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邵武風雲(下)

首戰銀坑礦場後,第三旅官兵連續作戰,太平寨、江源銀礦、泰寧金礦…幾千兵馬神出鬼沒,像長了翅膀一般,一擊便退。一個多月來,凡是能產金銀的地方,被他們抄了個遍,得到了大批金銀和軍械材料。害得汀州、邵武兩地的守將大折錢財,黃去疾派兵征剿,又被他們在蜈蚣嶺設伏,一舉擊潰了五千餘新附軍。前次圍攻戴雲山時,黃去疾元氣大傷,好容易七拼八湊了兩萬人馬,又去了四分之一,嚇得黃去疾龜縮在城內,再不敢輕動。

第三旅越戰越勇,越打越強,已經發展到六千多人。張天河根本沒打算把蒙古軍當作自己的對手,他們的主要打擊目標是邵武周邊的新附軍和投降了的豪強勢力。這些屈膝投降戰力低下的軟骨頭抵擋不住光復軍鋒芒,只能困守在城市中,不斷向附近的蒙古軍告急。而當蒙古軍趕到時,光復軍早已將豪強們的倉庫劫掠一空,不知去向了。在遭受了連番打擊,發現蒙古軍並不能切實地保護自己的財產後,各地豪強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變化。蒙古軍收到的告急信依然向雪片一樣接連不斷,但水分也是越來越大。被賊寇打劫,已經成了各地豪強拖延給蒙古人交納錢賦和軍資的最合理藉口。而那些物資,很大一部分流失到光復軍第三旅手中。

用搶劫和敲詐手法募集到充足資源的光復軍第三旅,將帶不走的糧食和物資都分發給了當地百姓。而那些得到了光復軍好處的百姓們,又成了光復軍的眼睛,幫助他們在各地如魚得水地折騰元軍。

阿嚏!黃去疾打了個噴嚏,眼淚鼻涕一塊向下流。想着心事,他愈發覺得寒冷。火盆裡,添滿了上好的香炭,依然壓不住空氣中的寒意。

高日新被頁特密實打敗了,原計劃跟在蒙古人後邊,撈些戰功,讓朝廷裡瞧不起自己的人就此刮目相看,順便在邵武這地兒的金坑銀礦之間撈上一票,將來好打點上司。誰知又冒出瞭如此兇悍的賊寇,四處打搶,惹得朝廷震怒。

這賊寇是越打越大,匪患是越來越多,想到自家五千人馬讓這股賊寇打得潰不成軍,只跑回來寥寥幾人,黃去疾便心裡發寒,聽敗兵說,這夥賊寇也有光復軍那樣會爆炸的玩意,還有比光復軍更威猛的巨炮,真是太可怕了。

想想福建參政知事王積翁的那副嘴臉,黃去疾就覺得頭疼。瞎子都看得出來這個姓王的傢伙在幸災樂禍。他是要把我向火坑裡送啊。這福建路上,除了蒲壽庚,就是黃去疾對他王積翁的前途威脅大。現在蒲壽庚完了,所以明知黃去疾沒能力剿滅賊寇,王積翁還是命令黃去疾三個月之內消滅匪患。

看來也只能再請福安的頁特密實這個莽夫帶着蒙古兵到邵武駐紮了,雖然要屈居人下,當不得土皇帝,可也比讓朝廷震怒,讓賊寇砍了腦袋要好啊!

“你們下去吧,讓師爺和王將軍來我書房,商討剿匪事宜。”黃去疾思慮已定,揮手斥退了婢女和書童。

………

山雨欲來風滿樓,隨着幾路元軍慢慢地向泉州方向壓來,大戰的陰雲籠罩了整個剛剛平靜一個多月的光明之城。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按照許漢青的佈置,幾萬光復軍士兵和召集的民夫把泉州建成了一座鋼鐵堡壘,本來就很堅固的城牆又進行了加高加固,爲了減少元軍弓箭的傷亡,在城牆上建立了很多拱形帶頂蓋的藏兵處,外城牆進行了加高,城牆後增設了一層防衛,這樣爬城上來的元軍就要承受上下兩層的攻擊。而且每隔一段距離便建一個突出城牆的小堡壘,裡面有很多射擊孔,能裝十個人,這樣便形成了側打火力,能對城牆外的敵人予以多方位的更大的殺傷。城牆外遍佈木樁,用來遲滯騎兵和步兵的衝擊,這樣緩慢推進的攻城敵人就成了城上的活靶子。

許漢青還把八十多門火炮都留在了泉州,主要用來剋制蒙古人的攻城利器“回回炮”。

蒙古騎兵之所以無敵天下並不只是靠刀槍,還有弓箭和回回炮。回回炮那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牆也和紙糊的沒兩樣。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所以蒙古人亦稱此炮爲“襄陽炮”。在12世紀,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光復軍中的青銅直管炮在射程上要超過回回炮,並且發射爆炸彈丸,而投石機的束索、機械軸以及絞盤都是易於破壞的部位,刀砍斧劈都能造成極大的損傷,更別提炮彈的傷害了。

大量的投石機被安置在城牆內側,它們的任務是集羣發射手雷或者是拳頭大的被燒紅的石頭,想一想,被高空中沿拋物線雨點般墜落的仿製烙鐵砸中,其威力可想而知了吧。許漢青還特地爲攻城的蒙古人準備了無數生石灰包,靠,到時候不弄瞎你們也弄點水燒壞你們的腳丫。

在城門的兩側,許漢青壘起了兩道牆,形成了足有五百米長的兩道曲曲彎彎的長廊,這樣即使有敵人破門而入,也將遭受牆兩側的密如雨點的攻擊。在城門的上端城樓上又加了一道鐵製吊門,平時看不出來,如果萬一原來的城門被攻破,這道門便可以從上面落下,徹底隔絕城內和城外。

對於城門的佈置,衆人都是大惑不解,等許漢青給他們解釋清楚後,更讓衆人對許漢青刮目相看,大人實在是太狠毒了,這樣都行啊。

軍械物資源源不斷地從戴雲山運進泉州,十幾個新建造的軍火庫都裝得滿滿的,糧食等日常用品也備得足足的,打下泉州,可讓光復軍發了一筆大財,光是蒲壽庚的私財就有幾百萬,再加上官庫裡的,現在可是財大氣粗了。

以流求方面的水手爲主力,組建的近海艦隊已經開始加緊訓練,船隻的改裝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船的樣式是許漢青提出的依照明朝朝鮮的龜船建造。

龜船原是朝鮮人發明的戰船,船身裝有硬木製成的形似龜殼的防護板,故叫龜船。後朝鮮名將李舜臣改進了龜船的結構和設備,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長十餘丈,寬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製成的頂蓋,並且裹上鐵板,可以掩護船上水軍避免敵人火器投射,頂蓋上和甲板旁,裝着許多尖銳的大釘和鐵鉤,使敵人不敢攀登,船頭上安裝着一個大龍頭,上穿兩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金屬尖杆,必要時可用來衝擊敵船。船身前後左右有74個槍眼,射手可以伏在內部施放火器。船身兩則又各設10只大槳,全部划動,急馳如飛。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裝載很多飲水和糧食,這使龜船更適於水面久戰了。

龜船結構簡易而堅固,船速快,火力大。這也是許漢青看重它的原因,在現在這種條件下,建造龜船確實是一種經濟實惠,而又見效快速的成軍方法。而且許漢青還把這種龜船分成了兩種型號,一種爲威武型,長十餘丈:一種爲精巧型,長只有六丈。這種船關鍵還可以在江面上作戰,這對許漢青以後的戰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就這樣,流求主要建造遠洋海軍,泉州主要發展近海或江河水師,兩者互不干擾,相得宜彰。

看到泉州的防務在按正常的規劃進行,許漢青惦記着戴雲山幾萬新兵的訓練和改編情況。留下陳覆文、許漢文、陳瓚和參謀部坐鎮泉州,自己帶着許夫人,在騎兵旅的護衛下,去戴雲山巡視。

第37章 連環誘殺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46章 破敵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43章 夜襲第23章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第10章 無奈的選擇第21章 新思路第12章 大破索多(一)第36章 上鉤第30章 戰機降臨第22章 戰前佈置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2章 興化遇故人(下)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章 強化訓練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8章 傾心第47章 暴怒第20章 奇遇(下)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29章 敵後戰場(二)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26章 反圍攻(四)第44章 山東之戰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21章 新思路第十六章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27章 攻城(二)第23章 兵至福州第20章 奇遇(下)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9章 功虧一簣第33章 討價還價第57章 決戰(上)第43章 夜襲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52章 走馬觀花第23章 反圍攻(一)第5章 斷然拒絕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5章 泉州城下(二)第17章 智取泉州(二)第27章 攻城(二)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26章 反圍攻(四)第14章 智取安溪第35章 國債第40章 爭輝?第48章 黑虎掏心(二)第29章 敗而不覺第14章 智取安溪第20章 窮途末路第5章 言傳身教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25章 當頭一棒第18章 血戰第25章 當頭一棒第47章 元軍回師第37章 連環誘殺第2章 “大國風範”第25章 專利法第19章 輿論攻勢第36章 霸權主義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3章 伏擊第53章 出擊第44章 山東之戰第24章 故人重逢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3章 大破索多(二)第10章 應變第30章 免費的禮物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23章 吃癟第15章 凱旋而歸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16章 凝聚力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41章 軟玉溫香第32章 結盟乃顏第36章 大戰在即第9章 敲詐第18章 智取泉州(三)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19章 輿論攻勢第5章 泉州城下(二)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3章 天上掉下個女秘書第29章 敗而不覺第3章 應對之策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46章 一切順利
第37章 連環誘殺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46章 破敵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43章 夜襲第23章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第10章 無奈的選擇第21章 新思路第12章 大破索多(一)第36章 上鉤第30章 戰機降臨第22章 戰前佈置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2章 興化遇故人(下)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章 強化訓練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8章 傾心第47章 暴怒第20章 奇遇(下)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29章 敵後戰場(二)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26章 反圍攻(四)第44章 山東之戰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21章 新思路第十六章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27章 攻城(二)第23章 兵至福州第20章 奇遇(下)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9章 功虧一簣第33章 討價還價第57章 決戰(上)第43章 夜襲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52章 走馬觀花第23章 反圍攻(一)第5章 斷然拒絕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5章 泉州城下(二)第17章 智取泉州(二)第27章 攻城(二)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26章 反圍攻(四)第14章 智取安溪第35章 國債第40章 爭輝?第48章 黑虎掏心(二)第29章 敗而不覺第14章 智取安溪第20章 窮途末路第5章 言傳身教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25章 當頭一棒第18章 血戰第25章 當頭一棒第47章 元軍回師第37章 連環誘殺第2章 “大國風範”第25章 專利法第19章 輿論攻勢第36章 霸權主義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3章 伏擊第53章 出擊第44章 山東之戰第24章 故人重逢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3章 大破索多(二)第10章 應變第30章 免費的禮物第6章 泉州城下(三)第23章 吃癟第15章 凱旋而歸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16章 凝聚力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41章 軟玉溫香第32章 結盟乃顏第36章 大戰在即第9章 敲詐第18章 智取泉州(三)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19章 輿論攻勢第5章 泉州城下(二)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3章 天上掉下個女秘書第29章 敗而不覺第3章 應對之策第2章 邵武戰役(一)第46章 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