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殺伐決斷

曰於早朝往往是不到卯時便已經開始準備。皇帝晨省。嗽獅幾早朝之後,然而之前那一整夜,朱瞻基都呆在仁壽宮。張太后平日雖已經漸漸放開了國事,但對朱瞻基卻多有毛誡。昨晚上得知了北鎮撫司的那一幕。她自是氣得昏,然而朱瞻基一回宮便詣仁壽宮認錯,又將事情原委一一告白,最後更是說出了一番讓她錯愕十分的話,她漸漸氣息稍平。

“母后,宋朝禮敬士大夫,提防武人,結果皇帝一代弱似一代,士大夫雖把持朝政,卻無高瞻遠矚,至而邊疆異族崛起,至而席捲天下,這便是最大的誡。昔日皇祖父親自教導聯騎馬射箭,便是不希望儲君一味長於深宮不知武事,由是事事決斷於外臣之手。聯自知不該一怒誅殺大臣,但戴綸着實可惡!遠至漢唐,士大夫多有佩劍,不以習武爲恥,可聯當年不過是喜好射獵。便被羣臣諫以荒疏,甚至連皇長子教養事也被人拿出來指摘。定國以武,治國以文,但要天下長治久安,不可一味尊文抑武。”

此時此刻,見朱瞻基已經換上了一身朝服,張太后不禁感到眼前有些迷離。她的丈夫朱高熾因爲自小身體有殘疾,從來就上不得馬拉不得弓。和勳貴也自然沒有多少親近,言談之時對於漢王朱高煦在武官中的人緣咬牙切齒。既然武臣那邊無可設法。便只能着意籠絡文臣,再加上如今那幾位確實是一等一的賢臣,她自然也有那樣的偏向。

“你已經決定了?”

“是,事已至此,也只有如此。但是,既要讓他們知道感恩,也要讓他們知道震懾。”

“那也罷,你便去上朝吧。”

,正

朱瞻基對張太后深深一躬,隨即臉色晦暗地說:“內書堂之事,便由母后料理。”

母子倆深深對視了一眼,隨即朱瞻基就轉身出了仁壽宮正殿。直到皇帝已經走了好一會兒,張太后方纔站起身來,雙手自然而然地攏在深修色的鳳紋稍子前頭。站了好一會兒,她才頭也不回地嘆了一口氣。

“雖然是宮闈內務,但也不必牽連太廣。內書堂皇帝既然不想撤。那就留着。早年黃儼江充等人涉及謀逆,也就是那幾個人顯戮於市。其他人都是貶爲織染局雜役苦工再已,這一次也照此辦理,讓陸豐去就行了。孫貴妃那兒,還是你去告誡幾句。”

朱寧生怕張太后讓自己去內書堂走一遭,聞聽此言便知道此次張太后也不願意過分拂逆了皇帝的意思,於是連忙答應。

臨出大殿前,她便聽到背後又傳來張太后吩咐陸豐的聲音,大意是說這內書堂不能再如從前那樣興師動衆,由大學士講習斷不可取,由宮中通文字的宮奴做講習即可,學滿三年則止,到各處宮院,凡內書堂出身,不可爲二十四衙門腦等等。

聽到這些,她下臺階的步伐不禁更是輕快了。倘若是朝會上按照朱瞻基之前那席話安排,則以後的皇帝有了親近的人,內書堂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低了。張太后更在上頭加上了一層層的枷鎖,應該可以保證一段時間內不可能作祟。雖說戴綸死得有些冤枉,但畢竟是所諫之事說的過頭了過分,如今罪不株連親族。總算是也好過釀成一場大風波。

只是,她到孫貴妃那兒說話需得斟酌,那畢竟是唯一的皇長子之母。不能傷了人臉面。

奉天門常朝。

一如平日鐘鳴開門,文武百官各從左右掖門陸續而入,到金水橋南各按品級東西肅立,候靜鞭響起。這才一一過金水橋,至丹輝前入班。之後又隨班行禮。然而,一整個過程中,衆人全都瞧見了皇帝左手邊的王謹捧着一個木匣子,無論是知道昨晚事情的,還是不知道昨晚事情的。心中都有些猜疑。

張越如今是兵部侍郎,所站的秩位比從前還是兵部司官的時候提前了許多。以他的眼力,甚至能看清楚那木匣子上的龍紋。此時此刻,只是心念一轉,他就想到了皇帝可能做的事情,立刻不露痕跡地舒了一口氣。朱瞻基畢克不是朱林,在昨日的暴怒過後,這決斷終於來了。

按照一般常朝的姓巨,先是鴻驢寺官宣念謝恩陛辭的官員,衆官員依次在午門外行禮,隨即各衙門依次奏應奏之事。這一日本就沒有官員陛辭,應奏之事也少,須臾就到了散朝時分。然而,鴻驢寺官言稱奏事已畢,應該鳴鞭退朝的時候,寶座上的朱瞻基卻突然說話了。

“昨天的事情,想必諸卿不少都已經知道了。昨日白天,有人告都察院左都御史顧卿收受隸金私縱人歸耕。經查乃是官衙舊例,其餘不法事乃是誣告,聯已命東輯事廠連夜率錦衣衛拿得奸吏皁隸一十二名。以及從遼東衛所私自逃回的原御史嚴皚。此等奸吏小人構陷大臣。罪不容赦,着明日顯戮於市。以傲效尤!”

顧佐被人構陷的事情,雖則是早朝前已經有所傳開,但畢竟還有大部分人不知道。所以,那些覺得都察院最近連連出事,等着看顧佐笑話的人,聞聽這番話全都大吃一驚。然而,還不等他們那失望的情緒散去,上頭便再次傳來了皇帝鏗鏘有力的聲音。

“諸卿有誰知道這個小匣子裡裝的是什麼?”

朱瞻基掃了一眼廷下羣臣。見楊士奇等知情者無不是面色一凝,其他大多數人則是滿臉茫然,他就知道消息還未傳開去,不禁哂然一笑:“這是錦衣衛指揮使王節昨日送呈聯的一張單子,上頭羅列了在朝四品以上官員,家族人口在這二十年間新增的田地。之前還有人在爭吵說俸祿折色不宜過苛,聯着實沒想到。一下子就有人呈上了這樣一份東西。”

此時此刻,原本就一片寂靜的丹輝前彷彿是死去了一般,就連微乎其微的呼吸聲也停止了。別說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就連四品以下的司官等等也全都感到腦袋一片空白。這錦衣衛從來就是偵輯官員勾連不法事,但這不法絕不包括查探官員的家產。四品以上的官員都熬資格熬了那麼多年,自己就算乾淨,天知道有沒有族人藉着自己的名義搞什麼名真?

看到一張張瞬間凝滯的臉。朱瞻基突然冷笑了一聲:“若是揭開這個蓋子送往大理寺都…。按照太祖當年舊制。恐怕諸卿傷的就不止是臉面了。“航俐迷我朝官員素來清苦,再者家人所作所爲。也不能完全歸結於你們身上,所以,聯不會以這份密奏治罪來人,將這匣子文書當衆燒了!”

此話一出,原本覺得揚眉吐氣的王節頓時面如死灰。儘管錦衣衛中還有存檔,但皇帝既然說了這樣的話,他自然知道,自個這回不但沒能得到領命輯查這些事情的權限,而且被推到了最最難堪的境地。眼看王謹身後的一個太監拿了火盆上來,又把木匣子丟入了其中,那高竄的火苗一下子就把東西吞噬了,他只覺得身子有些搖搖欲墜。

“聯知道你們一定會想,聯興許早就看過了這些。昨日盛怒之下。這些東西聯只是隨便膘了一眼,如今聯給你們一個機會。記錄天下賦役人口的魚鱗冊和黃冊自洪武二十六年編造好之後,每年雖也有重新入冊,但其中差錯有多少,可想而知。從即日起,天下重新釐定田畝丁口,各州縣的田土都重新造冊登記。只要不是太離譜的,聯可以寬宵;若是自覺太離譜的,你們自己早早處置!洪武舊制丁的免役免賦早就有定額,但如今興許不合適了,這幾天六部和內閣便擬定出新法來。日後定爲永制!”

正想着是否已經躲過一劫的好些大臣頓時臉色大變。優免丁糧是洪武年間定下的制度,但官仲免糧免丁,都是按照品級而來,並不是名下所有田土所有丁口全都優免。於是,更多憤恨的目光全都看向了錦衣衛指揮使王節。

“另外,錦衣衛指揮使王節不的上命擅自刺探此事,即行革職。往大寧軍前效力!”

隨着此話落地,王節不禁癱軟在地。雙手摳着那嚴絲合縫的漢白玉,一顆心已是墜到了谷底。突然,他想起了什麼,不由得引頸高呼道:“皇上,臣不是擅自刺探,是有人”

然而,這聲音只是戛然而止,王節的背後不知道什麼時候竄出兩個人來,一左一右將其牢牢挾制,也不知用了什麼辦法讓人沒法聲,隨即便拎着人默不作聲地從旁邊退了下去。一時間,主管朝會糾儀的鴻驢寺官也好,都察院御史也好,誰都沒有做聲,所有人都沉浸在驚愕之中,就連楊士奇等亦然。

倘若是朱瞻基經此一事而興大獄,事後再將王節革職,那麼自然和洪武朝主辦藍玉案和胡惟庸案的錦衣衛指揮使相當,正應了狡兔死走狗烹;然而,皇帝至少是在明面上給羣臣留了臉面,事後更指斥王節是擅自行事革退辦理,至少給了他們一個臺階下。儘管查天下田畝丁口是一件更讓人膛目結舌的大事,但洪武二十六年至今已經有三十年,再查田畝也是正理。

“另外,聯如今即將而立之年。又有皇長子,已思擇日建儲東宮。聯自幼即爲太祖皇帝教導,擇賢能大儒教習文課,建府軍前衛幼軍習練武事,文武二事均不曾有所偏廢。一旦冊立東宮,俟皇儲年長,聯將擇選文武官適齡子弟伴讀左右,贊文襄武。”

一日之內,這樣連續幾個消息狠狠砸了上來,滿朝文武都覺得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縱使有心反對勸諫的,這會兒竟也覺得心頭空空組織不出什麼言辭來,於是只得眼睜睜瞧着那靜鞭鳴響,隨即皇帝自御座起身揚長而去。直到從金水橋一一退下,至而出了午門,文官勳貴方纔三三兩兩地聚成一堆,卻不敢在這禁宮之內高聲。

相比那些文官的震驚,勳貴們卻是一個個喜上眉梢,若不是今日並非朔望大朝,英國公張輔根本沒來,他們怕是要圍着人好生詢問一番昨日情景。

然而,正主兒眼下不在,張越卻還是在的,寧陽侯陳憋一籌建張越從文官那邊出來,他立刻就想開口叫人。誰料午門裡邊有好些太監匆忙出來,幾個匆忙往外邊去,另一個四下裡一望就衝他這邊跑了過來。

“寧陽侯,太后召見。”

一聽是太后,寧陽侯陳想立刻收起了剛剛那喜笑顏開的模樣,掃了一眼另幾個離開的小太監方纔問道:“太后是單單見我,還是”

“不止是寧陽侯您,還有成國公、陽武侯、成山侯、保定侯、黔國公世子。”

一聽這一連串人名,寧陽侯陳您頓時有些狐疑,又有些忐忑不安。張太后召見的這些人中,其中兩人甚至是和他一樣掌管都督府的勳貴,而黔國公世子沐斌更是這些天常常往他家裡走動,他的長子卻和沐斌往來密切。於是,儘管瞧見張越已經和幾個同僚說過話之後往這邊安來。他卻沒辦法上前搭話,只得隨那傳話的太監從午門入宮。

張越見寧陽侯陳憨又進了宮。心中便明白事情應該已成定局,這一波狂瀾算是有個暫時的了結了。如走出宮回到了兵部衙門,剛剛還悶葫蘆似的官員們一下子炸開了鍋。三三兩兩議論紛紛,尚書張本卻陰沉着臉,一句話不說徑直回了三門內的正堂。他這一走,馮侍郎更是走得飛快,落在最後的張越也能清清楚楚地聽到那些議論聲。

雖然言語各有不同,但主旨無不是千篇一律天子這一回是下真決心了!

傍晚,東上北門外的東廠值事司。

平日只有少量人員留值的東廠值事司這一天卻是戒備森嚴,裡頭不說。外頭也是站着一溜衣着鮮亮的錦衣衛。這會兒除了隨侍朱瞻基的王謹之外,範弘金英鍾懷黃潤全都到了場。還有不少有頭有臉的頭頭腦腦。

提督東廠的陸豐一身簇新的官服站在臺階下頭,志得意滿地看着下頭被摁得死死的十幾個大小宦官,又盯着王振那張臉陰惻惻一笑。良久才透出了幾個字。

“奉太后旨,即刻行技,至死爲止!”

,萬

暗地裡騙了他的侄兒到京城,又挑唆他闖禍,這是自個找死!要不是這一回王節利慾薰心,他又聽了張越的提醒盯得緊,否則就真的是養虎爲患了!

比:家裡網絡從昨晚上一直就是斷的,聽說小區網絡壞了,只能跑外頭來上傳,真可惡”哦

第769章 入交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820章 太后苦心,帝王心術第342章 危在旦夕?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139章 心思忙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465章 臨行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530章 名聲的作用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922章 歲歲太平年年盛世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624章 冷麪紅顏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627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9章 厚此薄彼第572章 一言決榮辱,一笑隔陰陽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4章 拆穿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491章 雪夜裡的火光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733章 亂紛紛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214章 微服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204章 佳人相伴過除夕第376章 紛亂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43章 小人物的廝殺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551章 好事成雙仍不夠,使君可得丈人眼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第16章 做人不能小心眼第144章 面子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125章 天意
第769章 入交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820章 太后苦心,帝王心術第342章 危在旦夕?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139章 心思忙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465章 臨行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530章 名聲的作用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922章 歲歲太平年年盛世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624章 冷麪紅顏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627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9章 厚此薄彼第572章 一言決榮辱,一笑隔陰陽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4章 拆穿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491章 雪夜裡的火光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733章 亂紛紛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214章 微服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204章 佳人相伴過除夕第376章 紛亂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43章 小人物的廝殺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551章 好事成雙仍不夠,使君可得丈人眼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第16章 做人不能小心眼第144章 面子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125章 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