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栽贓

除了改刺史爲知州抑或知府的舉措之外,李霖還在他治下設立六司,分別爲吏、戶、禮、兵、刑、工六司曹,各司其職,分管治下各地的事務。

經過一番調整之後,以石宏、朱宇、李威、范進、唐宏組建起一個小型的內閣,在他領兵出戰的時候,以石宏爲首,代行他的職權,負責處理治下地方的政務,省的很多事情都積壓下,等着他來一件件的處理,就算是領兵在外的時候,也要不斷的接收各種奏報,進行處理。

即便是他自認爲很勤勉,可是也架不住被淹沒在處理這些小事之中,職權只要劃分清楚,該誰負責就讓誰來決定,如果實在是有些事情拿不定主意,那麼就由他們幾個人一起商討,最終定案,一旦有超出他們職權範圍的事情,才需要拿給他親自處理,這麼一來理順了這些事務之後,李霖就算是基本上解放出來,可以把精力大部分都放在軍事方面的事務上去。

安排過這些事情之後,李霖下令開始推行下去,大部分政務都丟給了石宏等人進行處理,這些人他還是相當信得過的,他們既各分管有各自的事務,同時也會相互牽制監督,不用擔心他們能一人獨大,一言決之。

作爲一個新生的勢力,他這個當權者,目前擁有絕對的權威,根本不用擔心鎮不住手下的事情發生。

永和六年上半年對於李霖來說,相對比較平靜,治下的改制之事在他的強力壓制之下,推行的相當順利,沒人敢站出來反對這樣的改制,所以府縣兩級行政區域劃分很快就完成了調整,另外對於治下各地的官員,也進行了一次考察和調整,罷免了一批屍位素餐的官吏,補充了一批新的官吏。

各種事務隨着改制,也變得順暢了許多,等到了五月夏收的時候,李霖治下的各地沒有遭遇什麼天災,又一次獲得了豐收,各地的府倉還有縣倉,都裝滿了糧食。

去年攻下的建州郡和池州郡經過不斷的用兵,境內一些不肯就範的勢力,在李霖的大軍強力鎮壓治下,紛紛冰消瓦解,地方也漸漸安定了下來。

其實只要幹掉了那些不肯就範的世家大戶之後,老百姓纔不管誰來統治他們,只要統治他們的當權者,不對他們勒逼太重,讓他們能有口飯吃,餓不死就沒人願意站起來造反。

更何況李霖體恤民間疾苦,對於新攻佔的地盤上的百姓減賦,取消了以前地方世家加在百姓身上的不少負擔,讓百姓着實從中獲得了不少實惠,最起碼今年夏收,他們在繳納了規定的田賦之後,手中多出了不少餘糧,手頭也變寬裕了一些,於是百姓也就安心了下來。

而李霖招募山民出山,將山民轉爲治下的良民,也在新獲之地中繼續推行,大批躲在山林之中的山民,紛紛走出山林,到官府之中登錄,使得李霖治下之地中的民戶數量增加了許多。

民戶增多的好處就是交稅的人口增多了,交稅的人增多了,自然而然收上來的賦稅也就增多了很多。

再加之工商業的高速發展,大量的商賈也涌入到了李霖的地盤,經商或者興辦工坊,令經受戰亂的地方迅速的恢復繁榮。

曾經遭受過司徒叛軍屠城的明州城,因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隨着大量商賈的涌入,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便恢復了以前的繁華。

李霖下令在明州再次建立了一個大型的碼頭,設立了市舶司,准許商賈在明州港進行靠泊行商,更使得明州迅速的從戰禍之中恢復了過來。

隨着北方戰亂的加劇,從海州那邊走海路遷徙到江南的移民數量,現在也越來越多,甚至於李展還在海州,直接打通了更北方的海路,海船已經可以直抵膠州灣,把生意做到了魯地膠東一帶,並且從膠州一帶,也招募了不少移民,南下轉運到了江南。

僅僅是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霖在海上的商船隊伍,就擴增了一倍還多,大型商船數量達到了五百餘條,僅僅是船上的船伕數量,就高達兩萬之衆。

從永和五年開始,到永和六年五月,負責北方的船隊,就從北方轉運到了南方二十多萬移民,大大的充實了江南人口。

這還不算自發性從江北渡過長江,逃往江南的流民的數量,這些流民渡過長江之後,根本不被吳王所接受,於是便被刻意的驅趕到了李霖的地盤上,李霖對此是樂觀其成,專門派人負責接收這些涌入他地盤的流民,並且對他們進行統一的安置。

所以李霖乾脆在治下臨時設置了一個安置使,總體全權負責這些流民的安置事務,以防下面地方官員相互扯皮,不肯接收移民在他們轄地之中安置。

所以對於其它勢力視流民爲洪水猛獸不同,李霖的轄地之中,對於流民可謂是來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彷彿一個無底洞一般,甚至於還派人到北方大肆宣揚,但凡流民只要能撐到海州或者自行南下進入到李霖轄地之中,就可以獲得救助,爲他們提供衣食還有提供土地供他們耕種。

當永和六年夏收之後,李霖便又開始披掛上陣,這一次的目標是宣州郡,這宣州郡的賈誠這兩年來,沒少暗地裡對他使壞,先是暗中扶植司徒家族作亂,司徒家族敗落逃亡之後,他便乾脆擼胳膊挽袖子親自跳了出來,發兵攻打湖州。

但是實際上在江南的幾個郡之中,宣州府地盤算是最小的一個,而且也不算富裕,之所以他如此上躥下跳,其實也是想要趁亂擴張地盤。

可是這卻徹底得罪了李霖,等李霖騰出手之後,宣州郡就成了他的盤中餐。

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在李霖大軍的兵鋒面前,宣州郡便全境陷落,賈誠率領族人死守宣州城,聲稱要與城同亡,於是李霖就滿足了他的願望。

數日時間,李霖便督軍攻克了宣州城,將賈誠的人頭斬了下來,並且將賈家在宣州的勢力連根拔起。

在攻克了宣州城之後,李霖手下的密諜司在賈誠的府中起獲了一批書信,並在其中發現了賈誠和鄱陽郡郡守馬暢之間的書信。

從信中發現馬暢和賈誠之間達成了協議,暗中給賈誠輸送了大量的器甲糧秣,供賈誠和李霖對抗,並且在俘虜之中,發現了一批屬於鄱陽郡的兵將。

李霖正愁找不到鄱陽郡的麻煩,現在人證物證俱在,於是二話不說,便率軍殺入了鄱陽郡之中。

馬暢頓時嚇得屁滾尿流,連忙派人去求見李霖,表示當初只是一時糊塗,其實他並不願意和李霖爲敵,表示願意賠償十萬貫給李霖,請李霖退兵。

但是李霖哈哈大笑了起來,對前來見他的馬暢的使臣說道:“休要再找什麼藉口,既然有心與我爲敵,那麼就拿出點勇氣,跟我戰場上分個高下,十萬兩白銀,李某還不放在眼裡,如果需要自會去鄱陽城取!”

使臣回到鄱陽城之後,馬暢又驚又怒,但是也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李霖已經鐵了心要一統江南吳地,現在即便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了,現如今擺在他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李霖,像江楓和孫道那樣,起碼保全住家族不滅。

另外一條路,就是死戰到底,最終像周奇、賈誠那樣,兵敗之後身死族滅。

思來想去一番之後,隨着李霖的大軍勢如破竹般的將鄱陽軍打的落花流水,馬暢終於下定了決心,哀嘆一聲,派人前往兩軍陣前,令麾下的鄱陽軍停止與李霖軍交戰,並且將鄱陽郡郡守大印送交給了李霖,條件只有一個,只求李霖保全他的馬家,如果能不把他馬家遷離鄱陽城的話,那麼他對李霖更是感激不盡。

李霖聽罷之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馬暢提出的條件,准許馬家繼續留在鄱陽,無需遷離鄱陽郡。

但是條件是鄱陽郡併入李霖治下之後,一切都按照李霖治下的規矩進行改制。

而馬暢本人因爲在當郡守的時候,對待百姓比較寬厚,而且治下的鄱陽郡比較安定,所以授馬暢爲鄱陽府知府之職,繼續留在鄱陽爲官。

現如今以李霖的格局,還是控制得住馬暢的。

消息傳到鄱陽城之後,馬暢激動的要死,趕緊帶着族人出城三十里,迎接李霖的大軍。

而李霖也沒有食言自肥,按照約定接受了馬暢的投誠,並且留下馬暢,爲鄱陽府知府,以此告訴以後和他爲敵的那些勢力,只要投順於他,保住家族不衰,繼續在他治下爲官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鄱陽郡解決之後,李霖便把目光投向了最後的吉州郡,吉州郡郡守謝章也明白該輪到他了,但是想讓他像馬暢那樣,投順李霖,放棄他目前郡守的位子,謝章心有不甘,於是謀臣便爲謝章出了一個主意,與其投順李霖,倒不如將投效荊州楚王。

因爲投降了李霖,雖然可以保住謝家家族,但是吉州的大權卻全部要交給李霖,但是投效了楚王的話,只需要每年給楚王交一些錢糧,謝章便還可以當他的吉州郡守,依舊大權在握。

當李霖的勸降書送至吉州的時候,謝章拒不同意李霖的勸降,怒斥李霖派去的使臣,將李霖的使臣趕了出去,李霖的使臣在返回的路上,突然間遭到一夥身份不明之人的襲擊,使團上下三十餘人全部被殺。

謝章聽聞之後大爲震驚,趕忙派人對李霖解釋,說這些人不是他派人殺的,請李霖相信於他。

李霖聞之大怒,兩國相爭不斬來使,這是最起碼的規矩,不管他派去的使臣是不是謝章派人所殺,這件事謝章都難脫干係,所以李霖隨即便調集重兵,令周成爲吉州招討使,殺奔了吉州郡,誓要用謝章的人頭祭奠那些枉死的使節。

謝章後來才知道,他這一次被人坑了,殺李霖使臣的人確確實實是他手下的一員武將,但是這員武將卻是受荊州的楚王指使,爲的就是徹底堵死謝章的所有後路。

當週成領兵攻入吉州郡之後,謝章只好硬着頭皮應戰,一邊調集兵馬阻擋周成所率的李霖軍,一邊派人飛速趕往荊州,向楚王求援。

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四十九章 開科取士第九章 亂中取利第五十九章 再下一城新書感言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十七章 掮客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切從這裡開始第七章 司徒困局第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口噴人第九章 亂中取利第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五十六章 北返第一百零九章 服軟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六十八章 同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四章 賭鬥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七十章 巨砲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四十四章 暴利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四十五章 林家祖靈第四十六章 龜妖第一百五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十章 擇地分歧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三十七章 紅燒豬蹄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九章 攝魂第一百一十九章 刺客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六十七章 決戰荊州第二十三章 船入大湖新書感言第二十九章 五爪金龍第九十七章 縣兵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五十二章 窮途末路的江楓第七章 七步詩第四十一章 歸附之心第四十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八章 做反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三十二章 觀氣第六十二章 稱候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三十章 買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招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九十八章 再次合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一百六十章 兵發臨海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七章 七步詩第四十章 兄弟第八十七章 拿人手短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三十三章 招納山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二章 不服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十二章 邱二的見識第六十一章 李家老祖第十八章 夜襲偷營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一百零八章 道門震怒第五十二章 族祭
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四十九章 開科取士第九章 亂中取利第五十九章 再下一城新書感言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十七章 掮客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切從這裡開始第七章 司徒困局第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口噴人第九章 亂中取利第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五十六章 北返第一百零九章 服軟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六十八章 同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三十四章 新政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四章 賭鬥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七十章 巨砲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四十四章 暴利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四十五章 林家祖靈第四十六章 龜妖第一百五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十章 擇地分歧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三十七章 紅燒豬蹄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九章 攝魂第一百一十九章 刺客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六十七章 決戰荊州第二十三章 船入大湖新書感言第二十九章 五爪金龍第九十七章 縣兵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五十二章 窮途末路的江楓第七章 七步詩第四十一章 歸附之心第四十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八章 做反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三十二章 觀氣第六十二章 稱候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三十章 買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招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五章 小霸王周成第九十八章 再次合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一百六十章 兵發臨海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七章 七步詩第四十章 兄弟第八十七章 拿人手短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三十三章 招納山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二章 不服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十二章 邱二的見識第六十一章 李家老祖第十八章 夜襲偷營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一百零八章 道門震怒第五十二章 族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