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我見過

京城的北四環人來車往,喧鬧異常。

兩座大廈並排而立,居中的門牌上刻着一行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臨近八點,男男女女進了大院。

昨天人事部通知,院、所、及實驗室負責人今天到大廈十七樓多功能廳聽講座,不用到科室報到,幾位領導拐進了旁邊的文博大廈。

吳暉和孫嘉木一個夾着包,一個低着頭,將將走到樓門口,身後傳來騰騰的腳步聲。

一位四十多歲,戴着眼鏡的男子小跑了過來。邊追邊喊:“吳司、吳司……”

兩人轉過身:“馬院長!”

“孫處長也來聽講座?”

跑到近前打了聲招呼,馬副院長扶了扶眼鏡,“吳司長,能不能請教個問題?”

吳暉頓了一下:這麼客氣?

兩人算是前同事:同爲文研院的副院長,一起共事了三年,吳暉的排名稍高點。

直到去年,吳暉調到了文物局考古司……

他點點頭:“馬院長你說!”

“好!”馬青林一點兒都沒客氣,“吳司長,是你向局裡建議,暫停鐵質文物保護項目的,對吧?”

吳暉和孫嘉木齊齊的一怔愣:是誰走漏的消息?

張院長,或是哪位局長? 怪不得老馬這麼嚴肅?

好好的國家級項目,都研究兩年了,馬上要出成果,說停就停? 也就是吳暉,兩人不但共事、合作過,吳暉還是老領導。但凡換個人,馬副院長非揪住領子呸他一臉。

不過沒關係,聽完今天這個講座,所有人都會知道,他爲什麼會叫停項目。

吳暉嘆了口氣:“對,是我!”

還真是你?

馬副院長一臉不解:吳司長,這個項目還是你在職的時候,主持申請競標的,對吧?

申請也是你,叫停也是你,你這搞什麼把戲? “吳司長,能不能說一下什麼原因?”

“當然能,但一時半會講不清楚!”吳暉半開玩笑,“領導給你漏風的時候,沒講一下?”

“講了!”馬副院長點點頭,“說我們現在研究的這套技術,早被人家研究透了。還說無論是創新性、科學性,還是學術價值、實用價值,更或是社會價值和影響力,都比我們高八個維度……”

吳暉默然。

這一聽,就是張院長的語氣和措詞。

但是老張頭,你這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盡起鬨架秧子? “馬院長,你別聽院長給你胡吹,確實超前一點,但哪有這麼誇張?”

吳暉看了看錶,“一兩句講不清,你看這樣行不行:聽完講座,咱們坐下來慢慢探討!”

一聽要坐下來探討,馬副院長的臉色緩和了許多:他在意的不是叫停項目,而是叫停了項目,卻不告訴他原因?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專項(第二級),上馬兩年時間,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以及資金?

身爲負責人,如果搞不清楚項目叫停的原因,他連覺都睡不着……

馬青林勉力笑了笑:“行,晚上我擺桌,孫處長也來!”

“好!”

吳暉點了點頭,又和孫嘉木對視了一眼:還擺桌? 聽完講座,你馬副院長還能吃得下飯,我叫你這個……

轉念間,三人進了大廈,上了十七樓。

挺大,差不多一百人的會議室,設施一應俱全。

三個年輕人在臺上調試設備,身後的電子屏上打着着兩行大字:

淺析河津窯細白瓷制瓷工藝的起源與演進。

主講單位:西北大學文物修復中心。

來回瞅了兩遍,馬青林狐疑了一下:來文研院之前,他是甘肅博物館副館長,兼文物科學保護部主任。專業對口,還離得近,對西北大學,特別是文遺學院很熟悉。

他只記得,西大文遺學院只成立了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這個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卻沒什麼印象。

如果是後來成立的,並歸屬文遺中心,那標題中就必然有前綴。既然沒有,說明這個修復中心就是獨立的。

兩個中心,同時都搞文保修復,是不是過於浪費了?

其次,文研院去年還派專家組去過運城,對永濟的黃河大鐵牛進行了系統性的防護,沒聽說發現什麼河津窯。

那就是,今年新發現的?

問題是,那是山西的地盤,研究也是山西的高校或文物部門,怎麼成了西大?

更怪的是,光有課題和講單位,卻沒主講人?

正狐疑着,王齊志上了臺,和兩男一女中最年輕的那位說了兩句話,又翻了翻講臺上的文件。

頓然,馬副院長眯了眯眼睛:今天的主講人,是王齊志?

他是零四年進文研院任副院長,王齊志是第二年調走的,兩人前後共事一年多,也算了解: 文研院下屬十一個所,九個重點實驗室,正副四十位研究負責人,王齊志是最特別的那一個。

特點是性子太跳脫,純順毛驢。優點是研究能力強,管理能力也不差。

所以,王齊志迴文研院搞個講座綽綽有餘。但就是這個河津窯,屬實沒印象……

思忖間,兩人找着名字,坐到了第一排,王齊志聽到動靜,朝着他們笑了笑。

馬青林壓低聲音:“吳司,這個河津窯,是不是文獻中記載的蒲州古窯!”

“不是,蒲州古窯燒的是琺華器(陶器),河津窯雖然也燒陶(陶枕),但大宗仍是瓷器!”

吳暉往臺上支了支下巴,“這是王齊志的學生新發現的,上個月才勘探出最後一處窯址!”

啥東西,上個月才發現?

馬青林怔了一下:“意思就是,勘探出了好幾處遺址,但還沒有系統性的發掘?”

“對,今天聽完講座,局裡會開研討會,規劃發掘計劃!”

馬青林都愣住了,指了指電子屏:“吳司,窯址都還沒發掘完,那今天這個講座是怎麼來的?”

吳暉一臉躊躇,不知道怎麼解釋。

剛勘探出位置,剛確定年代區間,發掘工作纔剛開始,才清理了極少部分的遺址遺存,就分析判斷工藝起源與發展演變? 不怪馬副院長震驚成這樣,這樣的事情,吳暉也是第一次遇到。

但問題是,它就是這樣發生了,順其自然,且順理成章?

看他不說話,馬青林皺起眉頭:“窯址是王齊志的學生髮現的,不是王齊志,那勘探呢,誰領隊做的?”

“他學生,就和他說話那位!”吳暉往臺上指了指,“後續的分析研究也是他做的。”

馬副院長瞪圓了眼睛。

先不說這位多大,本科畢業了沒有,能不能把不同時期制瓷工藝的關聯性和繼承關係理順。

就說遺址還沒有系統性的發掘,沒辦法研究窯爐結構,他如何分析瓷器的燒製過程和溫度控制流程?

更關鍵的是,從勘探到現在,就一個月的時間? 給一般的項目組,按正常流程,頂多做完基礎的胎、釉成份分析,差不多整個項目的十分之一。

但這小孩,卻把所有的工藝溯源,技術演變過程,全研究完了? 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馬副院長盯着林思成:“總不能是……老張頭走後門了,要給這小孩渡金?”

吳暉莫名其妙:老頭什麼性格你不清楚,別說王齊志,他家老爺子來了都沒用,能走什麼後門? 再說了,他和林思成認都不認識,憑什麼給渡金?

但隨即,電子屏閃了一下,“西北大學”四個字一晃而過,吳暉的腦海中像是閃過一道光:咦,別說? 說不好,林思成真和院長認識?

當時文研院還是文研所,老張頭還沒來當所長的時候,他是陝西文物局的局長。

在更早之前,應該在七十年代初,他還是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高材生。之後情復高考那年,又在西大歷史系讀研,同樣是考古專業。四年後畢業,進入陝西文物系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這麼一說,他和林思成不就是校友? 唏,等等……兩人不止是校友!

王齊志說過,林思成爺爺,也是西大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同時也是高考恢復那年,在西大歷史系考古專業讀的研,然後留校。

林長青多大歲數來着,六十,還是六十一?

老張頭,今天不也剛六十? 關鍵的是,都是高考恢復那年讀的研,讀的還是同一個專業,兩人不就是同一個系,同一個班,同一個宿舍? 畢業後,一個在西京幹考古,一個在西大教考古,總不能,二十年都不見面? 哈哈……

吳暉越想越是古怪:怪不得那天在局裡,老張頭看完報告,連聲推辭都沒打,就把老馬的項目給停了?

搞得局長懷疑了好幾天:這老頑固什麼時候這麼通情達理了? 原來根子在這裡……

吳暉緊緊的抿着嘴,再沒吱聲。

隨即,林思成上臺。

笑了一下,他拿起話筒:“各位老師好,我是今天的主講人,先自我介紹一下:王齊志先生是我老師,我是他的……嗯,研究生……”

話沒說完,“嗡”的一下,像是捅了蜜蜂窩。

震驚、懷疑,以及不可思議:研究生,是怎麼到國家級的學術中心,在一羣國家級的研究機構擔任負責人的專家面前做學術講座的? 馬副院長回過頭,好像在說:吳司長,看到了吧? 吳暉嘆了口氣:幸虧林思成沒全說實話,不然現場得炸鍋。

從三月初到山西,一待就是四個月,林思成就沒回過西京。等於他連畢業考試都沒考,他怎麼就成了王齊志的研究生?

就算是學校保研,是不是也得本人來走程序? 所以,現在的林思成,頂多算是本科生……

動靜有些大,出於尊重,林思成再沒往下講。

他面帶微笑,安安靜靜的等待着,目光下意識的掠過前排,感覺王齊志的神色好像不大對。

不對……要糟? 林思成連忙咳嗽了一聲,又使了個眼色。

這樣的場合,站在臺上的還是自己的學生,王齊志當然不致於砸場子。

他就是想站起來看看,聒噪的都是哪些王八蛋。

算了,吵就吵吧,待會讓你們亮瞎眼……

轉念間,王齊志剛剛挺起的腰又坐了回去,噙在嘴角的冷笑消失於無形。

議論紛紛,嘈雜依舊,林思成打量了一下會場,又看了看來聽講座的各位前輩,領導。

好多熟悉的面孔:老院長、馬副院長、故宮的呂所長,以及文研院、國博、故宮等重點實驗室的負責人。

當然,好多現在還沒到記憶中的那個級別,可能只是小組負責人、項目執行人。

但過上幾年,肯定是……

而上一世,自己第一次站在這裡主講是什麼時候? 應該是2016年,離開故宮的前夕,自己協助呂所長(故宮陶瓷研究所)完成國家文物局課題專項:故宮珍藏瓷器的現狀調研與保護對策研究。

然後呂所長帶着自己,來這裡做的學術報告,當時,就是自己主講。

好像也沒怎麼緊張,特流利,特順暢。

第二次是2019年,以特邀專家的身份,協助國博金屬文物保護中心(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完成國家文物局委託項目:館藏文物展陳風險識別——以金屬文物病害爲例。

第三次則到了2024年,同樣是以特邀專家的身份,協助國博金屬文物保護中心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國家十三五計劃):館藏脆弱鐵質文物劣化機理及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那時的馬副院長,就坐在第一排。

而第一次見馬副院長的時候,也是這裡,但已是十五年前:

2009年,也就是明年,馬副院長主持並負責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十一五計劃),鐵質文物綜合保護技術研究,也是在這間大廳做的學術報告。

那年,自己剛進故宮,王老太太帶自己來長世面,想辦法給自己弄了一張“嘉賓助理”證。

回想起來,就感覺處處都是巧合:前世第一次站在這兒的講臺上,講的是瓷器。這一輩子依舊講的是瓷器。

前世第一次來這裡,是聽馬副院長講鐵器文物研究學術報告。這輩子第一次來這裡,則是請馬副院長聽自己講鐵器文物學術報告。

歷史,好像拐了一個大彎,又形成了閉環?

捫心自問,今天站在這裡,林思成還是有些愧疚的: 因爲他協助國博的李沫教授完成的,國博主持的館藏鐵質文物保護技術,在竟標和立項之初,引用的就是馬副院長從2006年持續研究到2019年的數模和技術資料。

包括他稍後要講的BTA緩蝕技術,部分成果就剽竊於馬副院長2009年之後的項目成果。現在,卻要站在他面前堂而皇之的往外講,更因此,讓文研院的鐵質項目終止,等於讓他兩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林思成心中難免愧然。

但林思成不後悔。

從2008年,到2024年,這是多少年? 整整十六年。

能爲國家節省十六年的時間,能省以億計的研究資金,以及無數人力、物力。

林思成覺得,提前偷一下,應該也是值得的。

包括河津窯的遺址,卵白玉的研發也一樣,雖然被當地擺了一道,林思成其實並沒有多生氣。

他反倒覺得:分開也挺好。

沒有地方政府掣肘,他才能放開手腳。

Wшw ¤ttКan ¤c o

2018年,景德鎮陶瓷大學經過十數年的研究,才證實明代甜白釉工藝來源於明代卵白釉。

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研究證實:元代卵白釉是景德鎮湖田窯在宋代影青瓷的基礎上,結合蒙古族“以白爲吉”的習俗,創燒的新白釉瓷。

所以,今天的講座一旦發佈,等於將這兩項研究成果也提前了十年和十一年。

對景德鎮陶瓷大學、對陶瓷研究所確實不公平。

但換個角度:明明知道結果是什麼,卻眼睜睜的看着浪費十數年的時間,無數的資金,乃至青春? 林思成覺得,這纔是最大的不負責: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重生,乃至於對不起這個國家、社會。

何況,來都來了,總歸得乾點什麼……

一時間,思緒紛飛,魂遊天外。

會場裡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突然,“當”的一聲。

老院長曲起指節,在桌子上敲了一下,會場裡陡然一靜。

議論的閉上了嘴,看林思成像看外星人似的收回了目光。

老院長眼睛一瞪,盯着林思成:“愣啥,講!”

林思成如夢初醒:“謝謝院長!”

笑了一下,他重新拿起話筒。

“各位老師,我繼續:我是王齊志先生的學生,同時也是西北大學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西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負責人……”

“中心於2007年8月成立,迄今,已研發唐代宮廷鏨金、金汞齊、金漆鑲嵌、髹飾等修復工藝……

以及清代銅胎琺琅、釉下彩、顏色釉,明代景泰藍、單色釉、釉裡紅、青花瓷等文物的修復技術。現階段,正在研究明清時期薄胎瓷,並鬥彩瓷的工藝和修復技術……”

“轟”的一下,剛剛安靜了一點的會場,再次喧鬧起來。

別以爲都是專家,就應該穩重的像石頭,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

專家也是人。

wWW ▲т tκa n ▲C 〇

從某種角度而言,甚至比普通人更單純。關鍵的是懂的多,感受只會比普通人更深刻。

這個中心去年八月分成立,到現在將將一年,對吧?

看看在這一年裡,這個中心研發的技術:唐代八大金銀工藝研究了一半、清明兩代官窯瓷器的所有種類,也差不多研究了一半。

除此外,還要加上銅胎琺琅和景泰藍,並明青花? 這三種文物的工藝有多複雜,在場的都知道。

數遍全球,就數故宮珍藏的明清瓷器最多,就數他們的瓷器修復技術水平最高,不信問一問,他們有沒有把這三種文物的修復技術研發出來? 再算算時間,他們又研究了多少年? 下意識的,有人偏過頭,看着故宮的呂所長。

呂所長瞪了回去:這話又不是我說的,看我幹什麼? 隨即,像是被傳染了一樣,偏頭的人越來越多……

呂所長嘆口氣:“好吧,我確實見過!”

第96章 聲東擊西第66章 孽徒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40章 漲見識了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3章 免死鐵券第34章 我不賣了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89章 假在哪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8章 感謝盟主趣味遊戲plus第3章 免死鐵券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152章 協調會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32章 我這就滾!第47章 書上學的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章 西京城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6章 雞毛撣子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60章 漏上漏第193章 道賀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87章 都剛樓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着第3章 免死鐵券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1章 家學淵源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78章 不辛苦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35章 念出法隨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69章 鋦金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17章 匪夷所思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30章 同一類的東西第149章 玉豬龍第27章 說個理由第193章 道賀第57章 包票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59章 不可能第155章 胡鬧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164章 逼着讓人使絕招第35章 念出法隨第96章 聲東擊西第57章 包票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119章 貴姓?第184章 道歉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57章 包票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230章 詩文瓷枕第167章 給老子封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54章 收穫不小第28章 窯變瓷
第96章 聲東擊西第66章 孽徒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40章 漲見識了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3章 免死鐵券第34章 我不賣了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89章 假在哪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8章 感謝盟主趣味遊戲plus第3章 免死鐵券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152章 協調會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32章 我這就滾!第47章 書上學的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章 西京城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6章 雞毛撣子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60章 漏上漏第193章 道賀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87章 都剛樓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着第3章 免死鐵券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1章 家學淵源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78章 不辛苦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35章 念出法隨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69章 鋦金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17章 匪夷所思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30章 同一類的東西第149章 玉豬龍第27章 說個理由第193章 道賀第57章 包票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59章 不可能第155章 胡鬧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164章 逼着讓人使絕招第35章 念出法隨第96章 聲東擊西第57章 包票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119章 貴姓?第184章 道歉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57章 包票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230章 詩文瓷枕第167章 給老子封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54章 收穫不小第28章 窯變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