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

還在基隆的時候,李愔就已經做好了認親的準備,因爲據他的猜測,對方要麼是自己的舅舅,要麼就是自己的表兄。而今天見面之後,也果然不出他所料,只是讓他也沒想到的是,對方竟然是個早已經被史書記載死去的人。

對於楊暕這位突然冒出來的舅父,李愔雖然感覺驚訝,不過倒也可以接受,畢竟對方的解釋也的確合乎情理,而且又對楊妃那麼的熟悉,因此可以肯定,對方就是歷史上的那位大隋的齊王楊暕,也是他和李恪的親舅舅。

只不過更讓李愔沒想到的是,自己這位倒黴一輩子的舅舅竟然身患絕症,費那麼大的氣力引自己來,一是考驗一下自己的能力,二來是想把身後事託付給他和李恪。

既然都是一家人,那也沒什麼可說的,況且人家還把自己經營數十年的勢力也全都給了他們兄弟,這可是份極爲豐厚的禮物。再加上楊暕本身也帶着一股天然的親和力,言談之間滿是豁達,讓人不由得對他是好感大增,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李恪和李愔都對楊暕這位舅父十分熱情,只是想到對方命不久矣,也讓他們的心中憑添了幾分傷感。

李恪和李愔陪着楊暕父女兩人聊了幾乎整整一天,主要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瑣事,比如楊暕問的最多的就是母親蕭皇后的身體如何,平時吃飯怎麼樣?另外還有楊妃,以及小升平的一些情況。只不過讓李愔感到奇怪的是,自己這位舅父卻好像漏掉了一個最應該詢問的人。

“舅父,你問了母妃和外祖母等人的情況,可是爲何不問一下表哥?”楊暕是個豁達的人,所以李愔也沒什麼顧忌,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他口中所說的表哥,其實就是在楊暕的兒子楊政道。當年人人都以爲楊暕已死,幸好他有個妾室已經懷了孕,之後生下一個男嬰,這就是楊政道,後來隨蕭皇后一起去了突厥,直到突厥被滅後,才又跟着蕭皇后一起回到長安,並被李世民封爲員外散騎侍郎。按說做爲父親,楊暕最應該問的就是自己這個兒子的情況,可是現在楊暕卻是一字未提?

沒想到楊暕聽到李愔的話後,卻是露出一絲苦笑,說出一句讓李愔和李恪都目瞪口呆的話:“那個人根本不是我的兒子!”

“什麼?這……這怎麼可能?”李愔和李恪沒想到竟然又聽到這麼一個勁爆的回答,結果一下子高聲驚呼起來。

看到兩人吃驚的表情,楊暕卻是微笑着搖了搖頭,自己這兩個外甥雖然都是人中龍鳳,但畢竟經歷過的事情還少,想不能其中的關節,因此他開口指點道:“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既然我楊暕沒有被宇文化及殺死,那麼楊政道自然也有可能是假的。雖然我也不知道那個孩子是母后從哪裡找來的,不過在那種亂世之中,她需要一個楊氏子孫掌握在手裡,以此來做爲安身立命的保障。”

楊暕的話可謂是一語道破了天機,也讓李恪和李愔全都有一恍然大悟之感,的確,在當時那種羣雄並起的年代,在丈夫被殺之後,蕭皇后一個女人,若是手中不掌握一點資本的話,估計早就被人殺害了,而楊政道這個楊暕名義上的遺腹子,無疑是她最大的政治資本,比如在突厥時,處羅可汗就立楊政道爲隋王,以此做爲干涉中原事務的藉口。

原來如此,難怪蕭皇后對我這個外孫比楊政道那個親孫子還要親,原來那傢伙根本就是個冒牌貨,不對,應該說本來就沒有楊政道這個人,對方只不過是蕭皇后手中的一枚保命金牌罷了!想到這裡,李愔也不禁暗暗佩服自己那位飽經滄桑的老外婆。

隨着瞭解的深入,李恪、李愔與這位楊暕舅父是越聊越投機,從家事聊到國事,幾乎事事人家都能說的頭頭是道,特別是對於李愔主動放棄皇位,以此來換取李世民的全力支持向外開拓的事,楊暕更加是拍案叫好。

這些年他可不是一直呆在流求大島上,沒生病以前也經常乘船出海,東南亞的海域幾乎都走了個遍,最遠甚至到達了天竺。在見識到這些海外之地後,他猛然間發現,原來海外之地並不比大陸貧瘠,相反,有許多地方甚至比大陸還要富饒,比如爪哇以南的一些大海島,上面的土人幾乎不用勞作,森林裡面到處都是可以食用的水果,海里的更是有取之不盡的魚類,這些自然生長的植物和動物就足以保證他們一年四季都不會捱餓。

相比這些地方,中原大地幾乎可以用貧瘠來形容,辛勤的百姓忙上一年,卻勉強才能吃頓飽飯,若是遇上水旱災害,那麼餓死人更是常事,甚至有時還會發生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另外楊暕還不無感慨的說道,他還在爪哇南方找到一個極爲適合居住的大島,而且還派了些人去上面清理土人,若是流求這邊萬一有什麼不測,那他就帶人全部移居那個大島上,現在估計也用不到了,到時也會一起送給李愔兩兄弟。

一直到夕陽西下之時,李愔他們才結束這次談話,只法相比早上的劍拔弩張,現在卻變得十分和諧,甚至趁着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來,楊暕還乘着船到李愔那邊坐了下,順便還和李愔兄弟兩人吃了頓晚飯,然後這才離開。

而到了第二天一早,李愔就讓陸青帶着人去接收對方的地盤。這也是昨天楊暕主動要求的,畢竟他已經是個等死之人,膝下又只有一個十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繼承他的位子,而除此之外,最親近的就要數李恪和李愔這兩個親外甥了,不給他們又能給誰?

說起來楊暕手中的勢力還真不小,轄下的居民人數高達八萬有餘,其中能調動的兵力也有一萬餘人,當然了,這一萬餘人只能做爲一時之用,真正做爲常備兵力的,也只有做爲核心力量的兩千餘人。

這兩千餘人直接掌握在楊暕手中,統領這兩千人,也是他心腹之一,此人名叫朱猛,今年四十多歲,原來就是楊暕身邊的護衛統領,當初楊暕之所以能從江都逃出來,就是多虧了此人拼命殺出一條血路,甚至爲了保護楊暕,差點連命都丟掉,可謂是楊暕最信任的人。

另外這個朱猛也是大有來頭,他父親名叫朱寬,這個名字可能知道的不多,不過當初楊廣三次派人來流求大島,以及更遠處的流求羣島,其中前兩次都是由這個朱寬做爲主將,可以說他是中原王朝官員之中,通往東南亞的第一人。也正是朱寬的緣故,當初楊暕在走投無路之時,做爲朱寬兒子的朱猛才建議他來流求,以圖徐徐發展,結果纔有了今天的局面。可以說朱猛不但是楊暕的心腹,也是他手下的第一功臣。

另外除了朱猛之外,楊暕手下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姓陳名宮,與三國時期那個棄曹操而去,後來輔佐呂布的謀士同名同姓,不過說來也巧,雖然相隔了幾百年,但這兩個同名同姓的人卻都是難得的智謀之士。引李愔前來的那個計劃就是出自他和楊暕之手,而且真正的執行者也正是這個陳宮,另外自從楊暕生病之後,關於民生之類的政事都是由陳宮在幫他處理,而且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可謂是個難得的行政人材。

另外相比朱猛,陳宮不但更加年輕,而且來頭也更大。他的父親名叫陳棱,本來是前隋的大將,當初楊廣第三次派人來流求時,正是這個陳棱帶的兵。而且與前兩次帶隊的朱寬相比,陳棱的職務也更高,不但官拜光祿大夫,而且賜爵信安候。另外陳棱還與流求的土人發生了衝突,不但殺了對方的頭人,還掠了上千土人男女獻給楊廣,可以動作比朱寬要大的多。

隋末江都之亂前後,陳棱也一直跟着楊廣的身邊,而且也是楊廣最信任的官員之一,可惜當時江都之亂時,陳棱正帶兵在外剿滅江南各地的叛亂,根本來不及回兵,後來宇文化及引軍北上,陳棱這纔回到江都,找到草草埋葬的楊廣屍體,重新爲他發喪,可以說此人是隋末少有的忠臣之一。可惜後來被李子通打敗,本想鼓動李子通的世仇杜伏威報仇,結果目的是達到了,自己最後卻也被杜伏威所殺。

陳宮就是陳棱的兒子,只不過他自幼受父親教誨,對前隋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並不想在大唐爲官,後來在母親去世後,他更是將家產變賣一空,拿着得來的錢財遊歷全國,後來心血來潮,來了自己父親出使過的流求,結果巧遇到楊暕,兩自然是一拍即合,從那開始,他就成爲了楊暕最重要的助手,幫他將臺南等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陳宮和朱猛都是楊暕的心腹,也都知道楊暕身患重病的事,而且早在之前,楊暕也都說服了他們,讓他們繼續跟着李愔,所以李愔接管楊暕的勢力時,這兩人率先表達了忠心,其它人自然也就不在話下,所以李愔很容易控制住了整個流求大島的外圍。

不過還沒等李愔將楊暕的勢力整合完畢,基隆那邊卻傳來一個十萬火急的消息,而接到這個消息後,李愔和李恪全都嚇的不輕,帶着來時的船隊一刻不停的向基隆趕去!(未完待續)

第13章 新式捕撈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36章 文心發火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93章 沿着李愔的腳步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34章 殺鯨懾敵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87章 李愔的婚前綜合症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46章 流鼻血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81章 兩支殘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433章 鑄造銀幣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640章 波斯女奴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396章 劉仁軌入長安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194章 黑馬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194章 黑馬第309章 打獵的青年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5章 登州別駕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418章 搬遷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559章 立國的顧慮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107章 角力
第13章 新式捕撈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36章 文心發火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93章 沿着李愔的腳步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34章 殺鯨懾敵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87章 李愔的婚前綜合症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46章 流鼻血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81章 兩支殘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433章 鑄造銀幣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640章 波斯女奴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396章 劉仁軌入長安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194章 黑馬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194章 黑馬第309章 打獵的青年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5章 登州別駕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418章 搬遷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559章 立國的顧慮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107章 角力