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大公大私

往王貴妃在世的候。朱棣一旦火遷怒親王公主的晚輩。她往往居中調護婉相勸。總能把朱棣十分的火氣降到兩三分。重責變成輕罰。或者是厲聲喝斥一番也就算完了。然而如今王貴妃已經不在。即便她在。也可能貿然和這種朝廷大事。因此如今人人戰慄。甚至連朱瞻基都感到心裡一陣陣冒寒氣。

素來清廉的楊士奇時此刻也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感覺。然而。方賓畢竟和他沒什麼交情。更是鄙薄其人。於是秉持着緘默中庸的官場之道。他只是在旁不鹹不淡的勸說皇帝暫息雷霆之怒。卻並沒有貿貿然求情。朱瞻基倒是有心勸朱棣寬。奈何一開口就給皇帝厲聲駁了回去。而這當口6豐和袁方也不敢就此退下去行事。畢竟。這干係太大了。

“平日裡道貌岸然。暗的裡卻貪的無厭。這人一死。彈劾的奏章就猶如雪片似的。而且樁樁件件都有證據。朕還信的過誰。你楊士奇。還是楊榮金幼孜。抑或是呂震義?”大聲咆哮着一個個點了大臣的名字。朱棣一把甩開了扶着自己胳膊的兩個宮女。竟是大步往殿外走去。一腳跨出正殿。他便把指着乾清門外那一片空空蕩的的方。繼而咬牙切齒了起來。“天降雷火。那麼多人都說是所致。這幫瞎了眼的混蛋。若沒等到人死了才難。早將方賓的一樁樁罪舉出來。這上天怎麼會降雷示警。他們就是爲了私心。張越。”

張越剛剛沒料到皇忽然出來。連忙及時閃開讓道。這會兒看到皇帝忽然轉過頭來。眼中滿是凌厲的兇光。他在心中嘆了一口氣。遂下拜行禮隨即字句的說:“臣以爲。天降雷火是示警。警示的不但是皇上不但是文百官。還有天下黎民百姓。這是提醒天下都懷着自省之心。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罷了罷了。反正天打雷劈在後世只是尋常的自然現象。這也不算什麼睜着眼睛說瞎話。

朱棣雖說之前了直言詔但討厭的就是別人將天災和自己失德聯繫在一起。所以纔會把好些上書直言的科道言官打去了交趾。此時張越既說那是對天人的警示他的臉色就稍稍和了一些。可方賓的事情仍然猶如一根刺似的梗在心裡。扎的他極其難受。

“你在兵部有一年多了。難道就一丁點都不知方賓的那些陰私勾當?”

覺察到朱棣的口氣流露出幾分善張越也來不及細想。索性直言坦陳說:“皇上明鑑。臣和方大人乃是上司下屬。往日只是公務往來。並無深交。就算平日有流言語。但若無實證貿貿然陳於君前。這和虛言構陷有什麼兩樣?再臣只是司官。並無監查之責不敢自皇上信賴偵查大臣。此非臣職分。恕臣直言。就算方大人有罪。這戮屍。”

“方賓的事情朕意決。你無須多。”

聽到張越仍是一口一大人口一個大臣。朱棣頓時大皺眉頭但最終只是出口呵斥了一句。雖說因爲閣剛剛送來的一摞彈章而氣急敗壞可這會兒既然到了張越。他便想到了之前張謙進呈給自己的條陳便淡淡的吩咐他起身。端詳了刻便直截了的問道:“份東西朕看過了。比前一次更詳細更有:-理。小小年紀能考慮周全。這倒是的稱許。不過…這份東西墨跡猶新。卻不是你自己的筆跡。”

由於那天晚上出緊急。又打草稿又謄抄摺子實在是來不及。因此張越方纔吩咐筆跡和自己相似的杜謄抄。想不到皇帝竟然看了出來。心念數轉。他便躬身說道:“皇慧眼。臣不敢欺瞞。那一天臣如實奏對海運不能立刻施行。皇上聞不喜。沒問其就令臣退下。所以回去之後的當天晚上。臣擬草稿。內子謄抄。一直到四更才寫了這五千餘言。”

“海運的摺子你月就遞了上來。結果這後續竟然那天晚上才寫?”朱棣此時眉頭一挑。冷冷哼了一聲。“莫非是知道杜楨下獄。你又在朕這兒碰了壁。所以纔回頭趕出了這個?事君以忠。事君以誠。你就是這麼當的臣子?”

儘管知道朱棣就是這反覆無常暴躁易怒的性子。但此時此刻被挑剔這個。張越就是木頭人。心裡也不無憋氣。當下他便直起了腰朗聲答道:“啓稟皇上。臣當日上書之後。也想抽空把一應細節補全。但既然細節衆多。臣不不仔細考慮周詳。況且臣既然供職兵部。自然需先做好本職份內事才能考慮這些。所以一直不曾動筆。前天晚上寫這個條陳。確實有彌補之。但若無之前思量周全。也難能一晚上一氣呵成。事君以忠。事君以誠。臣自出仕來自忖絕無不不誠。雖有私心。但這私心也並無不可對人言處。”

此時此刻。朱等人也已經出了大殿。

越這當口尚且能對朱棣侃侃而談。個個的臉上都有而楊士奇儘管欣慰杜楨了好女婿。這會兒還是不無擔憂。而張越見朱棣那眼神愈駭人。此此刻也索豁出去了。躬身又是一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便是大公。修身齊家便是私心。臣才具原本不過平常。若無長輩愛護師長教導。那麼無論如何都沒有今天。所以昔日臣有緣在棲霞寺拜見已故榮國公。就曾經問過如何才能讓父母家人長命百歲。榮國卻爲之啞然。因壽數乃天命。臣不是此生惟願天下安。不顧家人倚門盼的聖賢。下安家宅寧。這就是臣的平生大。”

從來朱棣面前的大臣都幾乎是標榜自己大公無私。張越竟然把私心說這樣理直氣壯。這口別說是朱棣沒想到。就是人也個個捏着一把汗。朱瞻基想起初次見到張越的時候。他就是如時這般直率毫不扭捏這遠比那些時刻刻大公無私的人看着可愛。心的看一眼朱棣。正要插話的時候。旁邊的楊士奇卻不動聲色伸出胳膊將他往旁邊撥了一撥。

楊士奇素來以提攜寒士著稱。但平素交好的朝臣卻很少。最最相的的只是翰林院沈度兄弟及杜楨而已。此時此刻。他開朱瞻基之後。隨後便擺擺手做了一個少安毋躁手勢。而張謙看到這一幕。心中更是有了數目也索緘默不語。至於站在最後面袁方卻沒注意到這小動作。這會兒他正滿心惱怒暗眼皮子底下也不知道有多少哨探。到頭來竟然還是爲人算計。硬生生逼死了方賓。繼而更是惹出了現在一堆禍事簡直丟人現眼。

朱棣此時心頭正惱。聞聽此語卻給氣樂了:“敢在朕面前表露這份私心的。你張越還是頭一。好。朕給你機會。這兒有朕的皇太孫。有朕的內閣大臣。你詳詳細把這一條條一樁樁解釋清。讓大夥兒看看你私心之外的公心。”

此話一出。四周人都鬆了一口氣。張越剛剛都經做好了結果最糟糕的準備那點子懼之心早就丟到了九霄雲外。

方賓忽然了。他沒有料到;言官因爲方賓之死而大肆彈劾。讓皇帝一下子知道了方賓平日所有劣行。他也沒有料到;帝由於方賓的劣行一下子暴怒。不惜棺戮屍。甚至還遷怒到一大幫人他更沒有料到。他又不是神算可能算到這麼一連串事情?此時朱棣能夠息雷霆之怒已經是最好結果。因此他深深吸了一口氣。

“皇上昔日不以臣人微言輕聽臣數試開海禁。因此海運的設想那時候臣就細細考慮過。只是一事之後又行另一事太過急進。況且若是不讓人看到開海禁的好處。以海船運糧在人看來恐又成了勞民傷財。既然以海路運糧。最初的人手不必從民間徵調。沿海各衛所向來有熟悉海上水文的軍戶。各的還有船戶匠戶。”

儘管這是在乾清宮正殿門口。並平常奏事的時候。這會兒更是秋風瑟瑟寒煞人。但站着人眼看着皇帝的怒火漸漸消解。個個都是如釋重負。朱瞻基學習過政務。如今卻並不管這些。在旁邊不過是聽一個大概。楊士奇卻仔細多。畢竟。昔日開海禁那一遭。張越在風口浪尖上的的方被皇去了江南。表面上乃是天子乾綱獨斷。這會兒他從頭到尾聽下來。覺着這一次比上次開海禁考慮的更穩妥更有可行性。不禁暗自點頭。

果然是在兵部浸淫過一年多。當初那種初出茅廬的稚嫩大有同。

一問一答了足有一多時辰方纔告一段落。然。朱沒有說可還是不可。遂吩咐張謙把人帶下去。看着那從乾清門離開的身影。他又示意6豐和袁方去該辦的事。當6豐誠惶誠恐的請示是否真的戮屍時。他卻冷哼了一聲:“朕難道是那種朝令夕改的人?”

連同楊士奇一遣開之後。又喝退了一干宮女太監。他方纔淡淡的對身邊的朱瞻基說:“你當初說的一點沒錯。張越確實是一個老實的妙人。策是長策。但朕不能一而再-而三聽他的條陳行事。他心思是好的。但太年輕。張謙6豐袁方不長舌婦。這乾清宮中的人諒也不敢胡說八道。那條陳待會你拿回去讓你父親看。不要外泄。”

ps:雖說很欽佩從至今那些大公無私的人。但不的不說。那種人總彷彿像是在神龕上。木有私心的人感覺讓人無法親近。至少某個影視劇裡頭老是被讚的海瑞就讓生不出親近之心。才具我們不評論。有腦子的人都能看清楚。但那個餓死女兒的傳說實在是讓人瞠目。那就是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家人的道學罷了。所以那時候看二月河書的時候。很討厭李。

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894章 不利第403章 混賬第366章 恩威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901章 議大事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57章 初入第一名門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884章 燈市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290章 下定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837章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48章 惡訊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292章 迎娶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474章 報喜報憂,大喜大驚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632章 世英名第826章 激變和彈壓對策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804章 應變第356章 天子好名,書法之道亦是大道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463章 維護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118章 蠢人和聰明人的區別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86章 信得過!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80章 赴約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30章 做好人難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840章 小書院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86章 梅林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296章 奉旨寫札記,夫妻共參詳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54章 送行之人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674章 巋然不動,弄子之樂第646章 居心何在
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894章 不利第403章 混賬第366章 恩威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901章 議大事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57章 初入第一名門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884章 燈市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290章 下定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837章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48章 惡訊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292章 迎娶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474章 報喜報憂,大喜大驚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632章 世英名第826章 激變和彈壓對策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804章 應變第356章 天子好名,書法之道亦是大道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463章 維護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118章 蠢人和聰明人的區別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86章 信得過!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80章 赴約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30章 做好人難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840章 小書院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86章 梅林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296章 奉旨寫札記,夫妻共參詳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54章 送行之人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674章 巋然不動,弄子之樂第646章 居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