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

派出了信使到冀州,楊奉的心情也並沒有真正輕鬆下來,必須儘快結束幽州戰事,楊奉心想。

於是,楊奉急忙調令大軍走水路從漢城出發向西北方向而去。十日後,楊奉的大軍在漁陽郡的寧河登陸,然後大軍直撲薊城,正好和趙雲一東一西成夾擊之勢。

由於楊奉走的是水路,速度比公孫瓚的大部隊快了十日,更是繞開了公孫瓚設在樂浪郡南部的江陵、春川、開城的防線,這倒是公孫瓚萬萬沒有想到的。若是公孫瓚的八萬大軍能夠全部感到薊縣,薊縣便有十三萬守軍,楊奉要想攻下公孫瓚經營多年的薊縣卻非易事,即便能夠攻下也必然是損失慘重,而且更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

在回到薊縣的第四日,公孫瓚突然發現,薊縣已經被楊奉和趙雲的大軍團團圍困了起來,楊奉和趙雲的大軍足足有二十萬之衆,是薊城守軍的四倍。

水路,楊奉一定是走水路而來,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呢,公孫瓚心中懊惱不已。其實,就算是公孫瓚能夠料到楊奉要走水路也沒什麼好辦法,畢竟公孫瓚這次南下辰國並沒有用水軍,而且幽州的水軍力量相對青州來說要薄弱太多。

楊奉大軍的出現給了趙雲一個攻城的信號,趙雲開始率領大軍猛烈攻城,楊奉也分兵十萬交給甘寧帶領,前去攻打薊城的北門,自己則攻打薊城的東門。

三面受敵,公孫瓚的五萬大軍顯得有點兵力不足了,西門分兵兩萬,北門分兵一萬五千人,東門分兵一萬五千人。

只是經過一天的攻防戰,北門便宣告失守,甘寧率軍殺入薊城,公孫瓚見大勢已去,回到家中,將自己的妻妾兒女盡數殺死,然後引火□□。

楊奉進城之後,將薊城四面封鎖,只能進不能出,同時張榜安民,安撫人心。

然後,楊奉命令甘寧、許褚、黃敘率軍十萬,在公孫樂大軍的必經之地遼西郡的遷安縣設伏,專等公孫樂的到來。

此時,公孫樂正率領那八萬大軍緩緩前行,此次行軍每夜都有卑彌呼女王這樣的美人相伴,公孫樂再無往時行軍苦的感覺,反倒是覺得走得太快,才半個月的功夫便已經走到了遼西郡的臨渝,渾然不知道危險正在前面。

這時候,最痛苦的人莫過於是卑彌呼女王了,當初爲了使公孫瓚起兵攻打辰國,不惜將自己的清白之軀獻給老色鬼公孫樂,任其玩弄。滿以爲雖然自己受到了公孫樂的糟蹋,卻能夠換來邪馬臺國復國的希望,但是誰又料到公孫瓚後院失火,所有的一切全部化成了泡影。

在進入遷安邊界不久,身經百戰的卑彌呼女王忽然感到四周充滿了無邊的殺氣,“不好,中計了”,卑彌呼女王急聲大呼,但是幽州軍只是茫然地看着在公孫樂的滋潤下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充滿女人味的卑彌呼女王,不知道她在喊什麼。

卑彌呼女王馬上醒悟過來,自己的話他們都聽不懂,於是便急忙將精通漢語的那名翻譯喊過來,就在那名翻譯剛剛到達卑彌呼女王身旁的時候,突然,四周鼓聲大振,隨之便是無邊的喊殺聲,更有三路兵馬從四周向中間的幽州軍殺過來。

公孫樂平素只懂享受玩樂,何曾帶過兵,打過仗,見了這種情形,早就嚇傻了,不知道該怎樣去指揮,幽州軍登時大亂。卑彌呼女王雖然久經沙場,知道應該怎樣應對目前的不利局面,但是卻不懂漢語,時間上也不允許每一句都由那名親隨進行翻譯。

這場戰鬥簡直就是一面倒的大屠殺,失去指揮的幽州軍戰鬥力極大的下降,自相踐踏而死者多不勝數,更多的人選擇了跪地投降。公孫樂也在亂軍中被殺,究竟是被楊奉的兵士殺死還是死於幽州軍之手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卑彌呼女王的那一千親衛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是在甘寧、許褚、黃敘三人的夾攻之下,一一倒下。卑彌呼女王的武藝也算是不錯的了,比韓鳳可能還要高上一點,但是她卻遇到了手持橫江鐵鎖的甘寧。

聽着身旁的親衛不斷傳來的臨死前的悽慘聲,卑彌呼女王心神大亂,在甘寧的橫江鐵鎖之下只是走了三十個回合便遭生擒。

看着自己的最後一名親衛死在了黃敘的刀下,這一刻,卑彌呼女王纔算是真正的心灰意冷,完了,所有的一切都完了,邪馬臺國的男人全都都死光了,只剩下自己和那十多萬被楊奉運往冀州的邪馬臺國的女人了,即便是重新佔據了邪馬臺國,又怎能進行後代的繁衍。

在甘寧成功伏擊了公孫樂的大軍的時候,楊奉又接到了徐州失守的消息。徐州的失守實在是大大出乎於楊奉的意料之外,以郝昭之能怎能這麼快便將徐州給丟了呢,難道是自己弄錯了,郝昭並不是歷史上記載的那樣文武全才不成。

將幽州的後事交給了甘寧、華雄、徐庶和金順啓四人,楊奉則同典韋、許褚、黃敘率領六萬大軍趕回冀州。

就在楊奉剛剛進入信都的時候,便接到了一封曹操的來信,楊奉展開一看,不覺怒火三丈,原來這封信是曹操希望同楊奉結盟的信。但是,這封信的結尾處有曹操的一個條件使得楊奉有一點心動,那就是若是楊曹聯盟成功,曹操便馬上將太史慈將軍送還。

雖然楊奉也想收回袞徐兩州,但是經歷了這次的邪馬臺國之戰、辰國之戰、和吞併幽州之戰,加上又失去了袞徐兩州,實力大損,不說錢糧耗損無數,就說將士們也是疲憊不堪,實在經不起又一次大戰了。曹操又是蓄謀已久,既然不惜得罪天下實力最大的諸侯,必然還有防範之策,何況曹操手下也是能人無數,袞徐兩州非短時間內所能收回來的。

現在公孫瓚已經滅亡,楊奉再無身後的顧慮,如果再和曹操進行結盟,楊奉便可放手對付幷州丁行,然後便是袁紹,最後再同曹操進行決戰。更何況,曹操手中還有楊奉太史慈的性命呢。

思索良久,楊奉給曹操回了一封信,同意與曹操結盟,互不侵犯,不過條件是放回太史慈將軍以及被俘的士兵。曹操之所以要放回太史慈,自然是聽到黃忠死後楊奉的所作所爲,不敢殺了太史慈而與楊奉結怨太深,至於那些被俘的士兵,是太史慈兵敗之後不忍讓他們全都血戰至死,勒令他們放下武器就縛的,並非是真心歸降,留之說不定也是後患,於是曹操便做了順水人情,將這一萬被俘士兵也退還給了楊奉。

且說,在楊奉率軍撤回冀州之後,甘寧命令華雄留在薊城整頓新降的幽州降兵,自己和徐庶、金順啓率領八萬辰國大軍和三萬幽州降兵,依然從水路到帶方郡登陸,進攻公孫範防線中的開城,同時命令守在漢城的徐盛率軍四萬向北進攻開城,兩路夾擊。

公孫範並不在開城之內,守衛開城的只是公孫範手下的一名副將趙姓,在甘寧和徐盛兩路大軍的夾攻之下,僅僅五天,開城便告失守,駐守開城的趙副將戰死,三萬大軍戰死兩萬,投降一萬。

接着,甘寧命令徐盛率軍五萬向南進攻公孫續的三萬大軍,自己則繼續和徐庶、金順啓率軍向東攻打公孫範防守的春川城,這裡有公孫範的七萬大軍。本來是隻有四萬,另外三萬駐守在江陵,但是公孫範感覺到兵力分散便會被甘寧一一擊破,就像開城一樣,於是命令駐守江陵的副將何巖捨棄江陵,來到春川。

出乎公孫範的意料以外,甘寧並沒有像在開城的時候那樣進行猛攻,而是圍困了春川城的北門和西門,並不進行攻城。甘寧自然有甘寧的想法,現在辰國的軍隊基本上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若是強行攻城也能將春川城攻下,但是卻會損失慘重。

甘寧是在等候徐盛勝利的消息,然後也是大攻四門,一戰而定。

徐盛果然不負甘寧的重託,與公孫續的軍隊在辰國的京師紇貝附近展開了一場大戰,全殲公孫續的三萬大軍。其實以公孫續的本領來說,本不該敗得如此之快,只是因爲公孫續早已得知公孫瓚回軍薊城的消息,由於是孤軍深入,身後沒有了強援,公孫續只得趕緊回軍。

在回軍的路上,公孫續更聽說了薊城被攻破的消息,公孫瓚生死不知,這使得公孫續心智大亂,提防力降低,才輕易中了徐盛的埋伏。否則,即便徐盛能夠打敗公孫續,至少也不會這麼輕鬆,更不會只是五千人的代價。

徐盛斬殺了公孫續之後,率軍北上,配合甘寧將春川城團團圍困。

在徐庶的建議下,甘寧並沒有選擇攻城的策略,而是使用了攻心戰術,大肆宣揚薊城攻破,公孫瓚、公孫樂戰死的消息。

果然,這一招十分靈驗,駐守春川的幽州軍聽到這個消息,軍心大亂,兵無戰心,更有士兵晚上偷偷溜出城外投靠了甘寧。

公孫範見大勢已去,若是在這樣下去,恐怕這仗就不用打了。無奈之下,公孫範在三天後的一個夜晚,率領大軍出東門突圍。甘寧和徐盛的大軍主要集中在西門、北門和南門,東門的防守力量最爲薄弱。

但是,公孫範算錯了,這是徐庶故意留的一個缺口,公孫範雖然成功的突圍出了東門,卻在城外五里的地方遭到了甘寧和徐盛十數萬大軍的埋伏,公孫範兵敗被殺,所部七萬大軍有五萬投降了甘寧。

至此,整個幽州的戰事徹底結束,楊奉在付出了袞州、徐州兩州丟失的代價之下,滅了公孫瓚,佔據了身後的幽州,同時也大大損耗了辰國的國力。經過了長達近一年的戰爭,辰國的人口由原來的三百萬銳減到一百萬,帶甲軍士只有五萬人。

不久後,楊奉又一次將魔爪伸向了辰國,讓大量的漢人進入辰國,鼓勵兩國通婚,對辰國進行同化。經過二十年之後,在辰國已經分不清誰是漢人誰是辰國人了,辰國徹底不存在了,成爲了楊奉建立的大晉王朝的一部分,在治帝歸天之後,劉姓王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之後,楊奉便將樂浪郡、帶方郡和以前的辰國合成了一個州,起名叫辰州,這便是後話了。

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1)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困黎城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序章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2)序章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
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1)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困黎城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序章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2)序章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