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奢望和平

大宋朝這邊還懵懂不知的以爲是金國不過是例行公事的想再敲一槓子,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戰爭爆發的前奏。耿南仲爲了少給皇上添麻煩,增煩惱,採取的辦法和當年的王黼同出一轍,金使連汴京的城門都沒能進去,而是將他安置在了城外的驛館,封鎖了消息,又把金使當豬給養起來了。

現在耿南仲小日子過得不錯,雖然朝中有太宰、少宰、看似屈居人後,上朝排班時也是站在他們之後,可散朝的時候他不動,別人是不敢動的。當自己昂首挺胸下了殿,宰執們像跟班似的跟在自己身後前呼後擁的出了朝門。這種感覺太妙了,這讓他想起當年的自己跟在李邦彥的身後小心翼翼的樣子。

耿南仲仗着帝師這塊牌子是日益狂妄,以爲這官越大越好當,對於政事處理起來也自有他的辦法。胥吏拿着文書來請他示下,他看也不看,只要胥吏依舊例處理。一邊是急如星火的軍情文告,一邊卻是輕描淡寫,渾不爲意。

“唉,往事不堪思啊!”想想當年自己都是爲了皇上才做出那種奴顏婢膝地事情,不過想想也是,成大事者,哪個不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沒有那時的苦,哪有現在的樂,不過將其弄回來,讓他跟在自己屁股後面賠小心也是種樂事,坐在堂上的耿南仲突然想到。

三下五除二處理完公事,耿南仲活動了下腿腳,想到當年李邦彥是因爲一力主和才被罷免。起了衆怒,甚至被人追打。皇上才含淚罷免了他,不過他正是自己的同道。現在朝中又有人嚷嚷着要和女真人打仗。如果把他在弄回來,自己豈不又多一助力,繁重前一陣被嚇破了膽的張邦昌已經辭官,正好把李邦彥弄回來當太宰,自己也可以滿足下踩在他頭上的感覺!

耿南仲說幹就幹,馬上向皇上舉薦李邦彥再度爲相,趙桓想了想就同意了,耿南仲大喜,急急忙忙的命人寫詔下旨去請李邦彥回京歸政。而皇上卻看着老頭忙碌的背影冷笑不已。趙桓已經意識到耿南仲現在有了尾大不掉之勢。他把持朝政,藉着自己的名號貪污受賄什麼事情都幹,現在正好借李邦彥之手修理下他,滅滅他的氣焰,讓他知道收斂…

千萬不要認爲天子就真的是受命於天的龍子鳳孫,他們一樣有七情六慾,飢了知道吃飯,冷了懂的加衣。與百姓不同的是自小長在深宮婦人之手,不知禾嫁之艱辛。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人性中更多了些扭曲與邪惡的東西,等到他們無法宣泄,發作起來就是社會動盪的原動力。

趙桓從前在做太子的時候,清醒地看到父親所用大臣多是諂佞之輩。並且對此深惡痛絕。等到他繼位登基,多年媳婦熬成了婆之後,不到一年時間。宰輔之臣就走馬燈一樣,變個不停。鮮有一人能久居其位的,這耿南仲已經是特例了。

當趙桓將一個個忝居高位。衣食無憂卻貪婪成性的傢伙清除朝堂時,看着那些平日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忠於皇上造福百姓的傢伙,卻在事發之後居然還會涕泣不止,恬不知恥的說些有負皇恩,有負朝廷,辜負了聖人的教誨,皇上的信任的話。趙桓感到好笑,這些連做人都應該難爲情的奸佞,絲毫沒有了廉恥之心,此刻連最後作秀的幾乎都不放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一個大一統的農耕帝國的確需要許多的人來做管理,“得賢治定”就顯得尤爲重要,而官吏的揀拔和任命又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一個難題,趙桓所親信之人多爲東宮舊人,也不能責怪他這麼做,尋常人也是有什麼好事首先想到親戚故舊。

人都有批評家的天賦與潛質,卻羞於做自省和反思己過!看到的永遠是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而且洞若觀火,卻並不能看到自身的缺憾。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容得下比自己強的人,他所用之人更是些弩鈍之材,不具安邦定國的宰臣之質,根本無法挑起治國的重任。

而趙桓這個皇上當的也不合格,這是個能力差,性格弱,沒主見的青年。他沒經過大事,平時活得還窩囊,屬於一捧就高興,高興能上房;一嚇就倒塌,塌了扶不起的狀態,上臺後的表現實在是糟糕透頂,甚至連他那個不成材的老父親也不如!

按理說北宋被女真蠻夷狠狠敲打了一下,兵臨城下,割讓三鎮,大筆地賠款,這個奇恥大辱難道不該牢記心懷嗎?當女真撤兵後,應該利用這難得的機會查漏補缺,整頓軍備,改革吏治,重新打牢國基!

可惜趙桓只把心思用在了那些小事上,他考慮到國家艱難,凡事宜從節省,所以決定不在正殿辦公,降低伙食標準,只希望以此舉換得上天助順,萬國效忠,以此捍衛趙宋王朝的不拔之基,確保大宋太平之治。

防秋兵是指防禦藩夷秋季進攻的宋兵,每到秋高馬肥的時候往往是遊牧民族入侵之時,自太祖的時候就規定每到這個時節,就應由大將率部巡邊,以震懾敵人,防止他們南下入侵。李綱在的時候就勸趙桓說,我朝軍政不修已經接近三十多年了,軍隊缺額不補充的,也已經過半。所以應該大規模招兵,屯於邊境和黃河兩岸,以防金軍再次入侵,此後又有朝臣多次提起整軍備戰。

但是以耿南仲爲首的投降派卻說,金人得到那麼多錢和美女,夠他們享受一陣子的了,怎麼還會來?趙桓對此也很厭煩,我正節約鬧革命呢,到處省錢,金軍要是不來,那麼多錢不是白花了,拿什麼去給女真人納貢啊,最後乾脆不準再提金兵再次入侵這樣的不吉利話,否則就要受到嚴懲。

隨後趙桓不僅下旨停止了這個計劃,還罷徵弓弩手,罷徵發士兵,罷徵發福建、四川、廣東、荊湖諸路將兵,特免起發京西諸州不繫將兵等,奢望金國拿了錢不再入侵…(未完待續。。)

第465章 出其所料第159章 步步爲營第286章 決戰第355章 神傷第318章 捧殺第218章 留着有用第110章 傳詔第238章 猛人再現第109章 玩笑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149章 不亂不治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82章 功成身退第115章 夜談第181章 登陸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175章 危機乍現第38章 決意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262章 單挑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58章 不易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194章 退敵第93章 定型第91章 情深義重第29章 陣斬敵將第20章 插曲第63章 蔡九第166章 怎麼辦第190章 換招第104章 對策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149章 大練兵(一)第38章 拉他一把第59章 早有打算第266章 求同存異第82章 世事難料第245章 城破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49章 不免一戰第103章 巡邊(一)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262章 單挑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152章 煩憂第179章 履新第140章 凱旋第19章 厚道第37章 完顏兀朮第151章 迎難而上第488章 授首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45章 志願軍第106章 謀劃第301章 圍捕第357章 另有目的第193章 對攻第194章 退敵第234章 渾脫軍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95章 全勝第64章 意外第253章 天意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485章 城破第86章 困難第84章 一念之間第39章 算計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260章 預警第24章 知府請客第410章 對手第41章 忙碌第81章 馭下無方第262章 單挑第46章 漢兒第75章 費思量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428章 遊刃有餘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73章 要命的舌頭第50章 敗絮其中第100章 宣誓就職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29章 當真了第206章 冷處理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97章 挺進中原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58章 拖字訣第241章 此消彼長第21章 貴公子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65章 下一個目標第60章 和親
第465章 出其所料第159章 步步爲營第286章 決戰第355章 神傷第318章 捧殺第218章 留着有用第110章 傳詔第238章 猛人再現第109章 玩笑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149章 不亂不治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82章 功成身退第115章 夜談第181章 登陸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175章 危機乍現第38章 決意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262章 單挑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58章 不易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194章 退敵第93章 定型第91章 情深義重第29章 陣斬敵將第20章 插曲第63章 蔡九第166章 怎麼辦第190章 換招第104章 對策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149章 大練兵(一)第38章 拉他一把第59章 早有打算第266章 求同存異第82章 世事難料第245章 城破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49章 不免一戰第103章 巡邊(一)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262章 單挑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152章 煩憂第179章 履新第140章 凱旋第19章 厚道第37章 完顏兀朮第151章 迎難而上第488章 授首第192章 死戰難脫第45章 志願軍第106章 謀劃第301章 圍捕第357章 另有目的第193章 對攻第194章 退敵第234章 渾脫軍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95章 全勝第64章 意外第253章 天意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485章 城破第86章 困難第84章 一念之間第39章 算計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260章 預警第24章 知府請客第410章 對手第41章 忙碌第81章 馭下無方第262章 單挑第46章 漢兒第75章 費思量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428章 遊刃有餘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73章 要命的舌頭第50章 敗絮其中第100章 宣誓就職第204章 引蛇出洞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29章 當真了第206章 冷處理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97章 挺進中原第99章 有驚有險第358章 拖字訣第241章 此消彼長第21章 貴公子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65章 下一個目標第60章 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