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方言不相信,家裡瞭解方寧的其他人也不相信。
她是個什麼性格?
會爲了愛去上海讀書?
其實大家都能猜測到,她不過就是想要離家遠一些,免得受管。
只是這句話說出來,有些傷父母的心而已。
但是老爹他們要的也不是正確答案。
這就是個一個交代而已。
大家在家裡等了她這麼久時間,一直想要知道她是爲什麼考去復旦大學。
現在知道“原因”了。
也算對所有人有了一個交代。
方寧這會兒心裡很慌,她忍不住說道:
“不是和我一起插隊的知青,而是我的一個筆友,以前在京城的時候就認識了。”
“我們已經聊了很久了,所以這次恢復高考,我頭一熱就填寫了那邊。”
“只是沒想到這一考,結果就考上了。”
在這個年代,筆友是一種非常流行的交友方式,人們通過傳信來往來結交朋友,分享生活交流思想。
在沒有互聯網手機等通信工具的時代,書信是人們遠距離交流的方式之一。
其實每個年代的人對知識文化交流都有強烈渴求,渴望瞭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生活,通過與不同地方的人成爲筆友,可以滿足這種好奇和求知慾。
通過筆友這種方式,讓人們跨越地域限制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豐富自己的生活。
而一些雜誌報紙上也會給人提供這種途徑。
許多青少年雜誌文學刊物會特意開闢筆友專欄刊登筆友信息,包括姓名地愛好,甚至於他(她)們的照片。
另外還有學校組織的一些交流活動,讓年輕的學生通過與其他學校的同學建立聯繫,進而發展成爲筆友關係,通過交流學習經驗分享生活趣事。
這個年代確實是有那種聯繫過很多年的男女筆友,隨着年齡長大然後發展成爲伴侶的故事,所以二姐也不完全是瞎編。
總之這個年代筆有現象是時代獨特的文化景觀,存在着人們的感情和記憶,就像是後世網絡時代的聊微信一樣,屬於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大家都清楚,方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但凡他說有個同隊知青挑釁她考不上覆旦,然後她就一堵氣,非要報考復旦,結果考上了。
這大家肯定都相信,因爲她就是這麼個脾氣的人。
這麼做還真是有可能。
但是她說因爲愛情……
怎麼可能?
如果是她的話,肯定是讓那邊的筆友到京城來纔對,絕對不會妥協一點。
“嗯,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也沒什麼,畢竟你年齡也這麼大了,想要談對象也合理。”老爹點點頭,沒有再深究。
這讓方寧有些錯愕,實在是沒想到自己撒的這個謊,這麼快就被老爹信了。
甚至從頭到尾質疑都沒質疑過。
只有方言知道,老爹這就是走了個過場,當着全家所有人的面,把這事兒給揭過去了。
對於二閨女要去上海讀大學的事兒,追究就到此爲止了。
至於她說的話是真是假,老爹也懶得追究了。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資治通鑑》上,唐代宗對郭子儀說的這句話,現在被老爹也用上了。
作爲長輩,在處理家務事的時候,有時候需要這種裝聾作啞不能過於較真,比如今天的事,如果真的較真下去,刨根問底,把事情真相給挖出來,最後小矛盾也會變成大矛盾,說不定至此之後方寧自己也不好意思回來了。
這也是體現智慧的一種方法,包容理解,維護家庭和諧,同時也培育晚輩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裡其他人也都是聰明人,看到老爹不追究了,大姐立馬笑着對二姐說道:
“既然是追求愛情,那當然是沒錯了,只不過看人可要擦亮眼睛,這真人和書信表現出來的可不會太一樣。”
這時候小老弟也接過話茬:
“就是,就比如我寫的那些故事裡,多少會把主角有一些美化,我那些讀者寫信過來就老是把我帶入我寫的主角,認爲我就是那麼一個完美之人,搞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二姐方寧這下被小老弟的自嘲給逗笑了。
頓時感覺剛纔的壓力也小了下來。
這時候老孃對着她說道:
“不過如果人要是真的合適的話,明年暑假就帶回來給我們看看。”
方寧聽到老孃的話,有些尷尬的點點頭。
這時候就只剩下方言沒有說話了,他想了想說道:
“二姐,你去上海也好,到時候我可能也會經常飛上海,你先了解了解那邊,到時候好好給我做導遊。”
“嗯?你不是在京城讀書嗎?怎麼會時常飛上海?”
“大學之後需要做一些中醫學術探討,上海那邊是個南方中醫的聚集地,所以保不齊,到時候會跟着老師一起飛那邊,而且上海隔着南通也近,我去的時候還得去看看良春叔公,”
朱良春的事兒,之前吃飯的時候,方言就說過了,所以方寧也想了起來,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方寧點點頭說道:
“好,那到時候你來了,我一定好好招待你。”
這時候泡茶的朱霖也走出來了,一杯已經泡好了紅茶遞到了方寧眼前。
頓時一股子蜜香就讓方寧被吸引了過去。
“這是我們結婚的時候,來的客送的茶葉,反正七七八八好幾種,這種是叫祁門紅茶,我發現是裡面最香的,就給你泡了一杯。”
“謝謝弟妹。”方寧雙手接過,然後喝了一口,發現確實香得很。
比茉莉花茶可要香多了。
接下來桌上衆人又換了個話題,聊起了其他事兒,方寧喝着茶,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等到九點終於把晚飯吃完了。
這時候家裡其他人也把準備給方寧的禮物都拿了出來。
方寧看到一家人給的吃的穿的用的,塞到自己手裡,感覺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一時間她也有些恍惚,突然感覺自己選擇遠離家裡人去上海讀大學,好像並不是特別對的一個選擇。
這時候朱霖正在給二姐試穿買的呢子大衣,看起來還挺合適。
方寧也被整的不好意思了,這麼一件呢子大衣看起來可不便宜,而且她回來也就帶了點土特產而已。
就連準備給方言他們兩口子補上的結婚禮物,也只是自己編的一個手工禮物,她這會兒甚至沒有膽量把那東西拿出來。
一向高傲的方寧,突然被搞的有點自卑了。
這不光是金錢價值上的比較,還是“親情”裡誰關心誰多一點的比較。
這時候方言還對着二姐說道:
“二姐,明天早上你早點起來,我給你把把脈,你在外邊這麼久時間,生活過得不怎麼好,加上前段時間還生了病,趁着過年這段時間在家裡,我好好給你調理調理。”
“儘量在你去上海前,把身體完全養好。”
方寧聽到後,有些不好意思的點點頭“嗯”了一聲。
這時候她突然感覺,自己想逃離的家,遠不是之前想象中的樣子。
現在這個大家庭已經在老三回城後,將所有人又擰在了一起,並且大家的生活都非常的幸福,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生活。
父母現在不用操心任何事兒,甚至經常能夠爲這些兒女驕傲,享受別人羨慕的眼光。
大姐家庭和睦,丈夫能幹,兒女聰慧可愛。
小弟有了自己的名聲,有了自己的成就。
老三這個當事人更是成績斐然,自己去上海讀國際政治專業,而他現在就已經在幫着國家做僑商聯繫,吸引外資回國的任務了。
自己想要做的事兒,老三現在已經在做了,並且還做的挺不錯,兩棟樓,還有學校吸引的投資基金,甚至還有後續的救護車,除顫儀什麼的,以後可能會更多。
這裡面涉及到的人脈,是自己在上海那邊讀書絕對是完全碰不到的存在。
現在看起來,自己想要逃離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自己羨慕渴望的地方了。
一時間,方寧心裡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