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

姬風一入鏡中,又驚又駭。他實在想不明白,這鏡究竟是何物?自己有火魂幡護身,居然還是着了道。

他卻不知,準提道人的須彌幻鏡,針對的並不是“靈力”,而是人心。

所謂靈力,即是能量。只不過不是普通的能量,而是宇宙中的一種高能能量。這種靈力遊蕩於天地之間,可謂無處不在。

練武者修煉的內功,仙道之流修煉的仙力道法,魔界修煉的魔功妖法,均具有這種靈力。只不過功法各異,各有強弱之分。

仙魔兩界各種法寶層出不窮,可謂各擅勝場。赤精子的陰陽鏡,可判人生死,紅面照則生,白麪照則死;雲中子的照妖鏡,可讓世間一應妖魔鬼怪原形畢露;警幻仙子的風月鏡可將心性的不良淫褻之徒魂魄奪去。還有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原始天尊的三寶玉如意,通天教主的青苹劍……林林總總,紛紛異異,煉成之時皆注有靈力。

而那混沌天魔的火魂幡,本身便是法寶中的法寶,蘊有鴻蒙之初至高無上的靈力。世間任何的仙力法寶碰上它,兩相角力便爲它所制。是以仙界衆仙,聞之無不色變。

若那須彌幻鏡像其他形形色色的法寶一般,只徒具靈力,早已爲火魂幡所制,姬風也就不會被攝入鏡中了。只可惜有一樣火魂幡是應付不來的,那便是準提道人在靈力之外,用三乘大法加諸於鏡上的無邊佛法。

讀者是不是感到很奇異,那準提乃是一個道人,怎具有佛法?

筆者笑答:那準提一派雖與東土仙界紅花白藕同出一源,他創立的三乘大法,卻與東土只顧提升自己能量(靈力)的仙道迥然不同。這便是佛法的萌芽。日後佛教大興,甚至凌駕於道教之上,皆淵源於此。只是那時沒有“佛”這個名稱,姑且暫稱他爲“道人”罷了。

(佛法浩瀚。要說佛法是怎麼回事,一時半刻也說不完,讀者總不能把佛經都給抄下來,這樣早被讀者踩死了。還是談談有關的內容,佛法最基本問題——心性問題。)

佛法雲:心性本來不二,不過有真妄、動靜、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它譬如波;而性是一切起心動念的源泉。人是以“靈”爲性,所以稱做“靈性”,也叫本性、自性、覺性。能明悟這心性的究竟相貌,在佛法上,就叫明心見性——明悟自心、徹見本性。

佛法把心分爲八識,五十一心所。《心經》雲色(物質現象)即是空(性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太暈了!不說了!

總之是準提以對人心的參悟,給那須彌幻鏡註上了爲東土仙魔兩界陌生的佛法。這鏡中所現,盡是姬風心靈深處最深刻的記憶,與他魔性未盡成人性未盡滅時最強烈的慾念。真個是大法無邊,只要心之所思,便境之所生!

這便是一把攻心鏡,比的是姬風心中後天修煉的魔性與他與生俱來的人性誰佔上風。只須人性壓倒魔性,姬風心中露出點滴破綻,便是他攝入須彌幻鏡之時。

殺死有養育之恩的師傅赤松子,姬風一直內疚於心。但那內疚只在他心中閃了一閃,便爲他魔性所湮滅。這點內疚,還不足以從心理上打倒姬風這位魔君。

恢復它大周的江山,俘獲美人虞芷雅的心身,一直是姬風所渴望的。這些內心的慾念,便一一呈現於鏡中。

焚燒天庭,顛覆天道,成爲這世間的主宰纔是姬風最強烈的慾望。但那成功的背後血淋淋的人間慘景,卻是姬風心靈中隱藏最深的擔憂。他早懷有這種擔憂,但每每念頭一起,便爲那些強烈的慾念所澆滅,從來未曾往深處想過。

此番在須彌幻鏡前,這念頭一經開啓,便無處遁形,再也無法關閉。便如大壩決堤,一發而不可收拾。

原來姬風最擔憂的,是愧對先祖,愧對周武王創立周朝的初衷——伐無道,利萬民。這便是姬風那顆充滿魔性的魔心最薄弱的環節,姬風已無法說服自己如何來坦然面對一個個先祖。

於是就在那一刻,姬風的內心已變得無比脆弱,就此攝入了須彌幻鏡之中。

※※※

姬風一入鏡中,旋覺不妙。再想破鏡而出,卻哪裡能夠。

從鏡外的法戒眼中看來,只見鏡中的姬風已置身於一座山峰之間,身邊是峰巒疊嶂,腳底是流水濺濺。

而他看到的景象,對於姬風所看到的景觀,直如滄海之一粟。

姬風身在鏡中,只見自己已來到一座巨大的高山之間。那山有多大?放眼望去,無邊無涯。那山有多高?直穿雲霄,高不可攀。

頭頂瑞靄層層,霞光繚繞,雲霧瀠瀠,流光溢彩。身下一條大河,澎湃勃發,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驚濤拍石,浪花飛濺。

山中林木蔥鬱,泉水潺潺。林中有壽鹿仙猿,靈象玄鶴。水中有銀魚躍波,龍蜃吐霧。

耳畔傳來陣陣吟誦,如梵音高唱,飄渺來自雲間。雲深處似有高塔一座,頂銜舍利,奇光異彩,氣象萬千。

好個洞天福地,佛門勝景!

姬風只覺心中一片空寧,聽着那天籟中傳出的誦經之聲,似乎滿身的魔氣爲之化去,洗滌一空。

※※※

就在此時,只聽“玎玲”一聲,從懷中跳出了一隻銅鈴,卻是他那火魂幡所化,立在空中,一陣亂搖,發出一聲與這景緻極不協調的刺耳的鈴聲。

姬風的思緒瞬時飛回,頓時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原來自己已被困在了此山之中!”

看着那山,姬風倒吸一口涼氣,“這山到底是何處?竟如此之大,縱是窮盡一生,恐怕也走不到邊!”

這山便是佛門的須彌山。

須彌山到底在何處?現今無人知道。問諸佛家弟子,只回答那是佛門的一座聖山,宇宙有多大,須彌山就有多大。因爲它是心中的山,而心之大,可包容整個宇宙。

那一陣刺耳的鈴聲,很快將姬風心中的魔性引回。只見他拔出蛇形魔劍,指天咒罵,聲色俱厲咆哮起來:“老天,你將我困住,得意了吧?終有一天,吾姬風會脫離此處,滅了你這老天,把你們一個個挫骨揚灰,燒個片甲不留,哈哈哈哈!”

※※※

大地忽死一般的沉寂,法戒除了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已聽不到山林間任何一絲聲音。風吹、草動、獸走、鳥鳴……突然這些自然間該有的聲音全部銷聲斂跡。

法戒下意識擡了一下頭,卻看不到些許異狀。他心中一凜。憑他那仙人的感應,已預感到不妥。

只聽蒼穹間平空響起一聲霹靂,聲如炸雷,一道閃電以勢不可擋的威勢劈了下來,電光所指,直取那面須彌幻鏡!

法戒頓時心下徹然明白,“原來是姬風的火魂幡化成的銅鈴的鈴聲,引來了魔界至尊——混沌天魔。他要用這道霸道到了極致的閃電,將師尊的須彌幻鏡劈碎,救出困在鏡中的魔帝姬風!”

城門失火,必殃及池魚。以法戒的法力,怎能與那魔尊抗衡?站在這鏡旁,若被那道閃電劈中,定會魂飛魄散化爲焦炭。

法戒不敢遲疑,一個縱身躍到一邊,堪看避過那道閃電。

眼看那鏡便要被閃電劈中,須彌幻鏡平靜的表面忽地凸起,一道“卍”形金符升起,發出一道炫目的強光,迎着那道閃電對撞而去。

空中“嗤”“嗤”之聲大作,如火樹銀花般空中現出一紋如波浪般的奇炫光芒,金光電光,交相輝映。隨即光華盡斂,金光與電光同時消失無跡。

混沌天魔顯然已經激怒,又是三聲霹靂,伴隨着三道閃電,接連劈下,一道比一道猛,一道比一道聲勢奪人。但那須彌幻鏡,也隨之生起三道“卍”符,將三道閃電一一化解爲無形。

看來以混沌天魔功參造化的神通,也奈何不了這面須彌幻鏡。

※※※

混沌天魔乃一團混沌之氣,無色無形。法戒看不到混沌天魔的存在,並不等於別人看不到。一直駐立於空中在雲間觀看的原始天尊,見老朋友來了,哪裡按捺得住。把九龍沉香輦一拍,四腳升起四朵金蓮,花瓣上升光,光上又生花,一時有萬朵金蓮,照在空中。原始天尊坐在當中,手持三寶玉如意,向那混沌之氣逼去。

一位天尊,一位魔尊,上古之時交手頻仍。當時法力悉敵,不分勝敗。只是仙界勢衆,羣毆之下混沌天魔招架不住,在鴻鈞門下衆仙手中吃過一點小虧,仗着火魂幡之力,從容逃脫。

此番再遇,各自修煉又過萬劫,混沌天魔無火魂幡護身,也不知誰勝誰敗。

那團混沌之氣,忽然退後,幾個飄挪,已到三十三重天,直向天外天逸去。似乎混沌天魔不欲與原始天尊這個老朋友再於此時此地作一場無謂的較量。

這是仙界主宰的世界。那混沌天魔一旦與原始天尊接上手,定會戰得驚天動地。縱能得勝,也必元氣大傷。到時引來仙界衆仙圍剿,再想脫身恐怕就難了。

原始天尊貌似也沒有追殺混沌天魔的心情,迴轉身再看那法戒。

只見法戒愁眉苦臉蹲在那坡上,捶胸頓足,而那須彌幻鏡已經不見。

原始天尊屈指一算,已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原來法戒見魔帝被拿住,正將那鏡收入掌心,剛變爲米粒般大小,一個大意,地下忽伸出一隻毛茸茸的帶有血腥的綠手,劈手將那須彌幻鏡搶入了地底!

原始天尊暗暗作惱,“這老朋友居然還留了一手,毀鏡不成,居然硬搶!也不知是哪路蝦兵蟹將,竟敢在本天尊眼皮底下施展遁地之術。”

當下冷冷一笑,運起“指土成鋼”之術,伸指向下一劃。

只見法戒所處的那座山坡,響起一聲如鬼哭狼嚎般的慘叫,地底跳出一個人臉猴身一足的怪物,一顆腦殼開裂,迸出如椰汁般的白漿。原來那怪正用土遁之術在地底飛跑,忽然腦袋如遇銅牆鐵壁,“轟”地撞了一下,頓時一命嗚呼。一隻毛茸茸的綠爪,兀自抓着那粒光華四濺的須彌幻鏡。

法戒知是原始相助,即收了那鏡隱於掌心,駕起祥雲來到空中,對原始揖手道:“多謝天尊出手除去此怪,奪回寶鏡。”原始笑道:“舉手之勞,何足言謝。”

法戒問道:“不知此怪乃是何物?”原始乃道:“此怪名叫山臊,乃上古仙魔大戰逃脫的魔獸,能人語,擅長五行遁術中的土遁之術,乃是混沌天魔召來。幸遇上貧道,否則寶鏡被它搶了去。以混沌天魔之能,假以時日必能劈開那鏡救魔帝出來。到時再想拿他,卻是萬難。”

法戒聞言憂道:“吾回八德池途中,不知還會遇到多少妖魔會來搶奪此鏡,此番路上必艱難無比。”原始笑道:“不妨,就由貧道護送你去回覆尊師便是。”法戒大喜,叩謝不迭。

於是二聖駕起祥雲,歸返西天。一路果未遇到阻礙,哪消一個時辰,已到西方極樂之鄉。

此時孟蘭法會尚未散去,準提道人仍高坐蓮臺口宣大法。法戒見了師傅,將那鏡交還準提。衆皆欣喜,稱頌師尊法力高強。

獨準提憂道:“不出一年,此魔帝必練成天魔道法。到時魔性盡成,人性盡去,再想用此鏡困他已是不能。”衆皆駭然。

那姬風從此困於須彌幻鏡之中,鎮於八德池中,由八部天龍看管,日日在“須彌山”中,修煉天魔道法。

欲知他何時出來,讀者請拭目以待。

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五十三章 天子之選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十四章 定陶紮營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十九章 救出兄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十章 三劫連環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
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五十三章 天子之選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十四章 定陶紮營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十九章 救出兄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十九章 不解之術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十章 三劫連環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