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來二去,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搞的,一連和三連這兩個老冤家又對着“槓”上了。不過這次一連和三連較勁卻不是搞什麼對抗比賽,也不是什麼訓練成績比拼,而是比起摔跤來了。
三連長許志利這個傢伙最拿手的就是摔跤,老熊的外號可不是白得的。有什麼樣的連長就有什麼樣的兵,三連的兵受許連長的影響,漸漸在摔跤上下的功夫也就多了起來。幾年下來,全連着實出了幾個能把摔跤練得相當不錯的兵。
不要小看摔跤這種博鬥技能,武術裡可是有“三年拳抵不過當年跤”的說法的。摔跤可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博擊方式,也更符合年輕人的性格。雖然特警團有捕俘訓練,擒拿格半訓練,也有散手和拳擊訓練,但也並不排斥摔跤這種格鬥技能的學習和鍛鍊的。
三連可能在其他科目上都比一連落後一點兒,但要是論起摔跤技能上來說,三連的平均水平可是比一連要高一些的。
細心的人看到這兒恐怕會問,爲什麼會說三連的平均水平比一連高?而不是三連的水平比一連高呢?因爲一連還有一個摔跤的高手,強大變態的摔跤高手——蒙古族戰士扎克的存在。
扎克的本名叫巴力扎爾,扎克只是他的外號而已。老犇的小說已經寫到了第八卷,也該給這個樸實的蒙古族戰士一點戲份了。
扎克練的摔跤應該叫蒙古跤,按蒙古族的說法叫搏克。雖然蒙古搏克與普通的中國跤略有不同,但實際上本質還是一樣的。
由於扎克在摔跤上和其他人相比有着獨特的優勢,三連長許志利技癢的時候沒少找扎克切磋。論起摔跤技法,年輕的扎克確實不如許志利,畢竟老熊許志利可是見過不少大場面,遇上過不少高手的。不過論起體重和力量,許志利又不是扎克的對手了。
因此他們兩個對決,經常能鬥個難分高下,精彩異常。就在這樣的切磋和比拼之中,扎克的摔跤水平也漸漸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和進步。幾年下來,隨着扎克體能、力量和技術的三重增長,許志利想要勝扎克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不過一連也就只有一個扎克而已,在許志利的帶動下,三連的摔跤平均水平可是很高的。可能就是因爲有這個優勢吧?不知是誰最先倡議,想讓一連和三連來一次摔跤的友誼賽。
一連明知自己在摔跤上可能不是三連的對手,但一連長高俊嶺還是痛快的答應了下來。高連長非常清楚,勝負無所謂,重要的是讓三連找回自己的自信,而一連也需要一個時刻追趕自己的對手,讓戰士們始終記得身後隨時會“狼來了”。
雙方經過商定,共派出九名摔跤高手參賽,勝場多者爲優勝。至於勝負的賭注麼,誰輸了就派出人去,替勝者的連隊當一個禮拜的炊事兵,給勝者做飯!
這個賭注不大,但卻挺污辱人。一連的兵們明知自己可能會敗北,但也憋足了勁要給三連點樣兒看看。
摔跤比賽就在中央大道位於電影院門前的小廣場上公開舉行。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公開舉行,也是工作組仔細考量之後做出的決定。
雙河鎮本身就有摔跤的傳統,此地老百姓的性格中確實有那麼點爭強好勝的基因在裡邊。而此時的軍民關係雖然已經開始扭轉,但還遠沒到讓人完全放心的地步。工作組有意通過部隊這次公開的摔跤比賽,實現與雙河鎮百姓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如果再能有一些本地百姓下場,與部隊的戰士們同場競技,那就再好不過了。
部隊將舉行摔跤友誼賽的消息,被設立在中央大道上的幾個宣傳點傳播了出去。可是比賽當天到時到底會不會有人來?會有多少人來?大家心裡都不太有底。畢竟現在雙河鎮百姓僅僅是面子上認同了部隊和工作組,內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
比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自早晨開始,當部隊的戰士們剛剛把橫幅掛上,把從附近借來當做坐席的桌椅擺上的時候,專程趕來圍觀的市民就已經圍了上來。等部隊的戰士們把從一些學校借來的墊子擺上,組成摔跤場地的時候,圍觀的老百姓已經開始有人入座了。
等部隊和工作組的一些領導到場的時候,前來圍觀的老百姓已經人山人海擁擠不動了。不但已經準備好的坐席被老百姓們都佔了,電影院的臺階上也坐滿了人。甚至連電影院旁邊的圍牆上,門口的樹上都上了人,一個個都抻着脖子等着觀看待會兒的比賽。弄得負責維持秩序的戰士不斷的叮囑他們,讓他們要注意安全。
部隊和工作組的領導見狀,也放棄了坐什麼領導座的想法,而是直接和老百姓們擠到了一起,都坐到電影院的臺階上觀看比賽。這麼一來倒出現了一種微妙的效果,部隊和工作組的人和老百姓們坐在了一起,而彼此間的的心理距離也一下子近了。
其實要說在雙河鎮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很正常,雙河鎮畢竟只是個一萬多人口的小鎮子。老百姓們日常的生活娛樂其實挺稀缺的,難得遇上這麼件新鮮事兒,反正又不要門票,爲啥不來看看呢?
比賽很快就開始了。
與其他摔跤比賽還要分公斤級不同,這次摔跤的出場順序事先大家都不知道。這次出場排名反倒是採取了蒙古搏克的出場方式,抽籤決定對手,不分公斤級。
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根據蒙古搏克的說法:既然戰場上根本不會給你挑對手的機會和權利,那麼搏克比賽也不應該按體重挑選對手。這個觀點也挺合特警團戰士的口味,戰場上不能挑選對手,那幹嘛在比賽的時候還要分級別。因此,臨時抽籤決定出場名次,就成了大家公認的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採取三局兩勝的方式定輸贏,膝蓋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爲敗。
一連和三連的戰士陸續下場較量,不時的有人被掀翻,不時的有人被放倒,也不時有人被直挺挺的摔倒在墊子上。
比賽過程雖然稱不上精彩,但絕對算得上是激烈。戰士們摔跤技法上可能水平不高,但雙方的體能和戰鬥意志都是一流的。不服輸的勁頭讓觀戰的雙河鎮百姓們大呼過癮,叫好聲不絕於耳。
每當看到自己看好的戰士被對方摔倒,觀戰的百姓裡便會爆發出一陣遺憾的嘆息聲。每當看到對決的戰士使出一招漂亮的摔跤技法將對方放倒,觀衆中都會爆發出一片雷鳴般的喝彩聲。
種緯也得到了下場的機會。雖然他在摔跤上下功夫不多,但畢竟武術裡也有遠踢近打貼身摔的說法。種緯仗着他速度快,反應靈敏,幾個回合下來,倒是把和他交手的戰士連續放倒了兩次輕鬆取得了勝利。
其他幾人的比賽,除了國勇超和張彪兩人各勝了一場之外,其餘人幾乎全是敗績。結果和預先估計的差不多,在摔跤上下功夫更多一些的三連略佔了上風。
所有九場比賽裡面,真正讓人歎爲觀止的,是扎克和三連長許志利的表演賽。
當扎克穿着一套從鎮文化館借來的蒙古族戰裙,裸着背脊,跳着鷹步舞出場時,圍觀觀衆的叫好聲讓整場比賽的熱度達到了最高。很多年輕的觀衆已經一邊大聲叫好,一邊吹着口哨助威了。
雙河鎮處在這樣一個四戰之地,幾百年下來民風剽悍真不是吹的。好勇半狠,崇拜強者的意識根植在每個人的心裡,看到扎克以這樣一種外形出場,當時就知道好戲來了。
果然,扎克和許志利的比賽沒讓觀衆們失望。雖然他們兩人都已經是知根知底,交手過多次了,這次他們兩人又都是表演賽,根本不算數的,但兩人還是聯手給在場的觀衆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摔跤表演。
許志利摔跤講究的是力量與技術的結合,施展扭,扣,摔,絆等技巧;而扎克的搏克式摔法講究的是大開大合的以力量爲主的摔法,輔以撲、拉、甩、絆等技巧。雙方都給了對手一定的施展空間,也從容的施展着自己的技術,把摔跤這項運動的力與美,機智與狡黠,熱情與坦誠都展現無遺,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歎爲觀止,覺得不虛此行。
當比賽的主持人,鎮**辦公室主任於志華宣佈比賽結束的時候,在場的觀衆們都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幾乎所有人都有些捨不得離開。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已經空無一人的墊子上,期待着還能看到那精彩的一幕比賽。
雙河鎮百姓有摔跤的傳統,也很熱愛這項崇尚強者的運動。終於,就在戰士們準備清場收拾賽場的時候,有幾個當地的年輕人聚集起來,主動要求和戰士們進行友誼賽。而且這其中的一個身高一米八五的大個子,更是直接找上了大家公認最強的扎克,要和他比試一番。
在這個大個子看來,他只要摔倒了扎克,那無疑就是代表雙河鎮取得了勝利。雖然不能和擊敗日本人的前輩苗廣清相比,但藉此揚名立腕是肯定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