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

只見羊腸一線的山徑上,推下來一排木箱。那木箱十分怪異,每口箱子前方釘有一張又厚又寬的木板。而那木箱之所以能推,只因箱底安了兩隻木輪。每口木箱後有兩根扶手,由兩名義軍手握扶手方能推得動。

章邯問道:“上將軍,那幫反賊推這麼重的木箱下來,有什麼用場?”蒙毅搖搖頭道:“我如何能知。”

只見又有一羣身着玄色束身服的豪傑從山徑中走下,匯入戰陣。手中提的兵器,均長過一丈,形如彎月。這批人有百人之衆,領頭的便是龍翔閣閣主龍在吼。

“這些人拿的兵器是什麼?怎麼不識?”蒙毅身旁衆將看了那怪兵器,紛紛議論起來。

蒙毅忽想起一人,心中不由一愣。

那人他不敢在正式場合中提及,在私底上,和兩位哥哥曾偶爾念及。他的兵器,就像龍翔閣弟子現下手中所握,名喚刀。

雖然有關項少龍的史料,均被當今聖上銷燬,他的行蹤已無人知曉。但在蒙武、蒙恬、蒙毅的心中,卻藏有深深的懷念。

此時見到百餘名龍翔閣的弟子手持長刀,蒙毅那塵封已久的記憶,又霍然開啓。

“這幫反賊中,居然有人如項太傅一般,會制刀。還制了一百餘柄!”蒙毅心中之震驚,難以言表。

不容他細想,反秦義軍中又走下一列人,均衣衫襤褸。手中持的兵刃更加怪異,均長九尺有餘,看似槍,但槍頭下部有側向突出的倒鉤,鉤尖內曲。領這幫義軍的,便是丐幫幫主呂臣。

秦末年間,繁重的徭役賦稅讓廣大百姓不堪甚負。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乞食者衆,便有丐幫應運而生。他們的首領乃是呂臣,他便是第一個丐幫幫主。

到漢高祖即位,天下大定。劉邦死後,雖然呂后專權,卻能令百姓安居樂業。再傳至文景二帝,更是太平盛世,國富民安。可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丐幫自然而然便告消亡。直至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位自立,政治黑暗,苛捐雜稅徭役峻法將百姓逼得無以爲生,又加上水旱蝗災,便又有丐幫應運而生,致有丐幫幫主王匡發動的綠林大起義。

丐幫手持的兵器,乃是韓淮楚精心設計,墨家弟子連夜趕工鑄出的鉤鐮槍。

韓淮楚爲對付秦軍的鐵騎,創出了這種形狀古怪的兵器。傳至宋代,鉤鐮槍的使用慢慢發展到了頂鋒,共有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三類。有梁山泊的義軍,用鉤鐮槍大破宋軍呼延灼的連環馬陣。到了南宋年間,民族英雄岳飛在宋金郾城大戰中,又用鉤鐮槍破了金國王子兀朮的柺子馬陣,致使鉤鐮槍名揚天下。

※※※

反秦義軍列陣已畢。一聲炮響,蒙毅策馬走出戰陣,高呼:“請鉅子莫莊上前答話。”

莫莊穿着麻鞋,徒步走出,昂頭凝視着狀如魔君的秦國上將軍蒙毅。

蒙毅垂首說道:“鉅子,你乃一派宗師,爲何要反?若能降我大秦,蒙毅必奏明主上,奉你墨家獨尊。”

是時,始皇焚書坑儒的消息還未傳來,儒、墨、道、法之爭,仍鬥得激烈而難分難解。蒙毅以獨尊墨家爲餌,來誘莫莊降秦。

莫莊聞言哈哈大笑道:“我墨家宗旨,便是除天下之大害,若降了你秦朝,愧稱鉅子。”

蒙毅手握天龍破城戟,指向莫莊,厲聲道:“你這老兒,看來是一心要反我秦廷的了。”莫莊慨然道:“反你秦廷,只爲救萬民於水火。大義所在,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蒙毅點了點頭,說道:“好!你且速歸陣去。本帥今日,就和你在此決戰,定要剿盡爾等反賊,蕩平萬載谷!”

莫莊搖頭道:“上將軍錯矣。今日和你決戰的,不是老朽,而是另有其人。”

蒙毅奇道:“另有其人!那是誰?”

莫莊反身招手,呼道:“韓少俠,請上前與上將軍答話。”

韓淮楚頂盔貫甲,罩袍束帶,跨着大馬意氣風發駛出戰陣。正是馬中驕子,人中龍鳳。

想不到今日與自己這秦國上將軍對陣的,竟是前日送戰書的韓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蒙毅大出意外。他的臉上,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

“小子,你敢與我對陣?”蒙毅問道。

“有何不敢?”韓淮楚昂首道:

蒙毅仰天長笑,嗤笑道:“你們這幫烏合之衆,竟然派個無名之徒與我對陣,我蒙毅縱能得勝,也勝得無任何光彩。”

韓淮楚高聲道:“上將軍休要瞧不起人。勝負之數,戰場上自有分曉。多說無益。”

蒙毅斜睨着韓淮楚,揮了揮手:“小子,你且退回陣去,準備受死吧。”

韓淮楚卻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上將軍,今日我軍處於上坡,佔盡地利。我韓信不佔你這個便宜。你且退後兩箭,容你我在平坡處重新列陣,再鬥個輸贏。”

蒙毅聞言訝然。

※※※

龍武坡本是一隴坡地,處於秦軍大營與萬載谷之間。今日兩軍列陣,自然是秦軍處於下坡。這地利的優勢,義軍是佔盡了。

而韓信這個籍籍無名的小子,竟連這點便宜也不願佔,要改到平原重新列陣。是不是瘋了,傻了?還是狂妄到了極點?

春秋時期,諸侯之間戰鬥較重軍禮,要合乎“禮”、“仁”之類原則。當時兵書《司馬法》便提倡“以仁爲本,以義治之。”後來宋楚泓水之戰,迂腐的宋襄公墨守成規,信奉“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之類近似白癡般的教條,致有泓水大敗。之後諸侯之間,再也無人理睬那軍禮,戰場上爾虞我詐,出奇詭異之術層出不窮。到兵聖孫武提出“兵以詐立”,而後孫臏龐涓鬥智,更將詭詐之術發揮到了極致。

而今那小子韓信,竟大言不慚,要不佔地利的便宜,蒙毅只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他甚至想給韓信取個綽號,叫“宋襄公第二”。

隨即蒙毅迸出一陣哈哈大笑:“小子,你這是自己找死,可別怨我蒙毅。”

蒙毅是將軍之人,深知戰場搏殺不能意氣用事。雖然韓淮楚的狂妄叫他心中不那麼舒坦,可這到手的便宜,他還是不想讓它錯過。

韓淮楚拋下一句:“戰場上見。”與鉅子莫莊,轉頭歸返陣中。

那蒙毅便歸陣,傳令下去,大軍退後兩箭,重新佈陣。

秦軍後退也極有章法。先是陣尾弩軍步兵退,布好陣後再是騎兵退,隨後便是步兵戰車退,而那前排與左右兩翼的弩兵,卻至始紋絲不動。直到主力大軍退妥布完陣式,弩兵方退。

韓淮楚一直觀察秦軍如何退後,想找出蒙毅陣法的破綻。此時一見,心中暗贊,“蒙毅果然善戰,秦軍果然訓練有素。這退後之道,便顯出秦軍強大的戰鬥實力。”

戰場之數,勝敗乃兵家常事,有時僵持不能得勝,便須撤兵。最怕敵軍在撤兵而陣形轉換的空檔,發起致命的衝擊。爲將之道,必要掌握退兵的節奏,控制好陣形。

韓淮楚待秦軍列陣畢,拔劍指天,高呼道:“諸君,今日一戰,勝則有生,敗則必死。吾等與那秦賊,要以命相搏,切不可畏畏縮縮,貪生怕死。”

千斤鐵閘已被毀去,今日如若戰敗,衆人均知將會遭遇什麼局面。不由羣憤激昂,均振臂高呼:“吾等定要誓死相搏!”

韓淮楚繼續煽情:“秦廷苛酷,秦法峻嚴,秦乃天下之大害也。始皇帝殘暴寡仁,橫徵暴斂,令生民塗炭,哀鴻遍野。六國宗廟爾今安在?盡毀此獠之手。滿手腥風,盡沾吾志士熱血。獨夫不除,難解吾等心頭之恨。聖劍門的英雄,正被秦賊圍困,朝不保夕。秦軍上將軍蒙毅,將吾等圍于山谷,欲盡殲於此。只有打敗蒙毅,吾輩才能衝出重圍,救下聖劍門的兄弟。才能在始皇東巡途中,擊殺這嗜血的獨夫。諸君,請隨我韓信,列陣一戰!”

一席話,說得羣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於是義軍各路英雄,又向前推進,在平坡處,重新列了一陣。

蒙毅舉手搭眉,再看義軍的戰陣,已不是剛纔那亂哄哄的局面,而是擺成了一個如“X”的形狀。

陣的前方,布有一簇簇木箱,共分四個橫排。在那厚實的長木扳後,掩下一排排盾手。

木箱之後,便是一雁形大陣。中路乃是丐幫弟子,手持鉤鐮槍;兩翼便是龍翔閣弟子與墨家弟子,手提長刀、短刃,虎視眈眈。

雁陣之後,分左右兩軍,排成兩個橫向隊列,由遼東飛燕門與膠東鯊魚幫各守一方。

隨後是兩道縱形翼護,斜插而前形成合圍。左翼由墨家子弟擔綱,右翼由五虎斷魂槍豪傑負責。這兩道翼護,擔任着保護統帥安全的重任。

一杆大旗上,繡了一個斗大的“墨”字,掌旗之人,乃是英武非凡的龍翔閣少閣主龍且。旗的右方,擺了一面大鼓,鑼鼓手立於鼓旁。

之後便是義軍統帥韓淮楚,墨家鉅子莫莊等各派首腦。張良、蒯通等謀士侍立於韓淮楚身側,威如天神的項羽手提一杆長槍,圓瞪雙目,殺氣騰騰,準備隨時衝上,給來犯之敵一記重刺。

主帥之後,又有縱橫兩道翼護,由各路江湖雜幫小派豪傑滲混組成。

壓在陣尾的竟是一排弓箭手。韓淮楚布的這個陣,與蒙毅截然相反,弩手竟在身後。

這種陣式看去雖怪異,卻也能稱井然有序,身經百戰的蒙毅卻從未見過。其實這陣並不怪異,名爲衝軛陣,後世網絡遊戲中經常見到。韓淮楚在鬼谷學藝時,便將那遊戲中的陣法借鑑過來,根據實戰需要改進,是山地防守的陣勢。這一次與秦軍交戰佈下這衝軛陣,在戰爭史上是第一次出現。

“韓信剛纔布的亂哄哄的陣式只是假象。他的真正目的是讓自己退後兩箭之地,在平坡布這個怪陣。”蒙毅瞬時回過味來。

他隱隱覺得,這其中必有陰謀。至於是什麼陰謀,蒙毅卻猜不出來。

就有手下大將章邯趨前,問道:“上將軍,可以一戰了麼?”蒙毅一陣猶豫,沉吟不答。

憑着軍人的直覺,他感到那名不見經傳的韓信並不簡單。單看他那從容的神態,輕鬆的表情,蒙毅便感到今日可能要遇上一個此生最難纏的敵手。

他一生身經百戰,從未輕視過敵手。今日剛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輕敵。

雖然秦軍的人數,是義軍的五倍,佔盡了優勢。武器的精良,也不是臨時混編成軍的江湖豪傑所能比的。但義軍武功高強之輩不乏其人。這種單兵作戰的衝擊力,不是普通的秦卒所能抵敵的。

章邯見他猶豫,催促道:“上將軍,已到午時了,還不戰麼?”

“擂鼓!”蒙毅手一揮,緩緩砸下。

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四十四章 決戰京索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十六章 剝繭抽絲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
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四十四章 決戰京索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四十章 有情有義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十六章 剝繭抽絲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