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那貪得無厭的嘴臉,我纔沒興趣。”小嘴一撇,洛千歡很是不屑,“腦子裡除了把閨女、妹子、親戚塞後宮裡,就沒想過別的事,真該把他們官降三級,貶去守皇陵。”
她不明白,世人皆知“紅顏未老恩先斷,最是無情帝王家”,怎麼那些女人還打破頭的往皇宮裡擠呢?
雷神囧了囧,耳根微紅。
清風、明月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掩脣偷笑,想不到他們的飛龍衛大統領,也有臉紅的時候呢。
“既然他們這麼辛苦的搭戲臺出來,還唱這麼精彩的戲給我看,我也不能不給面子。”妖嬈一笑,洛千歡拍了拍衣裙上的褶皺站起,“你們照顧好太子,我去瞅瞅。”
清風明月點頭,一左一右靠着搖籃,逗弄裡面咿咿呀呀的小傢伙。
雷神眼底略過寒芒,“夫人,您知道公子派雷二去做什麼了嗎?”
“雷二?”杏眼轉了轉,洛千歡疑惑,“你不說我還不覺得,雷二好像很久沒有出現在我面前了,我還以爲他害怕我抽他不敢出現呢,原來是被派出去執行任務了,也難怪不見這二貨。”
“夫人也不知道,雷二去了哪裡?”雷神眼睛瞪得更大,“奇怪了,他都消失好幾個月了,我還等着他跟我換班,好休息休息呢。”
“或許,他去找自己的愛情了。”眼珠子轉了轉,洛千歡妖嬈一笑,神秘兮兮對他勾手指,“你還記得在大燕的時候,我被柳鶯兒擄走的事吧?”
“自然是記得的。”雷神點頭,面帶愧色,“當初若非屬下保護不力,夫人也不會被她擄走,靖王妃也不會因早產導致身體漸弱……”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我如果觀察得不錯,雷二是喜歡鶯兒的,這也是我和潤之留她一命的原因。”洛千歡嘆口氣往外走,杏眼閃過難以言喻的複雜,“我記得,好像從大燕回來時,就沒見到他,估計他去追人了吧。”
雷神抿脣想了想覺得也對,雷鳴對柳鶯兒的心思,整個飛龍衛都知道,唯獨柳鶯兒不知道,或許柳鶯兒知道又假裝不知,忽略了雷鳴十幾年。
在燕京時,柳鶯兒聽了齊毓殤絕情的話,心灰意冷離開,正是需要安慰的時候,雷鳴去追她,說不定還真能抱得美人歸呢。
爲了兄弟的幸福,他就犧牲犧牲自己的休息,再辛苦辛苦吧。
說話間到了御書房外,雷神神秘笑了笑,示意她注意聽裡面的交談,然後不打擾她,自動消失。
洛千歡杏眼瀲灩着戲謔笑意,擡手製止御書房外大臨、小六的行禮,輕移蓮步靠近窗戶,凝神聽裡面傳出的聲音。
“皇上,雖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但她到底是大燕的公主,東雲的皇女,那可是敵國。”有些蒼老的聲音說着,洛千歡記得,這個是齊毓殤的遠房叔輩,也是進諫納妃最歡的宗親之一。
這麼做的原因嘛,自然是他夫人的孃家有三名適齡姑娘,而這位抑揚頓挫的大人,偏偏又是個懼內的。
“敵國又如何?”御書房內,齊毓殤寒眸閃過冷光,身子後仰,手支着下巴,神態慵懶而危險,“前幾年若非大燕和東雲的幫助,朕可沒這麼容易拿回祖宗的東西。”
“皇上。”另一名輩分更高的叔公行禮,蒼老的聲音全是哀求,“皇上立此女爲後可要三思啊,雖然當初助皇上平了亂臣賊子,可到底是敵國之女,並不能爲皇上定邦提供助力,皇上不如在朝內殷實家族中挑選適齡女子充實後宮,既能爲皇族開枝散葉,也能平衡各大勢力,以免……”
齊毓殤冷笑打斷老叔公的滔滔不絕,“平衡朝中各大豪門實力?你們當朕是三歲孩子,隨便你們糊弄不成?”
老叔公和其餘宗親、官員臉色瞬間慘白,慌忙撩袍跪地,“皇上恕罪,臣等絕無此意,臣等只是覺得,若要幾大家族死心塌地擁護皇上,心甘情願主動拿出錢糧賑災,皇上還是要給他們一些好處才行。”
“給他們好處,就是讓他們家裡女眷入宮,然後數十年後,帶兵逼宮,擁護他們一族的孩兒爲帝,爲難阿歡和太子?”又是冷冷一哼,齊毓殤眼底滑過一抹冷狠和嘲諷,“別以爲他們的如願盤朕不清楚,都死了那條心吧,朕這一生,有阿歡一人就足夠。”
“皇上……”宗親、官員相視一眼,咬牙下定決心似得道,“自古以來,身爲帝王必須無情,既然皇上鐵了心要維護皇后,臣等也無話可說,不過請皇上也將臣等推薦的女子收入宮中。”
“如果朕不要呢?”
“那臣等就跪在這裡,等皇上同意。”
不要臉的,這是要用長跪不起來威脅她的齊美人啊,洛千歡杏眼掠過薄怒,抿着脣繼續聽下去。
她倒要看看,這些老頑固能做到什麼地步。
“願跪就跪吧,大臨。”齊毓殤冷冷一瞥跪在腳下的六名宗親、臣子,無情拿起硃砂筆,淡然對外面吩咐,“去太醫院吩咐,這幾日晚上也要有人當值,省得有人病了找不到人醫治。”
話音落,大臨已非一般跑出去了,殿內宗親、大臣面如土色,尷尬得起來也不是,繼續跪着也不是,很是煎熬。
聽皇上的意思,他是鐵了心不願納妃的,他們繼續跪着也無法讓他改變心意,只是若就這樣站起來走了,豈不是太過軟弱,不成氣候?
洛千歡嘴角卻揚起幸福甜膩,人家都說“一個男人給女人最大的愛,莫過於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現在,他已經給了她,她心底溢滿了對他濃濃的愛。
沒有打擾御書房裡被朝臣逼迫的人,她跟來的時候一樣,悄然離開。
齊毓殤心冷如鐵,幾人不眠不休的在御書房跪了好幾日,老叔公最先熬不住暈過去,然後是督察院御史大人、趙大人、柳大人、韓大人、宗親叔叔,全部脫力暈倒,也沒能讓齊毓殤改變主意。
見這麼多人都無法勸皇上回心轉意,衆臣極其家眷也不再強求,勸諫齊毓殤納妃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