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出宮

眼下已是臘月,紫禁城已是一片銀裝素裹,冬日的餘暉遲遲不肯謝幕,掛在鼓樓的金頂邊。

僅着一層單衣的朱由校氣喘吁吁的在紅牆邊跑着,也不知跑了多久才停了下來,擡頭朝鼓樓處看了一眼,但這時,額間的汗珠啪嗒一聲就掉落在剛剛積雪的青石板上。

“陛下,小心着涼”。

張皇后不知從哪裡出現,手裡絲絹正要替朱由校揩拭,卻把朱由校一把奪了去:“不礙事的,這還算不上冷。”

朱由校說着就乾脆雙雙撐在雪地上,連着做了幾十個俯臥撐。

這要是讓大明的官員看見,絕對大感驚訝。

因爲,誰都知道,王朝自嘉靖以來,大明的帝王們大多長於深宮內苑,體質羸弱,常年生病,鮮有注重強身健體甚至是掌握武藝的。

但作爲穿越者的朱由校深知健康的體魄對於一個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這種國家隨時可能面臨傾覆危險的時候,就越是需要一個體質強健,有大魄力的帝王。

甚至有一天,還不得不需要帝王親自提刀上陣,彰顯帝王威嚴。

經過數月的鍛鍊,朱由校也有了些腱子肉,抗寒能力明顯要提高不少,即便是在這種呵氣成冰的季節,他也無所畏懼。

但他還不滿足以此,自從那日險些被阿濟格刺殺以後,他就決定要掌握一身武藝,雖不求有多麼勇猛,但至少能自保。

如今隨着八大晉商和東林黨官員被剷除,國內對皇權形成最大威脅的兩股勢力算是基本被消除,同時農民起義和後金入關又是在幾年以後。

所以,現在的大明帝國難得進入了一段暫時的平穩期。

作爲大明的帝王,朱由校也總算是可以歇下來,好好練練自己的身體,並借用這一段平穩期,鞏固大明王朝的統治根基。

只要大明內部不亂,滿清是不可能滅得了大明的。

要引起大明的內亂,現在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散佈在全國各地的流民。

而流民現在最多的地方就是秦地。

後世對明王朝統治動搖最大的兩股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出自這裡,絕對不是偶然。

由於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如今的八百里秦川已不是千里沃野,隨着小冰川氣候的加劇而導致的連年旱災,那裡的流民早已不是一股能輕視的力量,只需要一顆造反的火種,那裡就會有數十萬人揭竿而起,成爲流寇,若撫剿不力,他們就會像蝗蟲一樣肆虐整個大明江山。

“你有多久沒出宮了?”

沐浴後,朱由校見皇后張嫣捧着龍袍走來,便擺了擺手,問了這麼一句。

張嫣微微一愣,朝格子窗外看了看後,纔不由得有些落寞起來:“臣妾不記得了。”

“去找一身常服來,今天我們出宮走走。”

朱由校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陛下!這恐怖不妥,陛下是一國之君,臣妾是一國之母”,張嫣雖是平民出身的女子,但也是一恪守禮教規矩的皇后,素來賢惠端莊的她見朱由校要帶她出宮,心中雖欣喜不已,但還是不由得想規勸幾句,畢竟大明的帝王是不能隨便出宮的。

不過,朱由校還沒等她說完,就揮手道:“不必再說了,朕是大明的皇上,不着紫禁城的城主,不出宮怎知百姓疾苦,怎看得到朕的那些文武大臣們在百姓面前的樣子,再說,我們只是微服出巡,不會擾民,更不會驚動那羣無聊的言官的。”

天啓七年,十二月,冬。

換了一身直輟綢衣的朱由校總算是走出了紫禁城,觸摸到了更廣闊的大明。

同他一起的還有同樣是換了尋常百姓衣的皇后張嫣以及司禮監掌印王承恩。

當然,還有散佈在各處的錦衣衛暗哨和東廠的暗番。

除了王承恩依舊板着一張臉外,朱由校和張嫣都自然的笑了起來,深呼吸了一口氣,整個人一下子自在了許多。

“陛下,我們這是要去哪兒呢?”

張嫣自小就在這皇城邊長大,對於京城的市井生活自然是熟悉不過,但已經貴爲一國之母的她自然是不敢再像以前青春年少時一樣換上男兒裝大膽的跟着弟兄們去四處溜達。

如今,她既已爲人妻,自然是要夫唱婦隨的。

“先去嚐嚐你最晚一直夢囈的糖葫蘆”,朱由校說着就讓王承恩在前面帶路,此時的京城不是後世的帝都,朱由校也不知道該怎麼走。

一旁的張嫣心裡卻是甜滋滋的含羞帶笑,她沒想到自己夢囈的話居然被陛下記住了。

雖已是天啓年間,但京城依舊是繁華的,等到朱由校等人來到人流擁堵的集市時,早已是摩肩接踵一般,無數的叫賣聲和樓房前迎風招展的旗幡飛揚,倒也讓朱由校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大明真正的百姓生活。

由於戰亂未起,再加上自己這個皇帝一再的降低對北方的賦稅,因而如今的京城的絲毫沒有末世的景象。

只是這繁華大街上雖有不少香車寶馬與衣着華麗的士紳,也有不少面帶菜色,跪在地上,插標賣的可憐百姓。

可以想見,大明王朝的階級分化有多麼嚴重,朱由校不敢像其他士紳一樣鄙夷這些賤賣自己的百姓,他唯一能感到的就是害怕,只要有一天,這些百姓連賣命都活不下來的時候,也許他們就會革自己的命了。

“大爺,求求您賣了我女兒吧,老嫗在這裡給您磕頭了。“

朱由校看着一骨瘦如柴的老婦牽着一看上去不到十歲的小女孩跪在冰涼的地上不停的對着路人磕着頭。

一看上去像是一大戶管家的人走過來擡起那小女孩的下巴挑來挑去,最後道:“太瘦了,買回去估計也幹不了什麼活。”

說着,那管家就揚長而去,而那小女孩卻突然跑了過去,跪在那管家面前:“求求您買了我吧,我可以幹很多活的,我能燒火做飯,也能跳水砍柴,我不想我祖母餓死。”

那女孩興許哭的太多了,也沒什麼淚水,就只在那裡乾嚥着。

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九章 早朝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上架感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
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九章 早朝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上架感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