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擇地分歧

李霖給這四個人每個人也配了一把單刀,不過肯定不是像給餘虎和周成的那種新打造的精鋼刀,而是李家以前存的那種刀,質量上肯定遠不如他鼓搗出來的這種新刀,不過在四個人眼中,這種刀他們也已經很滿足了,畢竟是大戶人家的藏刀,就算是不怎麼好,比起民間窮人擁有的刀,還是已經好很多了。

另外得知四人都會用弓,李霖乾脆又給他們每個人配了一張弓,這種弓是專門的工匠手工製造的反曲角弓,都是一石弓,質量上倒是不錯,四個人試了試之後,都很是滿意,便都背在了背上。

角弓平時不上弦,以防長時間掛弦,造成弓臂鬆弛,所以只有用的時候才提前上弦,平時都用油布裹着弓身,防潮防曬,真正的弓手,對於自己的弓愛惜都如同自己的眼睛一般,從四個人的表現來看,便知道他們也都是愛弓之人,李霖這也就放心了。

除了弓之外,每個人還給他們了一個箭囊,每個箭囊之中存放有十二支重箭,這種箭雖然射程不如輕箭,但是威力卻遠超過輕箭,可破甲冑,很是厲害,而一般弓手,一口氣至多也就是能射出十來支箭,就差不多了,畢竟射箭對於臂力的要求比較大,就算是好手,也不能連續不停的放箭,十二支箭已經夠應付了。

他們這次出行帶的貨物不少,而且都是值錢的東西,大陳朝現在已經開始有了亂象,各地山賊開始越來越多,路上剪徑的流賊着實不少,所以這次李霖出來,家裡面給他們準備了比較充足的兵器,以防他們被賊人搶劫,正好多備的這些東西,都配給了周成等新收的手下,要不然倉促之間,還真就不好給他們配齊這些弓箭,也只能把他們作爲商品用的那些刀劍臨時給他們用了。

天不亮李霖一行便離開了四方鎮,朝着揚州方向行去。

從蘭縣到江南吳地,可走兩條路,一條可以走宿州前往江寧,進入吳地,另一條路則是走揚州直接渡江,前往錢塘一帶,也就是蘇杭一帶,進入吳地。

李霖對於時下的地名很有點好奇,從周元哪兒繼承來的部分記憶裡面,這個位面上這個時代的地名,居然很多和另一個位面上歷史上位置相同的地名很巧合,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州城,地名的巧合率非常高,這讓李霖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對於這個疑問也只能不了了之,將其推到這兩個位面上地理環境相似,所以發展出的文明也相似,導致了一些歷史進程發展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這恐怕是唯一能夠解釋這個奇怪現象的原因吧!

上一次李業和李春二人帶隊南下江南,便是走的揚州渡江進入的吳地,並且在幾個月間,基本上把吳東一帶走了一遍,所以帶回來了一些比較有用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們一路走一路行,李業通過手繪的方式,繪製出了一張粗略的吳東一帶的地圖,把一些城池鄉鎮甚至於部分探知的鄉村都繪製在了地圖上,這就給李霖提供了一個更方便的參考。

李業回家之後,和李霖關上門就着這張地圖,足足討論了三天三夜的時間,甚至於把李威也招來,一起參與討論,具體內容不被其他人所知,就連李敬等人也沒有告訴他們。

最終李霖對李業選定的幾個地方,都一一否決,將目光投向了臨海州一帶的沿海區域,在這裡畫了大致的範圍。

這個位面上雖然近兩個朝代已經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大業,將差不多整個江南都納入到了中原版圖之中。

但是卻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爲以前中原政權雖然也經常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但是卻並未真正的遭受過極其嚴重的遊牧民族的侵襲,遊牧民族始終被中原各朝壓制在北方區域,未能大舉進犯中原腹地,這麼一來也早就了中原地區和北方始終都是經濟文化的中心,就算是之前的朝代已經將南方納入到了中原政權的版圖,可是對於南方的開發並不十分重視。

這也導致了南方人口遠少於北方,經濟土地的開發程度也遠不如北方,那邊的各級州縣面積都遠大於北方的州縣,但是人口卻和北方州縣沒法比,富裕程度也遠不如北方。

同時也導致了南方土地開發利用的程度遠無法和北方相媲美,大量的土地還處於荒蕪狀態,被鬼類精妖之類佔據着,大片土地山林都還處於蠻荒的狀態,猛獸出沒,鬼類橫行,人類只能聚居在很有限的一些區域之中生活,就連道門都不怎麼喜歡去南方開宗立派,因爲那邊土地雖多,可是人口卻不足。

開發最好的也就算是楚地一帶,蜀地之中因爲臨近關中這個中原政權,所以開發程度也算是比較好,而吳地面積廣闊,開發程度卻並不如楚地和蜀地,整個南方各地,大陳朝目前對其管控能力並不是很強,南方各地基本上算是名義上歸大陳朝控制,實際上地方權力多把持在一些豪門郡望世家手中。

但是李霖在擁有前生和周元帶給他的記憶之後,卻深知南方在今後十幾年間,將會出現巨大的發展,北方的十王之亂導致了整個江北的中原和北方地區出現了持續十幾年的大規模戰亂,農耕經濟遭到了空前的破壞,北方很多百姓無以爲生,只能選擇向南遷徙,於是便出現了一次這個位面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活動。

特別是後來胡人南下中原之後,更是導致中原生靈塗炭,大批百姓更是蜂擁南下避難,使得短短十幾年間,南方人口得到了空前的爆發性增長,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也首次開始出現超越北方的情況。

但是目前爲止,南方的情況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開發程度遠遠不足。

也正是這條大江,成爲了中原人的保命線,阻擋住了北方黑胡人的鐵蹄南下,使得中原人可以在南方喘息一下。

李霖現在明白了,爲何北方十王之亂,作爲吳地的封王吳王,爲何始終沒有參與到中原爭霸之中,只有楚王最後才加入到了爭霸行列,主要還是因爲吳地之中的人口經濟都不足以支撐吳王北上,所以北方大亂,反倒使得吳地成爲了最平靜的地方,遭受戰禍最少。

這也是李霖爲何要在吳地之中,先爲李家謀取一處可供李家安身立命之所的原因。

這一次他帶隊南下,便是要把這件事給敲定落實,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購置一大片土地,下一步便開始將李家的產業逐步南遷,一旦北方大亂開始,李家便可以隨時放棄蘭縣的李家莊,全族南下躲避刀兵之禍。

但是在具體位置的選擇上,李霖和李業等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李業和李威包括李敬等人,對於李霖未雨綢繆,在南方置業這件事上並無意見,相反還很支持他,但是在置業地點上,李敬、李業等人都傾向於把李家在南方的置業地點選在餘杭、江寧等目前吳地之中比較繁榮之地,可是李霖卻堅持要在靠近海邊並不發達的區域擇地置業。

這一點他們之間起了一定的衝突,但是李敬這一次卻並未擡出家主的身份,來強壓李霖,最終在聽了李霖的解釋之後,還是選擇了信任李霖,把這件事交給李霖負責處理。

現在李敬對於李霖的判斷分析能力,已經有了很清楚的認識,雖然他身爲長輩,但是在眼光上李敬發現自己已經遠不如李霖這個兒子,李霖之所以堅持他的意見,不見得就比李敬自己的想法差,有很大可能,李霖比他看的要更遠。

所以與其擡出家主的身份,來壓制李霖的意見,又造成他們父子之間出現隔閡,李敬寧可把這件事交給李霖來做主,也不願再和這個兒子鬧得生分了,他目前只能指望李霖這個兒子了,再也承受不起失去這個兒子信任了。

故此這一次李霖提出要親自南下,把這件事敲定下來,李敬深思熟慮一番之後,最終選擇了退讓,並且支持李霖的決定,才使得李霖能在這次南下爲李家擇地置業的事情上,擁有了全部決斷的權力。

爲此李霖對李敬的感觀更是大改了許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爲父親,李敬以前確實對他有虧在先,但是現在作爲一個父親,李敬卻可以稱得上是盡職盡責了,他肉身血脈之中,流淌的始終是李敬給他的血,一刀割不斷這種親情,他唯有盡心竭力幫着李敬,爲李家謀取一個未來,才能報答李敬現在對他的新任和關懷。

一路無話,他們一行人晝行夜宿,再加上都是年輕人,李霖這一路上也算是出手豪闊,儘量不讓一幫弟兄們吃什麼苦,受什麼罪,途中少不了和他們東拉西扯的吹牛,閒聊之間,餘烈等人對於李霖的見識還有學識,都又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

李霖的見識學識,已經遠超他們太多,根本讓他們拍馬也無法追上,而且知道許多各地的典故,很多時候更是出口成章,迸出一些絕句或者是警言,讓餘烈等人爲止慚愧的同時,又很是敬佩。

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州兵來襲第六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慘烈第三十七章 攀交第三十六章 迎戰山陽軍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八十七章 拿人手短第八十四章 禁鬼司曹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六章 虎將第三十六章 贈劍第二十五章 飛火流星箭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十三章 決戰之地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四十二章 小施懲戒第六十六章 餘家的決斷2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七章 司徒困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叔公的安排第七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五十七章 楔子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六章 北返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一章 引狼入室第十七章 詭異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十八章 逍遙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六十章 栽贓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六十章 栽贓第一百零九章 服軟第八十九章 入山剿匪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六十八章 天賜八品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一百零五章 控兵第十八章 夜襲偷營第一百零八章 道門震怒第一章 引狼入室第一百零七章 清理首尾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一百零三章 發財大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第九十章 暗自戒備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三十章 餘胖子回來了第六十五章 餘家的決斷1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十八章 又蹦出一個第八十四章 禮佛寺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二十二章 妖丹第九十三章 鎮壓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四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七十二章 鹽田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來有往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七十章 灘塗開田
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州兵來襲第六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慘烈第三十七章 攀交第三十六章 迎戰山陽軍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八十七章 拿人手短第八十四章 禁鬼司曹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六章 虎將第三十六章 贈劍第二十五章 飛火流星箭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十三章 決戰之地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四十二章 小施懲戒第六十六章 餘家的決斷2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七章 司徒困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叔公的安排第七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五十七章 楔子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六章 北返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一章 引狼入室第十七章 詭異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十八章 逍遙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六十章 栽贓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六十章 栽贓第一百零九章 服軟第八十九章 入山剿匪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六十八章 天賜八品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一百零五章 控兵第十八章 夜襲偷營第一百零八章 道門震怒第一章 引狼入室第一百零七章 清理首尾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一百零三章 發財大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第九十章 暗自戒備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三十章 餘胖子回來了第六十五章 餘家的決斷1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十八章 又蹦出一個第八十四章 禮佛寺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二十二章 妖丹第九十三章 鎮壓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四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七十二章 鹽田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來有往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七十章 灘塗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