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猜忌

李固渡大捷的消息傳到京中,又是一場地震,趙桓包括滿朝文武都沒有想到準備去做人質的燕王居然領着羣鄉兵義勇創下了這麼輝煌的戰績。這一日,舉城狂歡,簡直比過年還要熱鬧,各個煙花鋪的鞭炮全部銷售一空,‘噼噼啪啪’的整整響了一夜。燕王妃在相國寺舍下五千貫錢設置粥棚,施粥十日以謝佛祖保佑,太后也專門做了道場還願,據說太后自燕王離京後便開始齋戒爲王爺祈福,終達所願!

聽着宮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宮中的趙桓卻是喜憂摻半。喜得是這場大捷使金軍二次渡河南下的危機頓解,憂的是女真人遭此大敗定不會善罷甘休,定會增兵再戰,將如何是好,而此刻朝中也因此戰的勝利,主戰派的聲音再起,要求增兵河北與金軍決戰將其逐出河北…

“師傅,當下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增兵河北,由燕王宣撫兩河與金軍決戰,你意如何?”趙桓在垂拱殿中召見耿南仲等人問計。

“陛下,切切不可!”耿南仲急道,“燕王雖小勝金人,但據臣所知全是翰離不輕敵所致,此時金兵仍勢大,必會出重兵報復,如果燕王抵擋不住,我們又停止議和,屆時豈不誤了大事!”

“至於燕親王宣撫兩河之事更是不能,現在陛下帝位稍穩,蔡京等人剛剛伏誅,但餘黨未清,太上這幾日又不安分,請旨欲前往西京募兵,如果他們二人合流。再立朝廷,陛下將如何自處?”耿南仲見皇上沒有反駁又說道。

“陛下。臣以爲耿大人說得極是,京城中現在流傳着‘大不如三。三不如二’的謠言,想是有人藉機造勢,當日燕王離京時京中也是流言四起,傳聞其是領兵抗金,而不是去和議,現在已經應驗。雖說是謠言作祟,但陛下不得不防啊!”少宰唐恪也附和道。

“臣也有耳聞,傳燕王乃是青華帝君下界,前來中興大宋!”何粟也啓奏道。

“此皆無稽之談。鬼神亂性,不可信也!”趙桓擺手道。

“陛下不可不防,可記得當年林靈素稱嘉王爲長生帝君,說其必將登帝位,朝中大臣紛紛依附其門下造勢,導致陛下東宮之位撼動!”耿南仲卻不放過,重提舊事。

“嗯,何粟你要嚴查此流言出於何處,並對各道瓜加監視。是否是他們在挑事!”趙桓立刻想起自己的老爹雖然退位,但是還兼着道教教主之職,掌管着天下的道觀,也許是他放出的風聲。爲廢黜自己再立新君造輿論,他可是一直復位之心不死,現在老二聲望日隆。他豈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想起當日自己沒喝那杯酒,老二居然坦然飲下。趙桓心裡還像吃了蒼蠅似的噁心。

“陛下,奏章之中聶山和王雲對燕王倍加稱讚。似有主戰之意,若二人與金人和議恐生變故,是否將他們撤換,另遣重臣前往?”這是唐恪又說道,他也擔心這二位立了大功,自己的少宰之位怕要讓賢,趕緊給皇上上點眼藥。

“嗯,愛卿所慮的是,只是不知哪位願意走一趟?”趙桓點點頭,兩個一心主和的大臣,出去沒幾天就被自己的兄弟給收編了,不僅上表爲他擅自開戰極力辯護,而且立場亦有鬆動,是該換換了。

趙桓話音一落,殿上的人一下都變成啞巴了,誰也不吭聲了,耿南仲惡狠狠地瞪着唐恪彷彿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一般,當時燕王出使就沒有人願意去,聶山百般推脫被皇上硬逼着才上了路,可還是搭上了自己的兒子,現在你又重提再派和議使,那不是沒事找事嗎?

“少宰唐恪忠心侍國,盡職盡責,臣願舉薦其前往金營議和,接替聶山等人!”何粟更壞,心中暗罵唐恪你腦子讓驢踢了,還是門擠了,殿上能有資格去的就這麼幾個人,耿南仲是皇上心腹能耍賴可以不去,剩下的不明擺着就我哥兒一個了嗎?乾脆老子先把你推出去吧,誰讓你多嘴呢!

“臣附議,朝中只有少宰能擔此重任!”耿南仲也馬上表示贊同,殿上其他人忍俊不止,都看向唐恪,滿臉的幸災樂禍,這孩子不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嗯,少宰意下如何?”趙桓看向唐恪問道。

“陛下,臣…臣年老體衰,恐不能遠行,還請陛下另選賢能吧!”唐恪其實說完就後悔了,張邦昌和肅王議和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傻子都知道其中兇險,自己這麼一多嘴算是把殿上諸人都給得罪了,人家舉薦自己也是活該,可這個差事說什麼也不能接。

“少宰,朕看你精神矍鑠,腿腳靈便,朝中沒有人比愛卿合適了,你就走一趟吧!”趙桓陰着臉說道,心中不樂,自己都養了些什麼東西,說起來小嘴都巴巴的,真讓他們去幹,一個比一個跑得快,就沒有一個肯真心爲自己分憂的!

“陛下,臣自入冬就染上了熱疾,日裡如常人一般,卻到晚上就發病,實難堪此重任啊!”唐恪的臉比苦瓜還苦,連連哀求道。

“陛下,臣知少宰確患有此惡疾,實不能行!”就在皇上要發作之時,御史中丞陳過廷出列說道,“臣以爲,聶、王二位大人奏章所述並無誇大之詞,而臣曾與燕王共事多年,其也是一心爲國,從未有不臣之心,貿然撤換和議使,不但助長金人氣焰,還會令朝野上下齒寒。臣以爲不必再遣和議使,而如今國事繁重,也離不開少宰!”

“臣也認爲如今正是國事繁雜之時,宰相乃是國之重臣,豈可輕出,不如就讓燕王主持河北之事,待和議難以達成之時,再遣宰相前往不遲!”知樞密使馮澥出列附議道,他明白如果唐恪堅持不去,下一個就得輪到自己了,不若做個順水人情,連自己也解脫了。

“諸位愛卿以爲如何?”趙桓冷哼了一聲,又問道。

“臣等也以爲燕王可擔此重任!”殿上衆人亂哄哄地答道,大家都看明白了,這是誰不同意誰就得去,可誰願意去做這出頭鳥啊,勝了皇上不喜,敗了自己就得搭上小命,就隨着燕王折騰去吧…(未完待續……)

第257章 私聊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422章 難堪第57章 是誰?第1章 奉旨回京第257章 金水軍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18章 聰明愚魯第94章 擴張第287章 飛地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206章 康王第1章 奉旨回京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358章 拖字訣第245章 城破第120章 暗鬥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5章 蹊蹺第534章 勤王之軍第28章 震動第157章 推進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369章 拒絕和談第2章 忠心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370章 崩潰第320章 密謀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366章 調整第335章 憂心第316章 歸來第282章 以小事大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111章 臨戰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441章 對策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65章 敲打第56章 吞併第27章 反擊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103章 巡邊(一)第14章 ‘仇人’相見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105章 巡邊(三)第53章 衝突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107章 聲震兩河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88章 都不耽誤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124章 買官第117章 突擊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62章 貨幣改革第188章 兵來將擋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大戰初起第249章 權力交替第84章 給予希望第105章 紛亂第108章 文武第157章 保障有力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102章 事出突然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474章 反常第174章 傷心人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426章 搜索第370章 崩潰第327章 定論第160章 威嚇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70章 反差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55章 捱打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406章 當前大計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451章 改變第18章 謠傳第300章 一點兩面第229章 被耍了第91章 關係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85章 應州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184章 居高臨下第33章 托出第271章 ‘坦誠以待’第41章 討人嫌(二)
第257章 私聊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422章 難堪第57章 是誰?第1章 奉旨回京第257章 金水軍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18章 聰明愚魯第94章 擴張第287章 飛地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206章 康王第1章 奉旨回京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358章 拖字訣第245章 城破第120章 暗鬥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5章 蹊蹺第534章 勤王之軍第28章 震動第157章 推進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369章 拒絕和談第2章 忠心第8章 貴妃的憤怒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370章 崩潰第320章 密謀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366章 調整第335章 憂心第316章 歸來第282章 以小事大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111章 臨戰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441章 對策第311章 故布迷局第65章 敲打第56章 吞併第27章 反擊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103章 巡邊(一)第14章 ‘仇人’相見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105章 巡邊(三)第53章 衝突第137章 收緊口袋第107章 聲震兩河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88章 都不耽誤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124章 買官第117章 突擊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62章 貨幣改革第188章 兵來將擋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大戰初起第249章 權力交替第84章 給予希望第105章 紛亂第108章 文武第157章 保障有力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102章 事出突然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474章 反常第174章 傷心人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426章 搜索第370章 崩潰第327章 定論第160章 威嚇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70章 反差第192章 無可奈何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55章 捱打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406章 當前大計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451章 改變第18章 謠傳第300章 一點兩面第229章 被耍了第91章 關係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85章 應州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184章 居高臨下第33章 托出第271章 ‘坦誠以待’第41章 討人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