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文武分治

而李霖恰恰也正好姓李,李霖對於周元記憶之中的另一個位面上曾經出現過的那個強盛無匹的大唐王朝很是仰慕,於是思量了一番之後,出於他的惡趣味,便下諭自稱唐王,以期有朝一日也能像另外那個位面的李姓家族那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王朝,一統天下。

所以這件事既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王號,最終衆臣也就只好同意了李霖的意見,永和十一年八月,李霖正式在荊州稱王。

當威嚴肅穆的稱王祭天儀式結束之後,李霖自視自身的氣運,一道光芒自天而降,落在了他的身上,隨即他頭頂金印之中金黃氣運便開始翻滾了起來,絲絲轉化成爲了青色,並且如同華蓋一般垂落下來,將他籠罩了起來。

而且這種氣運色澤的轉換速度遠超出以前許多,金黃氣運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全部轉換成爲了淡青色,並且在他的頭頂形成了一個傘蓋般垂落在他的身體周圍,以前他頭頂的那個凝實的金印,也開始轉化成爲了一個玉印,青色氣運充入到了玉印之中。

這樣的轉化讓李霖很是高興,也充分說明了他目前的格局,已經完全可以鎮壓得住氣運,稱王而不會遭到氣運反噬,原因就在於他已經掌控了足夠多的地盤和人口,集衆之力之下,已經完全不能阻礙他稱王之路,這纔會得到了天道的承認,降下祥光幫他轉化了氣運。

至於他的神魂,現在已經不需要和肉身融合了,在遊神信仰獲得了八百萬信衆的時候,李霖的神格便已經突破到了三品神格,成爲了真正的一方大神,而且可以徹底凝實爲真人一般,以真身現世行走於陽世之中,在不受肉身的羈絆。

這段時間因爲霹靂雷的事情,引起了北方道門的極大關注,這些道門都想得到所謂的五雷正法這樣的道術,於是便都派出了門派之中的精英潛入到了江南,試圖從李霖這裡獲得五雷正法。

爲此李霖不得不跟他們多次交手,誅殺了不少試圖對他不利的道門的道人,後來道門發現這五雷正法乃是訛傳,吳軍使用的是一種可以爆炸的東西,並非是使用的道法引動的天雷,可是即便如此,道門還是想要取得這種會爆炸的霹靂雷當他們的手段。

所以這兩年來,李霖和屬下的禁鬼司曹投效他的道門,沒少和北方各大道門爭鬥,如果是以前的話,李霖肯定不會是這些天極門或者墨鏡宗的對手,但是自從他控制了吳地之後,大肆在吳地之中推廣遊神信仰,獲得了大量的信衆,使得他不斷突破。

更加上在他打下了荊州之地以後,遊神信仰在荊州之地也開始大面積傳播,更是獲得了更多的信衆,終於突破了四品神格,使得他再也不用對那些北方的道門忌憚了。

特別是天極門,在多次試圖探得火藥的製作方法失敗,還損失了不少天極門的精英之後,於是終於派出了門中的一個功力達到真人水平的長老,並且聯合了幾個道門一起南下到了荊州找遊神的麻煩。

這一次北方諸道門一共集齊一個真人,三名鍊師,十二名戒律師級別的高手,試圖將李霖這個遊神滅殺。

但是李霖將他們引至洞庭湖之中的一座小島上之後,集合了兩千陰兵還有禁鬼司曹的衆道,並且祭出了他已經煉化的那座至寶銅爐,一場激戰下來,終於一舉將這些來自北方的道門高手誅殺一空。

自此北方道門吃了這麼大的虧之後,實力大損,特別是天極門,損失了一個真人級別的高手,導致了他們實力受損最大,有些壓制不住其它道門,於是這些道門的合作也分崩離析,再也不敢輕易南下。

而李霖在荊州稱王之後,專門開了一屆恩科,召集天下士子應試,幾乎將整個江南的士子都吸引到了荊州城,甚至於連北方的一些寒門士子也經不住誘惑,想方設法輾轉來到了江南投考,更讓人驚訝的是連北方的一些豪門世家的子弟,也悄悄的跑到了荊州應試,以期爲他們家族未來爭取一條退路。

對此李霖不問出身,不問出處,但凡只要通過篩選,學識達到最低要求的,都准予他們參加這一屆科舉考試。

最終這一屆恩科一共取士千人之多,被李霖授予了吏員之職,派遣到了所轄之地的各地地方任職,大大緩解了人才短缺的問題,同時這些士子也取代了各地豪門世家控制的那些官吏的位子,使得這些豪門再無法輕易在各地的地面上把持地方政務,大大打擊了江南地方豪門世家在各地的勢力。

雖然這麼做得罪了不少豪門世家,但是卻得了天下寒門士子的人心,這些寒門出身的士子很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夠出仕,全是拜李霖所賜,而他們的後臺乃是李霖,再不用仰那些豪門世家的鼻息,一旦離開了李霖這個主公的話,那麼他們這些寒門士子便會被打回原形,什麼也不是了,所以一旦他們被錄用之後,都鐵了心爲李霖辦事。

雖然其中不乏一些貪鄙之徒,經受不起利益的誘惑,但是不管他們如何貪婪,卻對李霖的忠心並不會改變。

這些寒門士子自然而然會在走馬上任之後,替李霖在各地地方想方設法的遏制當地的豪門世家的勢力擴張,這也就從根本上打破了上千年來形成的君主受到這些郡望豪門左右的格局。

而李霖作爲江南之主,也真正的擁有了絕對的權力,所有地方的官員任命的權力,真正的收歸了他一人執掌,再不用擔心在他轄域之中,出現地方勢力割據的情況,就算是那些知府以上的高官,也沒有對轄地官員的任免權,所以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尾大不掉了。

在此基礎上,李霖還下了一道諭令,每個官員,在一個地方任職,不得超出五年時間,通過考績,對他們進行提拔或者貶黜,即便是考績成績平平,也需要平調到其他地方任職,這也就更加限制了官員在一個地方太長時間,形成他們自己的格局。

這也是這個位面上,第一次真正的集權制度,大大的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削弱了地方官員的權力。

至於武將方面,李霖從來不許武將干政,即便是武將率軍不斷的開疆拓土,但是卻並無權任命新攻佔的地盤上的任何官吏,也不許武將在地方實行軍管,加之取消了武將私自擴兵的權力,所有建制的軍隊的人員補充,全部都由兵曹負責,從各地更戍營進行選調兵員,補充到諸軍之中。

而且一旦武將升職到都指揮使一職之後,便不再擁有直轄的軍隊,但凡需要出戰的時候,自會有李霖調撥軍隊臨時配到他們手下聽令,戰爭結束之後,這些高級軍將,就需要交回虎符,解除他們的指揮權,等候下一次出征。

這麼一來,高級軍將手頭只剩下了數量有限的親兵隊伍,完全沒有了各自直轄的部曲,這麼一來也自然不會讓他們坐大,擁兵自重以至於有朝一日尾大不掉了。

而且李霖還創造性的開始在軍中推廣參謀制度,先是在講武堂之中,設立參謀專業,吸收一些有一定學識並且聰明的學兵進行培養,然後將他們派到諸軍之中擔任參軍也就是參謀之職,作爲將官的輔助,平時幫着將官制定各種作戰計劃,並且將作戰計劃提交給將官進行決策完善,作戰的時候則配合將官對所轄的軍隊進行指揮。

這麼一來第一可以集思廣益,儘可能的完善作戰計劃,第二可以避免主將一時腦熱,做出不理智的決斷,導致嚴重後果,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謀熟知既定的作戰計劃,在戰場上對於主帥的命令和意圖瞭解更爲透徹精準,必要時候可以直接到下面的軍中進行指揮作戰,徹底的將主帥或者主將的作戰意圖貫徹下去。

這麼一來好處自然不用多說,既減輕了主帥或者主將的壓力,也避免了主將一些時候主觀誤判形勢,使得軍隊可以在戰爭之中,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

當然在限制武將權力的同時,李霖也定下了文不掌兵的規矩,雖然是否實施戰爭的權力在文官手中,但是文官卻絕對不許親自領兵出戰,只需要他們制定下戰略目標之後,具體的作戰計劃就交給武將負責制定,並且由武將來指揮軍隊,文官只有監督權,但是卻沒有插手指揮的權力。

這麼一來也就避免了文官把手伸的太長,以至於一些文官一瓶水不滿半瓶水咣噹,就自以爲是的跑去要帶兵建功立業,結果造成紙上談兵,累死千軍的悲劇。

總體上李霖通過不斷的調整,構建起了一個全新的行政管理的制度,將以前歷朝歷代都存在的不少弊政,都一一從根源上解決,真正實現了中央集權。

就在李霖大力整頓江南,不斷的將勢力向南擴張,並且大力發展江南的經濟,提升軍隊實力,剪除轄域之中各種反對他的勢力的時候,北方諸王的亂戰也同樣進行的如火如荼。

一個個封王像是飛蛾撲火一般的,不顧危險的想要染指皇位,結果但凡只要有人想要碰那個燙手的皇位,便會立即招致其他封王羣起而攻之。

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六十二章 稱候第十六章 餘家相逼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二十八章 奪血換命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二十八章 明碼標價(還是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八十一章 合作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四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章 兵發臨海州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十五章 圈殺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四十八章 講武堂第三十二章 震懾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八十四章 禁鬼司曹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三十五章 司徒的懷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四十五章 發難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九章 狂妄的代價第一百二十八章 自辯第五十六章 幾鬥水的問題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一百四十七章 州兵來襲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韻第二十六章 死亡之網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一百章 再次進山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八十四章 直逼徐州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五章 族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八章 唐王來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四十六章 龜妖第十三章 斬其匪首第一章 南下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情誼第十五章 歸屬與惡報(求紅票)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第四十章 兄弟第二十二章 傀儡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五十一章 攻防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二十一章 誅仙劍第五十章 置地1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五十二章 底牌第九十一章 臨海州刺史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五十五章 神罰天雷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四十八章 收個妖精小弟第八十章 最悲催的一天第八十五章 喪心病狂第十二章 開打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郡守召見第二章 不服第十六章 極度憋屈第一百三十一章 進階城隍第一百六十六章 招討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第二十八章 裝備優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六十一章 李家老祖第三十八章 贖買
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六十二章 稱候第十六章 餘家相逼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二十八章 奪血換命第八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二十八章 明碼標價(還是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八十一章 合作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四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章 兵發臨海州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十五章 圈殺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四十八章 講武堂第三十二章 震懾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八十四章 禁鬼司曹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三十五章 司徒的懷疑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四十五章 發難第九十章 金面人第九章 狂妄的代價第一百二十八章 自辯第五十六章 幾鬥水的問題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一百四十七章 州兵來襲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韻第二十六章 死亡之網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一百章 再次進山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八十四章 直逼徐州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五章 族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八章 唐王來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四十六章 龜妖第十三章 斬其匪首第一章 南下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情誼第十五章 歸屬與惡報(求紅票)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第四十章 兄弟第二十二章 傀儡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五十一章 攻防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二十一章 誅仙劍第五十章 置地1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五十二章 底牌第九十一章 臨海州刺史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五十五章 神罰天雷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四十八章 收個妖精小弟第八十章 最悲催的一天第八十五章 喪心病狂第十二章 開打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郡守召見第二章 不服第十六章 極度憋屈第一百三十一章 進階城隍第一百六十六章 招討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第二十八章 裝備優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六十一章 李家老祖第三十八章 贖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