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解讀

皇帝親書在五天後送到了那幾個儒生手中,再次引起轟動,那幾個儒生其實這些日子也是忐忑不安,承受着來自師長和同學們的壓力。皇帝是什麼人,他隨便一句話就能攻滅一國,宰了他們幾個還不是跟捻死只螞蟻似的。再者即便皇帝開恩饒過他們,但不敬之罪是難免的,自己寒窗十載毀於一旦,此後前程全無。

現在皇帝親自回書駁斥他們的觀點,寫明瞭自己的理解,且十分中肯的請他們繼續一同探討爭論。先不說皇帝說得是否有理,只是這種胸懷就立刻征服了廣大儒生們的心,想想皇帝可是日理萬機的忙人,而像他們這種儒生大宋是成千上萬,可其不但親自批閱了他們的上書,還親手回書,足見禮賢下士,乃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而皇帝的回書也迅速在士林傳開,若是說其文采真得不敢讓人恭維,通篇的大白話,但是也有好處,即便識得些字的人也一讀便懂,更讓人驚異的是皇帝還採用了各種符號來斷句,使整篇文章讀起來更爲方便和通順,不用在逐字逐句的判斷,一不小心便會錯了意,讓大家不住感嘆皇帝的聰明。

趙檉現在是皇帝了,人也尊貴啦,早年厭學的事情不但沒人在提起,氣走無數塾師的事情反而被加工成了皇帝自幼聰慧遠超常人,以致聘請的塾師自覺學問疏淺,無顏教導,自行羞愧辭館。可趙檉和諸位親信大臣都知道自己這半瓶子醋的水平,批閱奏表時也是言簡意賅,數字而已。爲了避免在廣大士子面前露怯,他可是苦思多日,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寫成篇震古爍今的論文,索性用自己最擅長的白話文完成了這篇文章。

趙檉首先駁斥了關於先賢孔子和孟子的‘不戰’之說。稱迄今爲止對於儒學的研究一直是以假設其本質上是和平的,不主張以任何理由發起戰爭,這種假設其實是不正確的。儒學對道德的高度重視事實上並沒有排除利用戰爭作爲治國工具的,反而先賢們認爲主張發動‘義戰’,也就是僅僅反對非正義戰爭,支持正義的戰爭。

而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戰爭一直就沒有停止,每當有可能的時候,歷朝歷代都會對鄰國發動以懲治和拓邊爲目的的戰爭。一直被視爲中原正統的王朝,漢朝有之,唐朝也有之,而漢之擊匈奴、唐之驅突闕都被歷代儒者視爲壯我、揚我中華之威的經典戰爭,即便到了大宋也爲收復燕雲努力了百餘年,一直也是士族之願,不能也視爲好戰。

對於‘仁’的理解,趙檉以爲仁應有‘大仁’與‘小仁’之分。爲了國家的利益和百姓免於荼毒而發動戰爭,剷除邪惡力量,即便流血千里,屠戮遍野也應視爲正義,行的是君子之仁;反之,對於侵犯我國土和利益,殺害我百姓之惡人,視而不見,只是想通過自己行仁義之事感化其,無異於養虎爲患,那是婦人之仁……

其實趙檉十分了解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軍事衝突不斷,即便以正統自居的各個中原王朝的建立過程中都與戰爭脫不了干係,而在戰爭中的行爲與其他國家並無區別,一樣殘暴和傲慢,事實上號稱以仁治國的王朝都不排斥戰爭,長期的外交政策執行中也是‘暴力優先於仁治’。在回書中趙檉爲了不刺激他們已經說得很婉轉了。

而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區別又是那樣的模糊,衆所周知所有的執政者發動戰爭時,即便是侵略戰爭,也要師出有名,找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而這個對於能熟練操縱政治的執政者並不是什麼難事,他們總能找出巧妙的方法,把敵國的行爲定義爲非正義或是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爲。

因此,有了適當的輿論導向,儒家的言論就可以用來證明防禦性行爲的正當性,也可以用來證明侵略行爲的正當性,這對於趙檉來說並不是困難的事情。就拿女真人的‘兄死弟及’來說吧,父親、哥哥死了,兄弟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將小媽、嫂子收入自己懷中。而這種行爲在中原儒學中那是**,爲道德和世俗所不容。只這就可以將女真人視爲道德淪喪的典範,發兵征討這些‘禽獸’完全合情合理,毫無難度。

趙檉十分讚賞前世一位理論家關於進攻性現實主義的假設,世界上的各國都會把生存列爲最重要的目標,雖然不是唯一目標。但在緊要關頭,生存會戰勝所有其他目標,生存的含義超出了僅僅維護一國的領土完整,儘管這一目標具有根本重要性,生存還意味着維護一國決策過程的自主權,不爲他國或他人左右。

如今趙檉東征西討的根本其實也是爲了維護大宋的生存,他知道一個國家相對於其競爭對手越強大,其生存就越不容易受到威脅。大國能達到的首要目標是地區霸權,而一旦實現地區霸權,它就有一國進一步的目的:防止其他大國控制自己的地理區域,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爲唯一的地區霸主。東、中亞地區如今具有成爲霸主潛質現在只有金國了,那麼他就必須被征服。他所做的就是排除實現這個戰略的內外所有障礙……

趙檉在回書發出後,起先還有些不安,畢竟自己的‘理論’違背了多少年來的士人們對‘不戰’的理解和認知,打破了固有的論斷,說不定就會引起一場自己以一敵萬的大論戰。想着要面對一羣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慷慨激昂、唾沫橫飛的各路大儒和士人們,就頭疼的緊,可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誰讓他當初爲了站在輿論的制高點而沒有采取斷然措施呢!

爲了迎接可能到來的辯論,趙檉還真收起了心,在行宮中閉關讀了幾天書,這讓衆人驚詫不已。但是這場論戰直到他回到東京也沒有發生,反而是那幾個儒生再次上書承認自己的莽撞和短見,曲解了先賢的思想,這讓提心吊膽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趙檉放下心來,也再無人提起‘不戰’之事。而趙檉在事件中的良好表現,讓他再次贏得了士林的尊重和擁護,輿論開始一邊倒的支持皇帝的燕京講話……

這時前往西遼的弔唁使返回向趙檉稟報了一件事,因爲耶律大石去世後,其子耶律夷列年幼,依照契丹傳統,‘遺命皇后權國’,皇后蕭塔不煙攝政。但是這個女人不簡單,不僅改元爲鹹清,還稱制,號稱感天皇后。趙檉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中原也有皇帝年幼,皇后垂簾聽政的傳統,只不過蕭塔不煙的‘步子’邁的大了些。

再說趙檉纔不管西遼由誰主政,只要他能爲大宋守住國門,抵禦西方入侵就好,且據他所知,蕭塔不煙本人也有相當的統治能力,在她治理期間,西遼社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並沒有因爲大石的去世而走了下坡路。但是他知道失去了耶律大石的西遼已經沒有了繼續征伐四方的野心,迴歸故土終成一夢。

而讓趙檉感興趣的是弔唁使帶回的另一件趣事。大金國皇帝完顏亶從回鶻商人手中得知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後,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馬上派出使者前往西遼,不過不是去弔唁,而是去勸降。要不說精神病人喜歡異想天開呢,西遼當時剛在去年大敗塞爾柱帝國蘇丹,征服了花剌子模,氣勢正盛,也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中亞霸主,絕非遼亡之際的喪家之犬了,而他卻想招降其以消減大宋的威脅。

偏偏完顏亶選擇的使臣也是個逗比,此人名叫粘割韓奴,到達西遼直轄領地,正值感天后蕭塔不煙到野外騎着馬,粘割韓奴說:“我上國使也,奉天子之命來招汝降,汝當下馬聽詔。”他以前專門是從事出使活動的,由於曾多次成功的出使回鶻國,所以被完顏亶委以勸降西遼的任務。

不過這次粘割韓奴的運氣非常差,因爲對方雖然是一位女性,卻是個非常強悍的女性。蕭塔不煙大怒,命人將他從馬上扯了了下來,命他下跪。而粘割韓奴此刻還不知死活,大罵蕭塔不煙反賊,口稱‘自己乃是天子之使,羞辱自己將引來討伐’,他也不想想金國和西遼遠隔萬里,其中還要穿越被宋佔領的高昌、漠北,討伐只說豈不是笑話。蕭塔不煙聽了咯咯一笑,便將粘割韓奴的腦袋給砍下來了。

趙檉以爲蕭塔不煙怒殺金使做的還是欠考慮,她沒有看清國際形勢,如果是自己處理此事,絕不會殺了粘割韓奴,最多揍他一頓趕走。現在殺了金使等於是向金國下了戰書,兩國徹底反目,而沒有考慮到西遼同樣面臨着宋的威脅,與金絕交便失去了一支可以牽制宋的力量。

趙檉卻是得了便宜賣乖,藉此發起了一場輿論戰,將他們兩國關係搞得徹底沒了迴旋餘地……rs

第70章 反差第75章 費思量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214章 父子鬥第133章 種豆得瓜第451章 改變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156章 隨行第365章 專制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226章 悵然若失第158章 危城第84章 給予希望第147章 新生活第41章 蔣幹盜書第320章 密謀第460章 取長春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399章 兆頭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44章 這下壞了第233章 善闡城第19章 麻雀第82章 前途未卜第32章 擇路第40章 被算計了第118章 碰撞第22章 幽怨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1章 鬱悶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142章 圍追堵截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1章 人才第142章 情分第241章 一諾千斤第293章 遏制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399章 兆頭第24章 知府請客第67章 姻緣第415章 守株待兔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96章 佈局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187章 戰涿州(一)第196章 休休休第66章 櫃坊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59章 危言聳聽第51章 不能不走第2章 忠心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57章 推進第110章 傳詔第158章 危城第50章 考慮第7章 失望第384章 碰撞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56章 毒舌第31章 豪氣沖天第59章 危言聳聽第286章 決戰第155章 各就各位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56章 吞併第358章 拖字訣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81章 截殺第497章 無辜‘躺槍’第20章 插曲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498章 何去何從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5章 善後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79章 騷擾第179章 履新第57章 忍不住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85章 免費廣告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30章 勸行第136章 歸京路(二)第59章 危言聳聽第301章 圍捕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322章 利益薰心第116章 戰原州(一)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164章 不能散了
第70章 反差第75章 費思量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214章 父子鬥第133章 種豆得瓜第451章 改變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156章 隨行第365章 專制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226章 悵然若失第158章 危城第84章 給予希望第147章 新生活第41章 蔣幹盜書第320章 密謀第460章 取長春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399章 兆頭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44章 這下壞了第233章 善闡城第19章 麻雀第82章 前途未卜第32章 擇路第40章 被算計了第118章 碰撞第22章 幽怨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1章 鬱悶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142章 圍追堵截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1章 人才第142章 情分第241章 一諾千斤第293章 遏制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399章 兆頭第24章 知府請客第67章 姻緣第415章 守株待兔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96章 佈局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187章 戰涿州(一)第196章 休休休第66章 櫃坊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59章 危言聳聽第51章 不能不走第2章 忠心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57章 推進第110章 傳詔第158章 危城第50章 考慮第7章 失望第384章 碰撞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56章 毒舌第31章 豪氣沖天第59章 危言聳聽第286章 決戰第155章 各就各位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56章 吞併第358章 拖字訣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81章 截殺第497章 無辜‘躺槍’第20章 插曲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498章 何去何從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5章 善後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79章 騷擾第179章 履新第57章 忍不住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85章 免費廣告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30章 勸行第136章 歸京路(二)第59章 危言聳聽第301章 圍捕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322章 利益薰心第116章 戰原州(一)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164章 不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