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爭與不爭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售中樞有內閣六部都察廷也有宦官十二監四司曬十四衙門,這便是大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障便開始沿用下來的內外相制政策。只是,文官武將還有偌大的天下無數的外官可以派遣,宮中派往外頭的宦官卻畢竟還在少數。於是,宮裡司禮監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這四個要緊的地方爭得頭破血流,外頭的鎮守中官提督中官守備中官亦是緊俏。

如今,由於御用監太監王謹的一樁舉動,宮中的那些大太監全都蠢蠢欲動 因爲王謹把廣州市舶司提督太監秦懷謹賄略的財寶一股腦兒全都呈給了皇帝,一時間。就是傻子也知道廣州市舶司必定要換人了。原本這位子王謹最有希望派自己人拿下,可王謹竟是擺出了不好這一口的態度,因而衆人暗笑他膽小之餘,都想把自己的人安插到這個肥缺。

畢竟,眼下宮中既有侍奉了三位皇帝的劉永誠海壽陸豐,又有曾經是朱高熾心腹的範弘金英鍾懷,還有朱瞻基最信任的黃潤王謹,這彼此之間爭權誇勢勾心鬥角。絕不亞於六部和內閣的那些個大臣。眼下王謹退出,別人自然是再高興不過了。

這會兒,被人譏笑爲膽小鬼的王謹從乾清宮回到御用監,一進正屋,他就把右手伸到了左袖中,摸出了一枚東西。仔仔細細瞧了瞧,他的臉上就露出了十分喜色。

這是一枚牛寸見方一寸來長的銀記,上頭赫然印着“肅慎”兩個字,不但如此,皇帝還賜他表字潤德,這是宦官中誰也沒有的榮耀。相形之下,錢財等等都是身外之物,着實沒什麼要緊的。那些看不清形勢一味只想着撈錢的傢伙猜不到皇帝的心意,他卻心裡有數,於是舉薦了一個別人料不到的人選。

內閣那些方方正正的人他不想也不願去打交道,但賣個好給張越,人家卻必定記情!

二十七個月丁憂守制期滿,張信從開封回到了京城,往吏部報備之後便是復出候缺,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由於有部尚書呂震的舉薦,他竟是輕輕巧巧就補了兵部左侍郎!仕途上順心,再加上年初的時候家裡便正式分宅而居,雖說如今的住所和陽武伯府相比小了一倍不止,但終究是沒了寄人籬下的感覺,他自然是有些志得意滿。而這天更是得了一個莫大的好消息,於是他心裡反反覆覆盤算了一番,趁着偶爾早散衙,便前去英國公府探張輔。

儘管身體向來康健,但前些天乍冷乍熱,張輔感染了風寒,便索性告病在家休養。然而,他是太師英國公,這一“着,頓時驚動大發了,不但宮中張太后親自派人探視送藥,皇帝還使了御醫前來診脈,別說親朋好友,就是不沾親不帶故的也有好些人上門探望送禮。不厭其煩的他只好吩咐門上只放要緊的人進來,其餘的一概擋駕。

此時此玄,斜倚在梨花榻上的他打量着滿面春風的張信。忍不住出口提醒道:“你從前是工部右侍郎,對於兵事未必熟悉,這兵部侍郎不是那麼好當的。如今我掌中軍都督府,攸弟人在交趾,越哥兒人在廣東,你又入了兵部,再算上我家老二尖三,這單單顯達兩個字已經是遠遠不足以形容這般殊遇了。你的兒子已經出息,所以你切記凡事低

張信昔日被貶交趾,就是因爲受到了遷怒,如今聽張輔這鄭重其事的教剛,他心裡就有些不自在,但仍是應了。既然張輔提到了兒子,他便奉上了張赳的功課本子,又笑道:“翰林庶吉士每月一考,赳兒從前資質不錯,如今更勝在勤奮,回回都是上等,等到三年期滿,成績必是名 列前茅,到時候無論留院還是分發六部都察院,都是好的,竟不用我擔心。”

“依我看,他與其留朝,還不如求外官。”

張輔隨口說了一句,見張信面上一緊,他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對方的心意,不禁暗自嘆了一口氣。卻也不想再多說。然而,他不想說,張信卻本就是有求而來。這會兒又東拉西扯說了些別的事,張信漸漸地就道出了此來真意:“今日兵部尚書李慶李大人改了南京兵部,這兵部尚書便出缺了,也不知道皇上會委派何人就任此職。”

聽到這話,張輔不禁心下一跳,打量了張信兩眼便閉上了眼睛。沉思良久,他見張信一味盯着自己,於是更覺煩躁,索性也不接那話茬,等到張信坐不住,說是讓他安心休養,起身告辭離去,他才重重捏着梨花榻邊緣的硬木,眼睛望着房樑上掛着的那盞宮燈出神。

王夫人原以爲張信這傍晚時分來,必定是留下用了晚飯再走。卻沒想人這麼早就回去了。

剛纔在門外聽一個婆子說張信走時臉色彷彿很不高興,她自是有些憂慮。便吩咐隨行的大丫頭在門外等候,自個捧了藥碗進去。使眼色屏退了在旁邊伺候的丫頭。她就在梨花榻前的一張小撫子上坐了下來,又將藥碗擱在旁邊的海棠高几上。

“老爺,可是剛剛起了什麼紛爭?”

聽到王夫人的聲音,張輔這才收起了雜亂的思緒,坐直身子接過了藥碗。端着那碗濃濃的藥汁。他把張信所求之事說了,忍不住嘆了一

氣。

“他在交趾那種地方貶謫多年,回朝未久又是丁憂艱歸,換作是誰,這功名心都會更強,也難怪他看不透。兵部侍郎看似與尚書只有一步之遙,他如今才五十出頭,又怎麼會不想再進一步?可是,張家已經有一公一伯,越哥兒也是簡在帝心之人,他要是一味只想着往上爬,恐怕是不進反退,而且還會連累了赳哥兒的前程。”

張信從解元入仕,最初都是在京城爲官,王夫人自來便和他一家頗爲親近,也喜歡張赳的聰明伶俐。此時聽張輔如此說,她頓時大吃一驚,忙問道:“既然他已經起復,又擢升了兵部侍郎,難道不是因爲看中了他的才幹?再說既是兵部尚書出缺,他有心思也是自然的。”

“他早先有言事之功,所以才擢了工部侍郎,可貶謫交阻之後,他又有什麼功績?兵部不比工部。在六部之中僅次於吏部戶部,他在騾甲亡亢其旦得了昌震舉薦,泣纔出任侍郎,卻不知世位子上極易被人挑錯處。我知道他不甘心,二房出了個伯爵,三房若是越哥兒再努力一把,將來少不了聞達。他也是想讓人看看,張家長房嫡支也並非暗淡無光”可他也不想想,世事哪有那麼順當!”

想到從前張信常常過府與自己談天說地滿腔雄心,張輔更是搖了搖頭。都是五十出頭的人了,從前又沒有了不得的功績名聲,哪裡就那麼容易熬出頭?若是明智,就該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好好栽培後人,穩穩當當守住現在的位子就好。看看張綽,之前因張越的緣故得了誥封,眼下乾脆借病在家休養,根本不去吏部行文求什麼起復候缺,如此方纔是聰明人!

夫婦倆交談了片剪,王夫人見張輔彷彿是有些心灰意懶,也不好再說什麼,心裡卻打算改日見了馮氏好好勸一勸。等到她出了屋子,碧落就快步迎上前來,說是張謙張公公上門探望,她略一思忖就反身進去報了一聲,見張輔點了點頭,她立玄吩咐把人請了進來。

張謙如今也已經是五十出頭,雖說還掛着御用監太監的名頭,但已經再不管事。只是在外頭的宅子裡養老。即便和張輔乃是老相識。他也很少上門來。因此,覷着他一身整齊的素緞袍子。頭戴諸葛巾,要不是下頜少三縷長鬚,赫然就是一個教書先生,張輔不禁笑了起來。

“今天是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自然是上頭的風。”張謙在宮中謹慎小心,在張輔面前卻不怎麼拘禮。見榻上這位英國公皺起了眉頭,他也不再拐彎抹角,施施然落座之後就直截了當地說,“我原本打算閒下來養老,但昨日來了個不速之客,說是鄭和王景弘一大把年紀都還掂記着航海,我在家賦閒浪費了人。

那一位薦我去廣州市舶司掌總,我尋思之後就應了,這會兒網剛打宮裡來,才見過太后和皇上。”

聽到這話,張輔大感意外,一問之下才得知是王謹的舉薦。琢磨此事沒什麼壞處。而且張謙曾數次在廣州迎接番使。對這些勾當極其瞭然,他不禁欣然一笑:“你閒着一直養老,到時候難免被人騎在頭上,有這麼一個差遣倒是不壞,只對於你來說反而是屈就了。況且那麼多人爭破了頭,結果卻讓你漁翁得利,你可得小心暗箭。”

“這種事我自然省得,不過是來和英國公說一聲,回頭也讓你家那匹千里駒多多照應我一些,別讓我給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給吞了。”戲德地撂下這麼一句,張謙便正色道,“今兒個我過來。是太后和皇上讓我來探探您的病。英國公可是縱橫不敗的名將。太久不露面不好,要知道,如今漢藩雖定,天下卻還不太平,您這個中府大都督還不能這麼早撂挑子。畢竟您不像我本就是閒人。皇上還使我問一句,可有兄弟家人加恩,英國公還請自個掂量掂量。”

“兄弟家人加恩?”

皇帝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張輔不得不仔仔細細多考慮。他這一沉思,旁邊的張謙便插話提醒道:“你那兩個弟弟都領着軍職,不是宿衛就是近侍,還是仁宗皇帝登基的時候加恩封賞的,皇上登基他們還沒挪動過。我知道那兩個未必合你心意,但既然皇上說了,你就順水推舟推他們一把。也免得他們常常抱怨你。另外,你堂兄弟可還有三個。”

“不是這話!”

張輔卻是重重搖頭道:“我家老二老三他們倆都是庸才。當初就險些因爲野心勃勃而闖出禍來,如今要是再加恩授以高位,豈不是更加糟糕?我寧願讓別的親戚得利,也不願他們兩個佔了好處說風涼話,真要加恩。我也不願意舉薦他們。”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張信的暗示,一時也顧不上張謙什麼表情,跳下牀躍拉着鞋站定了,隨即來來回回踱了兩步,又站在那兒若有所思地瞧着門口的簾子發愣。良久,他才緩步折返了回來。對滿臉驚異的張謙苦笑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這是關心則亂,讓你見笑了。這一丁點毛病折騰了這麼幾天,我明日便去中軍都督府理事就是,總不能讓你白跑一趟。”

張輔復出視事不過三日,朝中便正式下文,以御用監太監張謙提督廣州市舶司。儘管這不太合常理,可皇帝既然說張謙數使西洋常常和番人打交道。自然沒人再敢有什麼異議,縱使是起初爲了這麼個位子掐得死去活來的那幾個大太監,也都猶如泄氣的皮球沒了脾氣。

這天,張輔奉詔隨劉永誠前去乾清宮,一路上就發現劉永誠佝僂着腰,說話也有氣無力。他從來不理會太監中的勾心鬥角,面聖參禮之後就把此事丟在了腦後。因朱瞻基問起南北軍務,他自是一一詳盡作答,君臣攀談了大約一個時辰,他果然等到了那個熟悉的問題。

“舉世皆知卿忠勇無雙,更有定國之功,如今聯用人之際,卿可有兄弟加恩?”

已經在家裡考慮了近三日的張輔欠了欠身,一板一眼地說:“臣弟張朝張覲已經蒙恩授軍職,出入宿衛,但兩人盡皆奢侈寡才之輩,若再加默不足以服從弟兵部侍郎張信頗有賢名才名,可擔重任

朱瞻基微微蹙了蹙眉,繼而又舒展了開來:“張信”可是陽武伯張攸之兄,廣東布政使張越的大伯父?聯記得呂震舉薦過他,如今正是兵部右侍郎。他的兒子聯之前去翰林院時還見過。倒是有板有眼的年輕人。唔,既有賢名,聯到時候見一見他

見朱瞻基答應,張輔自是鬆了一口氣。王謹送他出來的時候,他一路走一路說些閒話,到雲臺的時候,他就停住腳步對這位皇帝的心腹太監說道:“王公公乃是皇上最親近的人,剛纔的事還請行個方便。我那從弟家有兩子。如今長子出仕,次子卻還無着落,若是能蒙恩世襲軍職,也能告慰我那已故嬸孃的在天之靈。”

推薦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朱門風流VIP。閱讀更多精彩小說請返回首頁

第827章 刺客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74章 朋友第283章 老祖宗的求親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57章 此亦失勢,彼亦失勢第279章 權錢第76章 釋放第796章 “妄言”國本,上門堵截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439章 長策,挑唆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150章 你裝病吧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129章 遇到貴人好辦事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9章 順路蹭飯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572章 一言決榮辱,一笑隔陰陽第430章 光華燦爛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369章 天機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273章 灰飛煙滅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25章 人倫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85章 一個名字第340章 小丫頭拜師,周王府來人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4章 拆穿第459章 時不我與,時不我予第69章 除夕夜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864章 真正的緣由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357章 昔日共患難,如今可能共富貴?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175章 佛母會上遇佳人第900章 光風霽月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
第827章 刺客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74章 朋友第283章 老祖宗的求親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57章 此亦失勢,彼亦失勢第279章 權錢第76章 釋放第796章 “妄言”國本,上門堵截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439章 長策,挑唆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150章 你裝病吧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129章 遇到貴人好辦事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9章 順路蹭飯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572章 一言決榮辱,一笑隔陰陽第430章 光華燦爛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369章 天機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273章 灰飛煙滅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25章 人倫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85章 一個名字第340章 小丫頭拜師,周王府來人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4章 拆穿第459章 時不我與,時不我予第69章 除夕夜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864章 真正的緣由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357章 昔日共患難,如今可能共富貴?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175章 佛母會上遇佳人第900章 光風霽月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