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京中無將

十二月二十四日,凜烈的北風呼嘯而起,東京城裡屋瓦都被颳起,一棵棵大樹被風折斷,完顏斡離不的鐵騎也象寒風一樣再次兵臨東京城下,東西兩路金軍按照預先的計劃合兵一處,而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稱得上古代版的閃擊戰。?這一次,宋軍在數量上都佔不了優勢了,?守城諸將急忙在京城裡召募戰士,但應募的都是些乞丐之類的人,毫無鬥志,不過是來混口飯吃。

臘月二十七日,金兵開始攻城,守城諸將動員百姓上城抵禦,上去一看腿都發軟,只見金軍在城外佈置數百臺石砲,等他們一上城,便一起發射,石頭瓦塊雨點般的砸了上來,嚇的守城官兵紛紛躲避,好在有冷靜的,急忙支起戰棚抵禦飛石。

但大家都納悶,城外搬運砲石的都是自己的同胞,爲人逼迫還說得過去,可女真人千里急襲而來,如何能將這些大傢伙帶來,即便是現做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而城上的軍將卻心中自明,這些石砲都是大宋免費送給人家的…

那還得從金軍圍城前說起,趙桓聽聞金軍又要來了以後,一邊號召各地勤王,一邊招募勇士,而自己也沒閒着聽說城外還有‘飛山營’,這個傢伙威力巨大,是對戰的利器,便親自出城檢閱點驗,也想看看‘飛山’的威力。

這飛山其實就是石砲,利用槓桿的力量將石塊發射出去,大宋的石砲已經自成體系,有需要四十人操作。發射兩斤石彈的單梢砲;有百人操作,發射二十斤石彈的雙梢砲;還有發射七十斤到百斤石彈的五梢砲、七梢砲。當然也有兩人操作的旋風砲、虎尊砲,只是石彈要小的多。可以說大宋砲兵已經形成了輕型、中型、重型的多梯次配備。

‘飛山營’有各式石砲五百門,在冷兵器時代這可以說是一支絕對有戰鬥力的部隊,當然石砲的有效殺傷和火炮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大石從天而降,砸到人畜身上,估計倖存的機率也不會大,這種威懾力給予攻城的人應該不小。

宋兵見官家御駕親臨,兵將們士氣大振,進行了實操表演。可不知是裝備沒有養護還是兵士違規操作,現場出了紕漏,石頭沒有砸到假想敵的頭上,倒把宋兵自己砸死一個。他的到來竟成了那橫死的兵士的催命符,這樣一來,趙桓乘興而至,掃興而歸,草草結束了檢閱,扭頭回京。

官家的表現讓大家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堅壁清野的時候,這五百多門拋石機被棄置郊外,居然沒有人管了。兵部說這砲屬朝廷所管。當由樞密院收回城中;?樞密院說歸軍器監管;?軍器監說主管的內侍太監剛剛獲罪被罷;京畿所說他們不掌管守禦之事,所以也不歸他們管;?又有人說收回這些必須要用車馬,所以應該由駕部負責;駕部又說這是庫部的事情…

最後金軍毫不推辭地把這五百座砲收下了。將這攻守利器收爲己用,略施整備就用於對汴京城的攻擊。真是荒唐人做些荒唐事!

金軍攻城沒有幾天,大宋統制官辛康宗突然被殺。殺他的卻不是金兵,而是守城的百姓。?原來辛康宗管束軍民極嚴,可是兵民皆驕,不服管束。辛康宗曾下令兵士:敵人未靠近時不要射箭,否則只會讓金兵把箭拾去再來射自己。按說這道令沒有什麼問題,城中的箭射一支少一支,只能用在關鍵時刻。

但是有一名士兵無視禁令,閒着沒事兒就對空射箭玩兒,當然遭到辛康宗嚴厲呵斥,施以軍法。這名士兵心中不服,於是就想報復他,造謠說辛康宗是童貫的親戚,不許士兵射金兵,想讓金兵攻上城來,是個內奸,可?這話讓人們聽了將信將疑。

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時候,東城牆頭開始換旗,取下從前大旗,全換成了青色新旗。這下這個軍士更是胡言亂語煽風道,辛永宗易幟就是爲了做女真人內應,接應金人登城,那時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城百姓都得被殺。

謠言經衆口風傳,紛紛道辛永宗反叛,現在連旗幟也更換了,於是在一些人煽動之下,數千人聚於宣德門,擡了登聞鼓到東華門亂敲,開封府官吏也彈壓不住。可登聞鼓一響,驚動了官家。趙桓派人查問,回報說外面又有羣衆集聚鬧事,他一聽,頓時怒不可遏。

上次太學生與市民鬧事纔過去沒有多久,就又發生這種事情,而且說什麼辛永宗造反,更是無稽之談。此風不可長,要是“要挾君父”成了習慣,那還得了。於是命令宮中衛士從大內中從上往下亂箭齊發,宮外聚集的民衆見上面射來亂箭,只得抱頭鼠躥而且。

等到散而復聚之後,這些人更是氣憤難平,官家咱們惹不起,那去找辛永宗那廝算賬,於是衆民鼓臊而去,直撲外城,上了城牆。辛永宗正在巡城,忽然見城中百姓蜂擁而至,只道是百姓前來助戰,根本沒想到這些人是找他來算賬的。那幫人到了近前,話不投機半句多,一擁而上爲國除‘奸’。

毫無防備的辛興宗立刻中招,左右親信上前救護,也被打死了十多個人,可憐這些久經戰陣的將士還不知道爲了什麼就被打死了,還頂上了漢奸的帽子。騷亂直到傍晚才平息下來,事發之後趙桓只是下詔把城中助防的百姓一律撤下城牆,免得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了事…

其實辛永宗死的實在是冤枉,易幟這事情事出有因,也是趙桓一手導演的。由於今年的冬天冷的有些不同以往,女真人還沒有越過黃河時候,就有臣民奏請,可借立春來召和氣,以厭女真之兵鋒。趙桓一聽准奏,於是先請了迎春土牛入城,而且下旨令城中盡易旗幟爲青色,以應木德。

原來宋是應火德的,本是火克金的,可宋字中有木,金也是克木的,等迎春土牛迎入城中後,衆人視之,宛然有洞痕於其間。這個時候本來就夠衰的,卻又出凶兆,而時人又都信這個,趙桓臉色自然不大好看,只能怪罪於天了。

本來軍紀就得令出禁止,軍令如山,有敢不遵者,殺無赦,以嚴明軍紀國法。可大將被殺,趙桓君臣也是既不敢禁止,也不能根究窮治,最後竟是不了了之,未免讓衆軍寒心。

更嚴重的問題是汴京城中的禁軍經歷了這些年的用兵之後,或死或傷或逃亡,或出戌其它地方。此時的京師中只有七萬兵士,這個時候又把助防的百姓撤下城牆,頓時顯得捉襟見肘,人手缺乏…

大過年的金軍卻不歇,趙桓也就不能歇,親自巡城,犒勞守城將士,可隨他巡城的宰相唐恪因爲一貫主張議和,致使金軍幾乎毫無阻擋的到了城下,大家不敢把皇上怎麼樣,他這個執行者只能做了替罪羊,遭到百姓圍攻。唐恪策馬逃去,回家後閉門不出,學了當日的李邦彥上章自請罷職,隨後又遭御史彈劾,兩天後唐恪罷相,何慄任右相,呂好問任兵部尚書。

但唐恪的被罷並沒能使民心安定,反而激起了大家‘反抗’之心,大過年的統領官王健又遭剛召募的民兵毆打,十幾個使臣被殺,原因是這些民兵懷疑他們是奸細。殿帥王宗濋率兵彈壓,斬數十人後纔將局勢控制住。

此時又?有一個名叫司文政的教坊樂人,大概是被金兵的攻勢嚇破了膽,他伏闕上書,力陳不可再戰,否則金兵一旦攻破東京,恐怕俯首稱臣就來不及了,建議趙桓趕快投降。?宰相何慄大怒,取了聖旨,將司文政那顆有毛病的腦袋砍了下來。

趙桓罷免了唐恪,又任命何粟爲宰相,孫傅爲同知樞密院事。可這對活寶是主戰派,但是沒有李綱的一半本事,酸臭文人書呆子,根本不通軍事,根本指不上了。國難之時思良將,种師道死了、秦王昇天了,可李綱還活着,於是趙桓又立即下詔:火速召李綱回京,重新起用。但李綱此時在數千裡之外,一時之間是回不來的!

汴京這次被圍,與上一次截然不同,在第一次的時候,汴京城裡有李綱主持大局,城外有種師道率領的勤王兵馬,圍城的也只是金國的東路軍;第二次,金國內亂,又有秦王趙檉將金軍擊退,沒有讓他們兵臨城下。而這一次,金國兩路大軍同時趕到,李綱已經被貶出了朝廷,种師道也已經病故,秦王昇天當神仙去了,朝中竟無可用之將!

東京城裡的混亂讓趙桓心亂如麻,爲了國事很是操心上火,連日來爲同大臣們討論對策,側席而坐,夙夜不眠,吃不想睡不好。可這又能怨誰呢?都說一朝君子一朝臣,趙桓上位數間年,除了耿南仲這棵常青樹,宰執們走馬燈似的換了數任,底下的大臣們更不知道換了幾茬了,卻是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這使他不由心生疑竇,靠這些人真的能守住京城嗎…(未完待續。。)

第23章 人去也第20章 蔫壞第266章 起航第307章 ‘逼宮’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351章 逼降第410章 對手第113章 佔據汴京第38章 決意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28章 各懷心事第35章 難題第158章 危城第326章 ‘勸說’第48章 縛虎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3章 楚囚第441章 對策第51章 怯意第75章 靈堂就擺在這第52章 徵用官船第52章 邪惡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282章 遭遇戰第43章 女掌門第172章 捉摸不定第104章 巡邊(二)第205章 希望仍在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167章 幕後之人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47章 襄邑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166章 怎麼辦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55章 捱打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345章 趙檉的打算第87章 挖出來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261章 前哨戰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413章 四處出擊第415章 守株待兔第460章 取長春第99章 亂哄哄的一天第83章 吃飽穿暖第497章 無辜‘躺槍’第68章 主政第372章 二打一第207章 撤兵第480章 如其所願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206章 冷處理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172章 兩手抓第259章 都着急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20章 插曲第205章 意躊躇第82章 整軍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281章 水陸齊進第14章 世態炎涼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24章 決心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252章 陰謀第63章 插曲第93章 兵出飛狐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229章 嫉恨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100章 亂糟糟的一天(二)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26章 ‘勸說’第5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78章 虛晃一槍第9章 清洗第179章 履新第451章 改變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208章 趁火打劫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14章 狹路相逢第432章 節外生枝第438章 真相第30章 談判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111章 傳國璽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78章 危機第174章 傷心人第170章 戰和又起
第23章 人去也第20章 蔫壞第266章 起航第307章 ‘逼宮’第176章 明敲暗打第351章 逼降第410章 對手第113章 佔據汴京第38章 決意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28章 各懷心事第35章 難題第158章 危城第326章 ‘勸說’第48章 縛虎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3章 楚囚第441章 對策第51章 怯意第75章 靈堂就擺在這第52章 徵用官船第52章 邪惡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282章 遭遇戰第43章 女掌門第172章 捉摸不定第104章 巡邊(二)第205章 希望仍在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167章 幕後之人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47章 襄邑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166章 怎麼辦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55章 捱打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345章 趙檉的打算第87章 挖出來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261章 前哨戰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413章 四處出擊第415章 守株待兔第460章 取長春第99章 亂哄哄的一天第83章 吃飽穿暖第497章 無辜‘躺槍’第68章 主政第372章 二打一第207章 撤兵第480章 如其所願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206章 冷處理第489章 內憂外患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172章 兩手抓第259章 都着急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20章 插曲第205章 意躊躇第82章 整軍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281章 水陸齊進第14章 世態炎涼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24章 決心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252章 陰謀第63章 插曲第93章 兵出飛狐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229章 嫉恨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100章 亂糟糟的一天(二)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326章 ‘勸說’第5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78章 虛晃一槍第9章 清洗第179章 履新第451章 改變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208章 趁火打劫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14章 狹路相逢第432章 節外生枝第438章 真相第30章 談判第330章 漢夷相爭第111章 傳國璽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78章 危機第174章 傷心人第170章 戰和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