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的反應也是被方言看在眼裡。
什麼情況下,說到自己是被氣的,患者和家屬會感到尷尬?
那就只有一種情況,是患者和家屬吵架了,並且他們吵架的原因還不太好向外人說。
結合患者丈夫黃先生是商人的身份,可能因長期在外經商導致夫妻聚少離多,或因生意壓力引發家庭矛盾。
例如:丈夫忙於工作忽視家庭,妻子長期情緒壓抑,最終因激烈爭吵導致氣滯血瘀,引發眼部血管病變。
這種私人矛盾被方言剛纔當面點破,兩人因涉及隱私而感到難堪。
當然了,更加狗血的原因,可能是一場誤會爲開端,患者一頓腦補後,把自己氣出問題了,然後兩口子纔回來找醫生看病。
不過這個不重要,他們這個情況方言判斷是沒錯的,這個患者確實是被氣出問題的。
患者說道:
“這幾個月確實是有點心情不好,都是因爲一些身邊的麻煩小事兒。”
“只是沒想到這還能把我氣成這樣?”
方言迴應道:
“當然了,心情好的話,就算是絕症也可能痊癒,心情不好的話,就算是平日裡健健康康的,注重鍛鍊,注意飲食,也可能突然會生病。”
“古代的中醫就總結了情緒對應的器官。”
“你經常心情不好容易怒,這怒傷肝,肝主疏泄,調暢情志。”
“當人情緒暴怒時,容易導致肝氣上逆,血隨氣升,出現面紅目赤、頭暈頭痛,甚至暈厥等症狀,長期鬱怒還會使肝氣鬱結,引發胸脅脹痛、乳腺增生等病症。”
聽到方言這麼說,患者恍然大悟。
這下全都對上號了。
她看了一眼自己丈夫,兩人有了短暫的眼神交流後,然後丈夫對着方言問道:
“那方大夫,我太太現在已經氣成這樣了,應該怎麼樣才能治療呢?”
方言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對着患者說道:
“先別急,你先把舌頭吐出來我看看,手也給我摸一下脈。”
後者聽到後,立馬照做。
方言看到她整個舌頭的顏色都是暗紫色,舌頭邊緣還有黑色的淤點。
左右手的脈搏診斷過後,發現是脈澀。
接着方言又翻看了下患者右眼的眼皮下面,果然看到眼底出血。
方言這時候纔對着患者和患者丈夫說道:
“暴盲就是眼睛從外表看好好的,沒紅沒腫也沒傷口,可突然一隻眼或者兩隻眼,視力一下子就不行了,嚴重的甚至直接看不見東西,雖然眼睛從外面瞧不出啥毛病,但眼睛裡面的問題可不少,而且引起這種病的原因特別複雜。”
“因爲這病來得又急又猛,一旦發現必須趕緊治,在西醫中,認爲好多眼底的毛病都能導致暴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視網膜中央血管堵住了,還有急性視神經發炎這兩種情況。”
“黃太太這個是因爲心裡頭一直不痛快、憋悶得慌,肝臟沒辦法正常調節情緒、疏泄氣機,導致身體裡的氣運行不暢,血液也跟着瘀滯住了,最後讓眼睛裡的血管、脈絡都堵塞住了。所以治療的時候,就得想辦法讓肝氣舒暢起來,解開心裡的鬱結,同時打通那些堵住的血管脈絡,讓氣血重新順暢地流動。”
一邊說,方言還一邊寫醫案。
按照方言的判斷,這個就是肝鬱氣滯,脈絡瘀阻型的暴盲。
肝主疏泄、開竅於目,肝氣不疏、脈絡不通,清竅則不利,她這肝氣鬱結,脈絡阻塞之,就應該投以疏肝通絡之法,使肝氣疏,脈絡通,目復明。
治療方法方言打算自己開個方子來治療。
想了想,方言開出了方子來:
柴胡10g、枳殼10g、白芍10g、赤芍10g、香附10g、川芎6g、鬱金10g、丹蔘20g、當歸10g、茯苓20g、梔子12g、甘草 5g。
開完過後,方言還看了一眼方藥中,這位是專業的啊。
後者仔細看了看他的方子,點了點頭,算是對方言認可了。
這行爲也被其他四個學生看在眼裡。
他們看了看方言開出的來的這個藥方,發現有些眼熟。
然後才發現,原來是在《傷寒論》裡四逆散的基礎上改良的。
四逆散原本由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四味藥組成。
方言那在這基礎上,又加入了香附和川芎。香附能疏肝理氣,川芎可以活血化瘀,加了這兩味藥,疏肝活血的效果就更強了。
同時,藥方還借鑑了《醫林改錯》裡血府逐瘀湯的用藥思路。
血府逐瘀湯擅長活血化瘀,這個藥方就取了它的精髓,專門針對眼睛裡脈絡瘀阻的問題來調整用藥。
這個藥方看起來是挺簡單的,但是讓他們來想,還真不一定有方言想的這麼快。
如果換成他們可能更加偏向用舒肝明目,再活血通絡。
方言這個方法更像是兩個合集。
疏肝與活血並重,既遵循經典四逆散、血府逐瘀湯又靈活化裁。
開好過後,方言就對着他們說道:
“方子開好了,你們去辦理入院吧,中藥熬好過後會送到病房來的。”
兩口子聽到後,趕緊對着方言感謝。
然後患者丈夫給拿出了一個大約有巴掌大小的木頭盒子,放到了方言面前。
方言看到上面有繁複的花紋,還有一些象形文字,不過盒子看起來很新,像是故意弄出這種神神秘秘的樣式。
“方大夫,我也不知道您喜歡什麼,正好之前我買了點中藥,可以行氣止痛,通竅提神,請您品鑑品鑑……”
“中藥?”方言一時間有些懵了。
收了這麼多禮物,他還是真是第一次遇到在診室裡收到僑商送中藥的。
上次送中藥的僑商,那還是老胡和老周。
而且都還是在他們家裡。
看着這盒子,方言想起了姐夫送的牛黃。
行氣止痛,通竅提神,說的不就是牛黃嗎?
當然了,麝香,蘇合香,安息香也可以。
都是貴重中藥。
“您打開瞧瞧吧。”患者丈夫黃先生對着方言說道。
他們有些華僑就是這點毛病,就喜歡讓人家當面打開禮物看。
方言聽到這話也不好拂了他面子。
治好打開了半個巴掌大的盒子。
剛一打開,就看到裡面有一個拇指大小的小玻璃瓶。
裡面是大半淡黃色的液體。
看起來像是某種油脂分泌物。
周圍的幾個人都好奇的看向這瓶“中藥”。
方藥中忍不住問道:
“這什麼東西?”
其他人也紛紛湊上來,他們也不知道。
就連方言也有些懵。
感覺像是似曾相識。
這時候黃先生對着方言問道:
“不知道方大夫有沒有聽過,宋朝丁謂撰寫的《天香傳》。”
方言一怔,這書方言還真是看過,而且還是這輩子看的。
丁謂在書中對各種香品進行了分類介紹,包括沉香、檀香、乳香、龍腦香等。
裡面的一些東西和中醫關聯很大。
方言說道:
“這是……沉香油?”
聽到方言這話,黃先生一怔,旋即豎起大拇指:
“方大夫果然見多識廣,一點就通。”
本來他還想裝一下的。
不過現在說到這裡,他還是保持着風度,對着方言說道:
“沉香分爲好幾個等級,而“奇楠”則一直被認爲是沉香中的頂級。”
“這個奇楠油脂豐厚、香韻奇特,明清兩代就有關於奇楠的文獻記載,在古籍中它也被稱爲伽楠、棋楠。”
“不光是我們華人裡有收集這個東西的,中東皇室也在越南定製奇楠老油,品質好的奇楠油多被國外收藏家和高端消費羣體珍藏,流通於市場的優質產品很少,在拍賣會上,高品質奇楠油和相關製品往往能拍出高價,成爲收藏投資熱門。”
“不過他們都不捨得自己用,都是拿去收藏的,在我看來還不如給真正的中醫高手來用,這樣才能發揮它的價值,而不是拿去當做放在玻璃櫃裡的藏品。”
這明顯是暗裡拍方言馬屁呢,方言當然也聽出來了,對着黃先生說道:
“您誇獎了,這一瓶怕是得值不少錢?”
黃先生說道:
“和您說錢就俗了!希望能物盡其用。”
這還說什麼呢,方言站起身拱了拱手:
“感謝!”
黃先生很滿意方言的態度,笑呵呵的也彎腰拱手,然後就和方言告辭帶着自己媳婦兒去住院去了。
等到他們走了過後,方藥中說道:
“我還是第一次見這個奇楠油呢?”
身後其他人也紛紛符合:
“我也是……”
“我也一樣。”
接着有人對着正在擰瓶蓋的方言問道:
“方哥這油咋用啊,外敷還是內服啊?”
“內服。”方言說道。
他對着衆人說道:
“奇楠油有行氣止痛、通竅醒神、提升免疫力等功效,可用於緩解心腹疼痛、改善失眠、治療呼吸道疾病等。”聽到方言的介紹,方藥中對着他好奇的問道:
“這麼偏門的東西您都知道的這麼清楚?”
方言說道:
“還行吧,也不算太偏門,當時我研究麝香和龍涎香的時候看到過它的資料。”
“一般是沉香樹在遭受外力創傷後,被真菌侵入寄生,在持續感染過程中,樹木分泌樹脂進行自我保護,經過漫長歲月的醇化,才形成了沉香。而奇楠的形成條件更爲苛刻,需要特殊菌種、特定環境和更長時間,其產量僅爲沉香的千分之一左右。奇楠油是通過蒸餾、萃取等工藝,從奇楠香材中提取而來,我們國家做這個的少,隔壁越南那邊比較多,這玩意兒號稱是液體黃金。”
“沉香其實也是世界著名香料,位居咱們國家古代四大名香“沉檀龍麝”之首位,被譽爲萬香之首,自古被用作傳統名貴藥材和天然香料,並且受到我們文化圈的影響,它在日本、印度、中東各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廣泛使用。”
聽到方言的介紹,有人好奇的問道:
“中東咋也有影響?”
還不等方言回答,方藥中就回頭說道:
“絲綢之路知道不?地理歷史咋學的?”
然後後面的同學們就紛紛點頭:
“哦哦,對!”
這時候方言也把蓋子擰開了。
小心翼翼的打開蓋子,一股子味道傳了出來。
方言隔的最近,首先聞到,最開始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涼意,如同置身於山林間的溪流旁,微風中帶着絲絲清涼,這種涼意能讓人瞬間提神醒腦,彷彿嗅覺被喚醒一般。
和之前手裡那些沉香木的味道相比,這感覺完全不一樣。
涼意過後,便是濃郁且層次豐富的香氣,先是有類似梔子、茉莉等花香,隨後帶着一些蜜甜的果香,然後纔是醇厚的沉香本來的木質香和淡淡的奶香。
這個和香水一樣,最開始的香氣都是不持久的,到了最後纔是他正兒八經的味道。
總的來說還是沒有脫離沉香的味道。
“你不會想一口悶了吧?”一旁的方藥中看着方言拿着瓶子,這麼小一瓶他真是害怕方言一口就幹了。
不說這玩意兒很少見,關鍵是……現在還不知道這東西吃下去是不是那個效果呢,就和中藥師面對成品中藥飲片和打碎的藥粉,完全是兩個態度,小心無大錯纔是必要的。
如果沒有看到這沉香油提煉過程,方藥中反正是不敢直接以身試藥。
方言笑了笑說道:
“當然沒有,我就是打開給大家聞聞,來吧你們聞着,我去叫下一個人。”
說着他就把玻璃瓶子遞給了方藥中。
然後就去開門喊人了。
方藥中看着手裡的奇楠油,聞着一股子香味,感覺“異香”這個詞語在這一刻具象化了。
其他人也同樣好奇的湊過來。
“下一位請進。”方言打開門,對着外邊的患者喊道。
見到是方言叫人,外邊的人都愣了一下,然後排隊的人才走了進來。
這次進來的人也是一對五十歲的夫妻。
兩口子是在英國那邊做生意的,主要是做的服裝生意。
是那種非常貴的定製服裝,這會兒他們的行業在國內大家都穿的差不多的情況下,還不太被人理解。
是上海那邊的裁縫,這在國外,也屬於是走在時尚前沿了。
上次方言宴會上見過女的。
宴會上都是身體好的來赴宴,現在一看就知道生病的肯定是男的。
一問果然如此。
這位先生姓連,今年52歲。
他和方言簡單的打過招呼後,就對着方言講述起了他患病的過程。
“兩個多月前,我發現自己右前胸上面長了個腫塊。腫塊表面看着不紅,稍微有點疼,而且還一天天變大,最後長成扁桃那麼大。”
“自那之後,每天下午我會發低燒,渾身沒勁兒,吃啥都不香。”
“英國那邊的西醫給我確診是胸壁結核,讓我做手術。”
聽到這裡,還在方言背後輪流聞那瓶奇楠油的同學們,一下就精神了。
收好了奇楠油紛紛看向前面的患者。
患者連先生對着方言說道:
“我心裡害怕,就想着能不能用中藥治,於是剛好聽到您的宣傳,這就和家裡人一起回來了。”
方言聽到這裡點了點頭。
然後連先生又繼續說道:
“說起來,我1952年得過肺結核,1961年的時候,還因爲胸壁結核,切了左邊第 2、3根肋骨才治好。”
“這次醫生給我檢查的時候,發現右邊靠近胸骨柄的第 2到 3根肋骨那兒,鼓起來一個包,大概有 4釐米寬、5釐米長。”
“包表面不紅,按上去也沒有那種軟軟能晃動的感覺,只有一點點壓痛。”
說完他就直接撩開自己的衣服,展示出當初手術的疤痕給方言他們看:
“您看,我左邊胸口還有之前手術留下的疤,差不多…… 6釐米長。”
方言看了看,確實和他說的一樣。
之前在左邊,現在患病在右邊。
這個地方,中醫叫肋疽也叫胸前疽。
《外科正宗》論肋疽裡記載:肋疽俗稱夾癰,生於肋肋之間。初起如梅李,漸大如碗盆,色紫暗而堅硬,痛引肩背。此證多由鬱怒傷肝,氣血凝結而成。(卷三·肋疽論)
《醫宗金鑑》辨陰疽也有記載:“凡陰疽初起,形如粟米,不紅不熱,痛徹筋骨,乃陰寒之毒深伏。當用陽和湯溫散,切忌寒涼。”(外科心法要訣·流注)
這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皮膚表面既不發紅也不發燙,看着和平常一樣,只是有一大片又腫又硬的地方,隱隱作痛。
這種情況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完全屬於陰證。
而且這個病厲害的地方在於,病根扎得特別深,緊緊貼在筋骨上,用手推都推不動。它還特別頑固,一直消不下去,也很難自己潰破流膿,所以治療起來特別費時間。有時候這邊症狀剛有點緩解,那邊又開始發作,反反覆覆,特別折磨人。
方言對着患者說道:
“您舌頭吐出來我看看。”
患者吐出舌頭,然後方言看到是舌苔薄白。
接着方言又讓他伸出手來,給他兩隻手切脈。
左邊右邊診脈下來,脈象沉細。
加上他自己的表現可以證實確實是氣血瘀滯,經絡阻隔造成的肋疽。
剛纔方言就說過在這病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容易反覆發作,事實證明也確實是如此。
患者在1961年,也就是十七年前左上胸部長了這東西,當時做了手術才治好。結果過了這麼些年,右上胸部又腫起來了。
按照書記裡面的說法,這病,大多是因爲身體裡氣血不夠,營衛失調。
像生了很久的病,氣和陰都虧了;或者平時太勞累,身體底子變差,正氣不足。這時候,要是再受了陰寒邪氣的侵襲,又或者不小心摔了、扭到,傷到了筋脈,就會讓氣血在身體裡堵着,經絡也不通暢,慢慢就長出這種腫塊。
古籍裡記載這病症要是發現得晚沒及時治,或者治錯了,時間一長,原本的寒邪就會化成熱邪,腫塊裡面就會潰爛、壞掉。
到那會兒,患者皮膚表面會隱隱發紅,嚴重的還會破潰流膿。
流出來的膿水又稀又臭,還會有像乾酪、爛棉絮一樣的東西。
傷口特別難癒合,一直好不了,拖着人遭罪。
《外科大成》論復發的機制,就是:“病後餘毒未盡,或勞傷元氣,致毒乘虛而發。”(卷二·瘰癧門)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書上也寫了:
“當大補氣血,佐以託毒。”
這個時候,連先生還處於早起急性期。
所以一定要抓住時機,在病情還沒發展到潰爛、腐壞的階段就開始治療。
一方面得補氣血,把身體的底子養起來,另一方面,要用溫熱的法子、能活血的藥,把身體裡的寒氣散掉,把那些體內的痰溼、凝滯的氣血都化開。
“方大夫,我這個情況怎麼樣?”連先生小心翼翼的問道。
方言說道:
“我判斷應該是和上次的手術有關係,十七年前的手術雖然做了,但是沒有調理好身體,所以病根一直都在,這次應該是因爲某個誘因導致再次復發了。”
這時候患者的老婆說道:
“但是他們醫生說,如果是在原來的位置才叫復發,不在原來的位置就不叫復發。”
她這話剛說完,一旁的方藥中就罵到:
“放他的狗屁!”
老方每次遇到西醫理論和中醫理論衝突的時候,脾氣就有些壓不住了。
他說道:
“從足厥陰肝經循行來看,左右肋肋同屬肝經所主。正如《靈樞·經脈》所言:肝足厥陰之脈.上貫膈,布脅肋,左右脅肋在經絡學上實爲一體。”
“明代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強調:凡病之起,必由乎氣;氣之滯,必致血瘀。也就是說,原發部位的痰瘀毒邪未徹底清除,必然隨氣血運行流注他處。”
“清代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指出: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中焦病不治則傳下焦。這種傳變規律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尤爲明顯。”
“這叫餘毒未清,邪毒流注,他們西醫就知道盯着局部病竈的機械定位,不知道強調機體整體的動態平衡!完全就是放他的狗屁!”
“……”現場衆人都看着方藥中。
剛纔說話的患者妻子目瞪口呆。
最後還是方言說道:
“咳咳……我老師的意思是說,說這個話的醫生醫術還沒學到家,他的目的只是想讓連先生做手術而已,根本沒有在乎怎麼能去除病根。”
“資本下的西醫,更多考慮的是爲醫院盈利的問題。”
“這個是他們小不列顛的體質決定的。”
連先生聽到這裡,也點頭:
“對!他們國家的醫院,確實就只是想賺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