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如此君臣

守臣拒不奉詔?拒不接旨的不止是宗澤一人、開德府一處。?除石州守臣奉詔出降之外,河北、河東各州郡的守臣、軍民全都抗旨,拒不交割城池。

奉命去深州(今河北深縣南)辦理割地的歐陽珣傳旨的方式更是讓金兵大爲光火。?歐陽珣一到深州城下就放聲痛哭,對城上的將士大聲呼喊道:“朝廷爲奸臣所誤,落到這步境地。我今天不過是一死而已,你們一定要忠義報國,誓死守衛國家疆土…”

金人大怒,把歐陽珣掀翻在地一頓暴打,歐陽珣被打得口鼻鮮血直涌,被拖走時還在向城上大喊:“祖宗之地,尺寸不可與人……”

完顏粘罕聞報之後,既感到意外又覺得惱火。他下令將歐陽珣燒死,以警效尤。又命兵士先放了石州守臣的家屬,對河北、河東另外三十五位守臣的家屬嚴加拷打折磨,讓他們知道抗命的下場。

趙構剛剛率軍從大名府出發,就有快馬送來了宗澤的軍情奏報:宗澤已率部到達開德府,離金兵紮寨駐守的衛南縣僅四十里之遙。宗澤建議趙構立即率全軍開赴開德府,主持大局,並傳檄河北、河東、淮北、淮南、陝西諸路勤王之師直接向東京靠擾。

趙構問計汪伯彥如何回覆宗澤,汪伯彥道:“大王,可回覆說必須等諸路兵馬會合之後方可南下,還是讓宗澤先直接打出大元帥的旗幟,聲言大王現在已在開德府。”

“那金兵會不會集結重兵先攻擊宗澤?”趙構問。

“宗澤自會應付,大王不必擔憂。”汪伯彥風輕雲淡地說了一句。他心裡暗想只要金兵以爲康王在開德府,我們這裡就安全多了。宗澤自不量力。天天喊打喊殺,就讓他和金兵去較量!

趙構想了想也是。現在最要緊的就是要保住自己以圖大業,未來的大宋還需要自己!

………

趙恆心裡非常清楚,一千萬匹絹帛可以湊足,但誓書上承諾的一百萬錠黃金,五百萬錠白銀是無論如何湊不齊的。他原以爲只要傾京城之所有輸送到金營,表示了足夠的誠意,金國二帥多少會通情達理,允許他在日後補齊。

於是趙桓派人到金營解釋,可何慄向金國二帥哀告。乞求減少金銀的數目。完顏粘罕勃然大怒,把何慄給吼了出來。接着又派出使者到開封府責問王時雍、徐秉哲:訖今爲止交納的金銀與議定的數目相比百不及一,是否故意拖延推諉,又想背信棄義?

趙桓一看,完顏粘罕和完顏斡離不恐怕是不取足金銀就決不退兵,金兵再這樣圍困下去,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當日下午開封府又貼出一道榜文——繼續根括金銀。上至皇后、皇太子,中至各級臣僚、富貴之家。下至黎民百姓,一律交出金銀,如敢藏匿,軍法處置!

此榜一出。京城人心惶惶。以王時雍、徐秉哲爲首的根括官奉命全城收刮。官差們挨家挨戶地逼交金銀,他們懷疑誰藏匿了金銀,就捆綁起來當衆拷打;有的官宦富豪之家隱留不交。被奴婢告發,官差們在他們家裡挖出窖藏。把他們抓入大獄;有的人實在交不出來,被逼得懸樑投水自盡。京城裡到處是悲慼愁嘆、哭號哀告之聲…

幾日來。朝廷動用數萬軍民搬運絹匹,已經快交齊一千萬匹之數,完顏粘罕又突然傳令:“只收上好的貨色,其餘的一律用墨水染漬記號,命他們搬走,重新送好的來。如果他們有怨言,就告訴他們我與二太子已甚爲憤怒,問問他們:是不是我大軍尚在城下,就想背盟失信?”

宗翰的脾氣隨着宋人的一再妥協也越來越大,那些被他人“請”出城來的宋人絡繹不絕,女真軍兵仔細搜檢,於隨身行李中又發現了金銀等物。而城內負責搜刮的宋官早就聲稱實在是已經搜刮乾淨。

戶部尚書梅執禮、開封府尹程抿、禮部侍郎安扶、工部侍郎陳知至充任東南西北四壁根括官,幾個人都不敢耽擱,都是親自帶人到百姓家拆牆毀屋的挖掘。一連挖了十幾天,雖然小有收穫,但是與女真人要求的數目實在是差距太遠。梅執禮私下和其他幾人商議,現在和議已定,女真人卻強邀金銀,如果真的足數上繳,就是連城中的銅、鐵一併奉上,怕也是不能,宗翰豈不知這個事實,不如我們幾人連名結狀申訴,此事就此爲止。

幾個人在心中覺得每天討債鬼一樣的日子實在是兩頭不討好,與其每天看着百姓哭哭啼啼被人指指戳戳的問候先人不是個辦法,於是幾人連名具狀上書:金銀已盡,更無銖兩,如果謊報,甘受軍法。

看着滿倉的金銀宗翰卻不大相信,懷疑城中還有貨,這時一個投靠女真的人又想出了妙計,於是來見粘罕獻計道:“現在城中百姓缺的不是天子,而是糧食,派人去根括,不如讓他們主動奉上,如此這般這般。粘罕一聽大喜,依計而行。

第二天,粘罕傳令開封府開倉糶米,又故意設置場地博易,黃金每兩可買米四鬥,白銀每兩買米一斗。眼見女真人屯兵城外,已經反客爲主,沒有絲毫退兵的跡象,城中百姓更多考慮的是生存的問題,爲了活下去,不被餓死,再高的價也得“忍”和“認”。

現在開封府大開糧倉,糶米平抑物價,賑恤饑民,如何不令他們欣喜。金銀藏的再深也不是很安全,把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換成糧食,家裡有糧心中不慌,那時候就是吃也香甜,睡也安然,至於誰去代趙官家做天子,吃飽之後再去關心不遲。人同此心,百姓取了深埋的金銀等物前去買米。

如此一來,宗翰更是懷疑城中宋臣辦事不力。有意欺瞞。梅執禮等四人保證書墨跡未乾,面對質問。只能無言以對。宗翰派人把四人拿出城外,一齊用大棒打死。另外負責催促的幾個宋臣各鞭背五十。年老體弱的御史胡唐老未能忍受。就此被活活打死。四人死於非命,身首異處。女真人又傳話,讓四人家屬用金帛之物來贖屍體。其他幾人回到城中,號泣過市。

緊接着宗翰派來一位特使進城,主持根括之事,這個新任接收大員貴爲金帝室之胄,走馬上任之初,就顯示出卓爾羣不的暴戾。首先,他把大棒放在手邊。爲了增加威懾力,他的手下也把刀槍之類的兵器放在几案上恐嚇宋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這位郎君就大名聲播京城內外。一名宋官因爲獻金數量少的原因,被他令手下當場痛打三十大杖,是爲“殺威棒”。又有一名宋官在他眼中看的不順眼,馬上拉過身前,狂抽耳光,直打的那宋官口鼻鮮血淋漓。這才住手。

這郎君如果哪一天心情欠佳,先是踞坐在南薰門前,命令宋官吏俯伏聽訓,指天劃地。高聲謾罵了好長時間。宋人既不知他因何發怒,更不知道該“郎君”說的是什麼,宋士民人人側目。知其所說肯定不是什麼好話,卻個個都是敢怒不敢言。城中百姓見狀、更是膽顫心驚,不知惡夢什麼時候纔是盡頭…

金軍攻陷汴京城轉眼已經半月有餘。女真人的膽子也大了起來,他們按捺不住開始違抗軍令趁黑下城擄掠燒殺百姓,讓城中士民更增惶恐,紛紛猜測女真人如此行事已經是意不在金帛,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趙桓聽聞城中羣情洶洶,又急忙傳旨安撫,希望城內士民和他一樣安心等待上天垂憐,女真人大發善心。百姓們卻不這麼想,如今官家自身難保,而且刀槍都被收走,如何顧得上城中的小民,最好還是自己動手防患未然吧,於是城內一些居民開始打造刀槍兵器,準備保護家小財產了。

都說‘好狗護三齋,好漢護三莊’,汴京城中不乏任俠好義之士,他們也自發的組織起來巡街護宅,保護四鄰。他們將趁夜下城擄掠的金軍殺了不少。事情傳至宋廷臣子耳中,驚慌不已。如果金人怪罪下來,沒有人吃罪的起。

於是開封府張榜告示民衆,敢有聚衆倡亂,私自打造軍械者,一律收捉官府,重法懲治。並滿城搜捕,抓獲一些打造軍器聚衆結社的宋民,立刻將其中十七人斬首於通衢。

縱觀北宋末年曆次用兵,無不是號令不嚴,軍紀國法如同虛設,臨陣逃跑者不加以重懲,戰死沙場又不加撫卹,賞罰不明,軍紀渙散,與金人交鋒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一觸即潰,如果略有斬獲就是謊報大捷,上下欺瞞,視交戰如兒戲。對待城中士民既是兇殘蠻橫,抓起人來雷厲風行,殺起貧民來面目猙獰。

這十七人本是城中跤行的人,爲首者李寶,江湖人稱小關索,其餘十六人多是他的門徒弟子。城中百姓人人自危,於是挺身而出,保護城中百姓免遭金人欺凌,哪知道沒有死在與女真要廝殺的雪夜中,卻被“政府相關部門”正法於鬧市,身首異處,男兒當自強不假,殊不知國不強,大好男兒偶爾自強一次竟然會慘死於自己人之手!

開封城中的官吏雖然在女真人面前屏息靜氣,不敢大聲言語,在城中士民面前卻仍是肆無忌憚。對待小民如此痛下殺手,血腥鎮壓,讓友邦金人也感吃驚。而這個時候的小民除了自求多福,向天祈禱之外,就是在家坐以待斃了…

這幾天來,趙桓和他的大臣們一直在把收刮來的金銀一車車地往金營裡送。但還沒達到議定數目的十分之一。宰相何慄和吏部侍郎李若水只得再去金營討饒。而?金國二帥知道他們又來乞求減少金銀的數目了,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經過幾番掘地三尺的收刮,東京城裡的金銀已經颳得差不多了,

“如果京城裡金銀已盡,此事倒不是不能商量。”宗翰沉吟片刻說道,“兩國和約議定的大事有三項:一、割黃河以北之地;二、賠償金銀、騾馬、絹匹;三、給大金皇帝上尊號。現今地你們不割,賠償的金銀交了不到十分之一。尊號也沒有上。這三件事一件都不兌現,就要減免金銀。恐怕道理上說不過去。”

“割地,你們說皇帝已經下詔。是各州郡守臣抗旨,你們無計可施;賠款,你們說數目巨大,京城裡金銀已盡,你們力所不能及;給我大金皇帝上尊號,你們不會又無計可施、力所不能及?三件事,你們自己選擇兌現其中一件,其它的事才能再商量。”翰離不接過話來說道。

見完顏粘罕口氣有了鬆動,?何慄、李若水心裡既欣喜又緊張。惟恐失去機會,對視了一眼,他們心裡都明白,給大金皇帝上尊號這件事是最無足輕重,立刻就選了這件事情,卻不知自己又跳進了女真人的坑裡。

“只要你們答應兩國和親,就可商議減免金銀。”完顏斡離不忽然道。

“我們爲人臣子,這種事不是我們可以奏請的。”何慄聞言一驚,忙回答道。

“那就請你們皇帝來此商議和親。和親若成,大家就是一家人了,減免金銀自然也就好商量了。”?完顏斡離不道。

“兩國若是和親,今後應當不會再刀兵相見了。天下也總算是可以從此太平了。”宗翰點頭道,“此事你們也不必奏請,皇上與金國二帥商議大金皇帝尊號之時。二太子自然會向皇上提請。”…

何慄、李若水回城後,稟告趙桓說金國二帥想請皇帝親自出城。商議給大金皇帝上尊號之事。

“朕還要去金營?”趙桓聽說後禁不住驚恐起來。

“只要陛下親自去一趟金營,則金銀之數必可減少。也可使金國早日退兵。”?李若水道。

“朕必須親自去麼?”?趙桓皺起了眉頭道。

“陛下勿憂,金國二帥肯定不會爲難陛下。”?何慄、李若水都已看出趙桓不願再次犯險,何慄忙道。

“以臣之見,金人所要的是土地、金銀,並無滅亡大宋之意。陛下親自前去,一來可以表示誠意;二來可以當場定議。京城柴米將盡,民不聊生,實在不能再遣使往返,久議不決。拖延下去,恐京城將會生出大亂。”?李若水也道。

“容朕三思……”趙桓點了點頭,隨即又搖了搖頭道,他想了一天一夜,還是下不了決心。

“陛下不必親出,只須寫一份上大金皇帝尊號的誓書,讓宰相親王去也可,不知聖意以爲如何?”當趙桓還左右爲難之時,金國二帥又派使者來送信,請趙桓再次出城商議上大金皇帝尊號,使者已得授意,故作輕鬆的說道。

趙桓聽罷,打起來算盤,如果金國二帥要拘押我,應當是堅持讓我親自出城,可現在金國使者也表示我可不必親出,似乎並無拘押之意。再說何慄這位生性膽小的宰相如果不是有絕對把握,應該也不敢勸我出城。

想到這裡,趙桓定了定神,宣佈明日出城與金軍會商,讓何粟隨行。?何慄聞言大喜,一想到即將達成和議,大宋馬上就要逃出生天,何慄長久壓抑的心情頓時舒朗起來。

趙桓卻沒有何慄這麼輕鬆,他夜裡秘密召見了樞密使孫傅,任命孫傅爲東京留守,他流着眼淚對孫傅道:“朕擔心此行會有不測,但金銀不足,金國二帥必將縱兵殺掠。朕不得已必須出城,留皇太子監國。朕如有不測,後事就委託給卿…”

“臣縱然粉身碎骨也不敢有負陛下重託…”孫傅伏地叩首道,接過了託孤重任。

“我入了金營,生死就全聽金人掌握。卿可召募勇敢必死之士,在危急之時,保護太上皇及太子突圍!”趙恆又叮囑道,但還是想到要給自家留條根…

二月初十日,趙桓的車駕再次從南薰門出城,鄆王趙楷、宰相何慄、執政官馮澥、曹輔,吏部侍郎李若水、翰林學士吳幵、莫儔、中書舍人孫覿、禮部侍郎譚世勣、太常少卿汪藻、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郭仲旬等十幾位大臣隨行,出南薰門到青城。

聞知官家再次出城,百姓紛紛前來送行,他們內心都在祈禱,希望皇帝此行能讓金國減免金銀,拔寨退兵。他們也在衷心地祝福他們的皇帝,畢竟這位天子爲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已經是第二次入虎穴了。

到了下午,在城門口等待皇帝大駕歸來的百姓突然看見皇帝的儀衛隊正在返回,人羣中頓時發出一片歡呼,皇帝這麼快就回來了。但儀衛隊帶回的消息卻立刻如一盆冰水澆滅了他們剛剛燃起的熱情,金國二帥減少了趙桓儀衛的人數,先遣回七百多人,只留三百名侍衛。

聽罷,所有的人頓時都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剛纔還人聲歡騰的南薰門前安靜了下來…(未完待續。。)

第73章 玻璃第141章 混戰第51章 不能不走第474章 反常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68章 驢脣馬觜第67章 姻緣第8章 關撲(二)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240章 還賬第441章 對策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20章 蔫壞第57章 忍不住第112章 這是命第460章 取長春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25章 把戲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264章 如坐鍼氈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517章 悍勇之將第262章 情殤第50章 敗絮其中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270章 完勝第81章 名動京城(二)第260章 居心第78章 變局第332章 迴旋第172章 捉摸不定第87章 城破之時第20章 歧路難行第248章 誰是贏家第430章 代理人戰爭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47章 出首第122章 戰原州(七)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534章 勤王之軍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259章 都着急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18章 警告第141章 虛實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506章 各有目的第266章 求同存異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71章 沒想到第167章 幕後之人第45章 宣諭使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87章 挖出來第370章 崩潰第180章 間離第51章 心眼第4章 遵詔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58章 思索第92章 軍號第488章 授首第61章 願打願挨第82章 整軍第257章 金水軍第116章 痛苦第246章 稍縱即逝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262章 單挑第398章 新西京第93章 兵出飛狐第53章 衝突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156章 添亂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36章 顛覆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99章 有驚有險第499章 抉擇第114章 勸降第364章 警惕第111章 臨戰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70章 萬事俱備第18章 警告第30章 陌刀神威第4章 走光第317章 風波起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131章 做‘大事’第381章 前進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383章 城堡第466章 有心算無心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95章 自作自受
第73章 玻璃第141章 混戰第51章 不能不走第474章 反常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68章 驢脣馬觜第67章 姻緣第8章 關撲(二)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240章 還賬第441章 對策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20章 蔫壞第57章 忍不住第112章 這是命第460章 取長春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25章 把戲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264章 如坐鍼氈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517章 悍勇之將第262章 情殤第50章 敗絮其中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270章 完勝第81章 名動京城(二)第260章 居心第78章 變局第332章 迴旋第172章 捉摸不定第87章 城破之時第20章 歧路難行第248章 誰是贏家第430章 代理人戰爭第303章 連馬破敵第47章 出首第122章 戰原州(七)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534章 勤王之軍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259章 都着急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18章 警告第141章 虛實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506章 各有目的第266章 求同存異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71章 沒想到第167章 幕後之人第45章 宣諭使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87章 挖出來第370章 崩潰第180章 間離第51章 心眼第4章 遵詔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58章 思索第92章 軍號第488章 授首第61章 願打願挨第82章 整軍第257章 金水軍第116章 痛苦第246章 稍縱即逝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262章 單挑第398章 新西京第93章 兵出飛狐第53章 衝突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156章 添亂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36章 顛覆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99章 有驚有險第499章 抉擇第114章 勸降第364章 警惕第111章 臨戰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70章 萬事俱備第18章 警告第30章 陌刀神威第4章 走光第317章 風波起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131章 做‘大事’第381章 前進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383章 城堡第466章 有心算無心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95章 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