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民營企業之盛世巨星
隔壁的小會議室內,萬罡帶了三四個人,翟達這邊兵分兩路,也是三四個。
孫婷終究是沒機會回酒店,被迫開始了二番戰。
屁股一坐,一臉班味兒。
偷偷在桌子下,用手機給男朋友訴苦:和會長一起出差好累啊腰痠背痛的.
看了一眼翟達依舊輕鬆寫意,補了一句吐槽:會長體力也太好了!
幾秒鐘後,齊林回了個:?
萬部開門見山道:“翟總,這次‘十二五’的一系列會議,議題很多,幾乎每個領域都有專門的規劃和調研,所以一些事情,不會再組織單獨會議。”
“我原本想直接多叫一些來一起聊,不過思來想去,還是先和你單獨通個氣,看情況再叫其他人。”
翟達點點頭,越發感覺這事兒挺重要的。
萬罡回頭看向某個下屬,那中年人從活頁夾裡拿出一張A4紙,萬罡接過後放在翟達面前。
翟達看了一眼,臉一綠。
把這玩意兒拿出來幹嘛
上面印着的,正是之前因“滬上世博會”邀請,趕鴨子上架弄出來的所謂“電動概念車”。
造型粗糙、內飾拉胯、因爲是純展示,連雨刮器都搖不勻,超過三分鐘,左右兩邊就會各玩各的.與其說是車,更應該叫模型。
而且是不怎麼用心的模型,時間太趕了。
“萬部.這是什麼意思?”
打人不打臉!
萬罡露出暢快的笑容:“世博會我一直沒機會去,上個月纔去轉了一圈,就發現了這麼個東西,翟總,有好東西怎麼不說一聲。”
翟達:.
經由萬罡講述,翟達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對於新能源汽車,“十二五”規劃原本是會提一嘴的,但也僅僅是提一嘴。
這“一嘴”更多的是爲了迴應全球關於“碳排放”的議題熱度,而非硬性規定和明確指導。
在中國,最早提出應該籌劃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人,正是翟達的老師,錢老。
那是在1992年。
出發點在於三個方向:
1、繞開傳統汽車工業專利壁壘,彎道超車。
2、降低對我國儲量不足的“石油”的依賴,將“石油”用於更有價值的化工領域。
3、減少污染。(熱點爭論,可見作家的話)
翟達和老師聊過此事,也有後世的見聞,不得不說在92年就有這種遠見,是極爲驚人的。
但汽車是商業和生產力用品,不是科學研究,只要研究室裡搗鼓就有行,實用性、成本、市場認知、“傳統勢力”的阻攔,都是問題。
老師私下裡表示過,技術不足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過去20年少有人往這個領域投入,纔是源頭問題。
歷數汽車誕生至今130年,其實顯著的技術突破,已經許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看似龐大的產業鏈、利益鏈,其實早已不再是技術驅動了,而是品牌驅動、營銷驅動、利益驅動。
門檻高,玩家就那麼些,那麼既然能賺錢,誰會折騰?
就和手機一樣,如果沒有競爭者,諾基亞能讓全球再用30年“塞班”,貪吃蛇玩到吐。
所以老師的那次建議,並沒有濺起什麼水花,即便是國有的汽車廠商,也沒動力去做技術革新,更不要說合資了。
而近幾年來,一個席捲全球的風潮,無意間助推了“新能源汽車”的熱度,那就是“碳排放”。
將其“道德陷阱”和“不純動機”先放一邊,至少它席捲全球的過程中,確實助力了諸如“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環境保護”等概念的泛認同。
原本,“十二五”規劃調研的幾年間,已經對“新能源汽車”有了定論,那就是:概念要提、要倡導,但時機不成熟。
沒想到“十一五”的最後關頭,冒出來了一個機械核心研究院。
於是國內試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波志士,也就是萬罡萬部,在規劃即將落定前,終究是動了點心思。
原本萬罡的計劃中,要到“十三五”期間,也就是2016-2020期間,新能源汽車這一概念纔有切實的市場與技術。
世博會萬罡看到的那臺“概念車”,給了他一個重要啓發。
雖然說錯過“十二五”,不代表這個行業不會發展,但若能讓其份量重一些,哪怕在遣詞造句過程中加一個“大力”前綴,對這個產業也有莫大幫助。
萬罡笑道:“世博會介紹說這車是自己開過來的,我就知道你不僅僅只做了個殼子,更驚喜的是裡面居然還有車機系統,翟總能介紹一下麼。” 是的,這個啓發並非來自於原本就知道的“電掣-15000”,實際上光這個,萬罡依舊覺得不夠成熟。
但那個車機.有點特殊。
翟達回憶了一下:“其實.那車機,就相當於一個大號的平板電腦無非就是長條狀罷了,裡面搭載的就是‘鴻圖’,只是UI做了一下適配,有什麼問題麼?”
還能玩《水果刺客》呢
萬罡摘了眼鏡,揉了揉鼻翼,顯然他也是會議連軸轉,緩緩說道:“其實碳化硅電機出來的時候,我感覺運用在新能源汽車上是早晚的事情,不過事後又覺得依舊還不夠。”
“其實這條路通不通,技術是否成熟只佔40%,因爲哪怕是非常不成熟的產品,只要有足夠的人願意買單,它依舊可以立足,反過來卻不成立。”
萬罡看向那輛概念車:“一直以來,我更想解決的是‘市場’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可沒有一個好的機會.”
說到這,萬部停頓了一下:“下面的話,我們關起門說。”
翟達點點頭。
孫婷疑惑的轉頭看去:門沒關好?
看了看衆人,沒一個動的,心想自己一個小卡樂咪,應該勤快點。
於是起身去門那邊試了試,在所有人呆滯的目光中推了推。
回來後對衆人點點頭:“關好了!”
萬罡:.
盧勤儉說翟達身邊團隊都是人才,原來是這麼個意思麼
翟達投去一個眼神:你就說是不是人才吧!
原本嚴肅的表情瞬間垮掉,萬部哈哈一下笑了出來。
“哈哈!那我就繼續了原本我是想着,調動合資企業,尤其是那些有重大市場聲望的豪華品牌,以政策補貼的方式支持他們做新能源研發,讓它們成爲改變市場認知的排頭兵,好給國內勢力創造成長空間,不過失敗了。它們並沒有這個動力,甚至很反感。”
“之後退而求其次,打算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汽車‘攪局者’,最好從根上就是新能源領域,很遺憾,這樣的人選依舊只能是外企,否則市場不認,不過至今也沒物色到完全合適的選項。”
“直到看到那概念車,我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
這位的眼光相當毒辣。
“如果動力層面革新是彎道超車那‘電子化’又何嘗不是一種彎道超車。比如‘像手機一樣易用’的汽車”
“所以今天找翟總通個氣.看看您有沒有興趣,投入在‘汽車電子化’中。”
翟達沉吟片刻道:“您希望我做那條鮎魚?”
萬罡搖了搖頭:
“我希望翟總做那個‘養鮎魚的人’。”
就像“鴻圖OS”於全國數十家手機制造企業一樣,激活全產業,闖出國門。
爲何不能再成爲全國數十家汽車企業的領路人?
關於“電是燒煤的,憑什麼電車更環保”。
1:現代火電廠,已經可以通過脫硫脫硝技術,將污染物處理效率提升至97%左右,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建在市區而無異味無污染,遠高於燃油車自帶的三元催化器,更不用說清潔能源了,我國清潔能源佔比28%左右(2024)
2:火電的排碳排污,屬於集中排放集中處理,火電都在人少空曠地區,而汽車排碳排污,主要聚集在城市裡,污不污染的,人吸進肺裡還是被大自然修整,這點很重要。
3:火力發電熱效率80%,還能順便供暖,燃油發動機熱效率40%。
4:1公斤汽油完全燃燒,排放3公斤二氧化碳,是的你沒看錯,多了三倍,那是氧元素的分量。
5:汽油本身也是重化工產品,過程中亦有污染,而發電可以有清潔能源代替,汽油沒別的選擇。
tip:環保不是消費者的需求,產業發展也不是消費者的責任,怎麼花錢是大家的自由,只是回答一下熱點疑惑。
之前看到這個論調我自己也挺懵逼的,查了之後才知道這個說法很“精心編織”。
都是利益
都說短視頻科普難度大,我覺得起點還是好一些的。
大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