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緊急軍情

張輒道:“似僅爲見君上。”

仲嶽道:“……是否尚在軍中!”

信陵君道:“仲嶽先生所言何意?”

仲嶽道:“臣意……”

言尚未盡,耳邊隱隱傳來呼聲。隨着呼聲越來越近,終於聽得明白:“緊~急~軍~情!”

室內三人臉色大變,立即站起來,向門外走去。張輒讓信陵君和仲嶽留在堂內,自己繼續向外走。剛走下臺階,一名武卒打扮的人手舉節符,直衝進來。張輒上前阻攔道:“有何軍情?”軍使見張輒是從大堂下來,立即停下施禮,道:“大梁門衛營司莽報,緊急軍情!”張輒上前檢驗過節符,即將軍使引上臺階,在門前站定,道:“將軍在內,有何軍情,立即報來。”

軍使道:“報,大梁門衛營司莽於途見前行諸公子橫死道中,車乘已經不見。”

聽到軍使的報告,堂內諸人當即目瞪口呆。信陵君掙扎着說了聲:“再言其詳~”聲音都變了。

軍使道:“大梁門衛營司莽,於途見前行公子橫死道中,車乘已經不見!”

仲嶽最先緩過勁來,問道:“橫死公子有幾?”

軍使道:“九人。”

仲嶽道:“死於何處?”

軍使道:“荒野之中,離此約十里。”

仲嶽道:“司莽今何在?”

軍使道:“營司命小人回城報信,自己與其餘兄弟四散守衛。”

仲嶽道:“司莽無恙乎?”

軍使道:“營司尚無恙。”

仲嶽看了一眼信陵君,見他毫無反應;又看了一眼張輒,張輒對軍使道:“且隨吾至廂房暫歇,少時還要問話。”把軍使領下臺階。

仲嶽見軍使下階,悄悄上前拉了信陵君一把,道:“君上無恙乎?”

信陵君回過神來,發出一聲淒厲的叫聲,嚇得已經下了臺階的軍使全身一顫。張輒趕忙道:“這邊請。”軍使才定住神,強笑道:“ 小人眼前還閃着血,不由得顫抖。”張輒道:“且到廂房細說。”

堂上的信陵君面色嚴峻,直接跪在地上。仲嶽貼心地爲他搬來席子鋪在地上,信陵君也不肯往席上坐,只示意仲嶽坐下,仲嶽也只好在席外坐下,兩人隔席相望。

仲嶽道:“必也急理軍情。”

信陵君道:“就依先生。請先生相之。”仲嶽拱手一禮,站起來,走出門去,將旗鼓車上的大鼓擂響。

庭中已經聚集了不少聽到動靜陸續從廂房出來的門客,他們有的聽到了大部分過程,有的知道小部分,有的還對發生了什麼一無所知,正要開口詢問。突然見仲嶽出來,還不等門客們詢問,仲嶽就敲響了鼓,衆門客立即停止喧譁,在階下庭中按序站立。仲嶽隨指了三名門客道:“備車,擊鼓巡營。”待三名門客備好車,仲嶽已經從堂上取來一支節符,道:“各營巡鼓!”三個接過節符,把旗鼓車拉出府門,跳上車,擊鼓而去。

在外面有司事的門客們也陸續返回,夏侯先生拖着小城主從後門進入,穿堂過院繞到前庭。小城主看見自己的府宅被收拾得井井有條,沿途不見一個女眷,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因夏侯先生就在身邊,也不好露出什麼,只得緊緊跟着到了前庭。

旗鼓車走了一圈回來。設於城外的各營司,派往各營、卒的門客們,聽到鼓聲後,安排好整隊事宜,也陸續過來。

三通鼓罷,庭前已經站滿了人。而城上也站滿了荷戟帶甲的武卒。調整過來的信陵君從大堂出來,與衆門客與軍官見禮,衆人還禮。

隨後,張輒和仲嶽也從堂中走出。張輒下了臺階,道:“接報緊急軍情,有奷人光天之下戕害吾軍使。將軍令:中衛除守衛城池外,遣一卒隨衛特使尋勘賊人。其餘四校,除勒部備戰外,各以遊兵四出十里尋勘,凡有疑者,即行擒拿。無令不得收回。各司率回營安排。君上請諸先生暫留。”

衆人答應一聲,魚貫而出。最後進來的營司甚至連氣還沒喘勻,就又出來了。有的沒聽清楚,緊趕着小聲向周圍人打聽,先生都吩咐了些什麼。而門客們則留在庭中,等待進一步指令。

待司率們走盡,信陵君和張輒、仲嶽走下臺階,將衆門客招到身邊,圍成半圈坐下。張輒道:“有奷人慾害君上,故留諸先生一議。”

衆人聞此,俱端正了身體。

張輒道:“事急矣,當先請仲嶽先生往勘其情,當得先生相隨,幸勿辭!”衆人應喏。仲嶽叫了十幾名門客,又帶上報信的軍使,起身而去。城外中衛一卒已經列隊完畢,仲嶽招呼一聲,一齊跟着軍使往出事的地方而去。

剩下的門客在張輒安排下,或守衛府院,或巡查城內城外,或往各營,或留守待命,各有司命。小城主不是門客,但卻被夏侯先生留下來,等衆門客各自散去,信陵君和張輒望着夏侯先生和小城主道:“夏侯先生留城主在此,必有所教。”

夏侯道:“我留下,乃因未得命耳,何談有教!”

張輒道:“夏侯先生,君上之太僕,臣何敢命。”

信陵君道:“先生勿戲言,但有教即請言之。”

夏侯先生道:“吾奉命引車百乘往圃田運糧,可續行否?”

信陵君聞言一愣,即問道:“先生以爲當如何?”

夏侯先生道:“二呂所傭者五十乘,小城主又發五十乘,百乘已集。臣以爲,不宜改令,可照直而行。”

張輒道:“奈途中刺客何?”

夏侯先生道:“有城主及二呂先生在,料也無妨。”

信陵君和張輒聞言,若有所悟,道:“如此就有勞先生妥爲應付。”

夏侯先生轉向小城主道:“如此就有勞城主妥爲應付。”言畢一笑,不待小城主答言,又道:“數日未歸,家人企盼,城主可至後宅安慰一二。”

小城主惶恐道:“罪臣怎敢。全家良賤全託於將軍,不敢爲意。”

夏侯先生道:“君上,仁義者也。臣效之以忠,君報之以仁義,必無參差。婦孺所望,鬱結於胸,久必成疾,城主何不解之!”

小城主道:“如此,就請先生引導。”

夏侯先生道:“自家宅院,還用我引導。自去後宅探望便可!”

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80章 司馬堂第260章 議連衡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71章 吹臺第131章 麻太公第10章 麻三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62章 兵符第52章 私議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2章 張輒第228章 戰臨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29章 初戰第302章 報喪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47章 尉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0章 陷城第318章 退兵第270章 賞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7章 奸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96章 張祿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7章 尉氏第152章 賈匏第144章 訪老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20章 封賞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93章 將相和第151章 匯合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74章 將相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43章 伐兵第61章 席議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2章 賈匏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44章 訪老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9章 草舍第297章 會魏齊第74章 將相和第113章 計糧第228章 戰臨第170章 遠迎第15章 升帳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06章 洗塵第126章 傭車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08章 救暴鳶第26章 謀定第45章 回朝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5章 計議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15 歃血爲誓第137章 軍市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04章 賺華陽尉
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80章 司馬堂第260章 議連衡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71章 吹臺第131章 麻太公第10章 麻三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62章 兵符第52章 私議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2章 張輒第228章 戰臨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29章 初戰第302章 報喪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47章 尉氏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0章 陷城第318章 退兵第270章 賞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7章 奸細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96章 張祿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7章 尉氏第152章 賈匏第144章 訪老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20章 封賞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93章 將相和第151章 匯合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74章 將相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43章 伐兵第61章 席議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2章 賈匏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44章 訪老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9章 草舍第297章 會魏齊第74章 將相和第113章 計糧第228章 戰臨第170章 遠迎第15章 升帳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06章 洗塵第126章 傭車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08章 救暴鳶第26章 謀定第45章 回朝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5章 計議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15 歃血爲誓第137章 軍市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04章 賺華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