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列陣(二)

信陵君詫道:“前夜將軍籌畫已定,小邑中只容千軍,故取全軍什伍長以充之,惟其以一當十,故令守小邑。”

芒卯道:“臣前夜所言是單以武卒。令城外憑添四千民軍,卻令人爲難。”

信陵君道:“此言何解?爲何單以武卒能勝任,加上數千民軍反僨事?”

芒卯道:“公子不知,民軍烏合之衆,如無武卒督戰,誰肯上前。四千民軍,督戰武卒一營猶不可保其必死戰,何況無人可以督戰。目下武卒一校,雖爲精銳,猶不勝兩責。故臣爲憂!”

“軍旗號令均無可用?各卒、營、校均由武卒管束,寧不有助!”

“公子有所不知。民軍均爲鄉里愚民,誰畏忠孝號令!敵勢一大,長老先逃,同鄉同裡一鬨而散,區區幾名卒、營、校長何能有爲!必得斧鉞在後,逃者必死,方能橫心前戰,死中求生。”

“原來如此,無忌受教!如單以武卒,將軍將何策以破敵?”

芒卯指着城西的原野道:“臣之舊案,從敵營至小邑,溝渠密佈。若以溝渠爲界,各立營柵,相距三五十步,可立二三十柵。武卒四列,只在柵後以強弩射之,射後即轉至後一柵下。如此,武卒人可發二三十箭,經一二時辰,而傷損必小。再固守小城,敵既受損,心膽皆摧;我大軍必至,當能破敵。”

信陵君道:“將軍成算,無忌謹領!”

“然如今,公子將驅羊羣以攻虎狼。臣恐事將不諧。”

言猶未了,遠遠看見曹先生和靳先生等幾位中途去看地形的門客正往回走。信陵君道:“事由我而起,我自當親犯其難。戰事若起,我當親爲前部,先生幸爲我鎮小城。”

芒卯道:“公子親爲前部?公子有何高見?”

信陵君道:“哪有什麼高見,不過放膽一戰而已!府中炊事已熟,將軍請自便,我與門下先生各營巡視一番。”

芒卯道:“公子不先用餐?”

信陵君道:“就途中進些餱糧便罷。”

兩人在門客們的簇擁下走下城樓。芒卯自帶人回城主府,信陵君對仲嶽道:“將能帶出的先生盡皆帶出,只留幾位主持城中庶務。少時到城外廣場相會。帶上餱糧,在道上用。”

仲嶽隨即也進了府。信陵君出城,迎上曹先生一行,問道:“先生所謀如何?”

曹先生臉色有些不對:“臣出十里,未能望見秦軍蹤跡!今日似無戰事!”

信陵君臉色也是一變,想起他在城上雖能望見蒿山,卻似乎也並未看見有大隊人馬行進時揚起的塵土。只不過由於當時在與芒卯對話,這麼明顯的異常竟被自己忽略了,今被曹先生提起,方纔想起來。

這時,仲嶽與其他門客也跟隨出了城,還帶上了餱糧。信陵君感到一陣窘迫,問道:“兩位先生有何高見?”

曹、靳兩位先生道:“如不知敵從何道而來,怎可謀攻!”

仲嶽問道:“兩位所遇何難?”

還沒等兩人開口,信陵君反問仲嶽:“適才先生在城上,可曾望見何處起塵煙?”仲嶽茫然地搖搖頭。信陵君又轉向其他門客:“衆先生可曾望見塵煙?”那些跟上城的門客俱答:“不曾見得!”

信陵君急道:“請芒將軍!”一邊帶着門客們上了城。

不久芒卯也來到城上,問信陵君道:“公子喚臣何事?”

信陵君道:“我偶然想起,城上似未見秦軍行蹤塵煙,這卻爲何?”

芒卯也向四周望了望,對信陵君道:“公子心如明鑑,如今只有西北方北邙山口由於爲我軍煙塵阻隔,難以望見,其他方向確未見秦軍行蹤。臣以爲,其一,秦軍可能從滎北尾我大軍而來,那就正中下懷;其二,秦還在北邙,則秦軍此次出動只在籌集錢糧,他們正在與洛陽人還價。”

“其三呢?”信陵君似漫不經心地問。

“其三?以臣愚鈍,難以測度,願公子指教!”

信陵君自言自語道:“定有其三,必有……無論如何,秦軍今日不會出現在小城,將軍可必?”

芒卯四面看了看,又掐指算了算,道:“如秦軍出滎北尾我軍,則今日將與後軍接鋒。小城遠離戰場,可能避過兵鋒。如仍在洛陽,不用說,暫無戰事。”

信陵君道:“如此甚好。我軍又多出一日整頓行伍,來日作戰,又增一成勝算。將軍辛勞,請暫歸府,無忌有疑時再來請教。”

芒卯行禮而退,心中暗道:“這算什麼!”

信陵君帶着門客們又下了城,出城到草堆邊立下,道:“諸位先生已經看到了,城外並無秦軍,今日可無戰事,派至各營的先生請先回營,我隨後即到各處巡營。必要穩定軍心,激勵士氣。”

那些從營中回來的門客都行禮離開。信陵君問曹、靳等先生道:“諸位先生巡查地勢,可有以教我?”

曹先生道:“靳先生以爲此處地勢頗勝,堪抵萬軍。”

信陵君道:“請靳先生教我。”

靳先生道:“此處雖曰原野,實則溝渠縱橫,車馬難通,大隊難以結陣,反頗便小隊行動。河水多北流,東西阻隔。敵難以自西向東進攻,而我軍如從下游過河,反能直指敵側背。”

信陵君道:“秦軍從西來,自有溝渠阻隔;如其轉至南方,將何策以應之?”

靳先生道:“秦軍必不敢轉向南方。”

信陵君道:“卻是爲何?”

靳先生道:“小邑向南三十里,已近長城。秦斷不能自陷腹背受敵而釁我。”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頓起愚魯!”

靳先生道:“敢承君上過譽。不只如此,曹先生已有破敵之策。”

信陵君道:“甚望先生教我。”

曹先生道:“臣之愚見,昨夜已大略稟於君上,今又得靳先生金玉之言,大補臣之所缺。臣得精卒百人,定可拖住秦軍半日。”

信陵君讚道:“壯哉!精卒我已令各營簡選,百中只取一二,不時即到。曹先生可督率之,以爲戰備。”

曹先生道:“敢不從命!君上可安坐城中,看曹某破敵!”

信陵君道:“如此,敬賀先生!軍中無酒,容凱旋再補!”隨又說道:“願隨曹先生的,即可留下輔弼曹先生。其餘先生隨我巡營。”

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5章 打探第261章 秦箭第195章 覆命第321章 管令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22章 豕三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9章 乘其隙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7章 圃田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6章 洗塵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66章 寧治第126章 傭車125章 洛陽白氏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60章 議連衡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24章 華陽城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21章 豪強第4章 信陵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98章 敵乎友乎第41章 備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3章 私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92章 書名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94章 陰謀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章 降服(二)第132章 晉見第83章 俠士第56章 計謀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86章 尉府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67章 交酒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42章 刺探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61章 席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62章 離啓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34章 訪友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9章 列陣(二)第13章 芒家父子第41章 備戰第369章 賜婚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6章 囿中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6章 張祿第171章 信用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95章 覆命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64章 失散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0章 麻三第12章 張輒第170章 遠迎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63章 密議第369章 賜婚
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5章 打探第261章 秦箭第195章 覆命第321章 管令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22章 豕三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09章 乘其隙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7章 圃田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6章 洗塵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66章 寧治第126章 傭車125章 洛陽白氏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60章 議連衡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24章 華陽城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21章 豪強第4章 信陵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98章 敵乎友乎第41章 備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53章 私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92章 書名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94章 陰謀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章 降服(二)第132章 晉見第83章 俠士第56章 計謀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86章 尉府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67章 交酒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42章 刺探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61章 席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62章 離啓封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34章 訪友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9章 列陣(二)第13章 芒家父子第41章 備戰第369章 賜婚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6章 囿中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96章 張祿第171章 信用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95章 覆命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64章 失散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0章 麻三第12章 張輒第170章 遠迎第34章 又見屍身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63章 密議第369章 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