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帝星升起

契丹人自蕭綽與韓得讓掌握政權以後就一門心思地想要謀取南方之地將大遼的領土向黃河以南拓展因此朝廷所在也由上京向南遷移來到了韓得讓控制的南京。

這一次蕭綽盡起傾國之兵同我決戰南京城中幾乎沒有留下多少防禦兵力諾大的南京城中可以招集的守衛士卒不過五千餘人即使加上各府邸的奴兵也不過兩三萬人而且還提不到什麼戰鬥力。

早在蕭綽大兵壓境的時候我就將新收的孟良與焦贊二人派了出去領了五千精兵北上三關將各寨人馬盡數帶往南京城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的殺着!

孟良與焦贊二人本來就是土匪出身此時幹起殺人放火的勾當自然是熟悉無比。

從三關帶走兩萬人馬後一路上潛匿行蹤竟然突破了契丹的關防摸到了南京城外。

由於四十萬大軍南下南京守將根本就想象不到危險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在他們看來宋人應該忙於應付南下的契丹大軍因此城防比較懈怠依着平時的作息時間早早地將城門給關閉了。

結果孟良和焦贊等人的運氣也是超好恰好有一位契丹的王爺打獵回城將大門給叫開了孟良和焦贊二人立刻趁着這個當口一口氣衝進了南京城。

城上的守軍發現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孟焦二人給手下放開軍令在南京城中任意行事。

三關守軍本來就對契丹人恨之入骨此番得了機會。居然摸到了大遼地京城自然是有仇的報仇沒仇的解悶兒。無數地火頭在城中燒了起來。兩萬人馬分成了四撥。將城門控制了起來然後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重點就是那些高門大戶與官府的庫房。

可憐南京城中的兵馬早就抽調一空了此時又遭遇孟良和焦贊這兩個強盜祖宗打劫契丹貴族們根本就沒有應付地實力整個南京城淹沒在血與火之中。

一連三日十幾萬契丹人死於非命大量地財寶被洗劫一空契丹貴族們死地死。傷的傷剩下的一些重要人物被兩人控制了起來準備請功領賞用。

不過在南京城周圍倒也有一些契丹人的小股軍隊聽到京城被攻擊的消息後紛紛由各地趕赴南京湊到一起居然也有十幾萬人將南京城團團地包圍了起來。

孟良與焦贊二人見了城頭下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心底也有些驚恐不過自己畢竟已經控制了南京城裡面地敵人也殺的差不多了還有大量的現成糧草與攻防器械可用便也不是非常害怕依仗着南京城的堅固城牆與契丹人地雜湊大軍僵持起來。

這時候我西北軍主力已經全殲了南下的契丹大軍稍事休整之後便由郭利用領十萬大軍北上掃蕩契丹人在北方的殘餘勢力正好將圍在南京城外的散兵遊勇們來了個裡外包抄一舉殲滅。

然後三個人合兵一處直接奔襲上京將契丹人發家的老窩給抄了個乾乾淨淨。

留在三關的守將也接到了我的軍令會同駐守遂德的西北軍一道北上大同將大遼最後一支可用之兵給圍殲。

至此契丹上自朝廷下到地方的重要武裝力量基本上都已經被快速肅清契丹作爲一個國家政權已經不復存在!

消息傳回來之後整個西北和河東路都沸騰了壓制和困擾中原百餘年的契丹人幾乎滅族自此北方的遊牧民族再也形不成對中原大地的威脅。

我帶着剩下的十萬鐵騎一路沿着真定東進將真宗留在河北的大小勢力盡數掃除一舉統一了黃河北岸的大片土地大軍沿着黃河一線展開徵調大船擺出了隨時準備渡河南下進入中原戰場的架勢。

檢點了一下此戰的成果共計殲滅契丹大軍六十餘萬自己的損失不過數萬可謂是大獲全勝契丹立國數百年一直威壓中原今日終於壽終正寢了。

消息傳開之後天下震動。

黃河以南的真宗與楚王雙方正戰的天昏地暗雙方在汜水關附近的拉鋸戰依然沒有分出個勝負來只是多日來的消耗戰使得雙方都很吃力軍心也漸漸有不穩定的趨勢。

在聽到我已經滅了契丹統一了黃河以北的消息後真宗小朝廷和楚王都感到有些意外雖說在以前他們也覺得西北軍勢力龐大能夠跟契丹人戰個旗鼓相當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我能夠以留在河東路的二十萬人馬將契丹的四五十萬主力統統給吃掉這樣的結果出現在衆人眼前的時候任誰都坐臥不安了。

就中土而言似乎已經有一個定例那就是隻要是統一了北方基本上就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隨時都有南下一掃各方勢力登上帝位的可能就比如當年的魏武帝曹操而從南方北上中原能夠成功的卻是寥寥因此如今不但是真宗就是楚王也有些心中惴惴不安暗自揣摩着我是不是也會打破如今的勢力均衡將已經在戰鬥中磨礪出來的西北鐵騎引到黃河以南來同他們爭奪這天下的霸權。

“有過換張椅子坐坐的打算麼?”公主問道。

“換張椅子坐坐?這倒是一個問題哦——”我歪着腦袋想了想道。

單從軍事實力上來論西北軍勢力正值強勢幾十萬鐵騎再加上大炮等先進武器要想戰勝仍處於冷兵器時代的真宗與楚王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不過站在我現在的立場上來看完全沒有一下子樹立兩個敵人的必要。真宗與楚王地家底還有不少雖說現在雙方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六七十萬可是他們很快就能夠動員起超過百萬的人馬來。再加上南方的輜重糧草源源不絕地從水路上運過來後勁兒十足。

如果現在我揮師南下地話必然會使得原本勢不兩立的兄弟倆暫時聯合起來回頭對付我西北大軍。在長達千里的戰線上同時作戰地時機還不成熟。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地結果。

而且我本身乃是宋臣。如今雖然割地稱王卻也是大宋地藩王就這麼明目張膽地造起反來難免會有些非議縱使我不將他們放在心上但是每天都有人對着你指指點點地痛罵反賊。卻也不是什麼賞心悅目的事情。

在我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時候郭利用的大軍已經肅清了北方的契丹餘部大軍佔領了上京城以及更加靠北的大片土地捕獲了逃竄在各地地契丹王族。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檢點了一下契丹人留給我們的遺產還是不少的僅僅是黃金和白銀這兩項就不在少數幾達百萬兩之巨更不用說還有數量巨大地奢侈品。

最使我感到興奮的是契丹朝廷在北方的幾個大馬場都完好無缺地落入我的手中超過二十萬匹的良種戰馬隨時都可以補充到西北大軍之中。

三軍易得良馬難求。在這個時代裡戰馬就是快速運動的首選工具除非有朝一日能夠實現戰略移動的機械化否則戰馬就永遠不可能脫離戰場我同契丹人和党項人打了多年的仗自然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除。

有了這些良馬西北大軍除了一些必須保留下來的步兵和新增加的炮兵外都實現了騎兵化這對於提高應變速度實現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我的擴張計劃中向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西域各國甚至更加向西的國家發生衝突沒有一隻強大的騎兵部隊是不可能的。

如今七郎與軍師王石雷已經在河西以西的地方站穩了腳跟西域各國遲早是我的囊中之物我的計劃是重新打開河西走廊上的絲綢之路將沿途各國逐一統一到手中形成一個大一統的聯合政府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徹底肅清這條路上的匪患和敵對勢力鞏固商路以對外貿易來促進河西走廊上的經濟發展通過移民政策增加漢人在這裡的人口比重使得各種先進明與技術落地生根然後再將目光放的遠一些爭取將勢力發展到中亞去如果有可能的話南亞跟歐洲也是可以考慮的不過暫時看起來還有些難度。

我無法預知的事情很多也不能寄希望於一切事情都按照我的想法來進行甚至還會有一些更大的變數在考驗着我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如此修養了兩個月後兵馬漸漸地恢復了全盛時的面貌而黃河以南的形勢卻急轉直下楚王與真宗在僵持的過程中意外地遭到了黃河大水的衝擊由於今年雙方控制區內都沒有閒暇顧及到防洪事宜因此洪水一來的時候能夠成功逃生出來的人很少雙方元氣大傷主力部隊可以說是喪失殆盡。

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帶上難民足有數百萬之多多數人拖家帶口地開始了逃難的歷程千里中原沃野化爲一片澤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哀鴻遍野餓殍陳於道旁。

我在收到了消息之後心中也是一片悽然。

手下諸將卻是有些雀躍包括不少中下級的軍官們紛紛上書給我要求南下收殘局。

“什麼收殘局!這分明是想讓我接收殘局嘛!”我看了看堆了老高的表章將一本新送到的信札扔到了上面隨口對旁邊的郭利用說道。

事情很清楚如今楚王和真宗的勢力大減只要我的西北大軍一朝南下雙方都得束手待斃乖乖地奉上江山社稷改朝換代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可以進行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了而這一切的首要前提就是我自己要有這個心思。

“主公的意思屬下明白無非是體念到先帝的知遇之恩不願意取代嘛——”郭利用在我身旁回答道接着話題一轉道“不過將士們地熱情也不宜打擊!”

“那你的意思是——”我詢問道。

郭利用振振有辭地回答道“天下者。非是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神器無主唯有德者居之!如今宋德衰敗。我王興盛。取而代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更何況主公現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有消滅了我漢人地數百年大敵契丹名聲正是如日之升正應該順應天意代替大宋管理萬民屬下也認爲主公應當早日正位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話雖然是如此說。不過我的心中仍然是有些猶豫不知道這麼做會不會在民間引起什麼反彈來?可是沒有過幾日王石雷的信札就到了其中所說地與郭利用所講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勸進地意思。

我依然是有些拿不準主意可是沒過幾天新收到地一條消息卻令我大爲惱怒。

原來楚王與真宗看到我的勢力急劇擴張已經一統黃河北岸且有厲兵秣馬南下的意思雙方都有些驚懼在朝中大臣們的籌劃之下兩個人暫時摒棄了前嫌楚王尊真宗爲大宋皇帝真宗封楚王長江以南的土地爲封地雙方達成了一致目標分別在汴梁跟洛陽大肆召集人馬並通過楚王的關係向大理和吐蕃分別借兵準備北上“收復失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氣地將戰報丟到了地上在大帳中走來走去。

手下衆將卻是非常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地叫囂着要立刻帶兵南下作戰爲主公討個公道此時我倒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四路大軍分頭北上對付我的話確實有些難辦倒不如趁此時各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來一個先發制人只要將楚王和真宗的大軍給解決掉大理與吐蕃自然會灰溜溜地逃回去到時候上表稱臣都嫌慢哪裡還會生出什麼進兵中原地念頭來?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只有做一做這個皇位了相信不會比他們任何人次就是。”我終於下了決心然後就是調集各路兵馬分五路大軍南渡黃河猛攻洛陽與汴梁。

宋室畢竟經歷的時間尚短几十年中雖然掃平了許多反對勢力卻也有許多的漏網之魚我的大軍一起各地就有不少的反宋人士遙相呼應更有許多前朝遺民們前來投奔一則是因爲公主老婆的身份乃是前朝公主二則是因爲原先大雪山聖女的遺臣們得到了她的詔令轉投到了我的手下三則是因爲聖君神教在南方各地發展迅猛幾個因素歸結到一起就造成了我西北大軍一到立刻有無數民衆響應的局面很多城池基本上都不用打就得到了。

本年九月初六在已經回到中原的西北軍各路將領以及重要官員們的勸進下我正式登上了帝位改元建威國號大漢定都長安然後大封功臣勳戚。

新近加官進爵的將士們打起仗來勁頭兒更足很快就將聯軍佔據的洛陽與汴梁攻了下來楚王與真宗等人乘坐大船出海倉皇逃亡江南宋室朝廷在江北的統治宣告結束。

此時吐蕃與大理開始出兵先是攻進了成都大肆燒殺搶掠然後準備出兵北上漢中以威脅大漢軍的西南方向。此時大臣們的意見不是非常統一有很多人都認爲目前的形勢之下不宜高歌猛進直下江南而應該重點防禦西南方向的吐蕃和大理畢竟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都對中原王朝造成過很大的威脅。

如果此時我們不顧西南一意孤行地南下長江的話很有可能給吐蕃人及大理人造成趁虛而入的機會可是如果不南下的話又會放任楚王與真宗等人回到江南收殘局東山再起真正是一個兩難的局面。

“陛下——”被封爲左丞相的王石雷啓奏道“今日吐蕃使臣到來希望我大漢與大宋劃江而治互不侵犯並提出了金銀財物若干聲明只有陛下答應他們的要求則大軍可退去否則的話必將血戰到底!”

羣臣立刻羣情激奮紛紛斥責這些吐蕃番子們狂妄自大更有不少將領請命討伐。

我沉吟了一陣子後說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霸王。”

羣臣安靜了下來紛紛體會其中的意思王石雷出班問道“陛下之言可是決定繼續追擊楚王等人?那麼吐蕃和大理那裡應該如何對待?還請示下。”

“還有什麼可示下的?打就是了!”我曬然回答道“莫非我西北新制造出來的百十門大炮都是吃草的不成?吐蕃人和大理人不是很囂張麼?就讓他們體會一下先進和落後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吧!”

第一章 西北方略第四章 業務培訓(下)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十六章 踏雪尋梅(下)第三章 北上勤王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十章 狗頭軍師第十一章 慈航普渡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八章 份屬同年(下)第三章 血染長街(上)第十章 徒費口舌(下)第十二章 風雨將至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九章 書生風骨第八章 意外重逢第四章 宮廷秘事(上)第七章 銀平公主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二十二章 千年寶器(下)第八章 宮中驚變第一章 快崩盤了第十一章 天波女主(上)第六章 聲東擊西第九章 大殿之爭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十三章 箇中緣由(上)第七章 左右爲難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七章 驚鴻一瞥(上)第十三章 貴客登門(上)第十一章 小妞留下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十四章 箇中緣由(下)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二十二章 兵器司中(下)第九章 賤內所著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八章 熱兵時代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五章 觀星臺上(上)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李煜之死(上)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十一章 兵器司中(上)第十六章 踏雪尋梅(下)第一章 緣來如此第十三章 好事成雙第八章 驚鴻一瞥(下)第十二章 風雨將至第五章 宮廷秘事(下)第一章 快崩盤了第四章 太祖聖物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五章 又見烽煙第六章 等價交換(下)第三章 遊說權貴第二十一章 桃花嶺上(上)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十八章 酒樓驚魂(下)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三章 浮生若夢第九章 徒費口舌(上)第五章 陽涼南關第五章 峰迴路轉第五章 等價交換(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章 銷金之窟(下)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六章 魔焰升騰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四章 太祖聖物第一章 重歸故里第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三章 浮生若夢第三章 江南一統(下)第十章 陸軍操典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四章 初見血腥(下)第十二章 豔詞官運(下)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四章 海客瀛洲第一章 中嶽風雲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
第一章 西北方略第四章 業務培訓(下)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十六章 踏雪尋梅(下)第三章 北上勤王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一章 進退有據第十章 狗頭軍師第十一章 慈航普渡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八章 份屬同年(下)第三章 血染長街(上)第十章 徒費口舌(下)第十二章 風雨將至第二章 邪異門人第九章 書生風骨第八章 意外重逢第四章 宮廷秘事(上)第七章 銀平公主第八章 班師回朝(下)第七章 班師回朝(上)第二十二章 千年寶器(下)第八章 宮中驚變第一章 快崩盤了第十一章 天波女主(上)第六章 聲東擊西第九章 大殿之爭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十三章 箇中緣由(上)第七章 左右爲難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七章 驚鴻一瞥(上)第十三章 貴客登門(上)第十一章 小妞留下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十四章 箇中緣由(下)第十章 高手突現第四章 揚州都督第三章 戰略轉移第二十二章 兵器司中(下)第九章 賤內所著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八章 熱兵時代第十一章 陰雲密佈第十七章 陰謀陽謀(上)第五章 起死回生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一章 檀州大陣第五章 觀星臺上(上)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李煜之死(上)第九章 夜入南關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十一章 兵器司中(上)第十六章 踏雪尋梅(下)第一章 緣來如此第十三章 好事成雙第八章 驚鴻一瞥(下)第十二章 風雨將至第五章 宮廷秘事(下)第一章 快崩盤了第四章 太祖聖物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第五章 又見烽煙第六章 等價交換(下)第三章 遊說權貴第二十一章 桃花嶺上(上)第九章 有宋之都(上)第十八章 酒樓驚魂(下)第六章 將星隕落第八章 大理公主第三章 浮生若夢第九章 徒費口舌(上)第五章 陽涼南關第五章 峰迴路轉第五章 等價交換(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第四章 宋朝漢奸第二章 銷金之窟(下)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六章 魔焰升騰第六章 觀星臺上(下)第四章 太祖聖物第一章 重歸故里第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十二章 本王有錢第三章 浮生若夢第三章 江南一統(下)第十章 陸軍操典第一章 意外收穫第四章 初見血腥(下)第十二章 豔詞官運(下)第八章 上流人物第七章 馬失前蹄第四章 海客瀛洲第一章 中嶽風雲第十二章 檀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