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

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

正午,兩輛車平穩的行駛在國道上。

林思成靠着後座,脖子裡夾着手機:

“老師,沒事的,鬧掰就鬧掰吧,吵一架也沒關係!”

“可以,那你們先撤,同時向何局長(何志剛)彙報一下:後面的研究我們放在學校……”

“對,到晉中了,已經過了靈石縣……最多一兩天就回去!”

“嗯,好,老師再見!”

掛斷電話,前座上的商妍回過頭,旁邊的趙修能也扭過脖子。

“鬧翻了?”

“對,算是徹底撕破了臉!”

林思成笑了笑,“開會的時候,省陶研所的姚主任讓我們公開研究數據,老師拒絕了!”

一聽“公開數據”,趙修能雙眼一突,怒火涌上了腦門。

商妍睜着眼睛,滿臉的不敢置信: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情? 而且還是開會的時候,在衆目睽睽之下? 其他不說,如果不是林思成,本地的研究機構別說做什麼考古研究,他們連遺址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結果倒好,剛利用完就翻臉?

太欺負人了……

商妍咬着牙:“林思成,你還能笑的出來?”

林思成又笑了笑:經的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當勘察完北澗疙瘩,發現遺址面積才一千平方出頭,預估細白瓷樣本不過幾百公斤的時候,他就預料到,分道揚鑣的時候到了。

原因很簡單:在當地看來,研究樣本太少,復原卵白玉工藝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既然不可能成功,那爲什麼還要白白浪費人力、物力,乃至財力?

隨之,省市主管部門肯定會調整計劃重心:從復原卵白玉工藝,轉爲“對五處遺址進行系統性、完整性”的發掘。

這活誰都會幹,無非就是幹快乾慢的問題,何況還有國家文物局指導。

由此,無論是林思成,還是西大修復中心的作用無限降低。繼而,與西大修復中心的合作自然也就沒必要繼續下去了。

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出發點自然就不同。站在運城、省文局的角度上:這個磨已經到了不得不卸,這頭驢也到了不得不殺的時候。

原因就四個字:降本增效。

林思成加團隊幾十號人,每個月固定支出二十多萬,加上黃智峰實驗室的物料消耗,差不多近四十萬。

如果終止合作,是不是一個月就能省四十萬的成本? 其次,就憑五處窯址全是林思成勘察到的,不論是威信還是影響力,堪稱一時無二。如果他繼續參與後續發掘和研究,你給他安排個什麼職位? 總工,總指揮,這兩個肯定是省文物局或省考古院領導兼任。

副總工,實際負責人?

這個肯定綽綽有餘,但問題又來了:大小十一家單位,研究領域的具體劃分,課題方向的制定計劃,是不是全得他說了算? 就說一點:迄今爲止,是不是運城分中心的研究能力最強,研究進度最快? 實力代表一切,由此,大小五處遺址,林思成把最具有影響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固鎮遺址分給分中心,沒有人能說得出話來。

更甚至於,只是這一座遺址,夠不夠?

就以研究速度而言,估計林思成和黃智峰把固鎮遺址研究完了,其它十家頂多研究到一半。

所謂能者多勞,林思成再從其餘十家未完成的項目中挑,而且專挑最難、最具有影響力的課題,轉給分中心研究,同樣沒人能說的出話來。

到最後,西大分中心至少要分走三分之一的項目,而且全是重點課題。

如果是自己人也就罷了,關鍵的是,這個分中心掛着外省的前綴?

所以領導不得不考慮:如果現在終止合作,把些重點項目分給省內的十家,是不是能多發表好多高質量的論文,能多提高好多影響力? 更說不定,能弄幾個大獎回來。這樣一來,這算不算是增效? 兩權相害取其輕,既然好處這麼多,壞處只是被人罵兩句忘恩負義,卸磨殺驢,那這件事爲什麼不能幹?

至於以後會不會再請林思成,再請西大幫忙,壓根就不用考慮:會勘探、會考古的,又不是隻有這一家? 所以纔有了早上的這個會,所以剛一開始,鄭局長先特意強調了會議主題:加強協作,共同研究。

翻譯一下:如果西大分中心賴着不走,那不管後續研究的主導權、項目的分配權,都不可能再讓林思成負責。

往深裡再想:姚建新肯定不是鄭局長和蔣市長指使的,到了這個位置,做事不會這麼粗糙。

但當時,這兩位絕對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目的無非就是想激一下王教授,最好就地來個一拍兩散。

唯一沒料到的是,姚建新能的臉皮這麼厚,更沒想到王齊志能這麼剛?

不過問題不大:過程雖然曲折了點,場面弄的難看了點,但最終的目的卻達到了。

無非就是讓孫嘉木看了場笑話,稍有些丟人。

但站在林思成的立場上:這不就是有用的時候好話說盡,沒用的時候事情做絕?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如果裝聾做啞就這麼算了,以後的隊伍還怎麼帶? 是不是每到一個地方,就被得人這麼坑一次? 無非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轉念間,林思成往後靠了靠:“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該乾的事情還得幹!”

當然得幹,不然這口氣能把人憋到發瘋。商妍已經開始幻想:等哪一天林思成復原了卵白玉工藝,這些人會有多後悔? 但問題是,有幾分把握?

研究了半輩子的瓷器,史料文獻爛熟於胸,商妍壓根不記得,哪本資料中有過“山西燒造卵白玉瓷器”的記載?

“確實沒有,但史料中同樣沒有有關河津窯的記載,我們不照樣找了出來?”

林思成笑了笑,“商教授,咱們自己首先要有信心!”

商妍張了張嘴,剛要說什麼,又把話嚥了回去:這麼多次,哪一次不是在所有人都認爲不可能的時候,林思成卻在最終創造了奇蹟?

她點點頭,又嘆口氣:“但還是覺得好氣……趙總,你氣不氣?”

趙修能猛點頭:何止是氣? 如果換成他,早他媽把桌子給掀了。所以就挺奇怪:就王教授那個性子,是怎麼忍下來的?

近朱者赤,被林思成給影響了?

正狐疑間,林思成又笑了笑:“彆氣,咱們馬上就報仇!”

兩人對視了一眼:就算找到足夠多的樣本,估計也得研究好幾個月。

所以仇應該能報,但“馬上”是別想了……

差不多半個小時,車開進了介休市(縣)區,停到了文化局門口。

商妍下了車,打了個電話,一位二十六七歲的女孩出了大廳。

兩人見面,先抱了一下。

“呀,老師?你說你要來介休,我還以爲你騙我?”

“我是你老師,我還能騙你?”

女孩吐了一下舌頭,又往車裡瞅了瞅:“李貞呢,怎麼沒跟你一起來?”

“她要上班!”

“哦,在學校新開的修復中心是吧?”女孩一臉興奮,“老師,中心的老闆是不是她對象?”

商妍都被問懵了:“李貞自己說的?”

“李貞渾身上下最硬的就是那張嘴,她能主動告訴我?但這麼多年,她什麼性格,我還不清楚?”

女孩洋洋得意:“聊了兩三回,一問她新老闆對她怎麼樣,她就轉移話題,我當時就感覺到了。然後問她有沒有對象,她說沒有,給她介紹,她又不要,這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商妍張了張嘴,不知道怎麼解釋。

算了,愛咋咋地吧。

她又轉過身,介紹趙修能和林思成:“這位是趙總,中心的合夥人,這位是林思成,是你師弟。趙總,林思成,這是我學生汪玉蓉,上大學時和李貞同級同班同宿舍……”

“趙總好,林師弟好!”

笑着稱呼了一聲,汪玉蓉又打量起來:

老師說的這個中心,應該就是李貞上班的那個中心。聽說待遇極好,比給商教授當助教時,李貞的收入翻了一倍。

看這位趙總就知道:人氣派不說,開的還是大奔。

暗暗轉念,汪玉蓉又怔了一下:等等……姓林,林思成?

“噌”的一下,汪玉蓉的眼睛發光:這不就是一問李貞她就不吱聲,再問就惱的那位小老闆?

嘖,雖然黑了點,但長的真耐看。

還年輕,還賊有本事……怪不得能讓李貞這棵千年鐵樹犯花癡?

看她眼珠嘟碌碌的轉,林思成笑了笑:“汪師姐好!”

汪玉蓉忙不迭的狡辯:“呀,師弟你別多想,我剛纔是和老師開玩笑……”

說出去的話,你還能收回來?

商妍嘆了口氣:“走了,先辦正事!”

汪玉蓉忙點頭:“哦哦……”

“我和你坐這一輛!”商妍指了指前面的大切,“市文物局你聯繫了沒有?”

“老師你前天打完電話,我就聯繫了:遺址那邊基本是荒廢的狀態,什麼時候都能看。博物館這邊也說好了,只要是上班時間,隨時都能去!”

“瓷器多不多?”

“多,我還親自去看了,滿滿一庫房!”

“那就好!”

師生兩人說着話,坐進前面的大切。

兩輛車一前一後,徑直往東,開了差不多十公里,停到一塊石碑前。

不高,加底座約摸兩米,上面刻着幾行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山窯址 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佈

山西人民政府立

下了車,汪玉蓉在前面帶路,幾個人邊走邊打量。

遺址面積極大,估計有四五十畝,瓷片和匣體堆積隨處可見。

坡頂上立着殘缸,包括窯牆,都是用燒廢的殘次品壘砌起來的。

繞過窯牆,上了坡頂,汪玉蓉往前一指:“老師,這就是瓷窯遺址僅存的幾座窯爐!”

幾人定睛一看:田野中,零零星星的散落着幾座饅頭型的瓷窯。

不遠處立着一座窯洞,旁邊還有采了一半的瓷土堆。

林思成掃了一圈:“這是明清時代的遺址,燒的雖然是瓷器,卻是黑瓷!”

汪玉蓉撲棱着眼睛,好像在問:你怎麼知道?

商妍瞪了她一眼,很想罵一句:汪玉蓉,你畢業纔多久,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窯門那麼高,煙道那麼短,煙囪離窯爐那麼近,這擺明是低溫窯。

不燒黑瓷,難道燒陶缸?

林思成又四處瞅了瞅:“汪師姐,除了這些,洪山再有沒有瓷窯遺址?”

“沒有了,剩下的只有缸窯和瓦窯!”

“麻煩了!”林思成點點頭,“那去博物館吧!”

“啊?”汪玉蓉愣了一下,“不到近處看看?”

“不去了!”

這次來介休目的是找白瓷,既便看,也只看白瓷窯,黑瓷窯沒什麼考察價值。

幾人上了車,又到了縣城。

汪玉蓉提前打過招呼,文保科的幹部直接把他們領到了庫房。

剛一進門,幾個人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分類倒是挺清楚:宋、元、明、清,白、黑、醬、綠,以及瓷、陶、琉璃。

殘器直接裝箱,即便是成器,也只是隨便往架子上一擺。沒有任何裝存和遮擋,文物上全是灰。

瞅了一圈,林思成走到一座標有“宋代”字樣的貨架前,拿起着一口瓷壇。

撫去灰,淡白的釉光映入眼簾,器形很大,就古代標準的水甕。

胎粗且厚,白中顯灰,看足就知道,胎泥淘洗較粗,胎質疏鬆。施釉也不怎麼好,不怎麼亮,且泛黃。

再看旁邊的兩隻壺,質量大差不差,胎粗,釉暗,不及底。

既便在宋代北方的粗白瓷中,也只能算一般。

放下瓷壺,看到下層的兩隻瓷盤,林思成拿了下來。

同樣爲白瓷,較水甕瓷壺,胎質相對要堅緻一些,細膩一些。胎色呈淺褐色,但比之前那三件要白一點。

釉色也白細許多,碗底以剔花填彩的工藝刻着兩個字,一個“張”,一個“靳”,應該是瓷窯主人的姓氏。

當然,只是相對立架上的粗白瓷而言。如果和河津窯比,別說宋代,比起古垛鎮的金元白瓷,都要差好多。

看了幾眼,林思成又放了回去。

繼續往前,兩座立架,差不多二十多件白瓷,近百片瓷片,品相都只是一般。

看來看去,數剛纔那兩隻瓷盤的工藝水平最高。

反倒是黑釉燒的要比白瓷好,特別是其中的一隻黑釉壇,既便放在北宋,也能稱一聲精品瓷。

林思成如走馬觀花,趙修能和商妍也不停的看。

兩人不敢說專家,但好歹也是內行,只看品相就知道:別說和林思成八十萬收到的那隻河津窯卵白玉瓷碗比,哪怕和從永濟古城撿到的那些瓷片相比,這裡的白瓷也要差好大一截。

說直白點,這裡的工藝,和河津窯的關係不大。

但兩人沒吱聲,靜靜的跟在林思成的後面。

大致一個小時,幾人出了庫房,向科長道了聲謝,又把汪玉蓉送到單位。

臨下車,林思成拉開包,拿着一個信封:“今天麻煩師姐。”

汪玉蓉愣了一下:幾個意思? 她看了看商妍,鬼使神差一般:“師弟,我和李貞是好姐妹!”

商妍恨不得捂臉:合着你一路一直走神,儘想這個了? 說話不過腦子,你哪怕說:我給老師幫忙,怎麼能要你的紅包?

“正因爲師姐和李師姐關係好,所以纔敢請你幫忙!”

林思成笑了笑,“像剛纔那位科長,你是不是得請人家吃頓飯?沒領導批准,他也不可能直接給我們開庫房,所以你肯定找過領導,完了是不是要感謝一下?”

商妍點點頭:“拿着吧!”

看她不動,林思成交給商妍,商妍又拍到汪玉蓉手裡。

“這麼長時間沒見,本來是要坐一坐的,但下午還得去外地,就當林思成請你吃飯了!”

“啊……時間這麼緊?”

不然呢? 一是要快,二是要保密,不然她也不會找學生幫忙。

商妍拍了拍她的手:“行了,你去忙吧,有空來西京,老師請你吃好的!”

汪玉蓉點點頭,看着幾人上了車。

駛過紅燈,又拐了個彎,直到看不到車尾燈。

汪玉容轉身往單位走,準備把信封裝進包裡。但她剛拉開拉鍊,又愣了一下:怎麼這麼厚? 下意識的頓住,她打開封口:一沓紅彤彤的票子映入眼中。

這是五千,還是六千? 頂她半年的工資。

愣了好久,汪玉蓉拿出手機,拔給了李貞……

……

兩輛車又上了國道,依舊是林思成、商妍,趙修能一輛車,方進和資料員坐後一輛。

林思成上了車就打電話,一打半個小時。

通過對話內容,商妍和趙修能大致能猜到:林思成應該是讓郝鈞幫忙聯繫誰,再聯繫一下霍州那邊,說是要考察一下陳村窯。

最好能徵集一些瓷片,特別是白瓷,越多越好。

但霍州陳村窯壓根就沒有發掘過。只知道當地有瓷窯,但至今沒有發現任何核心設施,包括制胚作坊、窯爐等,就算去了,怎麼考察?

還有一點:發掘介休窯的時候,國家文物局有過明確論斷:霍州陳村窯工藝與介休洪山窯一脈相承。

洪山窯創於宋初,哀於金末,霍州窯創於元初,哀於清代。

甚至有這樣的說法:金末時,因爲戰亂,洪山窯的那批工匠逃到了霍州。到不打仗的時候,又重新開了窯。

再想想剛纔看到的那些白瓷,商妍和趙修能的心就涼了半截。

他倆雖然不如林思成專業,但至少敢斷定:介休窯白瓷和固鎮窯白瓷,壓根沒有丁點兒的關係……

掛了電話,看兩人默不作聲,一臉躊躇,林思成猜了個七七八八。

他剛要解釋一下,但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如果讓他說心裡話:有的時候,專家的話也不一定全對,哪怕是部委的專家。

不是他目中無人,狂的沒邊,也不是國家文物局的專家不專業,而是因爲發掘年代太早,條件有限。

八九十年代,能應用到考古中的科學手段、儀器,能有多少?

缺乏技術手段支持,缺少科學依據論證,論斷出現偏差,其至完全相反,一點兒都不出奇。

(本章完)

第61章 你要不要?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69章 鋦金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35章 念出法隨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267章 屈才了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32章 我這就滾!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270章 憋的是絕招第48章 六填六燒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88章 林思成,你趕快買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230章 詩文瓷枕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65章 搬家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65章 保密第153章 更親近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6章 曼生壺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217章 帝璽第181章 試試手第225章 口音第1章 西京城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0章 沈度真跡第72章 我要了第211章 燈會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53章 更親近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70章 憋的是絕招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237章 契機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78章 不辛苦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7章 佛像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102章 你真的挺難搞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265章 保密第59章 不可能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268章 全是運氣第59章 不可能第21章 充數第211章 燈會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78章 洗貨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
第61章 你要不要?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69章 鋦金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35章 念出法隨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267章 屈才了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32章 我這就滾!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270章 憋的是絕招第48章 六填六燒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88章 林思成,你趕快買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230章 詩文瓷枕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65章 搬家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65章 保密第153章 更親近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6章 曼生壺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217章 帝璽第181章 試試手第225章 口音第1章 西京城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0章 沈度真跡第72章 我要了第211章 燈會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53章 更親近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70章 憋的是絕招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237章 契機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78章 不辛苦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7章 佛像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102章 你真的挺難搞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265章 保密第59章 不可能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268章 全是運氣第59章 不可能第21章 充數第211章 燈會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78章 洗貨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