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

由於接下來的路程都是趙國的東部平原,這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是騎兵最喜歡的行軍地形。

因此僅僅用了短短數日時間,趙丹就一路經過了肥城、顧城和中人城,渡過了沱沱河和唐河,進入了太行八陘之中的蒲陰陘。

蒲陰陘位於太行山的東北,連接着山西和河北,同時距離雲中郡,也就是後世的山西大同極近,地勢非常險要,因此這裡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成爲遊牧民族南下的通道。

只要從漠南草原南下,穿過雁門山和洪壽山進入大同,然後東進穿過蒲陰陘就能夠抵達河北平原。

蒲陰陘的東側出口距離薊都,也就是後世的北京不過只有數百里,騎兵疾進的話只需要一天一夜,正常行軍也不過三天時間就能夠抵達北京城下。

在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中,瓦剌太師也先就率領着瓦剌大軍從這條陘道之中東出,一度包圍了北京城。

也正是從土木堡之變開始,明朝結束了鼎盛的擴張期,步入了漫長的衰落期。

趙丹騎馬走在蒲陰陘之中,左側是險峻的山峰,右側是深不見底的絕澗,令人望而生畏。

道路十分狹窄,不過只能容納兩三名騎兵並肩而行,彎曲環繞,甚至時而能夠聽到從山上傳來的野獸咆哮之聲。

太行八陘之險峻,由此可見一斑。

趙丹策馬緩緩而行,心想:“這麼狹窄的道路,五千騎兵通行都如此不易,若是在這裡建一道關隘,那豈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走着走着,突然間一道破舊的關隘出現在趙丹的面前,這道關隘從陘道左側的山嶺之下修築下來,正好封住了整條蒲陰陘。

不過很顯然這道關隘已經很久沒有修築過了,如今早就破敗不堪,起不到任何的防禦作用了。

趙丹指着這道關隘問道:“此爲何關,何嶺?”

一旁的李牧答道:“大王,此爲蒲**,中山國所築,自武靈王滅中山後已廢棄多時。此嶺名爲紫荊嶺。

“紫荊嶺?”趙丹吃了一驚,終於明白自己來到什麼地方了。

原來這就是後世紫荊關的前身啊。

在想了想之後,趙丹打消了修建紫荊關的念頭。

因爲趙國無論是對蒲陰陘東側的燕國,還是對北邊的匈奴都保持着進攻態勢,根本不用擔心敵人能夠進入到蒲陰陘之中。

趙丹用了兩天時間離開了蒲陰陘,又用半天的時間穿過蔚城,進入了雁門郡的地界。

到了這裡,距離趙丹此行的一大目的地——趙國高爐鍊鐵廠就不過只有兩三天的路程了。

這裡也就是後世大同鐵礦的所在地。

趙國境內,有煤炭,有鐵礦,完美符合這三點的,自然非大同我數。

雖然還有至少數十里的距離,但是趙丹已經遠遠的能夠看到有幾條黑煙從山的另外一頭飄上天空,在這潔淨的藍天上十分顯眼。

看到這裡,趙丹也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種極其簡陋而且沒有任何環保可言的鍊鐵方式,必定會帶來空氣污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但好在此時此刻恐怕整個地球只有這麼一個地方是正在向天空滾滾排出廢氣的,再加上如今的雁門郡原本就是地廣人稀,鍊鐵廠又特地設置在了遠離人煙的山腳之下,所以什麼吸霧霾之類的情況,應該是不會出現在趙國子民的身上。

趙丹並沒有立刻趕到鍊鐵廠,而是先在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原陽城休息了一個晚上,然後第二天才繼續趕往鍊鐵廠。

雖然說遠遠看去的時候,會覺得這鍊鐵廠似乎規模並不大,但是當走近一看之後,幾十座高爐矗立在山腳,滾滾的濃煙從高樓頂端的煙通知中排出,一時間竟然給人一種遮天蔽日的感覺,還是很震撼的。

趙丹並沒有帶着大隊騎兵前來,而僅僅帶着大約一百人左右來到了這座高爐鍊鐵廠。

由於早就已經提前通知過了,所以說趙丹纔剛剛來到鍊鐵廠之前,這座高爐鍊鐵廠的主事人就已經出現這個趙丹的面前。

“見過大王。”

趙丹微微點了點頭,看着面前的這一片營地,不由得有些好奇的說道:“這是按照軍營的標準建造的?”

主事人十分恭敬的說道:“回大王正是如此,整座高爐鍊鋼廠都是以軍營的標準來建造的,並且常年駐紮着一千士兵,任何時候沒有軍令不得進出,若非如此的話,那麼那些工人們很有可能會逃跑。”

趙丹點了點頭,明白了什麼。

別看這鍊鐵廠位於雁門郡,但是雁門郡郡守還真管不到這個地方,甚至都不清楚這地方是幹嘛的。

趙丹走入營地之中。

在這座營地裡絕大部分來來去去,正在監工們的皮鞭下忙碌的幹着活計的奴工都是來自於趙國在這幾年戰爭之中所俘獲的戰俘,還有秦國河東郡之中那些桀驁不馴,反抗意願極其強烈的秦國青壯。

要知道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工作,對於人的健康危害還是很強的。

再加上趙國現在整體處於一個地廣人稀的狀態,所以趙丹當然不可能用寶貴的趙國子民來幹這種苦力的活計。

趙丹很快來到了一座高爐的面前。

只見高爐濃煙滾滾向天,上百名奴工正在一旁加煤炭,攪鐵水,炒鋼鍊鋼忙得不亦樂乎。

在另外一邊,還有許多赤着上身的奴工揮汗如雨,叮叮噹噹的捶打着,時不時會響起一聲淬火的響聲,聽起來倒也頗有幾分韻味。

趙丹身邊的李牧等人從未見過這個場景,自然是嘖嘖稱奇。

主事人指着面前的高爐,不無驕傲的對着趙丹說道:“大王,那聞名天下的具裝甲騎兵之盔甲武器,全部都是由這座高爐和附近的幾座高爐所出品的。”

趙丹笑了一笑,問道:“如今一年能夠生產多少合用的鋼?”

主事人在心中盤算了一下,隨後對着趙丹說道:“依如今的產量,一年大約能夠生產一千名具裝甲騎兵的裝備。

頓了一頓之後,這名主事人又繼續說道:“具裝甲騎兵所需要的都是最極品的鋼,但是除了這些,其實質量稍遜一些的鐵裝備和鐵具倒是可以大規模的生產出來了。”

“哦?”趙丹眼睛一亮,問道:“年產多少?”

主事笑道:“大王,臣敢向大王保證,最多不過五年時間,青銅器具當絕跡於大王軍中也。”

“很好!”趙丹心中大喜,道:“汝且記得多多生產,不必擔心產量過剩,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寡人給汝記大功!”

這還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鐵器對於青銅器來說要更加的堅固耐用,之所以青銅器遲遲難以淘汰,只不過因爲華夏大地鐵礦不多,而且鐵礦質量也不高,難以冶煉出勝過青銅質量的鐵器罷了。

如今在擁有了高爐鍊鐵,炒鋼鍊鋼等一套簡單工序之後,趙國鐵器的質量已經完全提升起來,足以將青銅器具完全取代了。

這對於趙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要知道這年頭青銅可不僅僅是用來打造兵器和日常用具,更能夠用來鑄錢啊!

所以一旦趙國全面邁入鐵器時代,那麼大量的青銅就被節省出來,趙國就等於憑空得了一大筆資金啊!

趙丹笑容滿面,正準備繼續誇獎這主事幾句,突然李牧來到趙丹身邊,低聲道:“大王,雲中郡守命人前來,說是有急事相報,和匈奴有關!”

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零九章 墨俠們的刺殺計劃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軍來了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四十章 要打,就打得匈奴知道錯字怎麼寫!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二百六十章 是時候讓燕國換一個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五章 外交第一百三十章 殺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奪咸陽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十六章 兒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二章 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都給我拿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有備而來的秦國人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
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零九章 墨俠們的刺殺計劃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軍來了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四十章 要打,就打得匈奴知道錯字怎麼寫!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二百六十章 是時候讓燕國換一個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五章 外交第一百三十章 殺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奪咸陽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十六章 兒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二章 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都給我拿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有備而來的秦國人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