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失望

趙檉離開太原,在範瓊派出的一營士兵的‘護送’下回京。這次他也算是輕車簡從了,內衛的一個小隊負責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和百十個親衛隨行擔當警衛。現在王爺的仇家不少,很多人都要置他於死地,爲了保證他的安全,大家勸王爺棄馬乘車。

一來車是特製的,不但能遮風擋雨還不怕刀砍斧剁,即便是當今最厲害的遠程武器――牀弩,也難以洞穿;二來車的外觀相同,王爺的座車混在其中是那些刺客難以判定襲擊目標;三來便於野外宿營,而且便於攜帶重武器,就是千八百人來襲,二十來挺四管機槍一同開火,也保讓他們有來回”“。

趙檉想想答應了,見喜一下調集來十二輛四輪馬車,花了一天的時間進行了改裝,除了王爺的座車,還有專門的炊事車、輜重車和裝有機槍的運兵車,安個火車頭趕上現代的總統專列了。他們每天也不多走,遇到驛站就歇,天明再走,而護送他們的河北軍也不敢違拗王爺,他說怎麼着就怎麼着。

走到澤州,趙檉忽然發現路上的人忽然多了起來,急匆匆的南下,又乘車的,有騎馬,大多是揹着包袱,挑着擔子的行人,看着也不像是做買賣的的商隊,卻比他們走得還,好像後邊有人追似的。

趙檉便讓人前去打聽,這一問不打緊,一問嚇了一跳!都說李綱戰敗,傳聞已過了三關,正在攻打太原。而另一路金軍翰離不已經過了真定。勢如破竹不日就將過黃河了,所以百姓們都紛紛向南跑。以避兵災!

趙檉有點懵了,自己剛離開十來天。太原再次被圍,自己白忙乎了一場。可他又不大相信,宗翰和翰離不兩人都讓自己收拾了一頓,損兵折將,不會這麼就緩過勁兒來了吧,要是真兩路金軍真的南下了,自己的命也太苦了,大哥即使不關着自己,也得讓女真人給圍在城裡。他急忙進城。找到情報司的聯絡點讓他們盡將事情查清楚,將詳細情況報上來。

老大直接下令到一個小小的聯絡點,誰也不敢怠慢,很將情況摸了上來,趙檉看了不過是虛驚一場,宗翰擊退進攻代州的李綱部後,並沒有繼續攻擊,而李綱已經下令嚴守石嶺關,金軍並沒有進攻。而翰離不那邊離譜。他不過是再次派人索要三鎮和剩下的賠款,爲了嚇唬大宋,只是派了小股部隊騷擾中山和真定兩鎮。

事態本來沒有這麼嚴重,可還是引起了剛剛經歷女真入侵的太原百姓的恐慌。紛紛出逃,而政府又沒有加以解釋,搞得謠言四起。越傳越邪乎,傳言很席捲了河東數州。搞得大批軍民難逃避難…

而接下來得到的消息讓趙檉失望,情緒加低落。李綱兵敗後,以耿南仲爲首的主和派把罪責加到了李綱身上,說李綱“專主戰議,喪師費財”,招惹大禍。趙桓下詔將李綱貶爲揚州知府。

中書舍人劉珏上書論李綱忠勇報國,吏部侍郎馮澥說劉珏是爲李綱遊說,朝廷因此要將劉珏貶職,命令下達中書省,中書舍人胡安國“封還詞頭”,並上書指斥馮懈越職言事。耿南仲大怒,中書侍郎何粟又借勢排擠胡安國,劉珏、胡安國兩人均遭貶謫。

趙檉的前世是聽着《說岳》長大的,李綱在其中那是歌一個敢作爲、敢擔當的人,爲了國家滾過釘板的忠臣,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來到這個世界後卻緣謀面,好不容易在太原碰上了,卻是站在了‘對立’面上,他忠實的執行皇上的命令要逼自己回京,雖說他是奈,但還是讓趙檉不爽。

但是趙檉也看明白了,李綱雖不像傳說中那麼剛正不阿,可在這個時代也算是一位忠貞之士,卻是遇人不淑,註定是個悲情英雄。他這樣的人一般只能在困難時期纔會被重用。他們容易得到下級的擁戴,卻很難討到上級的歡心,難於避免同僚的忌恨和排擠。

開始時趙桓留着李綱,一來是爲了安撫人心,二來是還要借這些忠正之士剷除自己父親所寵信的那幾個奸臣。當趙桓完成鞏固自己地位的活動,金兵退去後,便馬上把自己從金兵來時想臨陣脫逃,與金兵戰時指揮能,與金國談判時畏首畏尾的昏庸懦弱的醜態,一下子打扮成了受命於危難之秋,身逢宰相大臣畏敵能之際,能排除萬難,誓死抗敵,且心懷仁厚,體恤人民的一代英主的風範。

趙桓反而對李綱在國難之時,以一身之力獨擔國家安危,捨生忘死,統帥軍民抵抗外敵卻是隻字不提。他對李綱態度的也從言聽計從變得萬分厭惡,底下的人也是心領神會,於是李綱一再遭到劾,先是說他“冒內禪之功以自名”,“假爵錄以市私恩”等等,後來又把他與蔡京聯繫起來,稱他“卵翼於蔡氏之門,傾心死黨”,結果最終導致這位“以一身用舍爲社稷生民安危”報國者被罷免。

在這一系列的任命和罷免,讓趙檉十分失望,這標誌着大宋對女真的態度再次轉變了方向,朝廷宰執中已沒有一個敢於堅決主戰大臣,主和派又佔據了朝堂,自己的回京路將加艱難。而最讓他失望的卻是自己的大哥皇上趙桓,他就象個蹩腳的鼓手,總是將鼓點敲得叫人心慌,不知所措。

不過,對宋廷來講,踏上正確道路也是十分不易,多年的惡習積重難返,使朝廷的變革舉步維艱。只以黨爭而言,趙桓時代仍然延續着前代的內耗,沒有除舊布,沒有建立的價值準則。

此時的官僚集團依然承繼哲宗以來朋黨傾軋的餘緒,黨同伐異的陋習不斷加劇,這導致朝中宰執人事多變,反應遲緩,嚴重地影響了最高統治集團對軍國大計的決策。典型的是朝廷凡是與蔡京、鄭居中、王黼所引薦過的官員都遭到了排斥。其實,這些官員並非都與蔡京等人一路貨色,不少人是很正直,很具才能的。

趙桓即位半年內,“凡用四宰相,九執政,列侍從者十餘人”。吏部侍郎程振哀嘆道:柄臣不和,議論多駁,詔令輕改,失於事幾。金人交兵半歲,而至今不解者,以和戰之說未一故也。整日糾纏於汲汲小事,卻對影響全局的大事不願採取有效對策,要想不敗,難乎其難。

從靖康元年二月,到秋八月金軍再度策馬重來,在這將近半年的時間裡,本是趙桓總結jingyàn,吸取教訓,拔擢人才,查漏補缺,加強國防,以防金兵再犯的大好時機。然而他自以爲和議可恃,不思戰備,因而對种師道的分兵結營,控守要地之議置若罔聞,對於李綱的禦敵八策,也是不加理睬。

一心爲鞏固皇位而費盡心機的趙桓,一心追逐高官重權的朝廷大臣,就這樣在休止的紛爭內耗中逐漸把賢能忠義之士都擠了出去。趙桓到李綱被罷免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邊已經再沒有一個能謀國禦敵的能臣了,當聞聽女真欲再度南下之時驚慌失措,只剩下了求和一途可走,主戰派全都被貶,朝中難得再有反對之聲,提議順利通過。

於是趙桓派劉岑、李若水分別出使完顏粘罕和完顏斡離不軍,請求“暫緩出師。”劉岑、李若水稟報了談判情況完顏斡離不催逼金銀,完顏粘罕則專論三鎮未予割讓。趙桓和耿南仲等大臣見金國並沒有關上和談的大門,仍寄希望於議和成功!

但這幫人也深知割讓土地不得人心,可能會在國內激起強烈反應。商議之後,偷換了概念,變了說法,趙桓再派王雲出使金營,許諾以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全部賦稅收入進貢給金國,想以此代價請求金國“化干戈爲玉帛”。

翰離不很給了答案,並派遣使者傳信,向宋提出‘用三鎮所入歲幣,祖宗內府所藏珍玩,以及犒師絹十萬匹’的和談建議。聽到宗望只需要這樣的條件,宋朝君臣二話沒說,立馬就派使者應附議和。

可派出的使者未到真定,翰離不和議的價碼又主動降價,“不復議割三鎮,但索五輅、冠冕及上尊號等事”,同時又提出肅王被人擄走,需再遣親王爲質,方可達成和議。對於宗望主動的和議條件,趙桓召集太常禮官,讓他們集體商議,該給個什麼尊號,同時又令康王趙構做好準備,候命出使金營。

然而東西還沒準備好,翰離不的條件又突然暴漲,“必欲得三鎮,不然則進取汴都!”翰離不的突然翻臉,讓大宋朝廷上下震驚不已,一時所適從。趙桓在延和殿召集百官,對翰離不的這次和議條件,採用了集體決議,而趙檉這時也馬加鞭趕往京城…未完待續……)

第212章 勝算幾何第83章 大買賣第19章 殺光燒光第118章 馴服第85章 不能不打第217章 震驚第94章 怎麼會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68章 驢脣馬觜第121章 借力打力第74章 再擴大第5章 蹊蹺第106章 挑逗戰爭第78章 危機第199章 防人之心第79章 多事之秋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301章 圍捕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483章 萬炮如雷(一)第189章 兵來將往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9章 當真了第131章 又一年第十三章第90章 溫水煮青蛙第127章 變數迭出第145章 教唆第33章 托出第13章 目的第108章 瘦驢拉硬屎第51章 怯意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267章 不得已第193章 對攻第12章 新家第18章 冷竈第56章 若無其事第124章 買官第444章 順服第275章 落幕第93章 翼騎兵第129章 近衛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305章 出其不意第263章 誓言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83章 開業大吉第287章 飛地第159章 溜吧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32章 臘八第206章 康王第88章 圍殺第314章 妥協第86章 不簡單第50章 考慮第351章 逼降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326章 ‘勸說’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60章 榜樣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6章 靜夜思第420章 誤導第143章 護送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113章 智取第129章 廢堡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59章 危言聳聽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31章 人才第270章 完勝第71章 大事件第516章 兵臨黃龍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482章 覆滅第250章 共識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168章 無形兵者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86章 困難第170章 戰和又起第50章 伏兵第48章 鉅艦大炮第260章 居心第131章 又一年第139章 比武第110章 打不打?第188章 力戰或生
第212章 勝算幾何第83章 大買賣第19章 殺光燒光第118章 馴服第85章 不能不打第217章 震驚第94章 怎麼會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68章 驢脣馬觜第121章 借力打力第74章 再擴大第5章 蹊蹺第106章 挑逗戰爭第78章 危機第199章 防人之心第79章 多事之秋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301章 圍捕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483章 萬炮如雷(一)第189章 兵來將往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9章 當真了第131章 又一年第十三章第90章 溫水煮青蛙第127章 變數迭出第145章 教唆第33章 托出第13章 目的第108章 瘦驢拉硬屎第51章 怯意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267章 不得已第193章 對攻第12章 新家第18章 冷竈第56章 若無其事第124章 買官第444章 順服第275章 落幕第93章 翼騎兵第129章 近衛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305章 出其不意第263章 誓言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83章 開業大吉第287章 飛地第159章 溜吧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32章 臘八第206章 康王第88章 圍殺第314章 妥協第86章 不簡單第50章 考慮第351章 逼降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326章 ‘勸說’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60章 榜樣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6章 靜夜思第420章 誤導第143章 護送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68章 炮火襲城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113章 智取第129章 廢堡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59章 危言聳聽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31章 人才第270章 完勝第71章 大事件第516章 兵臨黃龍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482章 覆滅第250章 共識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168章 無形兵者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86章 困難第170章 戰和又起第50章 伏兵第48章 鉅艦大炮第260章 居心第131章 又一年第139章 比武第110章 打不打?第188章 力戰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