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謠傳

下級敢作爲,上級心裡不踏實。趙檉這麼一折騰,而金使王汭有表現的對他畢恭畢敬,加上近日朝中抗金之聲又有再起之勢,讓趙桓、耿南仲等人心中更覺不安,兩人密議後,認爲趙檉已經到了不能不除的時候,如果其抗旨不去,那正好可將他罷職削爵,收回所有的權力。如果遵旨成行,他殺了女真大將,又連敗金軍,肯定是和肅王一個下場,又去無回。

於是趙桓很快決定全盤接受金人提出的無理要求,並馬上派人起草詔書小說章節。換下準備出使金國的趙構,準備以趙檉爲和議使出使金營。可還沒等趙檉提出要找陪綁的,金使王汭又稱議和是大事,必須派親信大臣出使,趙桓不敢拒絕,便派耿南仲出使。

哪知耿南仲平時一口一個議和,事到臨頭卻不敢去了,一再推辭。趙桓只好改派聶昌,也就是那個被他視爲有周昌之勇的聶山,哪知道聶昌也不敢去,支支吾吾地推說自己父母年老,家裡離不開人兒,把趙桓氣得揮淚嘆息,渾身發抖。

“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畜養大臣,爲的是將用之於有事之日。今日大臣畏縮,難道朝中再無他人?陛下倘不以臣弟無能,一人前往即可,臣當萬死不辭!只望皇兄看在臣弟昔日之功,善待家人!”趙檉突然站出來說道,誰也沒料到平日主戰燕王卻在這個時候表示願獨自承擔起這次‘死亡之行’,而且失言沒有拉上衆人陪綁。

“唉,關鍵的時候還是兄弟啊!”趙桓嘆口氣說道。“擢升朱延年爲保和殿大學士、封徐國公,其妃爲楚國夫人。燕王加太師!”

“以聶昌爲大宋和議使正使,趙檉爲和議使副使。刑部尚書王雲、參議官耿延禧隨行,即刻下詔,擇日啓程!”趙桓也不再和他們商議,當場拍板定下出使人員名單,聶昌是面如死灰,耿南仲也是心如刀割,自己雖然逃過一劫,但皇上將自己的兒子給派去了,看樣子自己是真得把皇上給得罪了…

趙檉知道女真人用的是‘以和促攻’之計。他總是給你一個目標,當你剛剛答應,而他又提出一個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過比前邊的高一點,好像只要忍一下,挺一挺災難就會過去,讓你再次答應,消耗你的銀錢,抵消抗戰的決心。隨着目標的增高。總有一天你覺得無法做到的時候,可此時已晚,你已經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逃也逃不掉了。

皇上哥哥儘管一味委曲求全。不惜將黃河以北領土全部割讓給金國,但結果仍然無濟於事。因爲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金國放給他的煙霧彈。無論割到哪裡都沒有意義,金國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將大宋王朝徹底顛覆,這個目標沒有完成。他們就絕不會罷手…

少宰兼中書侍郎唐恪一向主張議和,但議來議去倒把金軍議到黃河邊上來了,他也意識到和議已經阻止不了女真人南進,於是又想鼓動皇上跑路,他說道:“唐朝從安史之亂開始,之所以屢失社稷而又能復興者,都是因爲天子在外,可以號令四方的緣故。眼下不如留太子監國,而陛下西巡洛陽,召天下豪傑,據險要之地,徐圖恢復。”

而此時趙桓心裡也很猶豫,老將种師道回京不過數日就在憂憤中去世,大宋再無可用之將,便有意先躲出京城再說。而開封尹何慄聽說這件事後,急忙入宮覲見,對宋欽宗說當年的蘇軾曾有一個觀點,認爲‘周朝失鹿,莫如東遷’,所以陛下最好不要輕舉妄動。這個觀點也有一定道理,周朝就是因爲將京城從鎬京遷往洛陽後,才逐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況且這時候太上皇還在京中,一旦他跑出去,朝廷有可能會鬧分裂。

其實也是這麼一回事,皇帝是一國之主,除非勢不可守,無力迴天,不然擅自逃離最堅固的首都而逃往別處,運氣好的只保住半壁江山,運氣不好的,便徹底玩完。正如當初李綱所言,天下有哪一座城池能比得上首都堅固,如果擅自出逃,金兵馬快,在平原中被追上,何以爲恃?

兩種意見,截然相反。城牆究竟牢固不牢固?此刻是守還是逃?關乎大宋的存亡,也關乎真龍天子的一條命。趙桓主意變得也快,聽完之後馬上又轉了立場,猛力跺腳大聲說道:“朕當死守社稷!”又不想逃跑了。

既然不想走了,主和派就不吃香了,趙桓下旨罷主和派唐恪相,重新起用何慄,拜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執行中書令職務,即爲宰相。開封府尹一職由與其同任府尹的徐秉哲一人主持。

這何粟是走了狗屎運,前些日子定下聶昌出使金國,由他接任的開封府尹,在任上前後當了不到十天就升了官,但時間雖短,曾任開封府尹,卻是記錄在案少不了的。這麼大的人事調動卻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因爲大家都習慣了,從正月到現在不過十個月,開封府尹已經換了八個了,算下來平均每人不過一個月!

趙檉的同知樞密院事同樣成了虛銜換了人,他就剩下一個等死的官了,雖然大哥做出了守城的姿態,但趙檉依然不看好。主持城防的宰相何慄,也不是什麼理想人選,他雖主戰,卻是書生,在戰局萬分緊急之時,仍飲酒賦詩,以示閒暇。負責國家軍事事務的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任籤書樞密院事曹輔,也都是一樣,都是幫沒見過血的文人。

幾個人都是百般不願意,出使的事情一直拖到了十月底,眼看女真人真的要過黃河了。趙桓當然還不想放棄這線希望,便開始催逼衆人離京,下詔必須在十一月初五前做好準備工作。可就在聖旨下來的同夜,京城中卻開始盛傳皇上遣燕王出京其實不是和談,而是要與金軍決戰,奪回真定…(未完待續。。。)

第97章 招人第151章 蛛絲馬跡第227章 亂中取勝第111章 臨戰第191章 破敵第491章 當機立斷第426章 搜索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4章 抄後路第166章 解惑佈局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58章 滄浪之密第26章 送來的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137章 ‘朋友’第505章 屍山血海第66章 櫃坊第65章 收割機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455章 挑逗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227章 斬關奪隘第15章 好計第342章 漫漫西征路(七)第32章 臘八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275章 落幕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92章 初試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98章 齊備第97章 招人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250章 長久之策第472章 晚了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185章 一箭雙鵰第422章 難堪第72章 亂局第96章 佈局第81章 馭下無方第165章 反應第93章 定型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03章 巡邊(一)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52章 使壞第441章 對策第83章 麻煩大了第64章 意外第418章 左右輿論第69章 沒見過這麼說親的第256章 嗣子風波第56章 毒舌第42章 五姑娘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118章 碰撞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205章 靜待第25章 把戲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5章 蹊蹺第81章 馭下無方第437章 金赫之死第141章 混戰第274章 高手第147章 真相第105章 紛亂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201章 思考第144章 路難行第86章 不簡單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206章 潰不成軍第48章 縛虎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58章 不易第185章 追夢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399章 兆頭第159章 溜吧第75章 費思量第23章 知府很煩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92章 如此君臣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205章 意躊躇第4章 不爭第52章 天清寺
第97章 招人第151章 蛛絲馬跡第227章 亂中取勝第111章 臨戰第191章 破敵第491章 當機立斷第426章 搜索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4章 抄後路第166章 解惑佈局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58章 滄浪之密第26章 送來的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137章 ‘朋友’第505章 屍山血海第66章 櫃坊第65章 收割機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455章 挑逗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227章 斬關奪隘第15章 好計第342章 漫漫西征路(七)第32章 臘八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275章 落幕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92章 初試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98章 齊備第97章 招人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250章 長久之策第472章 晚了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185章 一箭雙鵰第422章 難堪第72章 亂局第96章 佈局第81章 馭下無方第165章 反應第93章 定型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03章 巡邊(一)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52章 使壞第441章 對策第83章 麻煩大了第64章 意外第418章 左右輿論第69章 沒見過這麼說親的第256章 嗣子風波第56章 毒舌第42章 五姑娘第309章 難以取捨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118章 碰撞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205章 靜待第25章 把戲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5章 蹊蹺第81章 馭下無方第437章 金赫之死第141章 混戰第274章 高手第147章 真相第105章 紛亂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201章 思考第144章 路難行第86章 不簡單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206章 潰不成軍第48章 縛虎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58章 不易第185章 追夢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399章 兆頭第159章 溜吧第75章 費思量第23章 知府很煩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92章 如此君臣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205章 意躊躇第4章 不爭第52章 天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