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難題

古人將夏、商、週三朝合稱“三代”,而宋朝連同先前的漢朝、唐朝又被稱爲“後三代”。所謂“三代”,即古人理想中的美好時代。當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則認爲,豈止夏、商、周,即使漢、唐,也不能同宋代相提並論。他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古人的“三代”說具有濃厚的崇古復古傾向,而陳氏的“造極”說則不無道理。的確,宋代縱比前代,超越前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又一個新高峰;橫比世界各國,超過世界各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科技最先進的泱泱大國。

分裂與統一都各有一種相對xìng。宋代確實結束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傳統觀點也認爲宋的建立消滅了分裂,實現了中原王朝的統一,標誌着晚唐五代以來分裂割據局面的結束,標誌着統一的封建國家的重建。但倘若把視野放寬到大中國的範圍內,相對於宋朝來說,遼、金、西夏都已經不是周邊附屬xìng的民族政權,而是在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都能與之長期抗衡的對等的少數民族王朝。

比起宋來,契丹族創建的遼朝在立國先後上和疆域上都應該排位老大。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機通過部落選舉成爲契丹族的部落聯盟長,十年以後,耶律阿保機廢除部落聯盟制。正式稱帝。國號契丹。遼朝的疆域東臨今天的rì本海,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北至今sè楞格河和石勒喀河一線,西接額爾齊斯河上游,南在今天津海河、河北霸縣、陝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接壤,迤西過河套與西夏交界,領土面積實際比北宋還要大。

在疆域的大一統方面,宋朝確實前不能比漢、唐。從大中國的視角看,把宋時期看作所謂“後三國”或者“後南北朝”的分裂時期,也是有其理由的。就此而言。就不得不承認,這一時期分裂依舊是主流,大一統並未實現,宋朝確乎還稱不上大一統的王朝...

單純的富民不能充分激發民衆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機感。而如今在東南民變和聯金伐遼的大背景下,強兵的旗號更加神聖正確,也讓人壯懷激烈,心馳神往。可‘一統神州,再造中華’的遠大目標,也會讓那些心懷天下的文人士子們壯懷激烈。而現在楊時等人身邊這位論武剛剛大勝西夏,論文講起治世濟民也是一套套的,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不是不可能的,讓他們這些在官場上飽經滄桑,慘遭排擠的失意的士人們。覺得遇到了明主!

趙檉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可他卻把這些人都騙了,他的目標不過是想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中活下去,不做亡國奴,但是爲了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不得不畫張大餅讓這些想成就番事業,名垂青史的老頭們充飢了。而他卻要趁機加強軍備,準備面對的民族災難,但眼前還有兩件事情需要迫切處理――懲貪制腐,收攏人心;另一個是離秋收還有四個月的時間。如何解決衆多人吃飯的問題...

“諸位,西北如今形勢十分緊張,朝中在河東與河中設立了括田所,強佔良田,侵佔蕃部牧場。一些官吏趁機從中中飽私囊,現在這股歪風已經蔓延數州。搞得民怨沸騰!”趙檉見衆人已經聽進了自己的話,暫時放棄了執政理念上的爭論,心中大慰,便來點現實的問題講一講。

任手握忠勇強兵的趙檉也得承認,宋軍與剛剛崛起數年的金軍相比,也確實存在差距。但是兩軍的差距既不在裝備上,更不在數量上。盡人皆知,戰爭依賴經濟,經濟支撐戰爭,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實力的較量。

然而無論人力、物力、財力,金朝較之在當時世界上屈一指的北宋都差之甚遠。就人力來說,發動攻宋戰爭之初,金朝轄區估計不過百多萬戶而已。而這個時期卻是宋代人口最多的時期,全國總戶數超過兩千萬,十數倍於當時的金朝。就物力來說,女真社會還處於半原始半奴隸社會,進入中原之初,對農業的重要xìng還毫無認識,其物力很有限。那麼宋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穩定發展和長期積累,到此時時,號稱‘中外靖綏,年穀登稔,承平既久,帑庾盈溢’,軍費更佔到了十居七八

即使就軍事力量而言,當時金朝的軍隊總數不足二十萬,可投入攻宋戰爭的兵力僅十多萬,兵臨開封城下者不過八萬人。而宋朝的軍隊總數則在百萬左右,雖然缺編問題嚴重,但可投入抗金戰爭的兵力,仍數倍於金軍。至於其裝備,沈括曾指出:本朝“器甲鎧冑,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此說雖有吹牛之嫌,但北宋弓管刀劍等兵器的製作水平無疑超過靠進口和繳獲的金國。

如此優勢下,爲何亡國?一句話,軍政。在中國,民貴君輕、主權在民是個由來已久的古老觀念。思想家如此說,是其難能可貴的理想;統治者如此說,則往往是自欺欺人的謊言。趙佶經常以勤政、廉潔自詡:“勤於政,庶以圖天下之佚;儉於家,庶以資天下之豐。”還多次作過將造福於民的承諾,說過‘經營yù致黎元福’之類的話、趙檉都忍不住罵他爹說的都是屁話!

“如今‘六賊’援引親故,廣結黨羽,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其手法無所不用其極,心腹潰了!”陳東咬牙切齒地說道。

“方賊剛平,轉息間河朔、山東羣盜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巖谷,多者萬計,少者屯聚。皆因朝政,王黼、蔡京之流把持朝政,政失厥中,徭役薦興,使民不能自存,乃紛紛轉而爲盜。”陳過廷痛心疾地道。

“諸位皆是清正之人,東南之事不能在西北重演,本王管不了它處,但是西北不能讓這些人搞的烏煙瘴氣,民不聊生,這些蛀蟲必須從西北清除!”趙檉拍了下案几說道,如今正是北宋乃至中國歷史上政治最、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且不是枝枝節節的一般xìng,而是全方位的、不可救藥的制度xìng,而就要捱打,更是一條鐵的歷史定律。

“王爺有治腐訴貪之志,乃西北萬民之福,下官等願爲萬民請命,不惜頸上頭顱!”許宗衡起身說道,他們這幾個多是由於看不慣那些貪官污吏所爲,才被人排擠,所以對王爺的提議可謂一拍即合。

“你們不惜頭顱,本王又怎能在乎這一腔熱血,大家儘管放手去做,一切自有本王承擔!”趙檉說道。

“王爺,地方官員也是盤根錯節,上下勾連,黑幕重重,我們也須小心謹慎,更要從長計議,陳判官曾任御史中丞,下官以爲由其主持此事,少陽從旁協助可好?”許宗衡建議道。

“二位可有異議?”趙檉正有此意,一個是專家,一個是熱血青年,兩人搭對正合適,可他也沒有擅自應承,而是徵詢了下兩位當事人的意見,見兩人點頭,才又道:“好,二位不要有什麼顧慮,只要觸犯綱紀,咱們就不管他是玉皇大帝的親戚,還是佛祖的朋友,皆依法懲處!”

衆人聽罷又是jīng神一振,更覺跟對了人,自然興奮異常,雖已二更但是卻毫無倦意。

“諸位,肅貪治吏雖可以收攏民心,但是西北戰事持續十數年,府庫枯竭,倉廩無粒米,自給尚不足。現今十數萬流民涌入,也難以維持,如不出本王所料,去歲雖繳獲大批糧草,加上河東存糧也難以堅持到六月,怕要到秋收纔能有所緩解,如果無法解決這幾個月的糧食,饑民也會生事,必然要攪亂西北!”趙檉又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王爺所說甚是,此事不解,民心依舊難安,而西夏又yù寇邊,兩下相加恐重演東南之禍!”許宗衡點頭道,衆人剛剛的興奮勁兒被打消不少,無糧無錢那是什麼事都幹不成的,一時陷入了沉默。

“王爺,下官又有一策,不知可行否?”一直沉默的周行己突然說道。

“先生請言!”趙檉急忙說道。

“王爺,前時西北戰事頻繁,朝廷以鹽引爲餌,誘商人千里運糧援邊,但蔡京屢變鹽法,導致鹽鈔無信。如今王黼執政,不得不取消榷務司,王爺西征攻取了鹽州,奪得大量鹽池,可仿效前法,發行鹽鈔,以鹽換糧,以補不足!”周行己說道。

“嗯,此策甚妙,東南民變,鹽田盡毀,海鹽幾無出產,而解鹽產量rì減,導致鹽價飛漲,青白鹽如若進入中原即可降低鹽價,又可使我們得糧,卻是美事,但鹽鈔崩潰,如何才能取信商賈,還需詳議啊!”楊時點頭道...。。

第28章 鬥將第221章 拉攏分化第201章 取關第370章 崩潰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419章 解讀第14章 ‘仇人’相見第196章 休休休第108章 文武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3章 知府很煩第223章 解圍第372章 二打一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427章 授首第74章 再擴大第52章 徵用官船第14章 齋戒(一)第190章 圍三厥一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56章 隨行第139章 比武第313章 破局第138章 轉機第147章 新生活第270章 完勝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05章 養馬第205章 靜待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203章 難決第227章 斬關奪隘第108章 文武第108章 一戰大河堡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99章 有驚有險第67章 ‘斂財’第293章 遏制第390章 決勝第29章 陣斬敵將第89章 隱情第23章 冠禮第151章 教訓第213章 反伏擊第130章 勸行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227章 都不提第106章 遭遇戰第110章 打不打?第28章 震動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177章 序曲第68章 驢脣馬觜第307章 ‘逼宮’第147章 真相第34章 猜忌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03章 巡邊(一)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268章 調整部署第92章 激發第331章 危險第132章 缺兵少將第59章 手術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9章 借刀殺人第282章 以小事大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2章 闖宮第220章 段譽第101章 內鬥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140章 凱旋第150章 登基第501章 定議第43章 女掌門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388章 遭遇強援第335章 憂心第62章 怎麼辦第388章 遭遇強援第296章 困局第434章 自己的路第120章 暗鬥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169章 錢緊啊第46章 漢兒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目的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521章 殲敵於野第535章 氣死兀朮第7章 兩難
第28章 鬥將第221章 拉攏分化第201章 取關第370章 崩潰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419章 解讀第14章 ‘仇人’相見第196章 休休休第108章 文武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3章 知府很煩第223章 解圍第372章 二打一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427章 授首第74章 再擴大第52章 徵用官船第14章 齋戒(一)第190章 圍三厥一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56章 隨行第139章 比武第313章 破局第138章 轉機第147章 新生活第270章 完勝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05章 養馬第205章 靜待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203章 難決第227章 斬關奪隘第108章 文武第108章 一戰大河堡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99章 有驚有險第67章 ‘斂財’第293章 遏制第390章 決勝第29章 陣斬敵將第89章 隱情第23章 冠禮第151章 教訓第213章 反伏擊第130章 勸行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227章 都不提第106章 遭遇戰第110章 打不打?第28章 震動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177章 序曲第68章 驢脣馬觜第307章 ‘逼宮’第147章 真相第34章 猜忌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03章 巡邊(一)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268章 調整部署第92章 激發第331章 危險第132章 缺兵少將第59章 手術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9章 借刀殺人第282章 以小事大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2章 闖宮第220章 段譽第101章 內鬥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140章 凱旋第150章 登基第501章 定議第43章 女掌門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388章 遭遇強援第335章 憂心第62章 怎麼辦第388章 遭遇強援第296章 困局第434章 自己的路第120章 暗鬥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169章 錢緊啊第46章 漢兒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目的第158章 皇家族事第521章 殲敵於野第535章 氣死兀朮第7章 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