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羅斯國形勢

根據以上的條件,能符合要求的軍團就太少了一些。比如說先鋒軍團,那就是太能打了,自然是不行的;龍虎軍團,太過了解這裡的情況了,也不符合要求;一軍團太強勢同樣不可以;二軍團的黃忠軍團長,軟弱有餘,剛性不足,很難將天朝的威嚴顯示出來,也並不是太過符合。選來選去,只有典韋的性格最爲合適。

給人感覺十分魯莽的典韋,軟弱自然與他無關了,打仗的水平在各軍團中處於中等偏上,不是最強,但絕對也不是最弱,說到強勢,魯莽之下的強勢又有幾人會在意呢?所以這纔是張超選擇六軍團做爲首發軍團出擊的原因所在。

郭嘉等人自然也看透了這一點,這纔對於張超點將典韋給予了支持。李儒也同樣看出了這一點,這纔要求典韋軍團長,以前怎麼做事的,以後就怎麼做事。因爲張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的人性,才點將於六軍團的,倘若是典韋因此而有所改變,那倒反非是皇上所期了。

典韋並看不透這些,但有一點他是聰明的,那就是軍師怎麼說他怎麼去做就是了。大家同爲六軍團的一份子,軍師總不會害自己就是,即是如此,何必去考慮那麼多的事情呢?

在典韋的準備之下,一天之後,六軍團五十萬大軍即做好了開拔的準備。或是說他們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想法,這一天大多數都是檢查裝備和糧草而己。

時辰一到,典韋就帶着張超所給的軍令帶軍出發了,出了丸都城向着己被天朝所佔的原夫餘國境內而去。

僅僅是十天之後,五十萬大軍過了夫餘境,來到了羅斯的邊境第一大城——海泡蘭。

海泡蘭做爲羅斯與天朝的邊界城市,曾經經歷過戰爭,也曾被張超佔領過。

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經歷,後期的亞雄夫強大帝又拔了重金進行重新的修飾,如今的城池較之以前更爲高大與雄偉。

在典韋帶着六軍團遠遠看到了海泡蘭城池的雄偉時,不由就是感嘆而發,這城池之高,之堅若是想要直接攻擊的話,除了用黑衣大炮外,怕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僅是從這一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羅斯國對於天朝還是有着防備之心的,不然也無需將邊界城市修繕的如此堅固了。

只是原本可以阻攔着天朝大軍進入的堅固邊城,這一刻確早己在是城門大門,不僅如此,還有身穿草綠軍服的羅斯大軍在城門擺陣迎接,在人羣之中,正是站有着二皇子伊萬的信任大臣烏特金。

從烏特金按着軍師費拉基米爾的要求向天朝請援至今,己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除去了路上的時間,距離他向天朝送出求援信到今天也快一月了,終於等到了天朝援軍,且一出現就是足足五十萬,這使得他十分的滿意。

對於向天朝求援,在二皇子伊萬的陣營之中並不是只有一個聲音的,至少就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是引虎驅狼之計,畢竟天朝大軍的戰力他們可是早就領教過了,絲毫並不比羅斯的軍隊差。倘若真有一天,藉助他們打贏了大皇子阿納託利,可是人家確又不想走了,那要如何?難道要與天朝開戰嗎?

對此,費拉基米爾的回答確是十分的簡單,那就是天朝雖強,但處處豎敵,到現在連自己國內還沒有完全的統一呢,又惹上了西域各國,這樣好戰的民族與國家不會是羅斯的對手。

也就是說,費拉基米爾並沒有將天朝真正的放在眼中,這除了羅斯國地處嚴寒地帶,一年中有近半年的寒冷天氣,一般軍隊受不了之外,還有的就是真若是天朝大軍有不撤回的那一天,他就將會與那些敵對於張超的勢力聯合,在將他們趕出去。

如果說,不是阿納託利大皇子與哈薩克和烏克蘭聯手的話,費拉基米爾也無需在請援軍了。正是因爲對方有了外援,對自己構成了威脅,他纔不得請天朝援手。

僅從這一點上來看,費拉基米爾就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當了這麼多年的國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讓他早就忘記了失敗兩字怎麼寫。或許在他心底看來,天朝大軍不過就是一個可呼來喚去的使喚丫頭而己。唯一不同的就是他請對方走的時候,需要付出一點金錢和利益上的代價罷了。

正是費拉基米爾沒有將處處豎敵的天朝當回事,他也不相信,一個剛成立不到十年的國家敢與強大的羅斯爲敵,這纔出言請援。但他不知道的是,這將是他一生中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情。即然天朝來了,又豈能那麼容易就離開呢,不得到足夠的好處,甚至是不達到張超擴大天朝地域的目的,怕是根本就不會走了吧。

烏特金自然不會知道費拉基米爾的這些想法,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天朝援軍引進來,讓他們對抗阿納託利大皇子的軍隊,他們好漁翁得利就是。

眼在眼看着天朝大軍以至,甚至一來就是五十萬人,自然是高興不己,早早就開始殺豬宰羊,做出了熱烈歡迎的架式來。

羅斯國熱情的接待,典韋自然不會客氣,在看着大軍依次進入到烏特金早就準備好的軍帳之後,這就隨着羅斯國將軍們一起去吃酒。

要說羅斯國的好酒,這是舉世聞名的事情,或許是因爲總是生活在嚴寒地帶吧,喝酒可以取暖,使得這裡的人天生好酒,且酒量都是不錯。

相對而言,天朝士兵的酒量就沒有那麼好了,但也有些人對酒是喜好的。就比如說郭嘉,雖然看起來文弱,但實際上確是好酒之人,這一世若非是張超盡力扼制,外加有神醫華佗一旁醫治的話,怕早就活不到今天了。

相較而言,連文士都如此好酒,像是典韋這樣的猛將,更是喜好異常,只是因爲張超早有軍令,軍隊在行軍打仗時,不允許飲酒,若不然的話,怕是他現在隨身帶的就不是水壺,而是酒壺了。

現在,羅斯國熱情招待,還拿出了好酒,典韋自然不會客氣,這可是等於奉旨飲酒呀,當下他就不客氣的座了下來。

負責陪同典韋的是羅斯國將軍馬特維,翻譯成漢文的意思就是禮物,他把典韋的到來比喻成上天賜給羅斯國和平的最好禮物。因爲有着這樣的心理,兩人可謂是一見如顧,當即就是無話不談,酒杯相撞,痛飲起來。

相較於武將間關係的熱情,一旁的烏特金與六軍團軍師李儒的關係也在迅速升溫着。

烏特金用漢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鴨子,他倒是沒有對不起這個稱呼,座下之後就是喋喋不休,一個勁說的沒完。

李儒是多聽少說,瞭解着這裡的局勢。只是嘴上倒也沒有閒着,但凡有人舉杯相敬,他也會一飲而盡。做爲從西涼出來的智者,他的酒量也非常人可比。

一起喝酒下來,大家的關係似乎都拉近了許多。烏特金更是趁着大家有了微醉之時,主動說起了出兵連克斯城的事情。

由海泡蘭進入羅斯國的國都大羅斯城,一共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由東北進入,經阿丹爾城和帕漢城入大羅斯,一條是面向西北,經連克斯,拜特基和桑加爾貝進入到大羅斯城。

這兩條路,分別由大皇子與二皇子把持着。其中大皇子阿納託利所佔據的就是西北這一條路。經烏特金的提議,大軍要直向連克斯而去,這就等於與大皇子公開的戰鬥,等於是雙方成爲了敵人。

顯然,烏特金就是想用這樣的方式,讓天朝做出選擇,那你就是你們即然是二皇子請來的援軍,當然就等於是大皇子的敵人了。

對於烏特金的想法,李儒早就有所準備。事實上,按照皇帝張超的意思,不管是大皇子還是二皇子,都將是他們天朝的敵人。就算是沒有發生羅斯內亂之事,天朝大軍進入這裡也是早晚之事。

內亂不過就等於是給了天朝大軍一個合適的藉口進入而己。即是這般,與大皇子翻臉本就是計劃之內的事情,何來懼哉?

所以,在烏特金說完計劃之後,李儒就表示了支持,並同意倘若他們願意打頭陣,率先的向着連克斯城進軍。

對於李儒的表態,烏特金自然是大喜不己。當即就表達了對天朝大軍的欽佩之意,更是承諾,一旦天朝大軍要動手,他們的糧草和軍械都將由二皇子解決,並且還願意送羅斯國勇士頭銜給戰爭中出現出色的天朝軍人。

所謂的勇士頭銜,不管是李儒還是典韋自然都不在意,一個就要滅亡的國家,所謂的榮譽自然也是最不值錢的。但兩人爲了大計,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熱情和期望來。

第九十六章 徐榮投牛輔俘第六百五十三章 張超入中原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大將軍兼併州牧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九百零二章 兵發西域第八十四章 長記性第一百二十二章 晉陽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圍堵法正第五百六十三章 于飛龍的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四百九十四章 魏延敗逃第六百九十章 孫策兵敗被圍第四百八十二章 將軍們顯威第四百三十五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黑衣大炮第九百五十一章 攤牌第九百章 小宛國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戰局突變第六百六十三章 曹操被圍第四百一十三章 說服荀諶第四百四十五章 說服董卓第五百六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九百五十九章 萬軍中取首級第四百零四章 太史慈離營第九百七十三章 曹昂末路第九百六十六章 四軍團之亂第九百二十六章 輕騎兵橫掃千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司馬懿在獻計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袁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張智見魏延第六百四十八章 發現曹丕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第六百五十章 司馬懿入東吳第六十六章 質對李儒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戰白龍堆第七百一十八章 侮辱的就是你第五百四十九章 羅斯國的挑釁第二百二十三章 二次劫營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吳欲起兵第九百二十四章 三猛公子的重任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危險第三百四十二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三十章 分散突圍第六百六十三章 曹操被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苦戰待援第八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下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張合身先士卒第六百九十三章 貪婪的劉皇叔第四百四十二章 兵犯西涼第五百二十七章 董卓逃亡第四百五十一章 急於立功的魏將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匡發兵第二十六章 財寶到手第九百六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一十章 破羌城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慘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二百三十三章 斬殺軻比能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的張郎第六百六十九章 淩統衝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報仇血恥第五十四章 再添虎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五百八十章 龐德顯威第二百二十一章 擒下鬱築鞬第九百三十八章 再派援軍第七十二章 貂嬋着急第六百零四章 測量人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顏良與文丑第七百五十七章 威脅與利誘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五百六十九章 馬超的不滿第六百二十二章 曹操暈倒第八百九十二章 迷惑馬謖第八十二章 借力揚名第五百九十五章 路縣之圍第九百四十八章 聰明的波得第四百四十九章 馬鬥關第九百五十五章 龍營的手段第四百零九章 賈詡的準備第一章 重立於世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七百四十二章 橫掃一切第六百四十二章 韓猛自殺第八百零四章 撤與不撤第五百零四章 追擊諸葛亮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吳欲起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情況第六百四十三章 甘寧奪兵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圍殺張勳第八百八十九章 糜氏惑亂
第九十六章 徐榮投牛輔俘第六百五十三章 張超入中原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大將軍兼併州牧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九百零二章 兵發西域第八十四章 長記性第一百二十二章 晉陽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圍堵法正第五百六十三章 于飛龍的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四百九十四章 魏延敗逃第六百九十章 孫策兵敗被圍第四百八十二章 將軍們顯威第四百三十五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黑衣大炮第九百五十一章 攤牌第九百章 小宛國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戰局突變第六百六十三章 曹操被圍第四百一十三章 說服荀諶第四百四十五章 說服董卓第五百六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九百五十九章 萬軍中取首級第四百零四章 太史慈離營第九百七十三章 曹昂末路第九百六十六章 四軍團之亂第九百二十六章 輕騎兵橫掃千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司馬懿在獻計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袁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張智見魏延第六百四十八章 發現曹丕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第六百五十章 司馬懿入東吳第六十六章 質對李儒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戰白龍堆第七百一十八章 侮辱的就是你第五百四十九章 羅斯國的挑釁第二百二十三章 二次劫營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吳欲起兵第九百二十四章 三猛公子的重任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危險第三百四十二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三十章 分散突圍第六百六十三章 曹操被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苦戰待援第八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下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張合身先士卒第六百九十三章 貪婪的劉皇叔第四百四十二章 兵犯西涼第五百二十七章 董卓逃亡第四百五十一章 急於立功的魏將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匡發兵第二十六章 財寶到手第九百六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一十章 破羌城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慘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二百三十三章 斬殺軻比能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的張郎第六百六十九章 淩統衝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報仇血恥第五十四章 再添虎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董卓之策第五百八十章 龐德顯威第二百二十一章 擒下鬱築鞬第九百三十八章 再派援軍第七十二章 貂嬋着急第六百零四章 測量人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顏良與文丑第七百五十七章 威脅與利誘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五百六十九章 馬超的不滿第六百二十二章 曹操暈倒第八百九十二章 迷惑馬謖第八十二章 借力揚名第五百九十五章 路縣之圍第九百四十八章 聰明的波得第四百四十九章 馬鬥關第九百五十五章 龍營的手段第四百零九章 賈詡的準備第一章 重立於世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七百四十二章 橫掃一切第六百四十二章 韓猛自殺第八百零四章 撤與不撤第五百零四章 追擊諸葛亮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吳欲起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火釋放(加更章節)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情況第六百四十三章 甘寧奪兵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圍殺張勳第八百八十九章 糜氏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