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刺殺現場

小城主往後宅走去。少時便聽到一聲驚呼,然後是哭聲一片。吵鬧好長一段時間,才平息下來。這期間,信陵君、張輒和夏侯等三人面色平靜地議論着,哭聲中,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然後,夏侯先生領着一臉感恩戴德的小城主,離開了城主府。

在仲嶽先生的要求下,卒長命一伴前行百步,分散成橫隊,搜索前進;另一伴則列成方陣,在諸先生後面五十步隨行。十餘名門客按仲嶽先生的要求,沿着三輛馬車的轍跡,散開搜尋可疑之跡;仲嶽先生自己則邊走,邊四下觀望着。這裡是一片原野,除了高起的各色野草,並無明顯制高點。

十里並不遙遠。一行人雖然邊走邊搜索,也只用了半個時辰。這時,日近中天,天氣晴好,能見度極佳。仲嶽一行如此陣仗,大概一出城門就被司莽等發現了。途中,仲嶽一行和司莽派出的第二名軍使遇上了,他隨即被帶到仲嶽跟前。仲嶽示意軍使不必拘禮,和他並肩而行,邊走邊問道:“尊稱?”

軍使一時沒聽明白,旁邊的門客道:“先生問你叫什麼。”

軍使道:“賤名犬二黃。”

仲嶽笑道:“怎麼取此名?”

二黃道:“吾生時,家裡的黃犬正好從吾父面前跑過,吾父以爲吾命在黃犬,故取名犬二黃。”

仲嶽道:“大梁門衛中還有一名二黑,汝可識得?”

二黃道:“二黑與吾同鄉不同裡,兒時多見。入大梁門衛後,隨不同營,不當值時亦常同行。”

仲嶽道:“鄉里何處?”

二黃道:“左耀鄉光和裡。在大梁南三十里。”

仲嶽道:“大梁南三十里?豈非臨近啓封?”

二黃道:“正是啓封城下,不過五里地。”

仲嶽道:“可曾入過啓封?”

二黃道:“爬到高樹上可以望見啓封,但實未入城……鄉里有人入過啓封。”

仲嶽道:“家近啓封而不入,卻入大梁……實乃造化弄人。”

二黃道:“若非嬴伯在鄉里傳武,吾等偏鄙野人,如何能進大梁!”

仲嶽道:“嬴伯居大梁乎?”

二黃道:“嬴伯乃武卒,現居門衛。各鄉里皆從其習武。”

仲嶽道:“嬴伯現居門衛?亦大大梁門衛乎?”

二黃道:“非也,只知是門衛,不知何門,入大梁後亦未曾得見。”

仲嶽道:“近日可在鄉里見過?”

二黃道:“吾自入大梁後,於城西有田數十畝,乃家焉。至今已五年未歸鄉里。”

仲嶽道:“妻兒在否?”

二黃扭捏道:“尚未婚娶……若有妻兒,多是居於老宅。”

仲嶽見二黃不再拘促,便問道:“汝可見諸公子橫死於野?”

二黃面色一下變了,身體也抖了一下,道:“見着。”

仲嶽道:“入武卒五年了?”

二黃道:“六年。”

仲嶽道:“未見血腥?”

二黃道:“但屠豬耳。”

仲嶽道:“多聞即得,不必在意。諸公子死狀如何?”

二黃道:“一根絆索絆倒三乘,公子等飛出三丈……都斷喉而亡。”

仲嶽道:“如何得知?現地有車馬?”

二黃道:“只有一車傾倒。司莽於現地見絆索一支,故言事當如此。”

仲嶽恨道:“愚不可及!竟至一索而絆三乘!”

二黃道:“營司莽也曾如此言說。他說公子們的車太快了。”

仲嶽道:“殺機重重,彼等還當自家莊園,豈非取死之道!”

正說之間,前面傳來一聲大喝:“何人?”

引路的軍使答道:“將軍差遣!”

那人又道:“二黃何在?”

二黃連忙跑向前,叫道:“二黃在此!”

那人又道:“總司者何人?”

仲嶽趕緊上前,道:“嶽某忝充!”

見仲嶽現身,草叢中立起一人,正是司莽,直奔過來,與仲嶽見禮。仲嶽回禮,道:“司莽以少當衆,實將才也。現有武卒一卒,全由司莽節制。”

司莽應喏,即將一卒武卒分派遣開,或搜尋,或警戒,或留下應付,甚有條理。待司莽分遣完畢,仲嶽道:“司莽所帶幾人何在?”

司莽道:“臣前所領五人,二人回城爲軍使,現在軍中,其餘三人均爲暗哨。”

仲嶽道:“果然不凡。某至今不知此三人現在何處。”

司莽道:“待臣喚起。”

仲嶽道:“不必。如此安排甚佳。且請司莽將所聞見教。”

司莽四下一望,見警戒已經到位,遂領仲嶽前行。邊走邊指劃道:“刺客所行,籌畫周詳。這裡右側有水塘,左側有緩坡,人行無礙,車行則難。故車行至此,只能並行。刺客在坡上……,這裡,打了一樁,安置絆索機關,復以石遮擋。三乘前後至此,全被絆倒。馬受驚嚇,四散而逃,人則飛出……,這裡,絆索十步外。此公子斷頸,大約當場已死;此公子爲馬踏車輾;……諸公子頭部均有傷,或輕或重。無論輕重存亡,均遭割喉。吾等過此,此諸公子臥狀如此,仰面朝天,喉中只一擊,筋脈盡毀。”

仲嶽掃了一眼,道:“所有公子均無搏殺相,是時必不省人事。司出軍營,必知割喉者是何軍器?”

司莽道:“先生慧眼,諸公子的無掙扎相。割喉之器……當是手戟。”

仲嶽道:“僅爲手戟?不是劍?”

司莽翻看了每具屍體,並用手比劃着,最後答道:“九創,刃均一掠而過,並無刺入,其器必非劍也。”

仲嶽又問道:“司可知共有幾器?”

司莽道:“創深淺、寬窄、力度不一,絕非一人所爲。”

仲嶽回身望了望,問司莽道:“小城此面可布有哨探?”

司莽道:“此面正對長城,只有望哨,而無探哨。”

仲嶽道:“望哨能望見此處乎?”

司莽聞言,也回身望了望,道:“此處望不見小城,想小城亦望不見此處:有緩坡遮擋。”

仲嶽走上坡,果然小城隱隱在望。司莽也跟着登上小坡,向小城望去,突然驚道:“又有人出城?”

仲嶽定睛一看,果然見一些小點出現在視野中,慢慢匯成一片,最後成了一條線。仲嶽道:“是夏侯先生領的車隊。”

第171章 信用第63章 商賈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56章 計謀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30章 司勝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8章 管城第215 歃血爲誓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8章 管城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08章 救暴鳶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9章 降服(三)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87章 武將第53章 私授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71章 信用第72章 節鉞第303章 韓襲第273章 練兵第14章 定計第17章 奸細第327章 夜守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3章 商賈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0章 司勝第270章 賞罰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69章 賜婚第64章 布衣第130章 烤肉第14章 定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78章 帳議第22章 俠客第19章 邂逅第348章 管仲明第147章 尉氏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章 圃田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7章 點兵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9章 列陣(二)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9章 夜襲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71章 吹臺第173章 夜議第308章 救暴鳶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7章 圃田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7章 圃田第85章 軍市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02章 報喪第88章 武卒第85章 軍市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68章 夜襲第16章 巡哨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31章 麻太公第222章 善後第193章 將相和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43章 伐兵第156章 過橋
第171章 信用第63章 商賈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56章 計謀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30章 司勝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8章 管城第215 歃血爲誓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8章 管城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08章 救暴鳶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9章 降服(三)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87章 武將第53章 私授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章 祭旗出征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71章 信用第72章 節鉞第303章 韓襲第273章 練兵第14章 定計第17章 奸細第327章 夜守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3章 商賈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0章 司勝第270章 賞罰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69章 賜婚第64章 布衣第130章 烤肉第14章 定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78章 帳議第22章 俠客第19章 邂逅第348章 管仲明第147章 尉氏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章 圃田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7章 點兵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9章 列陣(二)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9章 夜襲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71章 吹臺第173章 夜議第308章 救暴鳶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7章 圃田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7章 圃田第85章 軍市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02章 報喪第88章 武卒第85章 軍市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68章 夜襲第16章 巡哨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31章 麻太公第222章 善後第193章 將相和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43章 伐兵第156章 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