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司馬懿入東吳

或是說一般的江上盜賊,司馬懿並不害怕,有着將軍孫禮在身邊,自保應該問題不大了,可是當那“賊”船剛剛靠近,就突然衝出了上百的壯年漢子,他就知道事情怕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船上來了上百的敵人,孫禮未敢拔劍,只是謹慎的將司馬懿拉在了身後,其它跟隨的親兵也是小心的退後着,呈了一個扇形保護了自己了主子,剛剛做好這些,對面船上又來了一名身材拔拔的俊秀男子,此人一出現在這裡,尤其是在看到了被衆人保護的司馬懿之後,即是一臉驚喜的笑道:“可是仲達兄嗎?”

突然間被人認了出來,可偏偏的自己並不認識對方,這一會司馬懿是一臉迷茫之色,本不想承認的身份的他,眼見現在這個陣勢,知道遮掩無異,這便道:“不錯,只是不知兄之高姓。”

眼見司馬懿承認了,此人哈哈大笑道:“果然就是仲達兄,吾乃周公瑾呀。”

“周公瑾?”名號一出,司馬懿當即是恍然大悟,但隨即也是心底冰寒,怎麼這裡會有東吳之人呢?難道說是船伕們將船開錯了地方不成?

只是現在縱有千般的問題,司馬懿也不會當衆問出,而是抱拳有禮的回道:“原來是公瑾兄,懿這廂有禮了,只是兄之一詞實不敢當。”

“哈哈,仲達兄實在太過客氣了,即是這樣,以後叫你仲達即是。來,即然相見,就是緣份,這樣快隨我來,來吾船中見過大公子。”周公瑾,也就是周瑜哈哈大笑着突然上前就來牽司馬懿之手。論及年紀,周瑜是要虛長司馬懿四歲的,對方這樣說倒也是正常。

孫禮眼見如此,尤其是見到周瑜竟然將大手伸來,是當即要拔劍上前,不過倒是被一旁的司馬懿給阻攔了。

現在的形勢是敵衆他寡,如果真動了刀槍,在江上便是跑都無地而去,即是如此,何必自找不痛快呢?而且他聽出來了,周瑜說要見過大公子,那就說明孫策也在船上,只有此人才能配上這大公子之稱。

按下了要動武的孫禮,司馬懿一臉的笑容而道:“還勞煩公瑾兄引見。”

“哈哈,應該的,請。”眼見司馬懿如此的識趣,周瑜的眼中不由又多了一絲讚賞之意,爾後身子便是一轉,伸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只有司馬懿一人跟在了周瑜的身後向着另一船上走去,至於孫禮等人,確是都被控制在了船中,這其實也是周瑜有意如此,他就是要藉此告訴司馬懿,你不要做無用的掙扎了,不然的話,這些人的小命就沒有了。

兩船早就被船工連接在了一起,周瑜兩人很容易的就跨船而過,這一來到別一艘船上的時候,司馬懿即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相比之下,無論是空間,還是船中的擺設,自己那一艘小般都顯得太過寒酸了一些。

“大公子,看我找到了誰?哈哈哈。”人未至,周瑜的笑聲即先傳了過來,而後就見那正對的房間中門簾一開,由中走出了一位俊逸之青年。此人正是東吳大公子孫策是矣。

孫策聽到了周瑜的笑聲之後出了房門,這就一眼看到了正走來的司馬懿,當即先是雙目一凝,接着就完全展開而道:“可是司馬仲達嗎?”

“正是。”司馬懿答應了一聲之後,這就身子一彎,很是恭敬的說道:“懿見過大公子殿下。”

“哈哈,仲達不必客氣,哈哈哈。”孫策只是一伸手,就制止住了司馬懿的彎拜,而此刻由他的手臂之中傳來了巨大的力量,引得司馬懿這一刻是不起身也不行。

孫策,字伯符,乃是東吳王孫堅的長子,同時他本人亦有着江東小霸王之稱,而從這個稱號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本身自是一員猛將無疑了。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江東之地,論及個人武勇而言,孫策說是第二,倒還真沒有人敢說是第一了。

感受到孫策手臂中傳來巨大的力量,引得司馬懿不由就是渾身一震,只是區區一個動作而己,就讓他聯想到了很多的事情。

孫策很年輕,到現在也不過就是三十多歲的年紀而己。

孫策地位崇高,不出意外的話,他是很可能會繼承父王孫堅的王位,成爲一方諸侯自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孫策很武勇,且身邊又有周瑜這般的智者相輔,顯爾易見,做出一番大事來也並不困難。

就似是現在這帶滿着力量的手臂伸出一般,就是在告訴他司馬懿,此人現在是強勢之極,且一身都充滿着力量。

司馬懿是何等人,那絕對是人精中的人精,遇到事情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分析出數種合適做法之人。而以他的習慣來看,江中遇到了孫策,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從對方見到自己就可以馬上叫出身份而言,想必正是應該在這裡等待自己纔是的吧。

要說司馬懿的確是很聰明,他猜測的也是完全的正確,孫策與周瑜出現在這裡還真就不是巧合,他們就是在這裡等候着兵敗的魏軍,只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竟然能夠這般順利的就碰到了司馬懿,且他身邊還沒有什麼軍隊保護,這真是有些意外之喜了。

自從天朝開始出兵針對青州之後,周瑜就判定曹丕帶領的五十萬大軍堅持不了多久。尤其是在聽到他們還斬殺了四軍團的副軍團長高幹之後,他就做出了曹丕必敗的判斷。

只是這樣的判斷,雖然由周瑜的口中說出,可在東吳之地,相信之人確是寥寥無幾,尤其像是張昭等一些老臣,他們認爲,曹丕本身實力不俗,又有司馬懿這般的智者相輔,在說青州還是魏國之境,敗或可能,被滅確是很難。

周瑜的意見與衆人不合,他自是有些不喜。好在大公子,也就是他的好朋友孫策十分相信他,朝會之後即單獨召見詳細的問了一些具體的想法。

周瑜指出,面對天朝大軍的怒火,曹丕必敗只是時間的問題,甚至弄不好還會丟了性命,而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怎麼樣利用此事來找尋自己的人才,來擴大自己的實力。

這些年來,漢室漸微在到滅亡、諸侯並起在到漸至統一,東吳也是經歷了不少的變革,大小戰役也經歷了一些的他們終於漸漸的壯大了起來。尤其是張超建立的天朝日益強大之後,東吳反倒藉機開始強大起來。

東吳的強大,是建立在沒有大戰的基礎之上。一來他們地盤與天朝並不相通,這就減少了很多的麻煩;二來,孫尚香成爲了張超的夫人,這就使得兩家有了聯姻之誼,如此形勢下,別人都在打仗,他們倒是有了可以休養生息的時間。

對這一切,東吳的一些老臣還是十分滿意的,甚至很多人認爲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最好就是可以劃江而治,他們可以向天朝稱臣,但是東吳必須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機構。

這隻能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周瑜聽了這些談論之後自然是不以爲伍,在他看來,天朝不向他們動手,並非是因爲不會動手,而是時機未到而己,但凡雙方的地盤相鄰之後,以張超的性格,他是定然會統一的,且還是那種實質上的統一,並且那種允許王中之國的情況出現。

雖然知道了這些,可週瑜一人確是有些力不從心,論起資格來他還是太顯年輕了些。好在孫策對他十分的看好,也是十分的支持,且做爲年輕人,他更是相信周瑜的說法,認爲東吳除非主動解散,而想要保全自己的政權和地位,那終會是有一戰的。

孫策相信了周瑜,兩人商謀之後這就開始積蓄力量,其中引進人才自然就是關鍵了。古語云,兵不在多而在於精,講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性。

想要吸納人才,司馬懿就入了周瑜的眼簾之中,這就有了海上等候之事。

周瑜認定,就算是曹丕敗了,以司馬懿的能力,也是有辦法逃出來的,現在看來,果真就是如此。

司馬懿被孫策給攔下了,並被請到了船中,爾後當其面,就顯露出了招攬之意。

“仲達,天朝勢強,魏軍兵危,那裡並非是可以有建術之地,倒是東吳,憑藉着長江之險要,乃是大有作爲之地呀,若是仲達願意,策願拜你爲軍師,以後共享富貴。”孫策一幅極爲誠肯的表情向司馬懿說着。

開誠佈公,這也是周瑜給孫策提出的建議,像是司馬懿這樣的人,就似是猴精一般,想要獲取他的信任很不容易,與這樣的打交道想要耍花花腸子更是不妥之舉,那倒不如直提招納之意,想來憑現在的處境,對方也不敢拒絕的,而一切留在日後用時間來證明誠心好了。

如此就有了孫策之言,上來還許了軍師之重職,這也引得司馬懿就是一愣。

當然,這一愣有一半是裝的。只是聰明的司馬懿深知,此刻似乎也沒有了他可以拒絕的機會,因爲不同意或許就是死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 魏軍免戰牌第五百五十五章 樸大方被俘第八百一十四章 阿拉軍團第八百九十二章 迷惑馬謖第八百五十九章 海匪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五百九十二章 盡是精銳的天朝大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典韋的小聰明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二百六十四章 舉驚崔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誠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六百五十八章 張遼助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丟金城第九百七十二章 斬王平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四百九十八章 特種軍在顯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收網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葛亮無奈之舉第七百五十九章 徐庶出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歸順非臣服第二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出招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大一階壓死人第六十四章 趙雲黃忠VS呂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文丑亂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呂範造訪第八百一十二章 葉塞寧回援第六百七十一章 蔡陽勸鄧艾第三百一十二章 壺關之勢第七百零六章 楊修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于飛龍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我就是張超第二百零三章 爲他人而活第五百四十六章 張強的危機第五十八章 蔡邕之憂第五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一十四章 錢莊貼票第九百四十三章 再現陷陣營第八百三十八章 張興戰孫權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覽攻城第二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VS彼得第二十章 火鍋待客第五百零四章 追擊諸葛亮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婚第四百九十章 軍團各顯威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六百一十章 特種兵顯威第七百六十八章 典韋當先鋒第四十四章 香津第六百三十六章 司馬懿的疑惑第三十四章 才女蔡文姬第四百八十五章 斬殺王方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麗的真危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說服文丑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麗的真危機第四十三章 以人換命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超掛帥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喬入晉陽第三百一十五章 張超終到第六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六章 圍殺關羽第八十九章 打的熱鬧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諸侯二次來襲第六百零四章 測量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司馬懿要逃第一百九十六章 激怒百姓者的下場第七百八十七章 海泡蘭城的變化第四百八十二章 將軍們顯威第四百二十六章 說服文丑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四百五十九章 張超的實力第八百三十六章 孫權的小九九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火燒山第三百零九章 三誘關羽(下)第九百零三章 計斬來使第四十章 東萊太史慈(下)第七百章 圍誘曹操第五百零六章 斬殺張繡第九百五十章 惱火的慕楓第二百一十五章 進軍幽州第九百三十三章 神勇將之凡韋第四百七十九章 誓殺張繡第八百四十七章 遊說孫權第九百五十四章 半夜突圍第五百六十一章 米特爾的迷茫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河北甄宓俏第三百五十章 一團迷霧第五百九十二章 盡是精銳的天朝大軍第三十五章 魯肅魯子敬第五百三十九章 斬王雙第三百五十一章 宋憲叛逃第六百八十四章 丁奉的收穫
第六百五十九章 魏軍免戰牌第五百五十五章 樸大方被俘第八百一十四章 阿拉軍團第八百九十二章 迷惑馬謖第八百五十九章 海匪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五百九十二章 盡是精銳的天朝大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典韋的小聰明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二百六十四章 舉驚崔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誠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六百五十八章 張遼助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丟金城第九百七十二章 斬王平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四百九十八章 特種軍在顯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收網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葛亮無奈之舉第七百五十九章 徐庶出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歸順非臣服第二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出招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大一階壓死人第六十四章 趙雲黃忠VS呂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文丑亂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呂範造訪第八百一十二章 葉塞寧回援第六百七十一章 蔡陽勸鄧艾第三百一十二章 壺關之勢第七百零六章 楊修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于飛龍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我就是張超第二百零三章 爲他人而活第五百四十六章 張強的危機第五十八章 蔡邕之憂第五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一十四章 錢莊貼票第九百四十三章 再現陷陣營第八百三十八章 張興戰孫權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覽攻城第二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VS彼得第二十章 火鍋待客第五百零四章 追擊諸葛亮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婚第四百九十章 軍團各顯威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六百一十章 特種兵顯威第七百六十八章 典韋當先鋒第四十四章 香津第六百三十六章 司馬懿的疑惑第三十四章 才女蔡文姬第四百八十五章 斬殺王方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麗的真危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說服文丑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麗的真危機第四十三章 以人換命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超掛帥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喬入晉陽第三百一十五章 張超終到第六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六章 圍殺關羽第八十九章 打的熱鬧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諸侯二次來襲第六百零四章 測量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司馬懿要逃第一百九十六章 激怒百姓者的下場第七百八十七章 海泡蘭城的變化第四百八十二章 將軍們顯威第四百二十六章 說服文丑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四百五十九章 張超的實力第八百三十六章 孫權的小九九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火燒山第三百零九章 三誘關羽(下)第九百零三章 計斬來使第四十章 東萊太史慈(下)第七百章 圍誘曹操第五百零六章 斬殺張繡第九百五十章 惱火的慕楓第二百一十五章 進軍幽州第九百三十三章 神勇將之凡韋第四百七十九章 誓殺張繡第八百四十七章 遊說孫權第九百五十四章 半夜突圍第五百六十一章 米特爾的迷茫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河北甄宓俏第三百五十章 一團迷霧第五百九十二章 盡是精銳的天朝大軍第三十五章 魯肅魯子敬第五百三十九章 斬王雙第三百五十一章 宋憲叛逃第六百八十四章 丁奉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