方的佃農,只看這家的話,似乎這裡的佃農比北方佃農的日子過得要好的多。

院子裡有齊全的農具,甚至還有一頭小牲口。

進去的時候,家主人本以爲只是慈幼院的人,可一見後面的官服,嚇得瑟瑟發抖。

好言勸阻之後,劉鈺笑着對松江府尹道:“若不是本官臨時起意,隨便點了一人,確信沒有什麼騙人的把戲……我可真要懷疑你提前知曉了,給我安排演戲呢。我松江府的佃戶,若都能如此,還有什麼可愁的?”

松江府尹忙笑道:“這既是鯨侯運氣,點到了這麼一家。也是因爲鯨侯之前種下的種,如今結了果。這不是松江府佃戶的常態,只是松江府的佃戶分兩種。”

“這兩種雖都稱佃戶,可卻全然不同。鯨侯所見的這家,恰是那種與別處不一樣的佃戶。”

“我雖不知,但略加猜測,卻也知曉。”

說罷,松江府尹便問農戶道:“你家裡可是那種賣了地、不置實業,卻專門租佃種地的?”

這個只看家庭情況頗像是中農的佃農,連忙磕頭道:“大人說的對。小人就是那種賣了地、不置實業,卻專門租佃種地的。”

劉鈺微微一怔,松江府尹笑道:“鯨侯對這松江府的農村有所不知,這裡面涉及到兩件事。”

“一是鯨侯興辦的海外貿易。”

“二便是朝廷將人頭稅攤入地畝,按畝課稅,不論人頭。”

“下官雖也希望治下百姓,佃戶都能這家人一般。但下官也不得不說,這家樣的佃戶,非是天朝常見的佃戶,實是松江府之特例,在松江府亦不算多。說他們是佃農,其實還是良農,雖不殷富,但也是中等之家了。這是……假佃農。”

“鯨侯可知,自將人頭稅攤入地畝之後,民間多有歌謠?”

“或曰:稅輕派重皆在畝,不如賣田以佃田;或曰:苦樂相形,佃強於主;或曰:稅壓小民無力抗,役加老爺不見愁。”

(本章完)

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849章 威望(下)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31章 收心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53章 選擇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89章 條約第16章 震動第700章 反圍城第974章 照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48章 魚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565章 制禮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45章 冰牆第612章 搶人才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725章 殺心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796章 工商局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7章 臨行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45章 冰牆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163章 備戰(二)第547章 惡龍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808章 閹黨(中)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973章 名與實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
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849章 威望(下)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31章 收心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53章 選擇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89章 條約第16章 震動第700章 反圍城第974章 照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48章 魚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565章 制禮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45章 冰牆第612章 搶人才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725章 殺心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796章 工商局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7章 臨行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45章 冰牆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163章 備戰(二)第547章 惡龍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808章 閹黨(中)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973章 名與實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