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

不能放下不幸,就無法走近幸福。

幸福是無痛苦,靈魂無紛擾

幸福是什麼?

病人說,幸福是健健康康的身體。

戀人們說,幸福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孩子們說,幸福是星期天可以去遊樂場。

幸福,是母親撫摸兒女細嫩皮膚的慈愛。

幸福,是兒女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

幸福,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自己的業績。

關於幸福,每個人有着不一樣的體驗。古今中外,對幸福的詮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點。這取決於一個人的知識底蘊和他的思想境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聖”杜甫的幸福。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曾說:“人間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愛情又清白無瑕。”林肯認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貝多芬吶喊:“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麼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幸福,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幸福。呻吟的病人說健康就是幸福,風燭殘年的老人說活着就是幸福,頑皮的孩子說得到一件心愛的玩具就是幸福,流浪街頭的盲人說有家就是幸福,苦讀的學子說金榜題名就是幸福,失戀的青年說被人愛着就是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你的一種身體和心理的快樂感受,你身體健康,你擺脫了靈魂中的紛紛擾擾,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你感覺到了,便是擁有。

幸福是知足,不是滿足

籃球明星姚明曾說:“生活能選擇嗎?永遠都像現在這樣,我羨慕你清閒,你羨慕我錢多。”

與生俱來,人人都有。明末清初有一本書叫《解人頤》,對做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終日奔波只爲飢,方纔一飽又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當了縣令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滿足,除是南柯一夢西。”可見“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一句空言。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一味的不能滿足自己,就會成爲的奴隸,最終喪失自我,被所役。

美國人艾迪·雷根伯克在探險時,與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的太平洋裡,他們毫無希望地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艾迪說:“我從那次經驗裡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的水可以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絕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目前,艾迪在他浴室的鏡子上貼着這樣幾句話,好讓自己每天早上刮鬍子的時候都能看到:

人家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知足是對的一種理性的審,滿足是對溝壑的填充,只有學會知足,放下滿足,才能正視人生。俄國作家契訶夫對知足常樂有深刻的體會,他說:“爲了讓內心不斷感到幸福,甚至在憂傷悲愁的時候也不變,那就需要:善於滿足現狀;高興地體會到‘本來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要歡歡喜喜,因爲你不是滿口牙都痛。你手上紮了一根刺,你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紮在眼睛裡!’”這話,蘊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做人要想真正做到俯仰無愧,堂堂正正,就必須扶正去邪、揚公抑私,而這之前首先要學會知足,控制自己的。

《佛遺教經》上說:“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處在寶貴、快樂、安穩健康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覺得很安樂。不知足的人即使身處天堂,也覺得不滿意。不知足的人,即使物質上很富有也是貧窮的人;知足的人,即使物質上很貧窮也是富有的人。”知足常樂,如果你不懂得什麼是知足常樂,那麼你就不會幸福。

幸與不幸,在於你控制內心的能力

幸與不幸,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二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反射出的心情不同,準確地說,是人們控制內心的能力有所不同。

崑崙山麓,水清草美。據說這一帶出產一種快樂果,凡是得到這種果子的人,一定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爲何物。

曾經有一個人,爲了得到不盡的快樂,不惜跋山涉水,去找這種果子。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崑崙山麓,在險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這種快樂果,卻發現他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快樂,反而感到一種空虛和失落。

這天晚上,他在山上一位老人的屋中借宿,面對皎潔的月光,他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老人聞聲而至,問他:“年輕人,什麼事讓你這樣嘆息呀?”

於是,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爲什麼已經得到快樂果的自己,卻沒有得到快樂呢?

老人一聽就樂了,說:“其實,快樂果並非崑崙山纔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快樂。”

老人的話讓這個年輕人頓覺精神一振,就又問:“什麼是快樂的根呢?”

老人就說:“心就是快樂的根。”

故事中的年輕人雖然找到了快樂果,卻沒有找到快樂的根——心。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內心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總而言之,幸與不幸就在兩個字——內心。

一個幸福的人,並不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是多麼的一帆風順,也不是他們的能力有多麼的超羣,而只是他們善於控制自己的內心,能在狂風暴雨中看到美麗的彩虹,甚至能在一敗塗地中看到美好的將來,時刻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不爲暫時的困厄而沮喪。一個不幸福的人,也並不是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缺少運氣,也不是自身能力有多麼糟糕,僅僅是因爲這種人不會控制自己的內心,任自己的悲觀消極情緒恣意放縱。

一個幸福的人,做事一定是很積極的,不管是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這樣的人自我價值的實現相對比較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這樣就能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一個不幸福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地面對生活,做什麼事情都不積極,甚至錯誤百出,那麼他的自我價值就會實現得越來越少,自我否定的因素就會增加,這樣也就使心情更加消極抑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可見,一個人的內心往往會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要想時刻都過得愉快,那就得讓自己的內心永遠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你擁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能量,這種能量將決定你是否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幸福不過是虛榮的暫時停止

居里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而天下聞名,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多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她對此都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來訪,忽然發現她的小女兒正在玩一枚金質獎章,而那枚金質獎章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給她的,她不禁大吃一驚,忙問:“居里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夠永遠守着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1921年,居里夫人應邀訪問美國,美國婦女爲了表示崇拜之情,主動捐贈1克鐳給她,要知道,1克鐳的價值是在百萬美元以上的。

這是她急需的。雖然她是鐳的母親——發明者和所有者(但她放棄爲此而申請專利),但她買不起昂貴的鐳。

在贈送儀式之前,當她看到《贈送證明書》上寫着“贈給居里夫人”的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聲明說:“這個證書還需要修改。美國人民贈送給我的這1克鐳永遠屬於科學,但是假如就這樣規定,這1克鐳就成了我的私人財產,這怎麼行呢?”

主辦者在驚愕之餘,打心眼裡佩服這位大科學家的高尚人品,馬上請來一位律師,把證書修改後,居里夫人纔在《贈送證明書》上簽字。

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谷”,意思是說,胸懷要像山谷一樣虛空。這是形容謙虛的一種很恰當的說法。但是這也說明,只有空,你才能容得下東西,居里夫人正是因爲不將榮譽放在心上,纔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面對虛榮,停止就是一種智慧。人生的沮喪很多都是因爲沒有得到想要的,我們每天都在奔波勞碌,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裡的虛榮,但是那些虛榮卻像是反方向的溝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大凡成功的人在遇到瓶頸時,他會以退爲進,保存實力,在關鍵的時候隨時出擊。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你更能時刻前進;跨越虛榮的樊籬,你才能平靜的選擇自己的幸福生活。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虛榮心是一種追求虛榮的性格缺陷。想把丟掉虛榮心,應注意以下幾點進行調整。

認識虛榮心的危害

虛榮心強,就會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僞、欺詐等因素,虛榮在現實中只能滿足一時,長期的虛榮會導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虛榮心理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過高估計;處處炫耀自己的特長和成績,喜歡聽表揚,對批評恨之入骨;常在外人面前誇耀自己有點權勢的親友;對上級竭盡拍馬奉承;不懂裝懂,打腫臉充胖子,喜歡班門弄斧;家境貧寒卻大手大腳,擺闊氣趕時髦;對別人的才能妒火中燒,說長道短,搬弄是非等等。認識虛榮心到來的危害,才能給自己敲響警鐘。

端正自己的價值觀

自我價值的實現不能脫離社會現實的需要,必須把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建立在社會責任感上,正確理解權力、地位、榮譽的內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實意義。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加上社會上某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不少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偏離,將虛華,闊氣,看作是時髦的象徵,這爲虛榮心的滋長提供了土壤。這種情況下,只有着眼於現實,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前途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纔能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定位。

跨過虛榮的樊籬,幸福就在腳下。

幸福不在於美德的報酬,而在美德的本身

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從哪裡來?

有一天,李端願太尉問曇穎禪師:“禪師!請問人們常說的地獄,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曇穎禪師回答說:“無中說有,如同眼見幻境,似有還無;太尉現在從有中生無,實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獄,爲什麼心裡看不見天堂呢?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太尉內心平靜無憂慮,自然就沒有疑惑了。”

太尉發問:“那麼,內心如何無憂慮呢?”

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思量。”

太尉又問:“不思量後,那心歸何處啊?”

曇穎禪師說:“心無所歸。”

太尉再問:“人如果死了,歸到哪裡呢?”

曇穎禪師問:“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啊?”

太尉說:“可是生我早已經知曉了的。”

曇穎禪師又問:“那麼,你說說生從何來?”

太尉正沉思時,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只在這裡思量個什麼啊?”

太尉說:“是啊,何必爲此自尋煩惱吶。”

曇穎禪師說:“一切源於你內心不靜,所以纔會讓憂慮來襲。”

正如禪師所說,幸福應從內心清淨中來。人心就像一汪活水,人心如果散亂,就如同被攪渾的活水。這樣人會因爲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常常隨着別人的意見而走,會受別人評價的影響,會活得很累,這樣的人,怎麼能感受得到幸福呢?反之,一個內心清淨的人,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方能真正認清自己,才能朝着幸福邁出堅定的步伐。

那麼要如何纔會內心清淨呢?古人說:“無所爲而爲,善而不居,能得心安。”這句話教導我們行善時,不要想着“我又在做善事了!”真正的“善”,不是獲得,不是佔有,而是一種犧牲與奉獻。只有樹立美德,你的內心纔會平靜,才能觸摸幸福。

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強烈地希望幸福,就要用心去追求

有一部電影《料理鼠王》講的是一隻熱衷烹飪的老鼠雷米的故事:

雷米一隻可愛而執著的老鼠,它對烹飪有這濃厚的興趣,一心想成爲一個偉大的廚師。但是,現實卻時常提醒他不要妄想,因爲對於香氣漫溢的廚房來說,老鼠是最不受歡迎的!

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1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
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25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1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2)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28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1)第33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6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