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

劉若愚不由得一怔,拉着許顯純來到一屏風後面的碧紗櫥裡,問道:“是何緊急事?”

許顯純忙附耳劉若愚說了一通,劉若愚神情倒也有些淡然,沒有半點的情緒表現,對許顯純吩咐道:

“讓遼東的錦衣衛詳細查明一下,若只是往常一般劫掠而已,也算不上什麼大事,到時候派使者責難,懲戒犯即可;

若是有圖謀之舉,藉機惹我大明,以興兵事,則立即稟報!同時,注意建奴和吳襄部的動向,務必查明其三者是否有勾結之象!”

“領命!”

許顯純很想說錦衣衛一直注意着呢,但想着如今劉公公也要忙着與陛下等商議軍機,自己似乎也不好多言,便退了下去。天籟小說

這裡,劉若愚走了進來,並徑直來到朱由校身邊:“陛下,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剛剛帶來消息,科爾沁部趁我遼東諸要員進京述職之機,突然奇襲了遼陽州,原屯田的十餘處團堡被攻破,有四千多兵民被害,東江孔有德部已退守至鳳凰城。”

本來還在西暖閣偌大的地圖牆壁上同當今陛下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官員們頓時都呆住了,整個場面變得異常的安靜,靜的落針可聞。

而朱由校也將準備拍在扶手上的手停在半空中,並立即起身,從盧象升手裡奪過粉筆來。

同時,朱由校又命令一旁的常延齡和覃博桐二人把地圖放低點,然後整個人就來到了遼東這塊地圖上,拿着粉筆往科爾沁所在的位置劃了一個圓圈,正要尋找遼陽的位置時,盧象升則前來立即點出了遼陽的位置,並又道:

“陛下,這裡是鳳凰城,這一帶大多是密林,少有人煙,臣自赴任後便着令毛文龍在此之間伐木建城堡五十餘處,開墾田畝上千頃,但城堡都是就地取材,以木城做牆,本想着待天氣稍暖後,再從內地招募一批百姓去耕種並重新包磚,但沒想到這韃子如此大膽,竟敢劫掠我百姓!”

盧象升說着就朝朱由校拱手道:“微臣失職,請陛下責罰。”

而這時候,孫承宗卻站了出來:

“此事可不能怪盧閣老,素來這些塞北蒙古諸部同建奴一樣,時常會劫掠我邊境,奪走牛羊,掠走人口,也是常有之事,但每次卻也規模不大,多則數百騎少則幾十騎,毀數十村落也是常見之事,等我大軍調動以備抗擊時,他又撤了回去,反而讓我軍很是狼狽,如此以來,也就見怪不怪,更何況,如今也不是得罪蒙古部的時機,要不然還是偃旗息鼓吧。”

朱由校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看着地圖,整個遼東地區,以建奴現在佔據的盛京即瀋陽爲中心,西南方向是吳襄部所佔據的寧遠和錦州一帶,而在寧遠和錦州以南則是現在大明最重要的關卡-山海關!

山海關北側緊鄰着察哈爾部,察哈爾部挨着喀爾喀部,在喀爾喀部與滿清之間纔是科爾沁部和土默特部,科爾沁部左翼離海州衛不遠,但冒然進入遼河領域則必然會引起吳襄部和建奴的警覺,但現在這兩方卻都當了睜眼瞎,而自己大明新開墾的城堡就這樣在他們眼皮底下被科爾沁部劫了,還損失了四千餘百姓!

雖說,這年頭人命賤如狗,更何況是在關外地區,大明素來丟城棄民已成常態,如今愕然聽見四千餘百姓被害,對於見慣了生離死別的邊鎮官員而言,也已經沒法讓他們因此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報復回去。

也因此,孫承宗也才提出“偃旗息鼓”一說。

這時候,王在晉也站了出來:“啓奏陛下,微臣認爲新城伯(孫承宗)所言甚是,如今遼東局勢看似平穩,卻是暗流洶涌,建奴與吳襄部還有我遼東東江之兵,共成三足鼎立之勢,如今最要緊的就是塞北蒙古諸部支持誰,如今因陛下允許雙邊貿易,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等已有與建奴親近改爲向我大明親近之現象,如果因此事,我們冒然與科爾沁部挑起戰端,是爲不智,將會把蒙古諸部徹底推向建奴一邊。”

朱由校依舊沒說話,他內心雖然已經有了決斷,但作爲一個決策者,他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這種涉及到國家戰略層次的。

至少不能讓這些大員看出自己的心思,否則這些人精似的大員會跟着自己的意思走,不表達出自己的真實看法。

如今當皇帝當得久了,朱由校也算是很瞭解這些進士老爺們了,只要你稍微一透露出半點信息,他們就能說出一長串的道理來,哪怕他本來想的意見與你的不符,他也能迅轉移邏輯。

爲強作鎮定,朱由校端起了手裡的茶杯,開是吹散着熱氣,然後細細小酌。

孫承宗和王在晉見陛下沒有表態,也不好再說下去,兩人也只好垂手而立在一旁,紅袍寬袖裡的手捏的很緊,額間也開始汗,深怕自己剛纔一時冒失之舉引起陛下不快。

盧象升則也繼續盯着地圖沉思,整個遼東半島是他在負責,而偏偏在他負責的區域被韃子劫掠了,或許真不是什麼要緊的殺頭大罪,但疏忽之罪卻是有的。

盧象升開始反思自己不該太過輕視蒙古這一股勢力,使得自己把兵力主要放在了應對吳襄部和建奴身上。

孫傳庭則乾脆閉目養神,他對這種對外戰事不怎麼感冒,作爲大同巡撫,他所負責的確都是關卡衆多,且地勢易守難攻,韃子很難從他的地盤得到好處,所以他的感受並不強烈,也無法提出什麼意見,便沒打算越俎代庖。

總兵官們還不習慣在陛下和一羣高級文官面前言,他們更願意安靜的看着大佬們說,而只接受命令。

禁衛軍的年輕將領們則在這方面還算是毛孩子,沒有經驗,也不好說什麼,更何況,陛下和總教官盧象升在,他們就更加不好隨意言。

唯獨楊嗣昌的眼珠子一直在滴溜溜的轉,嘴巴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住,似乎想說也不好說。

朱由校捕捉到了他的這一表現,便放下茶杯,然後吩咐道:“兵部左侍郎楊嗣昌!”

楊嗣昌反應很快,立即就站了出來,很恭敬的朝朱由校拱手道:“微臣在!”

“此事,你有何看法?”朱由校忙問道。

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二章 紅丸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
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二章 紅丸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