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

趙丹在說完了這句話之後,就看了一眼龐煖。

韓非已經被趙丹調回身邊,如今趙國的參謀部便是龐煖掌管,龐煖就相當於一個副司令兼總參謀長的角色。

龐煖會意,立刻從位置上站了起來,來到了大殿之中早就已經懸掛好的一張地圖旁邊,開始耐心的爲在場的衆人講解。

“若是想要進攻秦國,則有三條路可以選擇。其一,自河東蒲津渡西進,攻擊秦國關中;其二,自河東郡南下,先攻擊秦國崤函通道,再視機決定是否繼續進軍關中;其三,自河套、朔方兩郡南下,攻擊秦國上郡,然後進攻關中。”

大殿之中的衆人在聽完了龐煖的這番話之後,一時之間都陷入了沉思。

在這三個方案之中,每一個方案都提到了要攻擊秦國的關中。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趙國想要出兵攻擊秦國的話,那麼關中就是一個不可能繞開的地名。

只要能夠拿下秦國關中,那麼秦國基本上就是完蛋了,翻身的可能性就是微乎其微了。

趙丹微微點頭,開口道:“那麼諸卿以爲,該當選擇哪一條路線爲好?”

廉頗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脫口而出:“大王,以臣之見,當然是自蒲津渡過河,直逼咸陽!”

趙丹看了廉頗一眼,嗯,很符合這個倔老頭直來直去的風格。

但相邦趙勝顯然有着不同的意見,只見趙勝道:“咸陽乃是秦國首都,如今大規模調動兵馬,秦國人必定會聽到風聲在咸陽方向佈置重兵防守,如此一來的話咸陽必定是急切難以攻下。”

趙丹不置可否的看了趙勝一眼:“所以平原君的意思是……”

趙勝道:“以臣之見,若是秦國人集合重兵於咸陽方向,那麼崤函通道一線必定是兵力空虛,大王不如自河東郡發兵南下直撲崤函通道,必定能夠一戰功成。若是崤函通道在手,那麼秦國東出之路便完全被封堵,更不能和魏、齊等國相呼應,此豈非上策乎?”

趙勝這番話一說出來,大殿之中的衆人細細思索,均覺得頗有道理。

從地理位置來說,一旦崤函通道被趙國佔領的話,那麼秦國和東邊韓、魏兩國就被趙國給完全分開了。

在這樣的條件下,就算是韓國或者魏國倒向秦國一方,趙國也不擔心它們能夠合兵一處威脅到趙國。

至於秦國佈置在崤函通道之中的那座天下雄關函谷關,在場的趙國君臣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因爲在佔據了河東郡之後,趙國大軍只需要渡過黃河南下,就已經是函谷關的背後了,根本不需要從正面來攻擊函谷關,反而能夠切斷函谷關秦國守軍的退路。

歷史上最後一次六國合縱攻秦,當時的六國聯軍主帥龐煖也是選擇了繞過函谷關從河東郡方向直逼咸陽,並且成功的打到了咸陽城外。

只可惜那一次合縱最終還是失敗,否則的話要是咸陽被攻破,山東六國應該還可以續一波命。

趙丹想了想,道:“諸卿對於平原君的話可有什麼意見?”

這次開口的是龐煖:“大王,若是以南下攻擊崤函通道而言,臣確實並無意見。但若是大王將大軍集合於河東郡方向,一旦魏、齊等國發兵來攻,邯鄲方面該如何是好?”

龐煖話音一落,在場的諸位趙國大臣眉頭就都皺了起來。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衆所周知,趙國的都城邯鄲位於趙國東南部的平原上,離魏國和齊國都很近。

如果說趙國將主力部隊都調集到了西邊的關中去和秦國作戰,那麼一旦魏國和齊國前來攻擊的話是肯定來不及回援的。

要是以邯鄲陷落的代價來換取攻破咸陽,趙丹是肯定不會幹這種事情的。

於是趙丹便問道:“諸卿可有何計策解決此事?”

廉頗道:“可命南軍守衛南長城和邯鄲一線,北軍作爲主力進攻秦國。再從中山、河間諸郡調集郡兵,應該能有二十萬軍隊守衛邯鄲。至於關中方向,則從上黨、河東、晉陽等地抽調兵馬配合。”

趙丹問道:“如此一來的話,關中方向部隊的戰鬥力是否會不足?”

龐煖插嘴道:“可以讓邊騎軍團經河套兩郡南下攻擊秦國上郡,如此雙管齊下,秦軍定然顧此失彼。”

趙丹道:“邊騎軍團需要抽調多少兵馬?”

龐煖道:“如今邊騎軍團共有五萬騎兵,除去維持北方防線的必要人馬,應當可以抽調至少兩萬騎兵南下。”

趙丹又問道:“如此數量衆多的騎兵南下,可有用武之地?”

龐煖道:“從河套南下至關中,一路上皆是水草豐美之地,而且無高山無大嶺,正是騎兵絕佳用武之地。”

事實上在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匈奴人就經常從這條路線一路南下,來到關中地區打秋風。

趙丹想了想,又道:“若如此的話,那麼誰人負責率領河東郡方向的主力進攻秦國?”

廉頗當仁不讓,一雙白色的眉毛挺得直直的:“大王,老臣願意領兵!”

趙丹又道:“誰人負責邯鄲地區防禦?”

龐煖道:“大王,老臣可助大王守衛邯鄲。”

“什麼?”趙丹驚訝的看了龐煖一眼:“龐卿,汝不是應該率領邊騎軍團南下嗎?”

龐煖笑道:“守衛邯鄲和大王乃是重中之重,老臣怎能放心交於他人?至於邊騎軍團之將,老臣願推舉一人。”

“誰?”趙丹面帶疑問。

“李牧!”龐煖語氣肯定。

趙勝聽到這裡,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李牧此人雖然的確在攻取河套一戰中立下大功,但是否過於年輕?”

龐煖笑道:“平原君有所不知,李牧雖然年紀輕輕,但從軍已有十餘年,爲人沉穩多智,對騎兵作戰尤有心得。若是領大軍征戰,李牧或許不如吾,但若各領一支騎兵,則吾難勝李牧也!”

趙丹沉吟半晌,心中有些猶豫。

雖然也知道李牧是很神了,但是現在的李牧畢竟年輕啊,歷史上的李牧可是在二三十年後纔開始神起來了,現在就對李牧委以重任,是不是有些爲時過早?

但是不管怎麼說,龐煖畢竟也是一位名將,而且又曾經兩次率領過趙國邊騎軍團對燕國作戰,對於騎兵的發言權還是有的。

而且這麼一來的話李牧也算是龐煖的老部下了,既然龐煖都如此推崇,那麼李牧現在也成長得差不多了吧?

半晌過後,趙丹深吸了一口氣,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那麼河東方面便以武信君廉頗爲將,寡人給你二十五萬兵馬,先攻下崤函通道,再見機行事,決定是否繼續進攻關中!至於河套方面,便以李牧爲將,率兩萬邊騎軍南下,以牽制秦軍爲主,爲武信君的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至於邯鄲方面,則由龐卿掛帥,劇辛輔助,負責邯鄲方面的戰事!”

“鄭朱大夫,汝等大行所屬也不要閒着,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各國,尤其是魏、齊兩國,爭取讓這兩國保持中立!再去問問韓王然和楚王元,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和寡人一同出兵攻擊秦國!”

隨着趙丹這一條條的命令有條不紊的下發,整個趙國的戰爭機器在沉寂了一年的時間之後,又開始隆隆的運動了起來。

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八百零四章 樂間的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五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志的劇辛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推書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丹拍板作出了決定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八百六十六章 李夫人獻藥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無忌的奇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八百二十九章 勝利所帶來的附加問題
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八百零四章 樂間的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五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志的劇辛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推書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丹拍板作出了決定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八百六十六章 李夫人獻藥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無忌的奇兵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八百二十九章 勝利所帶來的附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