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膛炮的研製也並沒有多困難,畢竟僅僅是改變一下結構而已。
其實最初英國皇家炮兵學院的那些軍官們對此是十分不屑的,他們覺得後膛炮太過離經叛道,而且過於複雜。
以這些軍官們的經驗,火炮越複雜戰場效率就越低,甚至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災難。
很快英國的武器工程師們就造出了第一批後膛炮,在進行武器測試時他們發現後膛炮的射速要遠高於前膛炮。
畢竟前膛炮每開一炮還要炮手拿着推杆先清理炮膛,再將火藥包推入炮膛,然後塞入炮彈,整個過程十分費時費力。
而後膛炮可以直接打開炮閂,放入炮彈,關上炮閂之後就可以再次發射,僅以火力密度而言後者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然而由於武器測試員不夠熟練,又太想給那些老古董展示新式火炮的武器性能,結果就出現了那些軍官們口中最糟糕的事情。
兩名武器測試員由於操作不當,結果導致火藥氣體泄漏,並最終引燃了整個炮兵陣地。
一噸半的黑火藥發生爆炸,其中一名武器測試員直接被炸成了碎片,灑在那些將軍們的臉上。
一名老將軍當即抹了一把臉,憤怒地說道。
“我就說了!該死的!真讓那些酒鬼操作這鬼東西,我們都得完蛋!”
另一名將軍立刻附和道。
“沒錯,我們不靠這玩意也能打敗拿破崙。法國人的手下敗將有什麼值得好緊張的!”
軍官們罵罵叨叨地離開了武器測試場,這場測試也就此終止了。
然而這些老派軍官們的抵制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至少皇家海軍還是決定全方位更換後膛炮。
無他,主要是裝填方便,尤其是在海軍艦船之上,使用前膛炮實在過於不便。
在顛簸的海上,使用前膛炮無論是清理炮膛,還是裝填炮彈都十分危險,他不止要面對陸地上的那些危險,還要面對隨着波濤起伏晃動的船身,以及晃動的大炮。
不要以爲電影中那炮看起來不大,又有麻繩捆縛,被撞一起問題應該不大。但事實上海軍使用的全是重炮,一門32磅炮的重量通常在6000-7000磅之間,也就是三噸多。
68磅炮的重量更爲誇張,甚至能達到6-7噸的重量。大家都知道二向箔神器——鋼卷,但實際上鋼卷通常也就是14-20噸。
被68磅炮撞一下雖然不及鋼卷壓過,但是把一個強壯的炮手直接撞到口吐鮮血、肋骨齊斷一點問題沒有。
使用後膛炮之後,炮兵就可以將火炮固定在船身上,這樣就能避免很多問題。
這裡順帶提一下木製風帆戰艦是如何承載這麼重的火炮的,木頭的材質和船身的力學結構太複雜就不講了。
實際上那些重炮並不是直接放在下層甲板上,它們一般是安裝在特製的炮車上。
這些跑車上的大木墩子可以有效地分散火炮的重量,所以那些火炮在發射時看起來總是滑來滑去的。
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海戰火炮的命中率往往低到讓人難以置信,甚至到了手槍都能打到的射程也只有10%幾的命中率。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英國海軍的精銳被奧地利帝國海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重要原因,雙方的命中率完全不在一個次元,英國海軍只能選擇近距離拼刺刀靠以傷換傷的打法。
不過僅此而已的話,弗蘭茨倒是並不擔心,畢竟英國皇家海軍在奮起直追的同時奧地利帝國海軍也沒閒着。
奧地利帝國海軍的裝備早就開始了更新,光是複合裝甲這一塊就足夠讓英國人惱火的。
除此之外奧地利帝國還有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這對於當時的火炮完全是降維打擊。
而且英國海軍和奧地利帝國海軍的差距也不只是在火炮一項.
在英國和奧地利大搞海軍軍備競賽的同時法國人也沒閒着,至少法國海軍和法國的船舶設計師們並沒閒着。
不得不說此時法國人的氣運是真的強,一位名叫路易·蘭波特的工程師深感英奧兩國海軍之強大,法國海軍之弱小。
尤其是在失去大東方艦隊之後,法國海軍的實力已經一落千丈。此時法國海軍正在大力研發鐵甲艦,但能否追上奧地利和英國的技術還未可知。
而且哪怕是追上之後,法國海軍也會在數量上處於劣勢。這樣下去法國海軍就一輩子沒有翻身之日了。
於是乎路易·蘭波特開始研究如何能彎道超車,用最小的代價顛覆這場海軍軍備競賽。
他起初想用鋼鐵來代替鑄鐵,但法國的鋼鐵產量跟不上,價格更是無法承受。
不久之後路易·蘭波特又聽說了奧地利人似乎正在製造純鋼的鐵甲艦,他便立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因爲與奧地利相同,那就等於法國輸了。
路易·蘭波特想了很多辦法,他不光要測試可行性和強度,更要顧及到法國的財政狀況。
有心人天不負,還真讓路易·蘭波特研究出了一種能用低廉的成本打敗英奧兩國海軍的方法。
1848-1849,路易·蘭波特曾短暫地旅居維也納,他發現奧地利人用澆築法建造高樓,那些建築都堅固異常。
那麼用這種方法能不能造船呢?
起初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爲他瘋了,路易·蘭波特的合夥人甚至把他送進了瘋人院。
直到他的妻子將他領出來,路易·蘭波特才得以迴歸社會。
然而就在瘋人院中路易·蘭波特已經完成了他的設計,在他妻子的支持下路易·蘭波特終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鋼筋混凝土船。
這艘船雖然只有3.6米長,但卻能承受多次炮擊,強度遠高於同體積的木製戰艦和鐵甲艦,並且不懼海水侵蝕,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還非常低廉。
路易·蘭波特興沖沖地駕駛着他的小船來到了巴黎,他要爲皇帝拿破崙三世獻上一份大禮。
然而很不幸路易·拿破崙有一點和他叔父很像,雖然表面上十分開明,但骨子裡對新技術並不信任。
拿破崙三世笑着拒絕了路易·蘭波特的禮物。
“哈哈!你別想騙我,石頭怎麼可能浮得起來!”
然而事實證明路易·蘭波特的技術是可行的,二戰期間美國製造了大量的水泥船,爲其贏得二戰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只不過路易·蘭波特的技術過於超前,所以只被人當成了一個騙子or神志不清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