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捉摸不定

趙檉前世的北京城早就被拆了,他沒見過,外城沒了,可從只剩下幾座城門樓子和傳說中的故宮也可以看出當年的風采。但是他也知道到了金代和元代,北京先後成爲兩朝的國都,此後又稱了明代和清代的都城,經過歷代整修比之現在可要堅固的多也大得多,起碼城牆不再只是夯土,而是包上了城磚,使城牆更加堅固,還加修了‘馬面’和甕城。

但即便如此堅固的北京城也先後被蒙古人、契丹人和明朝的朱元璋與李自成攻克過,尤其是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只有幾千人便憑藉着堅船利炮攻下了北京城,給後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痛和屈辱。

誠然北京城的得失往往出現在政權興亡之際,特別是契丹、女真、蒙古在北方的相繼興起,他們在進攻北京之時,都是以新銳之師進攻行將就木之政權,取勝是勢在必然。金攻遼南京、蒙古攻金中都,女真進北京就是很好的例子,可現在歷史跟趙檉開了個玩笑,此刻的大宋正是剛剛摘下了被征服的帽子,卻要去從如日中天的大金國手中虎口奪食。

趙檉雖然不是戰爭狂,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捶打的受氣包,靖康之恥在前世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如今自己掌控了整個國家,並漸入正軌,現在自己的軍隊在裝備上比不上洋鬼子們近代的‘洋槍洋炮’,但是總強過蒙古韃子的弓箭和明末的火槍火炮,還受過近代的軍事訓練,他不信自己就拔不掉這根刺兒!

但要想贏得這場戰爭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由於一旦開戰兩國都將動員舉國之力,而大規模的戰爭。雙方投入的兵力多,戰鬥的激烈程度深。時間持續長,造成的破壞大,趙檉不得不考慮戰爭的成本得失。

後唐與契丹的幽州之戰,契丹軍號稱三十萬,後唐僅援軍就有七萬人,持續二百餘日;高梁河戰役中宋軍投入十萬軍隊;宋金聯合攻燕之役宋軍出動了十五萬軍隊;第二次、三次中都之戰,蒙古軍圍城分別達六個月和十一個月之久;明軍北伐則有二十五萬,就連解放戰爭中的解放軍也是動用了兩個野戰軍之力才完成了戰役部署,若不是傅作義起義也不知道要打多長時間。

以現在大宋實力能夠支持一場戰爭。但是也不能打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或是圍城之戰,因爲即便攻下燕京,被打爛的城市也需要大量的重建資金,幾百萬的人口要吃飯、要住房,上次燕京的得而復失不能不說後續的重建資金後續無力有關。所以必須要打一場閃擊戰,速戰速決的解決戰鬥,儘可能的保持燕京地區的原貌,減少對經濟的破壞,否則一場戰爭就會將大宋剛剛恢復的經濟再次拖垮。

趙檉爲此絞盡腦汁。不但將歷代發生在燕京的戰例全部翻了出來,還將自己前世記憶中的有關戰例也都整理了出來以作參考。

從作戰地點看,因爲受制於燕京地區的地形,呈現出北京城下戰爭少、周圍戰爭多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內直接攻城的戰爭並不多。只有中都之戰、朱元璋北伐、八國聯軍入侵等六次戰役。而大部分的戰爭地點集中在燕京周圍地區,或者是轄區內的州縣和關隘,或者爲北京周邊同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區。如涿州、易州、平州、紫荊關等。這種作戰地點的分佈,反應出燕京地區戰爭以外圍作戰爲主、攻城作戰爲輔。

戰爭中。從進攻的方向和戰爭的結果看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點:從北面進攻燕京的戰爭,往往能奪取城池。勝率非常大;而從燕京南面發起進攻的作戰,往往失敗,勝率比較小。

從具體的戰爭來看,從北方進攻佔領燕京城有:遼取得幽州,縱然有後晉割讓之力,但也是軍事不斷進攻的結果;金軍攻遼南京之戰,是攻破居庸關後佔領的;金軍佔領燕山府,是從平州、居庸關、古北口等多個地點發起進攻,迫使郭藥師反戈投降的;蒙古軍三次進攻中都,均是越過居庸關、古北口等,兵臨中都城下,最終佔領中都的。

但也有例外,阿保機在遼立國除年攻幽州之戰,圍城二百餘日未攻破;再就是是兩都之戰,上都軍隊幾次越過居庸關、古北口等,但是都被大都軍打敗。從南面進攻幽燕地區的戰爭中,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攻取大都之外,其他戰爭幾乎均遭失敗。後晉石重貴北伐之戰、宋太宗兩次北伐之戰、宋末宋軍兩次攻燕之戰、金北援中都作戰等,都以失敗告終。

而之所以出現此種狀況一是北京地區的屏障險要主要在北面,一旦突破這些關隘,北京城就會無險可恃;而北京南面雖然是廣闊的平原,進攻相對於北方要容易,但佔有北京的契丹、女真、蒙古都有強大的騎兵,更利於平原作戰,這也是從南方進攻屢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就是雙方的戰略戰術決定的。雙方在戰略戰術的安排上,佔有燕京一方一般採取內線作戰的戰略,以燕京城爲中心,多層設防,力圖將敵人阻遏於外圍,即使敵人突破外圍,進到城下,還可以堅守待援。

而攻取燕京城的一方多采取外線作戰的戰略,撤其屏蔽,圍城打援,儘量將敵人消滅於外圍,迫使守城者投降。這兩種不同的戰略戰術,使雙方的交戰重點首先在外圍展開。只有在外圍作戰分出勝負之後,戰爭纔會轉到北京城下。

雍熙北伐中,宋太宗兵分三路,分進合擊,採取的就是外線作戰戰略。東路軍起牽制作用,中西路軍奪取山後,實際上就是攻佔遼南京的側翼,然後三路大軍會合攻打遼南京。而遼朝方面,以保衛南京爲核心,大軍集中於南京,阻宋軍於涿州,並派耶律斜軫率軍抵禦山後宋軍。遼軍各個擊破,使宋軍合圍計劃破滅,避免了幽州城下的作戰。

在兩都之戰中,上都軍隊從居庸關、古北口、遼東、紫荊關四路進攻大都;燕鐵木爾則採取了分兵扼守關隘,遲滯敵人,然後以主力爲機動部隊,各個擊破,最終將上都軍隊擊敗。

中都之戰中,蒙古大軍雖然兵臨中都城下,但沒有直接攻城,而是三路大軍攻掠中原,使中都失去外部支援,迫使金遷都開封,蒙古軍佔領中都;朱元璋北伐,也是採取了“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在天下形勝入我掌握,元都勢孤援絕後,”然後進兵,迫使元順帝北遁。

總之雙方戰略戰術的選擇,也構成了遼金元時期燕京地區的戰爭,以外圍作戰爲主、攻城作戰爲輔的特點…

轉眼進入了三月,皇帝召高寵、趙勇、耶律餘覩進京,他們會同李綱、宗澤、許宗衡和趙仁等宰執及兵部尚書張叔夜等人開了三天的閉門會議,此後又有戶部尚書陳遘,趙義、趙孝、程僖綬等軍兵種首官被召進宮中參會,前後達七日,至於討論了些什麼無人知曉。

當會議結束兩日後,朝會上禮部尚書楊時啓奏,金國再次遣使要求與我大宋重啓和談。衆臣商議後,以爲如今兩國邊境形勢緩和,如果通過談判可以兵不血刃的迎回遼王和被虜宗室豈不是好事,即便和議不成也可再戰。李綱等宰執附議認爲可行,於是皇帝便選遣禮部侍郎馬擴爲使前往雄州與金國使臣談判。

這時有朝廷提議原御史中丞秦檜忠心愛國爲金賊所虜,如今冒死脫險歸國,認爲其曾在金國生活數年熟悉金國情況,可選派其爲副使同往雄州參加和議,衆臣覺着有理。可皇帝並沒有當堂准奏,而是下詔先將其召回京城問過再議。

十日後秦檜攜家眷自登州快馬趕回京城,皇帝設宴款待秦檜,衆宰執作陪,宴會中皇帝詳細詢問了其北行中的情況,並遼王等人到達北國後的狀況。秦檜泣訴了遼王途中被金兵虐待,食不果腹,幾乎是被綁到北國的情形,到達北國後又蒙受屈辱行了降禮後,送到極北的四國城關押。皇帝聽聞後失聲痛哭,幾不能言,誓言不論花費多大代價都要解救遼王歸國。次日便下旨以秦檜爲翰林學士,爲和議副使同往雄州與女真人談判。

幾日後,又有一個重磅消息傳出,皇帝要出京前往江南巡視。一時間朝廷震動,大臣們紛紛上奏阻止,言國是尚平,但強敵依然環視如何能出京,再者皇帝出巡耗費巨大,地方上迎駕、修葺行宮等是驚擾地方甚重,總之就是不願讓皇帝離開。

但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出京不可,太上皇和太后也勸不住,只能依了他,開始籌備出行事宜。皇帝出巡那是大事,事務繁瑣,儘管皇帝要求一切從簡,可也一直到過了五月端午,聖駕纔算離了京…(未完待續……)

二百四十八章 不得已第58章 思索第85章 便宜行事第230章 事變第259章 都着急第39章 詭異第211章 郭藥師第190章 換招第302章 不妙第73章 開刀第75章 集訓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234章 渾脫軍第174章 傷心人第181章 截殺第199章 突擊第382章 古拉姆第282章 遭遇戰第33章 托出第121章 突發事件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83章 混戰第78章 堅城難依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242章 ‘絕妙之計’第146章 河北第98章 親軍第147章 真相第394章 拿來主義第162章 貨幣改革第52章 協議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32章 側翼的奧妙第11章 分化第308章 拳來腿往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236章 情以何堪第15章 殺神第71章 營造繁榮第225章 帝王心計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21章 人心難測第169章 錢緊啊第117章 突擊第166章 怎麼辦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201章 思考第180章 初嘗苦果第74章 再擴大第71章 ‘真相’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157章 保障有力第26章 掃興第79章 粥第55章 榜樣季子第160章 真真假假第53章 讓我們飛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163章 偷人第518章 失和第145章 費盡心機第405章 如何應對第467章 策反第216章 廷議第3章 楚囚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218章 得失第58章 思索第133章 天意如此第81章 必爭之地第282章 遭遇戰第96章 社團第91章 因勢利導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203章 難決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526章 迴光返照第37章 一擲千金第157章 長袖善舞第142章 情分第14章 抄後路第403章 ‘菲達伊’第51章 辦差第51章 心眼第234章 渾脫軍第105章 養馬第382章 古拉姆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屠殺第99章 螳螂捕蟬第72章 機辯第301章 圍捕第109章 玩笑第20章 衝突第75章 集訓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430章 代理人戰爭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268章 混亂
二百四十八章 不得已第58章 思索第85章 便宜行事第230章 事變第259章 都着急第39章 詭異第211章 郭藥師第190章 換招第302章 不妙第73章 開刀第75章 集訓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234章 渾脫軍第174章 傷心人第181章 截殺第199章 突擊第382章 古拉姆第282章 遭遇戰第33章 托出第121章 突發事件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83章 混戰第78章 堅城難依第118章 戰原州(三)第242章 ‘絕妙之計’第146章 河北第98章 親軍第147章 真相第394章 拿來主義第162章 貨幣改革第52章 協議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32章 側翼的奧妙第11章 分化第308章 拳來腿往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236章 情以何堪第15章 殺神第71章 營造繁榮第225章 帝王心計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21章 人心難測第169章 錢緊啊第117章 突擊第166章 怎麼辦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201章 思考第180章 初嘗苦果第74章 再擴大第71章 ‘真相’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157章 保障有力第26章 掃興第79章 粥第55章 榜樣季子第160章 真真假假第53章 讓我們飛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163章 偷人第518章 失和第145章 費盡心機第405章 如何應對第467章 策反第216章 廷議第3章 楚囚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218章 得失第58章 思索第133章 天意如此第81章 必爭之地第282章 遭遇戰第96章 社團第91章 因勢利導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203章 難決第79章 誰算計了誰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526章 迴光返照第37章 一擲千金第157章 長袖善舞第142章 情分第14章 抄後路第403章 ‘菲達伊’第51章 辦差第51章 心眼第234章 渾脫軍第105章 養馬第382章 古拉姆第122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屠殺第99章 螳螂捕蟬第72章 機辯第301章 圍捕第109章 玩笑第20章 衝突第75章 集訓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430章 代理人戰爭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268章 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