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喪事(一)

宮中太平已久,馮公公歸來的消息,猶如一顆石子落入湖面,打破了平靜。

太子朱昀當日就收到消息,椒房殿裡的袁皇后,也在隔日知道了此事。

到了晚上,心情還算不錯的慶安帝回了椒房殿。袁皇后笑着迎過來,張口就問:“聽說馮三兒回來了?”

慶安帝嗯一聲:“馮三兒一直在外當差。現在楊景和病重,她特意回宮,在病榻前照顧,盡一盡爲人義子的孝心。”

袁皇后讚道:“這個馮三兒,倒是有情有義。”

可不是麼?

爲了楊公公,拋下丈夫兒女,不遠千里奔波回京。說句不好聽的,他這個天子到了彌留之際,只怕馮少君根本就不會回來看一眼。

一想到這些,慶安帝心裡竟有些不是滋味。不過,在袁皇后面前不能流露出來就是了,故作隨意地應道:“我今日去看了楊景和,馮三兒一回來,他振作了不少,氣色也好了一些。說不定還能多活幾日。所以,我讓馮三兒留下,在他身邊照顧伺候。”

袁皇后自然清楚楊景和在慶安帝心裡的分量。雖然只是個無根的奴才,卻是慶安帝最親近也最信任之人。論感情,遠非常人能比。

“確實該讓馮三兒留下來。”袁皇后嘆道:“人之將死,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陪着,心裡也好過些。等楊公公合眼了,馮三兒還能爲楊公公送終下葬。也算全了他們義父義子一場的情義。”

慶安帝略一點頭。

帝后兩人閒話幾句,一同去用晚膳。

自幾年前邊關戰事後宮各處減了用度,一直延續至今。椒房殿裡的晚膳,共有八道菜餚。比起從前動輒數十道菜餚的規制,堪稱簡薄。

不過,夫妻兩個都已習慣了。就這袁皇后偶爾還會嘀咕幾句:“就我們兩個人,這麼多菜餚,哪裡吃得完。以後索性再減兩道。”

慶安帝失笑:“可別再減了。這幾年大齊風調雨順,國庫還算充盈,內務府也不缺銀子了。無需你這個皇后娘娘節衣縮食了。”

袁皇后抿脣一笑,目光依舊清澈:“你我用度簡薄些,給文官武將宗親們做個樣子。也能改一改京城浮華奢靡攀比的壞風氣。”

事實上,這幾年來,官員們動輒飲宴的風氣已經逐漸轉變。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天子不喜飲宴,偶爾設宮宴,連絲竹歌舞都沒有。臣子們自然也就不好飲宴作樂了。

女眷們也是一樣。宮中的皇后娘娘不喜華麗的穿戴,日常穿戴以舒適爲主。這樣的風氣,很快就蔓延開來。

也因此,袁皇后往日的“率直”名聲,早已被“賢良”取代。

對百姓們來說,有這樣的天子和皇后,確實是福氣。

晚膳後,夫妻兩個各自沐浴更衣。到了牀榻上,慶安帝摟着袁皇后的肩膀,袁皇后依偎在丈夫身邊,忽然笑道:“一轉眼,我們成親都有三十載了。”

是啊!時間過得真快啊!

昔日初見,一見傾心,彷彿歷歷在目。轉眼間,他們做了三十年的夫妻,兒子長大成人,四個皇孫皇孫女,也都分別長大了。

慶安帝輕笑一聲,低頭親了親妻子的面頰:“這才三十年。在我眼裡,你永遠和當年一樣。”

當年,他當衆許下承諾,此生不沾染二色,只有她一人。

登基做了天子後,他的後宮裡只有她這一個皇后,從未選過妃納過美人。

他在外是威嚴肅穆的天子,進了椒房殿,就是她的夫婿。兩人就像一對尋常的恩愛夫妻。

一個女子,能得此良人,也是不枉此生了。

袁皇后甜甜一笑,眼角淺淺的細紋,也格外溫馨美好。

就在此時,匆忙的敲門聲打破了寢室裡的寧靜祥和。

袁皇后被嚇了一跳:“這麼晚了,莫非是出什麼事了?”

慶安帝擰着眉頭,親自起身下榻走到門邊,隔着厚實的門板問道:“出什麼事了?”

門外響起紅玉略顯慌亂的聲音:“回皇上娘娘,翠微宮剛纔送了喪信來。田淑太妃去了。”

慶安帝眉頭動了一動,沉聲道:“朕知道了。傳朕口諭,立刻令人送喪信去趙王府,命趙王夫婦立刻領着兒孫進宮來。”

袁皇后也迅速下了牀榻:“我去一趟翠微宮。”

慶安帝道:“我和你一同去。”

……

先帝走了已有九年,在後宮裡養老的太妃們,日復一日地在漫長單調寂寞的日子裡苦熬。田淑太妃年齡最大,位分最高,一直斷斷續續地臥榻養病,已經數年不在人前露面。

趙王每個月,都會進翠微宮探望一兩回。

從去年起,田淑太妃的病症重了起來,當時連後事都預備好了。沒曾想,田淑太妃生命力頑強,竟又熬了過來,多活了大半年。然後今晚突然就合了眼。

慶安帝和袁皇后都有心理準備,最初的震驚後,很快鎮定下來,迅速穿好衣服,相攜去了翠微宮。

東宮太子和太子妃也來得迅捷,幾乎和帝后同時到了翠微宮。

後宮裡死人,總是一樁喪事。不過,慶安帝也好,太子朱昀也罷,和田淑太妃感情有限,也裝不出如何悲傷來。袁皇后和太子妃袁敏這對婆媳,倒是各自落了幾滴眼淚。

頭髮花白的田淑妃,靜靜地躺在牀榻上,就像沉沉睡去,面容還算安詳。

袁皇后素來不理俗事瑣事,袁敏擦了擦眼角,自動自發地去安排喪事。翠微宮掛上白幡,宮人內侍換上素衣。

很快,宮中上下都被驚動,一衆宮人內侍紛紛換了孝衣。

田淑太妃平日裡沉寂,死了倒是動靜不小。她是後宮太妃裡位分最高的一個,是趙王生母。帝后也得尊之爲長輩,得爲田淑太妃穿一段時日的素服。

一個時辰後,得了喪信的趙王趙王妃夫婦紅着眼進了宮。一同進宮的,還有趙王世子和趙王世子妃。

四十多歲的趙王,撲通一聲跪在牀榻邊,看着田淑太妃死青冰涼的臉孔,悲從中來,慟哭失聲。

第84章 “撐腰”第432章 陌路第434章 歸來(二)第532章 和睦第616章 番外之竹馬(一)第368章 舊傷第137章 驚變(一)第457章 浮動(一)第555章 回宮(三)第192章 禁足第78章 做主(一)第83章 日常第490章 好轉第366章 問心第354章 美人第460章 覲見第441章 病重第135章 大功第246章 相會第25章 閒氣第378章 宮變(三)第241章 聖心第370章 相見第295章 生子第491章 不決第51章 江氏(二)第128章 探望第177章 心意第558章 相見(二)第397章 回宮第550章 五年(三)第419章 滿月(一)第405章 殞命第101章 暖宅(二)第534章 正事(一)第352章 兄弟(一)第613章 番外之太孫(三)第304章 探望第201章 靠近第262章 喜事第306章 歸來(一)第116章 義父(二)第60章 二夢(一)第381章 功過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529章 恣意第628章 番外之姻緣(六)第251章 身退(二)第7章 演技第470章 神威第465章 傷重第444章 請戰(二)第87章 命案(一)第524章 遠行(二)第345章 麻煩(三)第432章 陌路第434章 歸來(二)第116章 義父(二)第629章 番外之親事(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320章 回宮第99章 憂心第604章 番外之進宮(一)第13章 舊案(二)第460章 覲見第142章 卑劣(二)第267章 拜堂第261章 母子第509章 離去(一)第571章 番外之死路(五)第224章 風波(一)第511章 離去(三)第234章 捱打第514章 齊心(二)第130章 來了第212章 消息第514章 齊心(二)第356章 天倫(二)第305章 父子第39章 隱秘(一)第190章 歸京第365章 喪鐘第147章 過招第538章 怒火第408章 重逢(二)第475章 歸京(一)第462章 初見第273章 進宮第586章 番外之手足(四)第178章 慪氣(一)第207章 休沐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546章 喪信(一)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598章 番外之歸京(四)第430章 及笄(一)第272章 回門第372章 驚馬(二)第12章 舊案(一)第438章 喜事(一)
第84章 “撐腰”第432章 陌路第434章 歸來(二)第532章 和睦第616章 番外之竹馬(一)第368章 舊傷第137章 驚變(一)第457章 浮動(一)第555章 回宮(三)第192章 禁足第78章 做主(一)第83章 日常第490章 好轉第366章 問心第354章 美人第460章 覲見第441章 病重第135章 大功第246章 相會第25章 閒氣第378章 宮變(三)第241章 聖心第370章 相見第295章 生子第491章 不決第51章 江氏(二)第128章 探望第177章 心意第558章 相見(二)第397章 回宮第550章 五年(三)第419章 滿月(一)第405章 殞命第101章 暖宅(二)第534章 正事(一)第352章 兄弟(一)第613章 番外之太孫(三)第304章 探望第201章 靠近第262章 喜事第306章 歸來(一)第116章 義父(二)第60章 二夢(一)第381章 功過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529章 恣意第628章 番外之姻緣(六)第251章 身退(二)第7章 演技第470章 神威第465章 傷重第444章 請戰(二)第87章 命案(一)第524章 遠行(二)第345章 麻煩(三)第432章 陌路第434章 歸來(二)第116章 義父(二)第629章 番外之親事(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320章 回宮第99章 憂心第604章 番外之進宮(一)第13章 舊案(二)第460章 覲見第142章 卑劣(二)第267章 拜堂第261章 母子第509章 離去(一)第571章 番外之死路(五)第224章 風波(一)第511章 離去(三)第234章 捱打第514章 齊心(二)第130章 來了第212章 消息第514章 齊心(二)第356章 天倫(二)第305章 父子第39章 隱秘(一)第190章 歸京第365章 喪鐘第147章 過招第538章 怒火第408章 重逢(二)第475章 歸京(一)第462章 初見第273章 進宮第586章 番外之手足(四)第178章 慪氣(一)第207章 休沐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546章 喪信(一)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598章 番外之歸京(四)第430章 及笄(一)第272章 回門第372章 驚馬(二)第12章 舊案(一)第438章 喜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