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不甘心!

得到南京以及沿途傳來的消息之後。漢王府上下立刻緊鑼密鼓地動作,把山東官道沿線的所有巡檢司都組織了起來嚴密篩查,就是爲了能截住太子朱瞻基。所以,王斌此前對枚青事前的未雨綢繆還佩服得緊。畢竟,他並沒有想到,那些只管轄着區區幾十名弓兵役民,不過從九品的巡檢司巡檢,在這種緊要關口竟然這麼有用。

因此,越是相信這樣的佈置,他此刻越是覺得不可思議,呆了一呆之後就對着那親兵氣急敗壞地低聲斥道:“德州到京城兩條路,一是從德州到靜海天津,然後到京城;二是從德州到涿州再到京城,可不管哪條路都得得經過德州!這一路巡檢司盤查得那麼嚴密,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過去!就算他繞道走河南,河南那邊也早就佈下天羅地網了!再說了,左都御史劉觀走的便是運河水路,要是那位主兒走水路,先走一步的他不會沒察覺到!”

“可那是錦衣衛內線送來的消息,不會有假!那邊還捎話說,太子就是把張越當替死鬼來着。哪怕扣下了他,到時候朝廷哪裡會管他的死活,反倒是咱們得罪了英國公!”

聽到錦衣衛內線這幾個字,王斌頓時啞口無言,可聽到後一句替死鬼和得罪英國公,他不禁恍然大悟,頓時惱火地冷哼一聲,極其不甘心。見張越抱手而立,他好容易方纔擠出了一絲笑容:“看來今次小張大人是不會上王府做客了,既然如此,我也不強求。只不過,我倒是有一句話想要奉勸,你張家已經是這般權勢赫赫,你哪怕是忠心耿耿,功勞越大,上頭越是疑忌,到頭來別辛辛苦苦卻是一場空!我言盡於此,你就好好斟酌吧。”

撂下這話,他便高聲喝道:“留下東西,咱們打道回府!”

不過是須臾之間,這羣黑衣騎兵就留下幾箱東西,旋即猶如潮水一般退得乾乾淨淨。這下子,剛剛還全神皆備的家丁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彭十三一拍馬股上得前來,見張越仍是若有所思地望着那邊,便嘿嘿笑道:“怎麼,少爺被他那番話說動了?”

“我哪裡就這麼不中用!”張越哂然一笑,隨即頭也不回地說。“爲人處事,知足者常樂。他又不知道我的打算,拿這種勸庸人的法子勸我,又怎麼入得了我的耳朵?時候不早了,你去把人都整備一下,趕緊出發!”

“咱們走天津,還是走涿州?”

“走涿州。”

言簡意賅地吐出三個字,張越算了算一來一回的時間,料想朱瞻基應該已經和京城來迎的大隊人馬會合了。走天津比走涿州距離短得多,但老謀深算的袁方既然爲朱瞻基選擇了後一條道,恐怕是已經發現了某些端倪,比如說,天津三衛中有軍官和漢王勾連。

不單單是天津三衛,恐怕那號稱十餘萬的京衛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約爲漢王羽翼。不滿一年便連喪兩位皇帝,朝堂民間無數人都會心懷恐慌。既然已經露出了動盪不安的苗頭,正需要快刀斬亂麻將其壓下去。只希望漢王這回能光棍一些,不要拖泥帶水。

正如張越所料,當他抵達保定府時,前頭就已經傳來消息,道是夏原吉奉遺詔於良鄉迎接。皇太子已經受大行皇帝遺詔,正快馬加鞭地往京城趕,所有人都平安無事。

朱高熾留下遺詔駕崩,張皇后雖說心中悲慟,但乾清宮仍是飲食如常儀,絲毫沒有露出任何天子駕崩的端倪。深宮內務有朱寧料理,她也無心去考慮嬪妃那兒如何,只把一切心思都投在了政務事宜上。朱高熾臨終前吩咐太子未歸前由她處分朝政,但她更關切的卻是北直隸和山東河南接壤處是否太平,太子是否能平安回來。一直等接到朱瞻基派人送來的信,又讓錦衣衛護送夏原吉到良鄉,她提着的心思這才完全放下,也總算有了餘暇注意其他的事。

此時此刻,她面前的大案上便擺着幾本薄薄的奏摺——一是自黃福歸來之後,交南便又恢復了動盪不安的局勢,屢有土人暴亂,官兵屢剿仍是不盡;二是塞外蒙古諸部鏖戰不休,先是瓦剌三部混戰連場,再是阿魯臺殘軍想要漁翁得利,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之後,竟是四部同詣大明使節要求主持評理;三是廣西大藤峽蠻賊叛亂,當地布政使向朝廷請兵請援。倘若說前兩樁還不必朝廷額外用兵,那麼第三樁卻是一定得派兵的。

可是,須知眼下朝廷最重要的用兵之地卻是另一個——漢藩不平,天下難寧!想到這裡,她便囑咐將這些軍務下五府合議。

三樁軍務都是兵部上奏,同時本就抄送了五軍都督府。前些日子五府上下全都在忙着梳理京營京衛事宜,誰都沒顧得上外頭的事,這會兒聚在一塊看到這些。脾氣最直爽的柳升不禁眉頭大皺,沒好氣地說道:“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工夫去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

見包括張輔在內,誰都不吭一聲,他不禁惱火地站起身來:“咱們都是戰場上打滾出來的漢子,別學那些黏糊糊的文官!這幾天來,我就不信大夥兒這家裡沒有說客上門!我是把人都直接打出去了,什麼名將勇將,那位二十年不上戰場,還能剩下幾成功夫,有什麼好怕的!就是因爲各位這種不明不白的態度,皇上纔會偏信那些文官,把咱們撇在一邊!”

別人都只是把事情放在心裡,柳升這麼一嚷嚷出來,包括張輔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尷尬不已。寧陽侯陳懋見張輔不言聲,只好站起來打圓場,於是,衆人草草商量了一下這三樁,最後便得出了大概的方略:交阯那邊請老尚書黃福回去安撫;塞外則是等朝使回來再說;至於廣西大藤峽諸蠻,那是從洪武朝開始就沒消停下來的地方,由先頭曾經鎮守過貴州的鎮遠侯顧興祖帶兵前去剿滅,那就足夠了。

各自散去的時候,張輔看到柳升滿臉不悅。便叫住了他。兩人同僚相交多年,一位是四徵交阯當朝功勳第一的世襲國公,一位是五從出塞寵信在列侯右的世襲侯爵,如今在新朝一爲太師掌中府,一爲太子太傅掌右府,都差不多是人臣極致。這會兒一同上轎而行,柳升卻一坐定就沒好氣地丟出了一句話。

“英國公,你如今才年過五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怎麼偏學那些文官老夫子?”看到張輔只不動聲色,他一時按捺不住心頭惱怒。竟是手一壓那轎桌,幾乎站起身來,“剛剛消息送了回來,說是太子殿下在良鄉受了遺詔,這會兒正往回趕。其他的我都不說,當初皇上大漸這麼要緊的時候,憑什麼我們這些武臣一個都不在場?要說皇上病重,你臨危受命,帶着大夥兒把整個京城守得猶如鐵桶一般,可到了那緊要關頭,居然還是信不過咱們……”

“這些話都不要說了。”見柳升越說越起勁,張輔只得打斷了他。見這位從前最得信賴的安遠侯滿臉不服,他便加重了語氣說,“你不必拿這些話來試探我。今非昔比,我等都已經顯貴了二十多年,已經沒什麼上進的地步了。是那些未達極致又不掌兵權的文官容易讓人信賴,還是我們這些手握重兵聲威赫赫的武臣能夠讓人放心?”

“英國公的意思是,咱們的好日子就這麼過去了?”柳升粗中有細,也知道審時度勢,這才能從區區百戶一路擢升至如今的地步,可這並不代表他甘心當一個如魏國公定國公那般沒實權的勳貴。恨恨地坐下身子,他忍不住咬了咬牙,“還是今天我那番話,要是真到了要拿下那位主兒的時候,我就主動請纓!我就不信立下這等戰功,我還不如那些文官!”

張輔沒想到柳升竟是生出了這樣的想法——然而,這也是他曾經有過的念頭。自漢唐以降,武臣執政的弊端早就爲世人所知,於是洪武帝那會兒纔會對功臣大舉屠刀。他們這一批人幸運的是遇到了朱棣這樣知人善任的皇帝,但問題是,家族是要承繼下去的。他可以放棄大權,但若是子弟後人只能守着虛爵,再無真正顯達的機會,那纔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等柳升下轎之後,張輔卻並沒有吩咐回自家府邸,而是命人改道往武安侯衚衕的陽武伯府。八擡大轎悠悠在西角門前停下,立刻有門房飛也似地迎了出來。在武臣不得坐轎的禁令下。整個京城能夠坐着這樣大轎的人,也就只有當今皇帝欽賜暖轎涼轎各一的張輔了。

“英國公,大少爺二少爺眼下都還在軍中,四少爺如今選了翰林庶吉士,也不在……”

“倬弟可在家中?”

那年輕門房是之前張信從開封張家老宅派過來的世僕之一,因此想當然地覺着張輔此來必是尋哪位少爺交待事情,此時聽到這一句,頓時愣住了。好在他還機靈,趕緊連連點頭道:“三老爺自然在家,只是他病情才稍好轉一些,這會兒大約正在三少爺的書房自省齋。”

張輔點點頭,擺手示意不用引路,自顧自地繞過前頭的大影壁,徑直順着青石甬道往裡走。穿過幾處穿堂夾道,他就進了院子,見一個小廝正在書房廊下打盹,他也不出聲,上了臺階便打起了門前的竹簾子,隨即輕輕咳嗽了一聲。

張倬正背對着門口,站在書架前發呆,聽到這咳嗽立刻轉過身來。一看到是張輔,他頓時大吃一驚,連忙快步走上前:“輔大哥,您怎麼來了?”

“高泉不在,這家裡那些下人倒是奸猾,我說不用通報,他們就真的一聲不吭,要是別個進來,撞破你這所謂重病的隱情豈不糟糕?”張輔見張倬苦笑一聲,又請自己坐,他便嘆了一口氣,“你的苦處我知道。雖說嬸孃臨終前做了那麼多安排,就是希望你們三兄弟不要分家,但世上無不散的筵席,你也不好大剌剌地事事指手畫腳。”

張倬並不想提這個話題,此時連忙打岔道:“輔大哥今天來有什麼要緊事?越兒還不知道哪時能回來,赳哥兒他們這幾天也都在外頭,晚上未必能回來。”

“今天我不找你的兒子侄兒,只尋你說話。”看到張倬一幅意料之外的模樣,張輔不禁笑道,“怎麼,我找你說話很奇怪麼?外頭的人看到的都是你兒子,你這個當爹爹的與他同時中進士,反而籍籍無名,也就只有你方纔沒事人似的。越哥兒固然聰敏能幹,但要不是有你這樣的父親撐着,他也不會這樣順當。當父親的當到你這個份上,還真是稀罕。”

經歷過一事無成被人瞧不起的日子,張倬的心態向來很平和,此時便不以爲意地笑了笑:“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他自己知道爭氣上進,我還有這麼不滿意的,自然只有盡全力替他解決了所有後顧之憂。再說,憑我自己的能耐,哪能這麼快在丁憂之前就升了正五品?”

“好好,你這個父親甘之如飴就好!之前爲了隱秘,我只能用你重病的藉口,要說我這心裡也過意不去。”張輔啞然失笑,這才正色說出了皇帝駕崩的實情,見張倬竟是有些呆了,他又把自己的那些顧慮想法一一抖露了出來,最後嘆了一口氣,“太子歸京,越哥兒必定功不可沒,太子登基之後也會更信賴他。我打算到時候自請解兵柄,但在此之前……若是漢王謀逆,我想請兵前去討伐。”

“萬萬不可!”

從來對張輔言聽計從毫不違逆的張倬此時卻下意識地開口阻止,見張輔盯着自己瞧,他不由得垂下頭去,好半晌才誠懇地解釋道:“輔大哥,漢王終究是諸勳貴的昔日袍澤,這率兵討伐於私便不妥。於公而言,朝中文官對於帶兵將官必會存有疑忌,臨陣換將抑或是臨陣疑將決計不可避免,到了那時候豈不是處境更尷尬?恕我說一句,太子登基,裡外少不得有小人懷二心,不親征不足以震懾內外,您不如請皇上親征!”

這些天來,這個念頭始終困擾着張輔,今天還是因爲柳升提出,他方纔第一次說出來。然而,細細品味着張倬說的這番話,他不禁自失地搖了搖頭:“看來果真是我錯了,到頭來還是難脫武將習氣,總喜歡用這種廝殺的方式證明自個兒……今天安遠侯柳升還問大家是否有說客登門,我真想如實回答他一個都沒有。今時今日,我這個英國公已經是太師兼中府都督,縱有人來遊說我,還能拿出什麼更有力的東西?我不是爲自己,只是覺得不甘心!看着越哥兒一步步上進,我實在是不想天賜將來當一個富貴閒人……”

就在這對堂兄弟對坐無言的時候,一個人影忽然撞開了竹簾衝了進來,竟是之前在廊下打盹的那個小廝。看到張輔在這兒,他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旋即連忙稟報說:“老爺,英國公,外頭大街上都嚷嚷着,錦衣衛護着太子殿下進京城了!”

———————————————————————————————

第624章 冷麪紅顏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72章 機緣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440章 雙姝會第400章 生路即死路第812章 家人相見,小別勝新婚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727章 育人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550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閒散在家心不閒第399章 死,活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446章 大公大私第49章 家族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848章 謀泄,應變第252章 人心第95章 巧人巧事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108章 紫貂皮大氅竊案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37章 發榜第360章 嫡庶長幼的奧妙,天子的託付和信賴第86章 梅林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220章 見死不救非人也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290章 下定第89章 順路蹭飯第592章 等,兵第75章 謫交趾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41章 煽動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9章 厚此薄彼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896章 親疏不在遠近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888章 弘文閣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209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395章 不知情!第349章 家人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483章 炸雷,驚箭
第624章 冷麪紅顏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72章 機緣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440章 雙姝會第400章 生路即死路第812章 家人相見,小別勝新婚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727章 育人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550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閒散在家心不閒第399章 死,活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446章 大公大私第49章 家族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848章 謀泄,應變第252章 人心第95章 巧人巧事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108章 紫貂皮大氅竊案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37章 發榜第360章 嫡庶長幼的奧妙,天子的託付和信賴第86章 梅林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220章 見死不救非人也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290章 下定第89章 順路蹭飯第592章 等,兵第75章 謫交趾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41章 煽動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9章 厚此薄彼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896章 親疏不在遠近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888章 弘文閣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209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395章 不知情!第349章 家人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483章 炸雷,驚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