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箭雙鵰

十月十七日,從營州登陸的宋軍以迅捷的動作佔領並控制了營州、榆關和平州及其北部州縣。當夜趁着再次漲潮,水軍的大型運輸船隊靠上搶修的棧橋,全軍動員將馬匹、物資和彈藥被連夜搶運上岸,凌晨時分卸載完畢的船隊再次退回深海。然後兵分兩路,一路主要由運輸船隊編成的分艦隊退回登州;另一路由戰船編成的分艦隊搭載陸戰四旅向遼東灣駛去,他們將承擔阻截金國水軍和騷擾其沿海州縣牽制上京金軍的任務。

趙檉命馬威率三個陸戰旅留守營州,守衛榆關,他則領豹將四個龍騎旅前往平州,同時令狼將平定各州縣後兵力向平州集結。平州城的兵力大部被兀朮調離,以致後方空虛,宋軍如入無人之境,除了平州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可宋軍卻依然對金國官員、部族首領大開殺戒,大小官員斬殺殆盡。

大軍滾滾向前,趙檉爲了遮人耳目在明州登船時只帶了內衛大隊陪同,而隨行的近衛軍大部留在江南由折美鸞和見喜打着儀仗冒充皇駕北返。現在爲了皇帝的安全,衆將一致請求聖駕跟隨大隊人馬前行,而現在各軍皆以展開,也不必擔心消息走露,索性打出了大宋皇帝的旗號,豎起了杏黃皇旗。

“陛下,我軍對金國官員大肆屠戮,將豪強剷除會不會太過,臣妾擔心朝中官員又要嚼舌頭!”在車中趙信看着各部送上來的戰報,憂心忡忡地說道。

“罵我是個暴君,嗜血好殺。有傷天德,有損我們禮儀之邦的盛名!”趙檉笑笑說道。雖然趙信說得婉轉,但是他已經聽出其中的潛臺詞。

“就…就算是吧!”趙信嘆口氣道。她也知大宋嚴禁後宮干政,此事雖無法動搖皇帝的地位,可會在歷史上留下污點。

“如今戰事緊急,每個士兵都有他的任務,我沒有時間去勸降,更沒有功夫去安撫他們,只有將他們殺掉纔不會在背後搗鬼,而這些人又有幾個好東西,殺了他們正好除了後患。其中得失豈是朝堂上那些人所能理解的!”趙檉冷笑着說道。

“陛下,可如此便絕了那些有意投降之人的退路,必會與我們死戰到底,而且可能會激起民變!”趙信見官家一意孤行,再勸道。

“呵呵,你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但事有特殊,應因地而異,不可一概而論!”趙檉笑笑說道。自己這位皇妃不是個平常人,不但精通軍事,而且曾主持一方軍政,頗有才幹。只是受制於身份和性別不能出仕,否則定能成爲個幹臣。

“這幽燕之地有何不同?”趙信也知官家不是個好殺之人,當年在大同對大宋宿敵契丹的皇子、大臣都是手下留情。耐心規勸收爲己用,現在開殺戒除了上述的理由肯定還有其它想法。

“人不同!”趙檉扭臉說道。“此地原爲漢民世居之地,後石敬瑭獻地給契丹後。經過二百餘年,此地的漢民已經不同於中原的漢民,他們雖然還保留有漢族的部分文化,但是也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影響,即不同於漢,也不同於契丹,而應是自成一族。”趙檉說道,幽燕之地的漢民被時間改變了,他們爲了生存不得不屈從於強權,改變了自己的文化傳統。

“嗯,陛下所言不虛,百年的時間已經讓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不再認同自己的故國,而是屈從於強者,看重利益而輕大義,當年歸義軍、常勝軍叛附不定就是例子!”趙信點頭道。

“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幽雲歸遼之後一直是整個社會的底層,同是被征服民族的渤海、奚人的地位都要高於漢人,而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得學會這些,讓他們成了‘騎牆派’牆頭草,誰的拳頭大,誰給了他們利益就依附誰!”趙檉說道,宣和年間伐遼時童貫以大義招撫幽燕漢人投降毫無效果,還是在開出賞格之後才招撫了郭藥師、張覺等漢將,而大宋卻一直挺不起腰桿,還處處使絆子,他們的忠誠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女真人連年征戰人口銳減,他們已經將渤海人和奚人全部劃入女真部族,偏偏仍將漢人作爲奴隸驅使,說明他們對幽燕漢人也不信任,而他們卻還依然甘爲其驅使,可悲啊!陛下斬殺女真官員就是想震懾他們?”趙信說道。

“說對了一半,現在幽燕之地的情況又有變化,和之前不同了!”趙檉喝了口茶提提神說道,他現在已經熬了三天幾乎沒有合過眼了。

“又有什麼不同,難道他們對女真人也不滿嗎?”趙信問道。

“你可知金軍三次南下,我大宋河北、河南、河東損失了多少人口嗎?”趙檉反問道,趙信搖搖頭表示自己不清楚,“宣和年間,中原北方有人口約三千九百七十餘萬,而靖康之後據各州府查報有二千八百三十餘萬,人口銳減一千一百四十萬,其中約有半數遷往江南,餘者不是死於金軍鐵蹄之下,就是被擄掠至金國,其中又多數被安置在幽燕地區。前邊二十里的安喜和望都兩縣百姓,便是女真人自中山府安喜、望都兩縣擄掠來的中原百姓,安置後仍以來處定名!”

“哦,我明白了,陛下之意是幽燕現在還有數百萬中原百姓,他們離國不過數年,定然思念故土,心繫大宋,且痛恨女真人,如今陛下將這些女真人及地方豪強盡數斬殺,不僅給了原來幽燕漢人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誰厲害。而且告訴被擄掠而來的中原百姓,宋軍已打到幽燕前來解救他們,斬殺女真人正是告知其決心,那麼我們憑空多出百萬之衆中原百姓的支持,成了我們一大助力,正是一箭雙鵰!”趙信說道。

“不錯,只要這些百姓重新爲我們所用,則可保後方無憂,從容攻敵!”趙檉點頭道…(未完待續。。)

第66章 櫃坊第106章 謀劃第163章 偷人第82章 前途未卜第361章 收場第366章 調整第124章 敲山震虎第37章 舞臺第222章 官場鬥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7章 兩難第257章 私聊第43章 過年(四)第130章 忙碌第159章 溜吧第452章 尋釁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351章 逼降第229章 被耍了第518章 失和第1章 奇怪的少年第161章 攻城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84章 投機第342章 漫漫西征路(七)第47章 ‘盜’也有道第399章 兆頭第49章 叵測第50章 敗絮其中第35章 規劃未來第159章 溜吧第214章 父子鬥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225章 車陣第126章 擴編第381章 前進第34章 猜忌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107章 心思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124章 買官第89章 賊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223章 解圍第134章 洞察星火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80章 計較第177章 序曲第29章 弄巧第13章 丟人了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158章 隱患第20章 衝突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361章 收場第81章 名動京城(二)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16章 痛苦第399章 兆頭第57章 買房置地第198章 禪位第4章 遵詔第1章 奉旨回京第109章 共籌大業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19章 鹽第70章 萬事俱備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494章 無計可施第159章 步步爲營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335章 憂心第158章 危城第47章 出首第51章 怯意第10章 脫扣第130章 勸行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112章 殺你我會心痛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179章 羣狼嘯月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63章 蔡九第290章 巧取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176章 翁立西和第23章 共商
第66章 櫃坊第106章 謀劃第163章 偷人第82章 前途未卜第361章 收場第366章 調整第124章 敲山震虎第37章 舞臺第222章 官場鬥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7章 兩難第257章 私聊第43章 過年(四)第130章 忙碌第159章 溜吧第452章 尋釁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351章 逼降第229章 被耍了第518章 失和第1章 奇怪的少年第161章 攻城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84章 投機第342章 漫漫西征路(七)第47章 ‘盜’也有道第399章 兆頭第49章 叵測第50章 敗絮其中第35章 規劃未來第159章 溜吧第214章 父子鬥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225章 車陣第126章 擴編第381章 前進第34章 猜忌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107章 心思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124章 買官第89章 賊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223章 解圍第134章 洞察星火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80章 計較第177章 序曲第29章 弄巧第13章 丟人了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158章 隱患第20章 衝突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361章 收場第81章 名動京城(二)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16章 痛苦第399章 兆頭第57章 買房置地第198章 禪位第4章 遵詔第1章 奉旨回京第109章 共籌大業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19章 鹽第70章 萬事俱備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494章 無計可施第159章 步步爲營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335章 憂心第158章 危城第47章 出首第51章 怯意第10章 脫扣第130章 勸行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112章 殺你我會心痛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179章 羣狼嘯月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63章 蔡九第290章 巧取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176章 翁立西和第23章 共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